學習型政黨

學習型政黨

學習型政黨以人的素質提高和人的全面發展為創建的根本宗旨,並最終以黨員幹部素質率先發展影響、輻射、帶動全社會公民素質的全面發展,其實質是一種現代化建設體現在人的發展方面的發展模式。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一切的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人是生產力中最具有決定性的力量,是先進生產力的創造主體。學習型政黨是學習型組織的特殊形式,同時又反映了政黨的特殊性質。” 2006年,胡錦濤總書記在學習《江澤民文選》報告會上的講話中還強調:“黨的十六大以來,黨中央一直強調,‘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我國最廣大人民的共同意願,體現了當今世界和當代中國發展的時代精神,顯示了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的強大力量,是新世紀新階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繼往開來、與時俱進,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根本指針,是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提出

學習型組織是國外學者率先提出來的一個概念,並且最初是應企業組織和管理方式觀念更新與變革之運而生的。有關學習型組織的經典定義,比較普遍的看法是發軔於麻省理工學院彼得·聖吉教授。他認為,“在日常用語上,學習已經變成吸收知識,或者獲取信息,然而這和真正的學習還有好大一段距離。”“真正的學習,涉及‘人之所以為人’此一意義的核心。透過學習,我們重新創造自我。透過學習,我們能夠做到從未能做到的事情,重新認知這個世界及我們跟它的關係,以及擴展創造未來的能量。事實上你我心底都深深地渴望這種真正的學習。”“這就是學習型組織的真諦。對這樣的組織而言,單是適應與生存是不能滿足它的。組織為適應與生存而學習,雖然是基本和必要的,但必須與開創性的學習結合起來,才能讓大家在組織內由工作活出生命的意義。” 在此基礎上,他還對學習型組織做了這樣一些描述:

(1)學習型組織是一群能不斷增強自身的創造力的人組成的集合或團隊;

(2)在學習型組織中,組織成員有著共同認可的願景(Vision),能夠不斷學習(包括個體學習和組織學習),培養起思考能力,不斷突破員工個體和組織上的能力上限,全力追求共同的願景,從而創造出真心嚮往的結果;

(3)在這種組織中,學習即工作,工作即學習。即“你不可能不學習,因為學習已經完全成了生活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學習型組織的戰略目標就是提高組織學習的速度和能力,改進組織的思維模式並完善組織的行為,最終實現共同願景。

(5)對於企業而言,要從傳統權力控制型組織改造成學習型組織必須進行五項基本修煉,即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願景、團隊學習、系統思考。

特徵

從上述定義、描述和我們的理解,我們認為學習型組織至少應當具備如下一般性的特徵:

第一,學習不只是為了掌握知識或獲取信息,而是要更加明白和更好適應外部世界的實際情況和變化情況,以達到自我超越和重新塑造自我的目的;

第二,學習型組織既要充分開發個體的學習潛能,又要形成組織的整體合力,使集體的力量大於分散的個體力量;

第三,學習型組織應當改善組織內部成員的“心智模式”,改變已有的不能適應急劇變動實踐和社會發展要求的思維定勢,確立起系統的、動態的思維方式;

第四,學習型組織內部應當建立“共同願景”,激發組織內部成員自覺進行創造性學習的動機與活力。

第五,學習與工作是有機交融的;

第六,學習型組織內部成員在學習態度上是自覺的,並能跟組織的“共同願景”緊密聯繫在一起,同時,組織也能為個體進行真正的創造性學習營造良好的氛圍,使個體學習是樂意的、愉快的。

第七,組織內部的集體學習和個體學習,既是為了有效地實現組織目的,提升組織對外部環境的適應能力,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個人的全面發展,增強個體對外部環境的適應能力。

第八,學習型組織內部的學習是一種交流與共享學習,通過分享不同個體的學習資源、收穫,提高組織和個體學習的效果。

因此,可以這么說,學習型組織是以學習為基礎,通過確立“共同願景”和營造良好的學習條件、氛圍,有效協調個體與組織的關係,激發組織內部所有個體的學習潛能與熱情,改善所有個體的“心智模式”,形成系統的、動態的思維方式,把“適應型的學習”與“創造型的學習”結合起來,把學習與工作結合起來,使學習既有助於實現組織目標,又有助於實現個體的全面發展。學習型組織蘊含著以學習為生存和發展第一需要的自覺學習理念、終身教育和學習的理念、學習工作化和工作化學習的理念、個體學習與組織學習有機結合的理念、創造性學習的理念、有效學習的理念、以人為本的理念。這樣,學習型組織內部的學習,無論是個體學習,還是組織學習,都具有自覺學習、終身學習、勤於學習、善於學習、樂於學習、共享學習的一般特徵。

學習型政黨是學習型組織的特殊形式,同時又反映了政黨的特殊性質。馬克思主義認為,政黨是指一定階級、階層或集團的積極分子為維護本階級、階層或集團的利益,圍繞著奪取政權、鞏固政權或影響政府而結合起來採取共同行動的政治組織。因此,政黨首先是一種政治組織,同時還具有鮮明的階級性特徵。政黨是圍繞著階級的共同利益並在一定的階級基礎之上而產生的,政黨開展政治活動、進行政治鬥爭都是代表著特定階級、階層或集團的利益,並扮演著組織者和指揮者的角色。但是,政黨又不是由階級、階層或集團的全部成員所組成的,而只是由代表特定階級、階層或集團中的一部分所謂的“先進分子”組成的,具有階級性、代表性、先進性的鮮明特徵。此外,為了實現特定階級、階層或利益集團的利益,政黨還有一套政治綱領或章程、組織系統、紀律,並與國家政權發生緊密的聯繫。上述這些特徵,決定了學習型政黨除了具有學習型組織的一般特徵外,還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質。因此,學習型政黨的一般規定性是學習型組織和政黨特殊性質所共同決定的。

本質規定性

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顧名思義就是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根本指導思想來建立學習型政黨,使學習型政黨的建立能夠符合馬克思主義政黨先進性的本質要求,能夠科學運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來指導黨的建設,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來指導黨的建設實踐和黨所領導的事業。因此,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最顯著的特徵。同時,建立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還要充分開發學習型組織和學習型政黨的特有功能,以便使黨的建設能夠適應時代和實踐的發展要求,保持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先進本質。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對於中國共產黨而言,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已經明確提出了“科學理論武裝、具有世界眼光、善於把握規律、富有創新精神”的基本要求。這些基本要求,既是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堅持“兩個先鋒隊”、“三個代表”的堅定信念,又體現了對時代和實踐發展對黨的建設提出新要求的深刻把握,既符合了馬克思主義政黨先進性的本質要求,又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和強烈的創新精神。除此之外,按照這些基本要求來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從根本上就是要保持黨的先進性,更好地實現黨的執政使命,更好地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一)建立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必須符合“兩個先鋒隊”的本質要求。堅持“兩個先鋒隊”遵循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政黨性質的本質規定,是中國共產黨對黨的性質的新概括、新發展,體現了黨的鮮明階級性、廣泛代表性和高度先進性的有機統一。只有把黨建設成為“兩個先鋒隊”,我們才能始終成為中國人民的堅強領導核心,才能把黨所領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推向前進,才能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和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也就是說,只有按照“兩個先鋒隊”的本質要求來加強黨的建設,黨的執政才有現實的合法性基礎,黨的歷史使命才能順利完成。因此,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建設也必須符合“兩個先鋒隊”的本質要求,始終朝著保持“兩個先鋒隊”的先進本質來進行,不斷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

(二)建立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必須按照“三個代表”的總體要求。“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們黨圍繞“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以及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深入探索執政黨建設規律的基礎上而提出的科學指導思想。從世界政黨發展歷史來看,任何執政黨只有代表著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發展要求,才能滿足人民的物質文化需要,才能為實現人民利益創造基本條件;任何執政黨也只有代表著最大多數人的利益,才能得到人民的擁護,才能鞏固執政地位。因此,能否代表先進生產力、先進文化、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執政黨興衰存亡的決定性因素。對於我們黨而言,要在長期執政條件下保持自身的先進性,始終成為“兩個先鋒隊”,就必須按照“三個代表”的總體要求來推進黨的建設。基於此,黨的十六大報告旗幟鮮明地指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繼承和發展,反映了當代世界和中國的發展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推進我國社會主義自我完善和發展的強大理論武器,是全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是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始終做到‘三個代表’,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 2006年,胡錦濤總書記在學習《江澤民文選》報告會上的講話中還強調:“黨的十六大以來,黨中央一直強調,‘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我國最廣大人民的共同意願,體現了當今世界和當代中國發展的時代精神,顯示了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的強大力量,是新世紀新階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繼往開來、與時俱進,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根本指針,是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因此,我們在建立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的過程中,也必須始終按照“三個代表”的總體要求,始終圍繞代表先進生產力、先進文化、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對我們各項工作提出的具體要求,使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的建設能夠更好地服從和服務於先進生產力與先進文化以及實現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發展要求。

(三)建立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必須貫徹“科學理論理論武裝、具有世界眼光、善於把握規律、富有創新精神”的基本要求。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在提出建立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戰略任務的同時,也具體地提出了這24字的基本要求,具有非常鮮明的針對性和強烈的時代性。第一,要堅持科學理論武裝。實踐已經反覆表明,沒有革命的理論,就不可能有革命的行動。只有堅持以科學理論武裝思想,才能保持行動的先進性。在我們黨的歷史上,無論是實現新民主主義革命面貌的煥然一新,還是推進社會主義建設的順利發展,都是以科學理論武裝思想、指導實踐的結果。對於我們黨而言,建立馬克思主義學習政黨首先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來指導黨的建設實踐和社會實踐。當前,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歷史進程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全體共產黨人和廣大人民民眾正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論武器和行動指南。我們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必須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全黨,同時,又要結合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圍繞“什麼是馬克思主義、怎樣對待馬克思主義,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不斷作出新的理論概括,不斷豐富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第二,要具有世界眼光。當前,我們黨的歷史方位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在對外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時代條件下,中國的前途命運已經已經與世界的前途命運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在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下,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和我國對外開放力度的逐步加大,科學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已經成為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因此,建立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必須具有世界眼光,培養戰略思維,善於借鑑和吸收人類文明的一切優秀成果,特別是吸納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創造出來的、有助於我們發展的最新成果,提高把握機遇和應對風險挑戰的能力,使我們黨在國際形勢風雲變幻中始終掌握主動。第三,要善於把握規律。所謂規律就是存在於事物之間以及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內在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繫,是事物發展過程中具有相對穩定性的基本秩序和客觀趨勢。任何事物的存在、變化與發展,都存在一定的規律,規律的存在是不以人意志為轉移的。黨的建設也不是隨心所欲的,而必須按照客觀規律來推進。當前,我們黨提出“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這項任務,從根本上就是要求我們必須遵循和符合黨的建設客觀規律來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在推進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建設的過程中,我們既要把握黨的建設的一般規律,同時,還要進一步深化對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建設特殊規律的認識。唯有如此,才能使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建設的應有功能得到有效發揮和充分體現。第四,要富有創新精神。創新是黨保持生機和活動的動力源泉。正所謂“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只有堅持創新、敢於創新、勇於創新、善於創新,才能時刻適應時代和實踐的客觀變化,才能使黨始終站在時代潮流的前頭並引領中國的發展進步。對於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建設來說,必須通過學習著力增強全體黨員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各級黨組織和黨員的創造活力,不斷以新的思路、新的舉措、新的方法推進黨的建設。 (四)建立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必須結合黨的政治路線來展開。黨的建設與黨的歷史使命、歷史方位是緊緊聯繫上一起的,並始終以不同的時代條件和歷史任務作為自身建設的現實依據與中心內容。這從根本上是由上層建築必然要受到經濟基礎發展狀況所制約,並充分反映經濟基礎的狀況所使然。根據中國共產黨的文獻,黨的政治路線是黨在一定歷史階段的具體綱領,是黨在一定的歷史時期要實現的政治任務及其為實現這種任務所要採取的基本方針和政策。因此,黨的政治路線既是歷史的又是具體的,它也總是同時代的主題緊密相連,同黨所處的歷史方位緊密相連,同黨的中心工作緊密相連,時代的坐標賦予了不同時期黨的政治路線以不同的內容。早在1939年,毛澤東同志在《〈共產黨人〉發刊詞》一文中就明確提出了這么一個重要論斷:黨的建設過程是“同黨的政治路線密切地聯繫著”。 80多年來,黨的建設的實踐一再表明,黨的政治路線是黨的生命線,黨的建設同黨的政治路線密切相聯,黨的政治路線決定著黨的建設的方向,這是黨的建設的一條基本原理,也是黨的建設的一條基本規律。根據這條原理,黨的建設必須緊緊圍繞黨的政治路線來進行,朝著保證黨的政治路線的貫徹落實來加強,用貫徹執行政治路線的成效來檢驗。建立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是為了提高全體黨員的思想理論水平和綜合素質,歸根到底也是為了更好地實現黨的政治路線,完成黨在特定歷史時期的歷史任務。當前,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要求我們必須以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為重點,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因此,建立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應當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著力增強全體黨員引領和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能力。

(五)建立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必須以提高全體黨員和黨組織的學習能力和創造活力為基礎。從學習型組織和學習型政黨的一般規定性來看,通過個人學習和組織學習來增強組織成員的學習能力和創造活力是內在的基本要求。這一點對於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來說,也是如此。對於中國共產黨而言,黨員是黨的實踐活動的主體,也是推動黨的事業發展的主體,在黨的一切活動中始終起著最終的決定作用,這是唯物史觀的基本反映,也是被實踐證明了的正確結論。早在1956年9月16日,鄧小平在八大《關於修改黨的章程的報告》中就指出:“黨是依靠全體黨員和全黨的各個組織,來聯繫廣大的人民民眾的。為了從人民民眾中收集他們的意見和經驗,為了向人民民眾宣傳黨的主張,把它變為人民民眾自己的主張,並且組織人民民眾加以執行,一般地都必須經過黨員的努力,經過黨的下級組織的努力。” 2006年,胡錦濤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 85 周年暨總結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黨員是黨的肌體的細胞和黨的活動主體,黨員隊伍的先進性是黨的先進性的重要基礎,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必須始終抓好保持和發展黨員隊伍的先進性這個基礎工程,必須始終抓住黨員隊伍這個主體,充分依靠全黨同志共同努力。” 2007年,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再次指出:“先進性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要靠千千萬萬高素質黨員來體現。 因此,建立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是一項帶有全局性的戰略任務,必須要以提高全體黨員的黨組織的學習能力和創造活力為基礎,而不能是僅僅以提高黨內部分同志的學習能力和創造活力為滿足。在這一點上,我們需要邁開大的步伐,必須深刻把握建立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的新要求,以改革創新的精神努力探索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教育、引導黨員的新思路、新舉措,特別是要進一步擴大學習教育的復蓋面。

(六)建立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必須以促進黨內民主和黨內和諧為關鍵。基於上述對學習型組織和學習型政黨的分析,我們發現建立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是發展黨內民主、促進黨內和諧有效方法。通過黨內的組織學習和個人學習,我們能夠更好地將黨的目標作為“共同願景”,能夠以學習為紐帶營造寬鬆民主、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能夠形成以重學習、愛學習、善學習的良好氛圍,能夠以科學的用人導向激發全體黨員的學習熱情,能夠更加有效地保證各級黨組織的決策最大限度地做到科學民主,能夠為尊重和保障黨員的主體地位以及民主權利提供必要的制度安排,既有力保證個人的全面發展,又有效推動組織目標的實現,這樣無疑對於促進黨內民主和黨內和諧都將起到關鍵性的作用。當然,要發揮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的這些功能,首先要求我們必須按照學習型政黨的基本要求來加強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建設,在主觀認識上必須以促進黨內民主和黨內和諧作為關鍵。否則,本來應有的這些積極功能,可能就會因為認識不當而被掩埋或不能充分地釋放出來。

學習型政黨學習型政黨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