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行政級別

學校行政級別

學校行政級別指按行政級別劃分的學校行政等級級別的體制,因為學校行政級別的不同,學校管理層與各級別教師的行政級別不同,尤在高校中體現甚烈。學校行政級別現象導致成果分配不公,激化了高校內部矛盾,並可能滋生各類腐敗。2010年2月28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再次向公眾徵求意見。2015年6月,四川省教育體制改革領導小組印發《關於推進教育管辦評分離促進政府職能轉變的指導意見》。

基本信息

簡介

高校教育高校教育

很多人認為,中國高校地位的高低,主要以行政級別來劃分,有“副部級大學”、“正廳級大學”、“處級大學”。與此相關,高校里也隨處可見處、委、辦、科等部門,其主管人員也都有相應的行政級別。一般本科以上高校都是廳局級,專科高校是副廳局級。

中國高校行政人員數量非常龐大。一所規模上萬學生的高校,副處長以上的幹部一般有200人左右,加上科長、主任、科員、黨政和後勤人員,總數在千人以上,教師反而成為少數。有些高校教師與行政後勤人員的比例離譜到1:2以上。在現行體制下,教師不僅在數量上不占多數,更主要的是在學校里的地位、聲望上還不占主導地位。特別是那些沒有一官半職的教師,地位更要差一些,在職稱評定、課題申請、著作出版、評優評獎等方面都比較困難,有些副教授、老講師的實際經濟收入、福利待遇還不如比他年輕許多的處長。所以,在大學裡出現了不少教師爭著當官的現象,出現了校長教授、管理教授、處長教授的現象。

學校行政級別現象導致了成果分配不公,激化了高校內部矛盾,並可能滋生各類腐敗,引起了國家教育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並致力於建立以教師為本、以學術為本的現代大學制度,平衡行政權力和學術權力。

行政管理

高校行政

高校的行政管理是指高校內部行政事務的管理,即管理主體依據學校章程和某種民主程式及上級賦予的職權,運用有效的管理方法對學校工作的計畫、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具體說來就是高等學校為了實現學校工作目標,依憑一定的機構和制度,採用一定的手段和措施,積極發揮管理職能,帶領和引導師生員工,充分利用各種資源,有效地完成學校工作任務,實現預定目標的組織活動。

根據高校本身的特點,高校行政管理在其職能上主要體現為:第一,實現對資源合理有效的配置,即按照學校的發展規劃,對人、財、物的投入、分配和調控;第二,維護整個學校系統的正常運轉,即對日常教學、科研、後勤等方面的工作狀況和進程進行檢查、反饋和協調,處理學校與外界各方面的交往聯繫,保證學校各項工作按預定的計畫進行。

徵求意見

政校分離政校分離

2010年2月28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再次向公眾徵求意見。

中國進入21世紀之後第一個教育規劃,是為未來10年勾勒的教育改革“路線草圖”。意見指出,中國學校教育將推進政校分開、管辦分離。探索建立符合學校特點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逐步取消實際存在的行政級別和行政化管理模式。落實和擴大學校辦學自主權。探索建立高等學校理事會或董事會,健全社會支持和監督學校發展的長效機制。

舉例

副部級(高校高配型)

北大屬於副部級北大屬於副部級

以下32所高校行政級別都為“副部級”(所謂的副部級高校,僅僅為黨政一把手享受副部級待遇,其學校行政編制仍舊為正局級編制),加上副大軍區級的國防科技大學總計33所。一般本科以上高校都是廳

局級,專科高校是副廳局級,截止到2005年1月全國只有32所高校是副部級,從行政級別可以看出學校的行政地位和國家的重視程度,同時,以下32所高校也都是國家985工程重點建設的大學。

分布

北京區(7所):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國農業大學

天津區(2所):南開大學、天津大學

東北區(4所):哈爾濱工業大學、吉林大學、大連理工大學、東北大學

陝西區(3所):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上海區(3所):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

江蘇區(2所):南京大學、東南大學

湖北區(2所):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

湖南區(2所):中南大學、湖南大學

安徽區(1所):中國科技大學

福建區(1所):廈門大學

廣東區(1所):中山大學

浙江區(1所):浙江大學

四川區(1所):四川大學

重慶區(1所):重慶大學

山東區(1所):山東大學

甘肅區(1所):蘭州大學

相關改革

聯考制度

副部級高校副部級高校

發布會上,王建國提出兩個基本原則:一是聯考制度要堅持,因為聯考是國家保障社會公平的一項重要制

度;二是聯考的內容和形式必須要改革,中國要逐步建立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招生考試的新機制。

中國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教育改革與制度創新戰略專題組長談松華介紹說,聯考招生制度改革歸納起來有三方面內容: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

談松華解釋說,“分類考試”是指不同類型的高等學校可採取不同考試辦法,本科院校實行全國統一考試,高職高專院校由各省組織考試招生,高水平大學可以另外加試。“綜合評價”是指除了聯考成績,要建立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和中學階段的綜合素質評價,這兩項條件成熟時將作為選拔依據。

談松華表示,雖然確定了擇優錄取、自主錄取、推薦錄取、定向錄取和破格錄取。但“多元錄取”基本原則是擇優錄取,這要根據學生的綜合評價,包括聯考成績,以後還要包括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來擇優錄取。

同時高校逐步擴大自主錄取的比例,還可以推薦錄取,可以定向錄取,可以破格錄取,“這是我們現在提出來的聯考招生制度設計思路。”但談松華表示,實現這個目標是需要有條件的,特別是要建立誠信制度,以及完善招生法規。

一年多考

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張力表示現有的文理分科的聯考今後將逐漸淡化其唯一性,文理分科的形式也將逐漸改變。

張力介紹稱,“高中學業水平考試”與現有的會考不同,不是“考一門、扔一門”的考試,而是對某一學科進行綜合的測試。考試內容可以從國家標準題庫中抽取,也可由社會機構來組織。高校錄取時,可根據學校特色和各專業需要自主選拔。聯考、學業水平考試、綜合素質評價都可能是錄取的依據。

張力說,目前英語科目最具條件一年多次考試,探索社會化考試。不過這需要良好的社會監督,需要公開透明的程式。多次性的考試試點要等到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之後,正式發布綱要以後開始逐步推進。

去行政化

教育部政法司司長孫霄兵表示,今後校長要專業化,職業化,去行政化。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張力表示,取消實際存在的學校行政級別,不久將會進行試點。孫霄兵表示,校長總要有一個身份,不是官員而是專門的職業性的校長,要有相應的選拔辦法確定校長的身份和地位,讓校長在一個制度的基礎上成為教育家。

孫霄兵強調說,專業化不是行政化,不是按照官員的標準來選校長,而是按照校長的標準來選。比如,要成為一個教育家,就應該在德、才、學,以及對一個學校的管理上要有自己獨到的理念和方法。

但孫霄兵表示,我國對校長的選拔和任用還沒有一個比較完善的系統制度。究竟什麼人可以當大學、中學、國小和職業學校的校長,還沒有一個完善的制度。孫霄兵回憶說,制定規劃綱要的過程中專家們也探討了很多的辦法,比如提出來在學校實行職員制,也提出過其他的選拔的辦法。但這需要人事制度、組織制度、教育制度進行系統的改革。

張力表示,從過去經驗來看,如果學校沒有行政化的級別要求或管理模式,學校在社會上以及在運作過程中也會碰到很多困難,但“大家在不久(的)將來會看到試點的出現”。

相關介紹

文理分科

網友:聯考,只考語文,數學,物理,生物應該夠了。別的可以作為選修課來學。

專家點評

儲朝暉(中央教育科學院研究所研究員):從公眾意見來說,文理是否分科也存在兩邊倒的觀點,當時課題組在討論是否“文理分科”時,也存在著一半一半的意見。我想,強調不分科,主要是出於理想化的想法,但是我調研的大多數考生和教師都傾向於文理不分科。其實文理分科,對人才發展,不是起到決定性的作用。我就認識一個高中校長,當年語文成績一直都不行,後來做了物理教師,後來成為校長,他現在講話,向人表達一種思想,完全沒有問題。一個考生,如果物理化學不好,但是最終卻要去考物理化學,實際上是在阻礙他的發展。與他的成長發展是相違背的。教改綱要中“鼓勵文理滲透,不支持偏科”的提法,我想主要是體現在教學上。文理分科不是一個特別需要討論的問題,不寫在教改方案中可以理解。

教育產業化

專家點評

儲朝暉:教育本身具有產業的特性,但是如果講產業化,完全依靠市場的機制來運作教育,是不可行的。教育本身也具有公益性,政府也不能對教育以產業的思維去做投入。教育具有多樣性,但最主要的不是產業。提產業就是誤導了教育的發展。

檔案印發

2015年6月,經過一個多月的意見徵集和修改,四川省教育體制改革領導小組日前正式印發《關於推進教育管辦評分離促進政府職能轉變的指導意見》。

政校分離政校分離

《關於推進教育管辦評分離促進政府職能轉變的指導意見》提出要進一步精簡和整合針對各級各類學校的行政性項目評審、教育評估、人才評價和檢查事項。同時,進一步取消和下放教育行政審批事項,全面取消非行政許可審批。全面清理規範性檔案,減少對學校辦學行為的行政干預。

《關於推進教育管辦評分離促進政府職能轉變的指導意見》強化“教育家辦學”,鼓勵高等學校領導任職期間全身心投入學校管理,減少社會兼職和學術活動,黨委書記和校長原則上不擔任科研項目主要負責人。積極創造條件,逐步取消公辦學校行政級別,探索中國小校長職級制改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