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梅[抗日烈士]

孫曉梅[抗日烈士]

孫曉梅(1914-1943),女,浙江富陽縣人;高小畢業後,應聘至馴雉國小任教;1938年10月,化裝投親難民,至皖南涇縣參加新四軍教導隊學習,結業後,在薛暮橋任組長的農村經濟調查研究組工作;民國29年7月,調澄西做民運工作,9月加入共產黨;次年1月,調鎮江縣委任婦女部長;皖南事變[歷史事件]後,鎮江東鄉形勢緊張,原大港區委書記出走,由孫兼管大港區委工作,經常往返於日偽據點附近,發動和組織民眾;中共長江工委成立後,任工委委員,以孩溪為基點,負責路北特委及其下屬長江工委之間的政治交通工作民國[中華民國]。民國32年3月,孫曉梅奉命至鎮句縣寶華區搞秘密交通,奔波於下蜀、龍潭一帶,多次護送幹部渡江;同年5月初,護送姚耐等同志北渡,在返回途中,不幸被日軍憲兵隊逮捕,面對敵人威逼利誘,她寧死不屈,英勇就義。

基本信息

早年經歷

孫曉梅(1914-1943),女,乳名小妹,又名小蠻、肖曼,浙江省富陽龍門人,出身於封建大家庭,原名小蠻,後讀唐詩“楊柳小蠻腰”句,知小蠻為白居易之歌姬,遂改為肖蔓。

自幼在母親的教導下讀小說,11歲時就讀高小、13歲高小畢業,後又有計畫自學了國中各門課程。

1930年至1937年間,到本縣陸家村馴雉國小、龍門國小、駱村國小、杭州橫河國小任教,因受進步書刊影響,傾向革命,主張男女平等,曾帶領本族女學生闖進祠堂,反對婦女不能參加祭祀的封建族規。

1930年,孫曉梅參加中共富陽縣委領導的“五一”暴動準備工作。

投身抗日

抗日戰爭爆發後,致力於宣傳抗日及減租減息運動。1938年10月,得堂弟新四軍幹部孫成修信,動員家鄉青年參軍,遂帶領孫國紀、孫承照、孫秉天、孫承燾等人,化裝投親難民,步行至皖南涇縣參加新四軍教導隊學習。結業後,在薛暮橋任組長的農村經濟調查研究組工作。曾越過重重封鎖,深入溧陽、揚中等地農村調查。

1940年夏,奉命奔赴蘇南敵後抗日根據地,從事民運工作,並加入中國共產黨

此後,歷任中共鎮丹、武進縣委婦女部長。次年10月,調任長江工作委員會委員,曾護送新四軍第六師師長譚震林等安全渡江北上。

1941年6月,孫曉梅奉調離開山北縣委,去東路開闢工作。1941年年底,孫曉梅調往中共長江工作委員會。1942年5月下旬,她在高資活動時,正碰上新四軍六師師長譚震林要經高資渡江去江北,茅山地區的汪大銘、朱春苑、樊緒經、洪天壽等幾位地、縣領導幹部也隨同渡江,去淮南華中局學習。為保證領導渡江的絕對安全,她就主動參加護送的準備工作,接連兩次到對江儀征聯絡北渡路線,為領導同志的安全渡江作出了努力。

民國31年6月8日,和尚洲偽自衛團團長、中共特別黨員陳安義突遭暗殺。次日,工委研究決定懲辦兇手任小洪、徐小二。工委書記彭炎親率人員飛舟前往和尚洲。孫單身上岸,誘出任小洪上船,押至焦山,審訊後鎮壓。當夜她與有關同志再奔和尚洲,逮捕了徐小二,處決於陳安義墓前。

1942年10月,孫曉梅調路南,任鎮丹中心縣委民運工作隊隊長。

1943年3月,日偽開始大規模“清鄉”,長江工委劃歸茅山地委直接領導,為適應反“清鄉”鬥爭的需要,組織上又將孫曉梅調回長江工委,到鎮句縣寶華區一帶搞秘密交通工作。

女中丈夫

富陽龍門古鎮,在一大片白牆黑瓦、具有濃鬱江南風格的建築群中,有一幢馬頭牆高聳、樓屋參差的民居,它是革命烈士孫曉梅的舊居。

鵝卵石鋪就的古村道,清澈的龍門溪水從屋旁潺潺流過,1914年,孫曉梅出生在這個院子裡。西邊的小廂房,就是她的閨房。這是一個幾代書香的大家庭,孫曉梅從小十分喜歡閱讀詩書,受當時新思想的影響,嚮往民主和進步。

1937年上半年,孫曉梅在到杭州橫河國小任教,“七七”事變激起了她的抗日救國熱情,她運用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時勢教育,聯絡愛國教師和進步青年,尋求抗日救國道路,還在《東南日報》《民國日報》發表散文、雜談,宣傳抗日。

1938年10月,孫曉梅接到堂弟的來信,她的堂弟從延安抗大畢業後分到新四軍總部。堂弟要她動員家鄉青年參加新四軍。孫曉梅說服母親,帶領幾名進步青年,化妝成難民,步行到安徽,參加了新四軍。參軍後,她進入軍部教導總隊學習,學習結業後,被分配到軍政治部所屬的農村經濟調查研究組工作。

1941年,孫曉梅調到長江工委,擔任政治交通,她的任務是打通長江南北兩岸的聯繫通道。孫曉梅膽大心細,時而扮作農村婦女,時而裝成小商小販,經常穿越封鎖線,出入敵占區,遞送檔案,聯絡工作,有時還護送來往的幹部,或者購買的軍用物資,每次都能出色完成任務。她果斷、潑辣和無畏的工作作風,深受人們欽佩,不少和她一起工作過的人,都贊她是女中丈夫。

1943年4月27日,孫曉梅完成護送幹部北渡長江的任務,返回途中,被日本憲兵隊抓住。日軍設宴“招待”她,企圖軟化誘降,孫曉梅拍案而起,掀翻酒席,大罵日軍。日本人惱羞成怒,將她殘酷殺害。犧牲時,年僅29歲。

龍門是一個江南山鄉古鎮,鎮上保存了幾十座明清古建築。其中有一座建於清朝的誠德堂,如今,家鄉人在這裡建了“孫曉梅烈士紀念館”,以緬懷烈士的精神。

英勇就義

同年4月27日,孫曉梅護送一批幹部北渡後,於返回駐地途中,在句容縣營仿鎮被日本侵略軍憲兵隊的特工人員所捕。

日本憲兵小隊長本木設宴“招待”,妄圖誘降,孫曉梅掀翻酒席,大罵鬼子,日寇惱羞成怒;不久,被押到南京龍潭老虎山凹,被剮掉乳房,殘酷拷打;孫曉梅堅貞不屈,英勇就義,年僅29歲。

1949年1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追認孫曉梅為革命烈士

1984年6月,當年曾與烈士共事的我國著名經濟學家薛暮橋書詩一首,以表達對烈士的懷念:“二十年華運幄帷,文精武壯女中魁。昔日灑下一腔血,今朝騰起千枝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