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建光

孫建光

1.孫建光,職業畫家,北京油畫學會會員,俄羅斯堪察加美協會員。1955年 生於山東,1964年 移居哈爾濱,1986年 就讀於北京電影學院美術系。1992年 畢業於哈爾濱師範大學藝術系油畫專業 學士學位。2001年定居北京,致力於風景油畫創作。2.孫建光,1963年2月生,博士,副研究員。1999年2月出國留學,2002年2月在德國烏爾姆大學獲得微生物學博士,之後分別在墨西哥國立大學和德國羅斯托克大學做博士後,2005年3月回國工作。

1. 孫建光,油畫家,北京油畫學會會員、俄羅斯勘察加美協會員。
1955年生於山東
1964年移居哈爾濱
1986年就讀於北京電影學院美術系
1992年畢業於哈爾濱師範大學藝術系油畫專業學士學位
2001年定居北京現為職業畫家並致力於風景油畫創作
2. 孫建光,男,1963年2月生,博士,副研究員。1989年碩士研究生畢業於原北京農業大學微生物專業,到中國農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工作。1999年2月出國留學,2002年2月在德國烏爾姆大學獲得微生物學博士,之後分別在墨西哥國立大學和德國羅斯托克大學做博士後,2005年3月回國工作。
學習與工作經歷
1982.09-1986.07 在原北京農業大學微生物專業學習,獲得學士學位;
1986.09-1989.07 在原北京農業大學微生物系讀碩士,獲碩士學位;
1989.08-1999.01在中國農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工作;
1999.02-2002.01 在德國烏爾姆 (Ulm) 大學微生物與生物技術系學習,獲微生物學博士學位;
2002.02-2003.01在墨西哥國立大學做博士後;
2003.02-2005.01 在德國羅斯托克 (Rostock) 大學做博士後;
2005.03-至今 在中國農科院資源區劃所工作。

藝術家

孫建光

1983年油畫作品《邊遠的地方》參展黑龍江省青年美術作品展獲“優秀作品”獎並被個人收藏
1988年油畫肖像作品參展黑龍江省美術作品展並獲獎
1996年哈爾濱電視台拍攝專題片《畫家孫建光》
2003年作品參加馬來西亞“中國繪畫精品展”並被個人收藏
2006年接受《北京名家》雜誌專訪
2006年參展中國收藏文化博覽會,多幅作品收藏
2007年作品發表於《美術觀察》雜誌,07年2月刊
2007年參展北京藝術博覽會,多幅作品被收藏
2007年舉辦個站---孫建光風景油畫作品展,北京麥子店國際社區
2008年參展“徐悲鴻美術館著名油畫家邀請展”
2009年赴澳大利亞悉尼舉辦個人小幅風景油畫展
2010年參展上海國際藝術博覽會,多幅作品被收藏
2012年赴日本東京舉辦風景油畫聯展
2012年北京798第零空間舉辦個展---“孫建光風景油畫寫生作品展”
2013年赴俄羅斯莫斯科、聖彼得堡參加風景油畫學術交流活動
2013年參加俄羅斯遠東美協與黑龍江美協聯合舉辦的風景油畫寫生交流活動
2013年參加北京油畫學會第二屆作品展“用油畫表達中國夢”,作品《丁香花季》獲二等獎
2013年於北京銀河空間美術館舉辦個人畫展“俄羅斯之旅—孫建光油畫作品展”
2013年系列作品分別在中國嘉德、瀚海、中鼎國際、隆榮國際、八方經典等拍賣行拍賣成交
2013年於天笑藝術館舉辦“北方·溫暖的陽光”個人作品展
2014年赴俄羅斯堪察加參加寫生交流學術活動,被授予勘察加美協會員
2014年受邀參加中國知名油畫家“走進青島西海岸、藝術彩繪新黃島”畫展

他們說:
———丁慈康
建光自幼痴迷藝術,並在青年時期接受了學院嚴格的基礎訓練。不僅對繪畫性靈洞見,而且勤勉執著,自始至今不渝的傾力於油畫風景創作,尤其對哺育他的黑沃土有著深切的感情。畫風如人,敦厚中蘊透靈秀。所繪河光山色、日月晨昏、山野放牧、鄉間煙炊……在他的筆下都有一種赤子的情懷和個性化的意蘊。同時十分注重油畫特有的材質,色感清澈而無譁眾和雕琢的痕跡。整個畫境,縝密中亦重亦嚴,疏野中亦松亦放。最後給予客群的是,大自然的豐饒和人間的溫馨——這是他的本性,也是他畫作的特色。
———柯文輝
建光的畫顯示出對生命赤子之愛,他看一山一水,一樹一石,都居音容笑貌,作畫是和風景對話。……看了建光的作品,方知東北春天姍姍來遲,五月才撩起面紗亮出妖嬈。黑龍江原是中國植被豐富的沃原,山的懷抱,水的肩頭,駿馬常嘶,雞群領雛,樹的勁枝滴翠,一一披露豐饒,質實,親切與遼闊。我慢慢懂得異國垂涎三尺,先烈誓死捍衛她的原因。多想再去看看畫裡畫外的生機!
———周博(藝術史博士/中央美術學院教師)
世界在變,但孫建光並未因此改變自己的志趣,仍舊執著於對大自然的觀察,並希望在自己的筆下能融入一種真實的情愫。他矢志不渝的描繪著家鄉的風光和遠東的森林、農舍和村莊。這種本鄉本土的情懷使他的作品具有一種真實性,也就是說,這風景雖被畫筆截取,可它們卻是有根的。
孫建光的油畫語言是俄羅斯的,就是我們常說的“蘇派”。對於新中國的畫家來說,那是二、三代人的風尚和追求,而如今卻變成了一種“懷舊”。不過,對於這種被認為“過時的”技法,孫建光卻情有獨鍾,在他看來,這種從他年青時就一直在鑽研的色調和筆致是最適合東北的。我同意他的說法,東北畢竟不是江南,適合小橋流水的手法描繪不出黑土地的粗獷與執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