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堅華

孫堅華

孫堅華,出生於1963年,1985年7月畢業於復旦大學新聞學系,獲文學學士學位;2000年至今起,先後任浙江大學快威金網網路科技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浙大網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助理。

基本信息

簡介

null孫堅華
出生於1963年,1985年7月畢業於復旦大學新聞學系,獲文學學士學位;1985年起,先後任浙江日報社記者,錢江晚報社副總編輯,浙江日報社信息技術處處長,期間出任中國現代媒體文化發展委員會副主任,是網際網路產業著名的研究者。

1999年,攜十幾年的報業工作經驗,投身網路世界,創辦個人網站“新媒體觀察”,成為當時中國最優秀的新媒體評論網站之一。領導創辦了中國第一家新聞傳播學專業學術網站“中國新聞傳播學評論網站(cjr.sina.com.cn)”。孫堅華也是中國最早的部落格引薦者,參與“部落格中國”的策劃和創辦,幫助部落格在中國的引進。其完成的《部落格論》,是國內第一篇系統、全面闡述部落格革命的文章。

在Chinabyte開設新媒體專欄,成為業界著名的網路專欄作家,是當時網際網路界公認的最具影響力的新媒體評論家。“新媒體觀察”是這位資深報人的網際網路“遊記”。在此,他和大家一起分享在網路空間漫步的驚奇與喜悅。他說:“新媒體觀察專欄感謝你的來訪。在網際網路這個躁動的時空,你的來訪是讓人喜出望外的。我熱愛新媒體。一個人,擁有自己熱愛的對象,顯然是幸運的。”他的專欄率先引介了德拉吉報導等一系列國外新媒體領域最新的發展狀況和潮流。

遺憾的是,2001年之後,基本停筆不寫,業界少了很多精彩。

新媒體引路

雖然給“部落格”正式冠以中文名字,還是2002年剛剛完成的事情。但是在中國,最早關注、追蹤並系統闡述“部落格”現象的,是一直研究新媒體的孫堅華。他在98年、99年的不少文章里已經開始涉及許多部落格現象,而2002年8月完成的《部落格論》,是國內第一篇系統、全面闡述部落格革命的文章。方興東這樣談他認識部落格並推廣的:“我無意中跟孫堅華談起這個念頭。他就馬上推薦我上他的部落格網站看看,實在慚愧,那時候我對部落格還一無所知。但是,一看到部落格,我的頭腦就馬上被觸發、被點燃:這種理念和形式與我的興趣簡直是天作之合。於是,開始瘋狂研究,才知道在國外早就形成洶湧的浪潮。我們雖然遲到了,但是還不晚。於是,就有了《部落格中國》。當然,我覺得它不應該成為一個純粹個人的網站,而應該把業內諸多朋友的作品匯聚起來。”

林軍寫道:“我曾和banly在一次喝酒中講述起孫堅華當年關於新媒體的諸多言論和判斷,即便放到今天,也不過時。我曾經邀請孫堅華寫過一個關於TOM跨媒體戰略的文章,直到今天,即便是對新浪和分眾這樣的公司,也具備指導意義。我曾經在2008年11月中旬到杭州求見孫堅華,可惜,他正巧出差,甚是遺憾。孫堅華畢業復旦,在錢江晚報當過副總編輯,現在在某上市公司當董事。孫堅華也是中國本土最早的部落格作者之一,方興東也承認,部落格中國的創辦很大程度上受了孫堅華的啟發、推動和支持。 ”

2000年至今起,先後任浙江大學快威金網網路科技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浙大網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助理。

《 新媒體觀察2.0 》前言

題外話:1999年5月在浙江線上上開了一個專欄《新媒體觀察》,回應是出人意料、令人興奮的。各方高人的指正、熱心網友的鼓勵、失散老友的重逢 …… 驚喜、驚喜、還是驚喜。

《新媒體觀察》積累了50來篇稿子,10月間有朋友建議以此為素材改編為一本書。我接受了改編為一本書的建議,但是,固執地堅持要改編成一本特別的書,一本只在新媒體上出版的研究新媒體的書,書名叫《新媒體觀察2.0》。我十分性急地寫好了前言。

由於省去了出版的環節,可以十分主動地掌握節奏,因此,我十分自信地認定可以在本世紀為這項工作劃上一個句號。事實上,我已經為此做了不少的工作。但是,我始終找不到足夠的時間來寫上一個句號。

昨天,整理筆記本中的《新媒體觀察2.0》資料夾時,我終於發現在本世紀這最後的幾天裡,不可能找到時間來清理這項鬍子工程了。

這是一個世紀遺憾,不,是一個千年遺憾。

就讓我千年等一回吧。J 我不知道是否還會有其他人願意和我一起等。

讓我帶著這個懸念,進入新千年吧。

這本書將是一本寫了兩千年的書。

我把前言在這一個千年貼上,而後記將在下一個千年發出。

遺憾,但是挺美麗。

在我所擁有的數不勝數的遺憾中,這不會是最後一個。我們的生活以及我們難道不是因為有了這些缺憾而更加接近圓滿嗎?

*** *** ***

《新媒體觀察2.0》是一本在形式上比較特別的書。其與眾不同之處在於,這是一本只在網際網路上“出版”的書。這本書只有網路版,沒有印刷版。(從形式上講,這很可能根本不能算作一本書。但是,除了她沒有被以印刷物的形式出版之外,她具有任何書的概念,形式及內容。如果你願意,也可以叫她為資料,或筆記。那沒有什麼可以討論的,雖然這樣的討論挺能逗樂。)

其次,這是一本研究網路媒體,新媒體的書,而不是研究網際網路的書。與網際網路相比,新媒體的概念小多了。

如果說網際網路是一個圓的話,那么,新媒體不過是構成這個圓的一個扇面。

新媒體,只是網際網路的已經為人們所認知的一種特殊的職能。如果說網際網路是一頭大象的話,新媒體只不過是他的一條腿。現在,我們就來研究這條腿。事實上,這條腿已經夠粗壯的了。哪怕網際網路只有這一條腿,它也將改變這個世界。可怕的是,新媒體只不過是網際網路的一個部分,一條腿。

也許沒有人真正知道網際網路是什麼。其內涵在被人們不斷地認知,其潛能正不斷地為人們挖掘。當網際網路完全被人們認知,不存在任何秘密的時候,網際網路也就死亡了。此時,網際網路肯定已經被另一個世界,另一張網所取代。

人們不能完全定義她,不能完全認識她這一事實本身,就說明了網際網路的深不可測的魅力及無邊無際的可能。

在上述界定之後,我們可以來問一下新媒體究竟是什麼了。

新媒體是人民日報、浙江日報網路版?不僅僅是。是新浪網、浙江線上?不僅僅是。如果說,這就是新媒體的話,新媒體就比較缺乏想像力了。事實上,各種知名不知名的網站都只不過抓住了新媒體的一點皮毛。新媒體是一篇大文章,剛剛破題。顯山露水的新媒體將使身在其中的新媒體從業人員驚嘆不已。

就象對網際網路的認識一樣,對於基於網際網路的新媒體,我們的認識同樣是十分有限的。這也正是我們需要坐下來,寫這本書的原因。

新媒體是綜合的。人民日報與新浪網,都是綜合的。但是,他們綜合的東西還相當有限。成熟的新媒體將把綜合的文章做透。

新媒體是專業的。新浪體育、新媒體觀察是專業的。但是,這還太不專業。在新浪競技風暴中,我們只能看到不少的文本信息。那多姿多彩的體育畫報上的圖片呢?與任何一本畫報相比,諸多專業的網站,都處於格式化狀態。我說的,不僅僅是國內的網站,也包括西方的網站。當然,這裡沒有將色情網站作為考察的對象。也許只有色情網站,作為一種十分特殊的新媒體,以一種腐朽的方式展示著自己的成熟。腐朽常常是成熟的一個表征。

新媒體還剛剛開始展示她的魅力。因此,你無法對他進行科學的命名。事實上,無論你以何種方式對其進行命名,都不會是科學的。就象一個初生的嬰兒,你無論給他取什麼名字,都只不過是一種期許。無論你給他取一個多么平民化的名字,都不會影響他成為偉人,如果歷史最終選擇了他,無論他叫什麼,他的名字,都會是一個響亮的名字。

因此,我把基於網際網路平台的媒體,稱為新媒體。

新媒體不會是媒體的終結者。無論他多么光彩照人,最終,文明的進程都會使其變得陳舊。當然,只有在一個更新的媒體出現時,新媒體才會成為舊媒體。那時的人們一定比我們更有想像力。我們又何必擔心面對新媒體,因為我們已經徵用了新媒體這一概念,我們的孩子們會找不到一個更為貼切的符號?他們會有他們的語言來進行表述。

因此,《新媒體觀察2.0》主要將研究中國人面對的新媒體、中國人建設的新媒體、中國人使用的新媒體。當然,因為,新媒體在中國還是如此幼稚,我們不能不以英語新媒體為參照對象。我們不能不重複這樣一句無奈的話:英語新媒體的今天,就是中文新媒體的明天。

這是無奈的現實。我們可以改變這樣的現實嗎?為了我們的孩子們永遠地拋棄這樣的表述、這樣的現實,我們是不是應該做得更好一些?中文網路媒體,是否有可能與英語新媒體同步建設、齊頭並進?

這會做得很累,很辛苦。但沒有什麼原因,做不到這一點。既然,中國人已經做到了那么多一些人認為中國人無法做到的事情,為什麼這長長的清單上,不能再添上若干項呢?

我曾經將一個小故事,列印後貼在牆上,讓孩子識字、記憶。故事說一個美國老太太從加州獨自步行到達了紐約。在紐約,眾多的記者採訪這位普通而又偉大的老太太的時候,老太太的回答,是普通而偉大的:這沒有什麼了不起的。我走了一步,然後再走一步,就這樣,一步一步走到這裡來了。

這個故事與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等等成語所說的是一個意思。我給孩子這個故事,僅僅因為這是一個故事,一個包容了一個平凡思想的故事。孩子好懂。
新媒體的建設也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大家一步一步地在往前走。最終他們都會到達目的地,無非早晚而已。這個道理,也挺好理解的。

我是一個記者,因此,我將以一個記者(而不是學者)的方式來描述新媒體。也許,我的方式更實證(與抽象比)、更親切(與冷峻比)、更隨意(與嚴謹比)、更缺乏理性色彩。這只不過是一個記者的“深度報導”。

我之所以有資格來寫這樣的深度報導,原因在於我是記者。我有權在我還沒有完全認識對象之前,還不能以某種分析工具對其進行理性的剖析之前,就對他進行進程性的報導。

同時,這種資格成形的部分原因,也許是我比絕大多數的傳統媒體的記者更熱愛新媒體。戲劇性是存在的:我熱愛電腦、熱愛新聞業,湊巧的是,恰好我還喜歡英語,這使我在從一個報人向新媒體人轉型時,較少痛苦。

事實上,正象我選擇了傳統媒體一樣,我也是自己選擇了新媒體。

自我選擇的過程是美妙的。這意味著,你的工作,就是你的娛樂。當你的娛樂,成為你的工作時,那份快樂是讓人無法拒絕的。

我由衷地感謝那些幫助我進行選擇的人。在我學會選擇之前,他們中的任何一個人都有可能使我走上一條完全不同的路。

我發現,我似乎逮著了新媒體的精神。

那就是在多樣的選擇中,進行選擇。在以網際網路為平台建設的這個虛擬世界,你得比在現實中,更加珍惜選擇的機會。

因為,你在此擁有太多的機會。這意味著,你有同樣多(甚至更多)的選擇錯誤的機會。

我不知道我的選擇是否正確,但這確實是我自己的選擇。

記者是一個很特殊的職業。從任何一個方面講,他都不那么專業。

他必須樂於、善於思考;但他不是職業思想家,難免膚淺。

他必須精通表達,但作家們不大瞧得上人。的確,話語是一門藝術。

記者的宿命就是什麼都得知道,但又知道得不多。

我想改變一下這樣的情形。我想更多地了解新媒體。寫這本書的目的,正在於此。

首先,這本書將幫助我自己,加深對於新媒體的認識。

其次,這本書將幫助對新媒體感興趣的人及我的新媒體同事們加深對於新媒體的認識。

能夠為新媒體添上一塊磚,我感到安慰。

謝謝你的閱讀。順便說一下,前言並不是本書最有趣的部分。為了不與某些趣味失之交臂,建議你冒險繼續往下閱讀。

延伸閱讀

新媒體觀察(備份):http://newmediareview.bokee.com/

孫堅華部落格專欄:http://sjh.vip.bokee.com/

新媒體觀察:http://zzhz.zjol.com.cn/gb/node2/node26108/node30205/node194994/node195056/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