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克勤

孫克勤,出生於1961年10月,是東南大學教授。

基本信息

東南大學教授

基本介紹

長期從事大氣污染控制技術的研發及工程套用,承擔863重大項目課題等國家及省部重大重點項目近10項,在這些項目的支持下作為項目負責人策劃、組織、實施並在國內首次成功開發了具有完整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大型火電廠煙氣脫硫及煙氣脫硝兩項重大環保關鍵技術並實現了大規模套用,逾越了國內無大型試驗裝置、缺工程積累的障礙,建立了平台化的OI2開發模式,大幅縮減了技術開發所需的時間和成本,加快了成熟周期。在大氣污染物治理技術領域取得了一批社會急需的重要科研成果並主持大規模推廣套用,創造了重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孫克勤教授於2010年10月30日上午8:23因病醫治無效在南京逝世。

主要研究領域

大型煙氣脫硫、脫硝技術及裝備;
生物脫硫、脫硝技術;
高效低阻異型大型多項反應器的研究;
多種污染物的聯合脫除等。

主要學術和社會兼職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理事;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大氣環境分會副理事長;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環境保護分會副主任委員;電力行業環境保護標準化技術委員副主任委員;機械工業環保機械標準化委員會委員;全國勘察設計註冊工程師環保專業管理委員會專家;全國環保產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環境保護機械分技術委員會(SAC/TC275/SC1)委員;江蘇省能源研究會副理事長。

個人榮譽稱號

“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首批中青年首席科學家; “江蘇省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培育計畫”領軍人才培育對象;江蘇省第三屆十大傑出專利發明人;第八屆南京市科技功臣;南京市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主要科技成果獎勵(第一完成人)

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一項;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創新獎一項;中國工程院光華工程科技獎一項;環保科學技術獎一等獎一項;國家環保總局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一等獎一項;國家環保部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二等獎一項;中國專利獎優秀獎一項;江蘇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三項;江蘇省專利獎金獎一項;南京市科技進步一等獎兩項;中國技術市場協會金橋獎兩項。

部分國家發明專利(第一發明人,已授權)

已獲受理申請發明專利26項,獲授權發明專利21項,實用新型專利11項,形成了自主智慧財產權專利群。

名稱

專利號

煙氣隔絕擋板風門,2007

ZL200410014178.8

自潔、自調積木式組合漿液噴嘴,2007

ZL200410014521.9

組合式石膏漿鏇流器,2007

ZL200410014368.X

流場適應型除霧器,2006

ZL200410014713.X

具有氣液耦合平衡吸收區的煙氣脫硫吸收塔及設計方法,2008

ZL200510040406.3

波形百葉窗式煙氣隔絕擋板風門,2008

ZL200510040405.9

著作與論文

1.著書
1) 《火電廠煙氣脫硫系統設計、建造及運行》化學工業出版社
2) 《電廠煙氣脫硫設備及運行》 中國電力出版社
3) 《火電廠煙氣脫硝技術及工程套用》 化學工業出版社
2.論文
“大型煙氣脫硫塔的流體動力學模擬及最佳化設計” 2005年5月 《熱能動力工程》 2005年第3期
“火電廠煙氣脫硝技術及其設備國產化建議” 2005年3月 《電力環境保護》 2005年第1期
“煙氣脫硫裝置煙道的精準最佳化設計” 2005年2月 《水利電力機械》 2005年第1期
“OI2-SCR煙氣脫硝核心技術的研究開發及其在2X600MW機組上的套用” 2005年11月 《中國電力》 2005年第11期
“濕法煙氣脫硫設施與運行分析” 2006年3月 《發電設備》 2006年第2期
“電站翅片熱管空氣預熱器變壁溫數值模擬” 2006年5月 《鍋爐技術》 2006年第3期
“燃煤電站煙囪中硫酸冷凝沉積速度的數值預測” 2006年5月 《中國電機工程學報》 2006年第9期
“濕法脫硫後淨煙氣酸露點計算公式的比較和評估” 2005年10月 《動力工程》 2005年增刊
“電站煙囪混凝土硫酸腐蝕的數值模擬” 2005年9月 《東南大學學報》 2005年第5期
“帶脫硫系統的火電廠煙囪低溫腐蝕模擬實驗研究” 2005年5月 《熱能動力工程》 2005年第3期
“電站煙囪混凝土SO2腐蝕模擬研究” 2005年 《工業建築》 2005年增刊
“煙氣脫硫核心技術OI2-WFGD研發及其在太倉電廠的套用” 2004年10月 《中國電力2004增刊》 2004增刊
“OI2-WFGD煙氣脫硫技術介紹” 2004年9月 《電力環境保護》 2004年第3期
“CAE技術在煙氣脫硫裝置複雜結構設計中的套用” 2004年3月 《電力環境保護》 2004年第1期
“揚州電廠200MW機組煙氣脫硫石灰石制粉系統” 2003年6月 《電力環境保護》 2003年第2期
“揚州電廠煙氣脫硫系統特點及設計最佳化探討” 2003年3月 《電力勘測設計》 2003年第1期
“揚州電廠200MW機組煙氣脫硫裝置石膏脫水系統設計及副產品石膏綜合利用” 2003年3月 《熱機技術》 2003年第1期
“煙氣脫硫系統配置的最佳化” 2003年2月 《中國電力》 2003年第2期
“揚州電廠副產品利用型脫硫技術介紹” 2002年12月 《熱機技術》 2002年第2期
“OI2-SCR煙氣脫硝技術及其工程套用” 2006年8月 《電力設備》 2006年第8期
“燃煤鍋爐煙氣脫硝技術的研發與套用” 2006年11月 《中國環保產業》 2006年第11期
“OI2-SCR煙氣脫硝技術在改造工程中的套用” 2007年2月 《中國電力》 2007年第2期
SCR反應器短直進口段混氨技術研究 2007年3月 《中國環保產業》 2007年第3期
V2O5-WO3/TiO2脫硝催化劑的製備及其性能研究 2007年5月 《環境科學研究》 2007年第20期
大型火電廠濕法煙氣脫硫過程裝備的開發與套用 2007年5月 《中國科技成果》 2007年第10期
大型、高溫選擇性還原反應器的結構設計 2007年6月 《動力工程》 2007年第27卷第3期
SCR煙氣脫硝仿真支撐軟體平台的開發與套用研究 2007年8月 《電力建設》 2007年第8期

中國地質大學教授

孫克勤,男,1955年7月31日出生,漢族,碩士、博士(博士後)、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植物學會古植物學分會副理事長、印度薩尼古植物研究所訪問科學家、美國俄亥俄大學訪問學者、法國里爾理工大學(里爾第一大學)訪問學者。歐美同學會會員、九三學社社員。1992晉升為副教授,1998年晉升為教授,現為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地球科學與資源學院教授、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人文經管學院兼職教授。
研究領域
專業:古生物學及地層學,研究方向古植物學。現主要從事地球科學、古生物學、生態學、地理學、旅遊文化、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等方面的教學和研究。
國外研究經歷
1995.10—1996.3印度勒克瑙薩尼古植物研究所(Birbal Sahni Institute of Palaeobotany, Lucknow of India),訪問科學家
1999.10—2000.3美國俄亥俄大學環境與植物生物學系(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and Plant Biology, Ohio University),訪問學者
2002.9—2003.9 法國里爾理工大學(University of Sciences and Technologies of Lille)(里爾第一大學),訪問學者
科研工作
曾7次參加國際學術會議,作口頭學術報告5次。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研究論文及各類文章100餘篇,包括英文論文10餘篇,9篇論文被三大檢索SCI收錄。出版專著和教材18部。國際會議論文摘要10餘篇。曾赴美國、印度、法國、德國、比利時、荷蘭、義大利、梵蒂岡、盧森堡、摩納哥、新加坡、蒙古、俄羅斯、越南、高棉、泰國、馬來西亞、埃及、韓國、南非、匈牙利、斯洛伐克、捷克、奧地利等國考察。主持和參與科研項目多項。
媒體報導
研究領域和工作進展受到多家媒體的關注和採訪,2005年9月23日,其採訪曾在中央電視台10頻道《走進科學》欄目節目《玉樹謎蟲》播出。曾接受《財經時報》記者採訪(總第626期)。《北京檔案》雜誌記者採訪:“為京西古村落建檔——訪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教授孫克勤”(立霏,文杰《北京檔案》2006年,1期)。北京人民廣播電台(外語廣播)記者採訪,就京西古村落的話題在直播間作了直播(2006年3月17日)。《北京晚報》也就古村落的研究成果作了相關報導(2006年3月11日)。《光明日報》記者採訪:“地大完成京西古村落群考察”(《光明日報》2006年4月19日)。《中國民航報》記者採訪:“孫克勤: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中國民航報》機上版,2006年7月24日)。2006年12月28日,參加《風範》雜誌舉辦的“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開發”主題沙龍,並接受媒體的採訪。本次採訪的內容“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讓兩種文明交相輝映”已刊登在《風範》雜誌(2007年,第2期)。作為特邀嘉賓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人文經管學院旅遊管理專業的專業特色、培養方案及就業等方面的內容為主題參加中國教育電視台訪談節目,節目於2007年3月27日在中國教育電視台一頻道《國視導航》欄目播出。2007年8月13日至8月24日,作為專家參加由中央電視台和北京自然博物館組織的“行知之旅”(中國北?秘境大穿越)科學考察隊赴世界著名的蒙古戈壁恐龍化石遺址和俄羅斯貝加爾湖科學考察。“行知之旅”(中國北?秘境大穿越)科學考察活動節目於2007年10月1—7日在中央電視台《神奇之窗》欄目播出。“為學甘淡薄 求真行天下——中國地質大學博士生導師、中國文化遺產保護學家孫克勤印象”(文輝《教育觀察》2009年,12期)。2010年8月2日接受《環球時報》英文版“Global Times”記者就世界遺產問題採訪“Geographic wonder a heritage site”, by Chen Rui and Deng Jingyin(刊登在“Global Times”,2010年8月3日第一版和第二版)。2010年8月接受《環球時報》英文版“Global Times”記者就世界遺產景區門票問題採訪“Steep cliffs, steep prices ?”, by Deng Jingyin(刊登在“Global Times”,2010年8月9日)。2010年8月接受《環球時報》英文版“Global Times”記者就地質災害問題採訪“Mudslide death toll hits 337”, by Ren Yingying and Chen Rui(刊登在“Global Times”,2010年8月10日第一版和第二版)。2010年8月接受《環球時報》英文版“Global Times”記者就地質災害問題採訪“Apartment blocks collapse into Hejiang River”, by Jin Jianyu(刊登在“Global Times”,2010年8月12日第六版)。2010年8月接受《環球時報》英文版“Global Times”記者就地質災害問題採訪“Torrential rains set to trigger more mudslides”, by Liu Chang(刊登在“Global Times”,2010年8月18日第二版)。2010年8月接受《環球時報》英文版“Global Times”記者就文化遺產保護問題採訪“Temple torn down without approval” , By Jin Jianyu刊登在“Global Times”,2010年8月18日第六版)。2010年8月接受《環球時報》英文版“Global Times”記者就文化遺產保護問題採訪“Costly razing blasted at heritage site”, by Guo Qiang(刊登在“Global Times”,2010年8月20日第一版和第二版)。2010年11月接受《環球時報》英文版“Global Times”記者採訪“Vast zone of black soil will disappear in Northeast China in 50 yrs, by Jin Jianyu”(刊登在“Global Times”,2010年11月1日)。
近期考察的國外世界遺產
2006年考察的世界遺產:
印度的泰姬陵(Taj Mahal)
印度的阿格拉堡 (Agra Fort)
印度的法塔赫布爾?西格里(Fatehpur Sikr)
德里的顧特卜塔(Qutb Minar and its Monuments, Delhi)
德里的胡馬雍陵(Humayun's Tomb, Delhi)
2007年考察的世界遺產:
俄羅斯的貝加爾湖(Lake Baikal)
2008年考察的世界遺產:
高棉的吳哥(Angkor)
越南的下龍灣(Ha Long Bay)
馬來西亞的馬六甲海峽歷史城市——馬六甲和喬治城(Melaka and George Town, historic cities of the Straits of Malacca)
2009年考察的世界遺產:
埃及的伊斯蘭城市開羅 (Islamic Cairo)
埃及的孟菲斯及其墓地——吉薩至達舒爾金字塔地帶(Memphis and its Necropolis - the Pyramid Fields from Giza to Dahshur)
埃及的底比斯古城及其墓地 (Ancient Thebes with its Necropolis)
韓國的昌德宮 (Changdeokgung Palace Complex)
南非的開普植物群保護區(Protected Areas of the Cape Floral Region)
2010年6月考察的世界遺產:
匈牙利的布達佩斯,包括多瑙河沿岸、布達城堡地區和安德拉什大街(Budapest, including the Banks of the Danube, the Buda Castle Quarter and Andrássy Avenue)
捷克的布拉格歷史中心 (Historic Centre of Praguessy Avenue)
捷克的庫特納?霍拉城歷史中心及在塞德萊茨的聖巴拉巴教堂和聖母大教堂 (Kutná Hora: Historical Town Centre with the Church of St Barbara and the Cathedral of Our Lady at Sedlec)
捷克的布爾諾的圖根哈特別墅 (Tugendhat Villa in Brno)
奧地利的申布倫宮殿和園林 (Palace and Gardens of Sch?nbrunn)
奧地利的維也納歷史中心 (Historic Centre of Vienna)
地球科學代表性論文
孫克勤,1997,全球石炭紀—二疊紀植物群的演化和分布特徵。 地學前緣,4(3):129—138。
孫克勤,1998,華夏植物群的起源、演化和絕滅。 科學通報,43(20):2139—2147。
孫克勤,鄧勝徽,1999,蹄痕莖屬(Caulopteris)在內蒙古烏達地區的發現及其意義。植物學報,41(5):484—486。?
孫克勤,鄧勝徽,崔金鐘,商平,1999,Paratingia和Paratingiostachya在內蒙古烏達早二疊世早期山西組的發現。植物學報,41(9):1024—1026。
孫克勤,2001,中國石炭紀和二疊紀植物群。植物學通報。18(6):691—706。
孫克勤,2002,華夏植物群及其與全球同期植物群的比較。 地學前緣,9(3):73—84。
孫克勤,鄧勝徽,2003,賀蘭山北段石炭紀和二疊紀植物群。現代地質,17(3):259—267。
孫克勤,鄧勝徽,2004,華夏植物群起源中心的研究。地質論評,50(4):337—342。
孫克勤,2010,內蒙古烏達地區早二疊世植物群和古生態研究。現代地質,24(2):195—204。
孫克勤,劉俊,劉旭陽,李錄,2010,甘肅玉門華夏和安加拉混生植物群的發現及其意義。地質論評,56(3):305—311。
孫克勤,劉俊,2010,中國西北甘肅地區華夏和安加拉混生植物群形成機制研究。現代地質,24(5):880—887。
Sun Keqin, 1996, Origin of the Cathaysia flora in Asia. Palaeobotanist, 43 (2): 59-62.
Sun Keqin and Chandra, S., 1998, Evolution and ecology of the Cathaysia flora. Palaeobotanist, 47: 20-28。
Sun Keqin, 1999, Origin, evolution and extinction of Cathaysia flor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44 (2): 100-108.
Sun Keqin and Shi Xiaoying, 2000, Advances of studies on the Cathaysia flora in China. Chinese Bulletin of Botany, 17 (Special Issue):11-20。
Sun Keqin, 1995, Evolution and ecology of the Cathaysia flora in Asia. In: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Geology of Southeast Asia and Adjacent Areas, Geological Survey of Hanoi, Vietnam, Journal of Geology, Series B. (5-6) (Special issue) 165-167.
Sun Keqin, 2006,The Cathaysia flora and the mixed Late Permian Cathaysian-Angaran floras in East Asia.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48(4):381-389.
Sun Keqin and Deng Shenghui, 2006, Parasphenopteris Sun et Deng, a new genus from the Lower Permian of Wuda, Nei Mongol, China. Acta Phytotaxonomica Sinica.44(2):161-164.
Chandra S and Sun Keqin, 1996, Distribution, evolution and extinction of global Early Carboniferous flora. Palaeobotanist, 43 (2): 88-97.
Chandra S. and Sun Keqin, 1997, Evolution and comparison of the Gondwana flora and the Cathaysia flora. Palaeobotanist, 46 (3): 35-46.
Chen Fen, Deng Shenghui and Sun Keqin, 1997, Early Cretaceous Athyrium Roth from northeastern China. Palaeobotanist, 46 (3): 117-133.
Deng Shenghui, Sun Keqin and Li Chengsen, 2000, A new Glecheniaceous fern Chansitheca (Sphenopteris) wudaensis from the Lower Permian of Wuda, Nei Mongol, China. Acta Botanica Sinica, 42(5): 533-538.
Dunn, M. T., Krings, M., Mapes, G., Rothwell, G. W., Mapes, R. H. and Sun Keqin, 2003, Medullosa steinii sp. nov., a seed fern vine from the Upper Mississippian. Review of Palaeobotany and Palynology, 124: 307-324.
Mapes, G., Sun Keqin, Krings M., Rothwell, G. W., and Mapes, R. H., 2000. The earliest occurrence of Medullosa. American Journal of Botany, Abstracts, 7(6): 71-72.
Vijaya, Srivastava, A. K. and Sun Keqin, 1996, Origin of the Gondwana flora. Geophytology, 25: 119-124.
Zhang Zhouliang, Sun Keqin and Yin Jiarun, 1997, Sedimentology and sequence stratigraphy of the Shanxi Formation (Lower Permian) in the northwestern Ordos Basin, China: an alternative sequence model for fluvial strata. Sedimentary Geology, 112: 123-136.
地球科學代表性著作
孫克勤,1992,山東淄博地區晚石炭世和早二疊世植物群、古生態及沉積環境。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
孫克勤,崔金鐘,王士俊,2010,中國化石植物志,第二卷, 中國化石蕨類植物。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王士俊,孫克勤,崔金鐘,馬施民,2009,中國化石植物志,第一卷,中國煤核植物。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文化與自然遺產著作
孫克勤,2005,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概論。武漢: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
孫克勤,孫博,2005,地球漫步——義大利。北京:中國旅遊出版社。
孫克勤,宋官雅,孫博,2006,探訪京西古村落。北京:中國畫報出版社。
孫克勤,孫博,2006,北京齋堂鎮古村落。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
孫克勤等,2006,北京齋堂古村落群。北京:中國畫報出版社。
孫克勤主編,2007,世界旅遊文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孫克勤,李剛,譚明,汪媛媛,隗有田,2007,北京古村燕家台。北京:中國畫報出版社。
孫克勤主編,2008,遺產保護與開發。北京:旅遊教育出版社。
孫克勤,2008,世界遺產學。北京:旅遊教育出版社。
孫克勤主編,2008,世界旅遊地理。北京:旅遊教育出版社。
Li Gang, Sun Keqin, et al., 2008, Beautiful Villages of Beijing. Beijing; China Pictorial Publishing House. (英文版,見2008年4月,第1版第2次印刷)
孫克勤,閆美紅,範文靜,李琨,陳燁,2009,京西重鎮——軍莊。北京:長征出版社。
孫克勤主編,2010,中國旅遊客源國概況。北京:旅遊教育出版社。
孫克勤主編,2010,旅遊環境保護學。北京:旅遊教育出版社。
孫克勤主編,地質旅遊。北京:地質出版社。(待出版)
文化與自然遺產論文
孫克勤,2004,對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教育的探討。中國地質教育,(4):99—103。
孫克勤,2005,“世界自然遺產”與“生態學教學”。中國地質教育,(2):113—118。
孫克勤,2005,川底下村遺產開發之憂。北京規劃建設,(3):88—91。
孫克勤,宋官雅,2005,京西千年古村落——靈水。文化月刊,(7):64—68。
孫克勤,2005,維羅納——永恆的愛情之城。文化月刊,(8):58—62。
孫克勤,2005,千年古村落京西看靈水。北京規劃建設,(5):80—86。
孫克勤,2005,靈水村古民居。北京檔案,(8):52—54。
孫克勤,2005,西津渡街——別樣情懷。文化月刊,(10):44—46。
孫克勤,2005,風情萬種威尼斯。文化月刊,(10):52—56。
孫克勤,2005,魅力四射的佛羅倫斯。文化月刊,(11):52—56。
孫克勤,孫博,2005,走進京西古村落閱盡滄桑之美。風範,(10):56—63。
孫克勤,孫博,2005,京西古村落的一千零一個表情。北京規劃建設,(6):128—151。
宋官雅,孫克勤,2005,京西古村——桑峪。文化月刊,(9):46—48。
孫博,孫克勤,2005,京西古村落——楊家峪。北京檔案,(10):46—47。
陳巧女,孫克勤,2005,京西古道上的世外桃源——韭園村。北京檔案,(11):46—47。
孫克勤,孫博,2006,京西靈水村“中西合壁”的時辰鍾。北京檔案,(1):49。
孫克勤,2006,驛路邊城雞鳴驛。中國城鄉橋,(5):51—56。
孫克勤,2006年7月26日,京西古文化村:川底下村印象。青年知識報——今日關注(13版,經濟與文化欄目)。
孫克勤,王學會,2006年8月2—9日,京西古村落文化遺產保護的思考。青年知識報——今日關注(28—29版,文化與藝術欄目)。
孫克勤,王學會,2006年8月16—23日,中國鄉村聚落文化解讀。青年知識報——今日關注(28—29版,文化與藝術欄目)。
孫克勤,杜偉苹,2006年7月28日,京西第一古村——川底下。現代消費導報(星期五周刊),總第722期(28—29版)。
孫克勤,杜偉苹,2006年8月4日,京西舉人村——靈水。現代消費導報(星期五周刊),總第727期(28—29版)。
孫克勤,王學會,2006年9月14日,京西文化村川底下村印象。中國產經新聞,第880期。
孫克勤,2006,京西石佛村摩崖造像群。北京檔案,(10):48—49。
孫克勤,2007,解讀京西古村落的文化遺產。北京規劃建設,(1):166—169。
孫克勤,2007,皇家獵苑——木蘭圍場。北京檔案,(1):47—49。
孫克勤,2007,中國的世界遺產保護和可持續發展。遺產旅遊管理與創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內刊)。2—14。
孫克勤,2008,京西古村落——燕家台。風範,(2):68—77。
孫克勤,2008,京西古村落——琉璃渠。風範,(3):68—77。
孫克勤,2008,探尋印度的世界文化遺產。風範,(4):68—77。
孫克勤,2008,中國的世界遺產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8(3):36—40。(CSSCI期刊)
孫克勤,2008,京西古村落地域文化考察。中國地方志,(7):54—58。(CSSCI期刊)
孫克勤,2008,北京門頭溝區遺產資源保護與開發。政協門頭溝區學習與文史委員會:京西古道文化研討文集,北京:中國博雅出版社,31—42,
孫克勤,2008,明清山村建築的典範——川底下村。中華民居,(2):24—27。
孫克勤,2008,四川汶川地震災後世界遺產保護與旅遊重建。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9):1—5。
孫克勤,2009,世界遺產的教學與實踐。教育與現代化,(1):24—29(CSSCI期刊)。
孫克勤,2009,發展世界遺產旅遊——以澳門歷史中心為例。資源與產業,11(2):85—89。
孫克勤,2009,北京門頭溝區古村落遺產資源保護與開發。地域研究與開發,28(4):72—76(CSSCI期刊)。
孫克勤,2009,高棉吳哥世界遺產地存在的問題和保護對策。資源與產業,11(6):124—130。
孫克勤,2010,河北灤河上游自然保護區遺產資源整合與保護。北京林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9(1):65—70(CSSCI期刊)。
孫克勤,世界自然遺產雲南三江併流保護區存在的問題和保護對策。資源與產業,(待刊)。
孫克勤,2010,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地存在的問題和保護對策。資源開發與市場,(待刊)(CSSCI期刊)。

復旦大學教授

基本介紹
1949年8月生,1982年1月復旦大學經濟系畢業,獲經濟學學士,研究員。同年進院後,先後在院科研處和院出版社工作20年,歷任院科研處副處長、院出版社社長。2001年任社會學所副所長、《社會學》雜誌主編、研究員。
研究成果
1.著書
《社會科學學》(合著,夏禹龍主編),湖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世紀之交的社會科學》(合著,夏禹龍主編,湖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黨制之爭》(合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長江三角洲地區經濟協調發展論》(合著,姚錫棠主編),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3年版;
《中國百縣市經濟社會調查——松江卷》(合著,姚錫棠主編),中國大百科出版社1995年版;
《社會政策:歐洲的啟示與對中國的挑戰》(合著,周建明主編),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5年版;
《社會工作法律基礎》(合著),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3年版。
2.論文
《上海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研究》、
《浦東開發與重建上海金融中心》
《論浦東開發與長江流域經濟協調發展中的幾個問題》
《老齡化社會與上海老年生活質量》
《轉型期的中國社會養老保險改革》
《養老保險改革與上海社會和諧發展》
《論上海中等收入群體經濟活動》
《完善上海城鎮“低保”制度研究》
《上海慈善事業與政府社會救助銜接發展研究》
《轉型期的上海勞動就業問題》
《上海社會穩定與社會發展問題研究》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