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談寫作

學術大家季羨林,在寫作方面也堪稱大師,他撰寫的學術著作,邏輯嚴謹,論證精當,又通俗易懂。 寫了一輩子文章的季羨林先生,在寫作方面積累了好多經驗。 除了學術研究,季先生還是國內外公認的散文大家,創作了大量膾炙人口的優秀作品。

圖書簡介

季羨林談寫作點擊查看大圖
季羨林的思想像一本厚厚的百科全書,讀之使人明智,而他的品格卻像一目見底的清水,大德大智隱於無形。在文章的結構方面,最重要的是開頭和結尾。在這一點上,詩文皆然,細心的讀者不難自己去體會。——季羨林在中國古代,抒情的文或詩,都貴在含蓄,貴在言有盡而意無窮,如食橄欖,貴在留有餘味,在文章結尾處,把讀者的心帶向悠遠,帶向縹緲,帶向一個無法言傳的意境。——季羨林文章之作,其道多端;運用之妙,在乎一心。——季羨林我寫東西有一條金科玉律:凡是沒有真正使我感動的事物,我絕不下筆去寫。——季羨林季羨林以一身而具有三種難能:一是學問精深,二是為人樸厚,三是有深情。三種難能之中,我以為,最難能的還是樸厚,因為,在我見過的諸多知名學者(包括已作古的)中,像他這樣的就難於找到第二位。——張中行一位令當今學人高山仰止的國學大師,一位平易近人的敦厚長者,在他的寫作生涯中有多少軼聞趣事?對於寫作他又有著怎樣的真知灼見?人們說,季老有弟子三千。身為北京大學的副校長,季老對後生晚輩的提攜可謂不遺餘力。現在,就讓季老來告訴我們什麼是寫作的真諦吧!國學大師季羨林系列之《季羨林談寫作》,為您講述季羨林的創作生活,伴您聆聽大師的諄諄教誨。學術大家季羨林,在寫作方面也堪稱大師,他撰寫的學術著作,邏輯嚴謹,論證精當,又通俗易懂。他寫的散文、小品文、遊記,自然、灑脫,又包含著深刻的道理。寫了一輩子文章的季羨林先生,在寫作方面積累了好多經驗。本書收入了季先生談寫作的文章,相信會對廣大讀者有所裨益。

作者簡介

季羨林,生於1911年8月,山東省清平縣人。他上高中時即發表過數篇短篇小說,1930年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專修德文,其間發表散文和譯文多篇。1935年,風華正茂的季羨林進入德國哥廷根大學主修印度學,先後掌握了梵文、巴利文、佛教混合梵文、吐火羅文等古代語言。在德期間,他發表論文多篇,獲得國際學術界高度評價,奠定了自己在國際印度學界的地位。1946年季先生回國受聘為北大教授,主持創辦東方語言文學系,開拓我國東方學學術園地。1956年他當選為中科院學部委員。1978年後曾任北大副校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亞研究所所長等職。季先生還先後擔任過中國外國文學學會會長、中國南亞學會會長、中國民族古文字學會名譽會長、中國語言學會會長、中國外語教學研究會會長、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會長等。 季羨林先生的學術研究領域主要有印度古代語言、中印佛教史、吐火羅文譯釋、中印文化交流史、比較文學、文藝理論、東方文化、敦煌學等,範圍之廣,國內外罕見。除了學術研究,季先生還是國內外公認的散文大家,創作了大量膾炙人口的優秀作品。他還付出大量精力擔任行政職務、參加各種社會活動、主持多個重要的學術團體。季先生曾任北大東語系系主任長達40年,為我國亞非非通用語種的教學和科研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為我國的東方學、敦煌學、比較文學、佛教研究、中外關係史研究事業的發展傾注了大量心血,貢獻卓越。他主持編纂的《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傳世藏書》、《神州文化集成》、《東方文化集成》等大型叢書在傳播中國傳統文化、弘揚中華民族精神、構建全民族人文精神素質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他的100多部著作已彙編成24卷《季羨林文集》。

圖書目錄

作文
寫文章
文章的題目
文以載道
慘澹經營與信手拈來
多讀一點中外文學作品
漫談散文
我對散文的認識
散文的兩大類
怎樣寫散文
沒有身邊瑣事就沒有真正好的散文
散文的真精神在於真實
散文創作必須學習其他國家的優秀之處
語言與文字
成語和典故
做詩與參禪
漫話歷史題材
日記貴在無雕飾
談談“煉話
好書的標準
記者要講真話
好的文藝無國界
我寫我
我在小說和中學的寫作經歷
我的處女作
《牛棚雜憶》自序
我和東坡詞
寫作《春歸燕園》的前前後後
我和人民文學出版社
獲獎有感
 附:《賦得永久的悔》
關於《兩個小孩子》的一點糾正
 附:《兩上小孩子》
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