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歐

季歐

季歐,質譜儀器專家,分析儀器高等教育的開拓者。主編了國內第一部質譜學專著《質譜分析法》,參與研製成我國第一台同位素質譜儀。系廈門大學科學儀器工程系的創辦者,為國家培養了一批分析儀器人才,為我國質譜學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季歐,1935年5月23日出生於福建省漳州市,原籍福建省浦城縣。1957年9月畢業於廈門大學物理系。1957年至1974年在國家第一機械工業部北京儀器廠、北京分析儀器廠和北分研究所任技術員。期間,先後到過天津電子儀器廠、上海工業自動化儀表研究所、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中國科學院科學儀器廠等單位參與真空檢測儀、酸度計、靜電加速器、紅外氣體分析器、質譜儀、色質聯用儀等儀器的研製和生產工作。1974年調廈門大學任教,歷任化學系助教、副教授,科學儀器工程系(現更名為機電工程系)副教授、教授、系主任。季歐熱心於社會工作,曾擔任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理事、中國分析儀器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質譜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理事、福建省儀器儀表學會副理事長、國家科委發明評選委員會特邀評審員等職。

成就及榮譽

標誌

儀器儀表工業生產水平是衡量一個國家現代化程度的標誌,而科學實驗儀器更是前導與驗證的重要手段。我國的儀器儀表工業起步於第一個五年計畫期間,創建的北京分析儀器廠是當時蘇聯援建的156項重大工程項目之一。

1957年,剛從廈門大學物理系畢業的季歐被分配到北京儀器廠,而後又調入北京分析儀器廠,有幸參加了新廠的創建。他的第一項任務便是被派往科學院自動化所參與聯合研製紅外線分析儀,給他的任務便是從理科角度探索紅外光譜與氣體分子吸收之間的關係,這是為了掌握分析儀器機理,使“理、工”結合的一個重要基礎,時間雖短卻在北京分析儀器廠初期形成“理”、“工”結合的良好開端。

關係惡化

1959年中蘇關係惡化,三位專家只幹了10個月便撤離,剛剛組建的北京分析儀器廠便本著自力更生的精神實施邊基建、邊試製和邊生產的政策,盡最大努力學習、吸收,團結國內有關的廠、校、所一切有用的先進經驗,開始艱辛的創業。這時恰好黨中央為了建立我國自己的原子能工業,必須儘快地能批量生產用於核燃料生產線的同位素質譜儀器。1960年在中央有關部委領導下,從中國科學院科學儀器廠和機械工業部北京分析儀器廠抽調60餘名科技人員組成的,由廠技術總負責人朱良漪為首的研製組定名為八一組,開始了探索試製我國第一台同位素質譜儀器的工作。

親自設計

在參加ZHD-OIS型質譜/色譜的同時,自己親自設計了小質譜計,從圖紙設計到最後調試完成,他用心學習,終於使他從理論研究走向設計生產產品的全過程。“ZHD-O1S型色譜—質譜聯用儀”終於研製成功,並於1976年通過技術鑑定。寶貴的實踐經驗,為他後來在廈門大學辦精密儀器系和研究新產品開創良好的途徑,克服了過去學校教學中理論脫離實踐的弊病。

1974年秋,季歐調回母校廈門大學任教,主要任務是為原子能部門培養質譜分析人才。當時廈門大學在光譜、極譜等諸多分析領域的教學、科研條件良好,而質譜領域卻是空白。季歐廢寢忘食地編寫講義、授課,建立實驗室、指導實驗,以及帶隊到校外實習。1978年出版了我國第一本中文質譜學專著《質譜分析法》(上冊),介紹了質譜儀器的原理、結構、部件等,對我國質譜分析工作起到啟蒙和推廣作用。1988年出版了《質譜分析法》(下冊),進一步闡述了離子形成理論、質譜的其他分析方法及質譜法在各個領域的套用,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他進行國內外學術交流,而且結合研究教學與科研工作,研製出“ZP-1型雙聚焦質譜儀”和“ZP-2型單聚焦質譜儀”,並在國內率先提出研製飛行時間質譜儀。這幾種儀器設計思想明確,結構簡單合理,技術指標已可達到國內較高水平,值得在教學、科研和生產領域推廣。主持“ZP-2型質譜計”的研製於1981 獲福建省科技成果三等獎。

條件艱苦

當時,恰逢國家困難時期,工作條件十分艱苦,全體同志在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鼓舞下,克服了試製過程中生產、工藝、材料、元件、總裝、調試等重重難關。而季歐則利用自己的物理基礎知識和深厚的外文功底,收集資料與同志們一起日夜探索技術調試,成為當時八一組五大主力之一。僅用兩年時間便研製成功兩台由上萬個零件組成的重達1.6噸的大型精密ZHT1301同位素質譜計,於1963年獲國家科委頒發的新產品一等獎,並在1964年參加了在日本舉行的國際博覽會,當時轟動了日本。因在此期間日本還沒有質譜類儀器。在此基礎上又創造性地研製出MX-多位帶狀源質譜計。這兩項產品在北京分析儀器廠生產了逾百台,為我國核子彈試製成功起到了重要作用。至今仍然工作在我國核燃料生產線上。

季歐不滿足於現狀,巧妙地提高了ZHT-1301質量範圍,使該儀器滿足於超鈾元素的分析並定名為ZHT-1302。

“文化大革命”中,季歐被下放到車間參加勞動,他埋頭工作研製成一種小型廉價的質譜儀,其分析室只有手掌大小,以結合國情推廣質譜技術。他已能初步掌握設計、裝配到調試的全過程。隨著質譜技術的發展,他查閱大量文獻,跑遍北京各大圖書館,根據美國月岩分析10種的方法全部是用聯用儀器的事實,首先提出研製色譜—質譜聯用儀器可行性報告,並率先發表了《色譜—質譜連用法》論文,同時編寫出50萬字的資料介紹國外質譜儀器的最新進展。獲得了剛恢復正常工作的朱良漪總工程師的賞識,申請研製經費開始了色譜—質譜聯用議的研製。在研製階段就首先分析出中國林縣食物中含有豆硝胺,是導致林縣食管癌高發的病因(全國抗癌中心課題),分析出地質勘探中姥膠烷和法尼烷解決陸相、海相成油的鑑別物質(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所課題)。一個土生土長的物理專業生和質譜學結合獲得了展翅高飛的基礎條件。

參加科研

季歐在質譜領域蒐集閱讀了大量的文獻資料,並自己負責或參加科研、生產工作,取得大量的研究成果,也為我國質譜分析的推廣套用作出大量貢獻。他的特點是專攻一門,孜孜不倦幾十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崗位作出不平凡的事跡。

改革開放以來,季歐受聘為廈門經濟特區顧問,在他的建議和協助下,廈門大學增設了科學儀器、電子工程、材料工程等專業。1983年經教育部批准,廈門大學在機械部儀表局的支持下創辦科學儀器工業和工科系。季歐作為該專業的創辦人之一,先後擔任第一屆系主任(1983-1987年)、第二屆系主任(1987-1988年)和第四屆系主任(1991-1993年)。在國內外均無分析儀器(包括質譜、光譜、色譜、波譜、能譜、電化學等)專業辦學經驗可借鑑,而且人力財力都很困難的情況下,他嘔心瀝血,團結其他系領導,積極引進教師,帶領廣大教職員工奮發努力,在教學、科研和學科建設各方面取得很大進步。在教學方面鼓勵教師編寫講義和出版教材,自己動手創造實驗條件,與有關單位合作開發了教學用質譜儀和氣相色譜儀,並自己動手製作實驗設備和器件,改善該專業的辦學條件,培養了數百名合格的本科生;科研上帶領教師和研究生積極開展分析儀器領域的科研工作,在任教期間指導、培養了10多名碩士研究生。在學科建設方面,在他的領導和帶領下,通過全系教職員工的共同努力,該系在全國首批獲得分析儀器專業碩士學位授予權。因此他獲得了首屆廈門大學最高獎——南強獎。

經濟發展

為了更好地適應國家和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1991年科學儀器工程系更名為科學儀器與精密機械系,並積極創辦新的機械電子工程專業。1998年該系又更名為機電工程系,現有三個本科專業(測控技術及儀器、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類飛機工程方向),兩個碩士點(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精密儀器及機械),並取得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專業博士學位授予權。該系的創辦、建設和發展都凝聚了季歐的極大心血。該系取得的成果與季歐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1997年,季歐退休後仍然關心我國儀器儀表行業和科學儀器工程系的發展。雖然他已退休,但他仍然關注我國儀器儀表事業的發展,儘可能地繼續參加學術交流,積極為機電系的建設和發展出謀劃策。

季歐一生從事我國儀器儀表的教學、科研和生產。無論在工廠、研究所還是在學校,他都一絲不苟、嚴謹治學。

季歐長期關注質譜學的進展,蒐集、閱讀了大量文獻資料,編寫了約100萬字的技術資料,為質譜分析的普及和提高做了大量工作。

社會評價

季歐團結同志,克己奉公,不求私利,為我國分析儀器的教學、科研、生產和廈門大學科儀系的發展盡心盡力。他作為系領導,團結其他領導同志和教工,為科儀系的建設與發展盡心竭力。他寬厚仁愛,在創辦和建設廈門大學科議系的過程中,以身作則為廣大師生樹立了榜樣。他關心年輕教師的成長,鼓勵、督促年輕教師安心教學、積極參加科研活動,經常幫助年輕教師和研究生審閱甚至逐字修改論文。他在課堂上悉心教學,強調理論聯繫實際,表現出豐富的理論和實踐知識,受到學生們的好評。

季歐積極參加學術團體和社會工作,為我國儀器儀表事業和廈門經濟特區的建設與發展出謀劃策。他曾任中國儀器儀表學會、中國質譜學會首屆常務理事、中國環境科學學會首屆理事、福建省、廈門市儀器儀表負責人、省科協委員、市科協常委、全國高等學校儀器儀表類教材編審委員、國家科委發明獎委員會特邀評審員等社會職務。同時先後獲得“福建省科協先進工作者”、廈門大學教書育人先進工作者等光榮稱號。1992年被國家機械電子工業部授予“儀器儀表系統人才開發積極分子”。

社會楷模

季歐一生治學嚴謹,為人師表,待人寬厚仁愛,為人謙虛謹慎,有口皆碑;對工作兢兢業業,樂於奉獻,為我國的質譜和儀器儀表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他一生工作在工廠、研究所、學校,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是儀器儀表領域教學、科研和生產三結合的楷模。

個人簡歷

1935年5月23日 出生於福建省漳州市。

1953-1957年 在廈門大學物理系學習。

1957-1960年 任北京儀器廠技術員。

1960-1974年 任北京分析儀器廠技術員。

1974-1978年 任廈門大學化學系助教、副教授。

1983-1995年 任廈門大學科學儀器工程系副教授、教授,期間擔任多屆系主任。

2000年9月17日 因病逝世。

主要論著

1 季歐.質譜分析法(上冊).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78

2 季歐,等.質譜分析法(下冊).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88

3 季歐.日本的質譜儀器.儀表工業,1988,5

4 季歐.ZP-2型質譜計.分析儀器,1988,3

5 季歐.質譜法在環境科學研究中的若干套用.質譜,1980,1

6 季歐.質譜儀器及套用.分析儀器,1972-1978

7 季歐.色譜質譜聯用法.國外分析儀器,1972,4

8 季歐.質譜儀器的若干進展.質量分析(日),1987,5

9 季歐.原子量的質譜測定.計量技術,1995,8

10 季歐.一種小型磁偏轉式質譜計.儀器儀表,1997,2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