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達保護區

孟達保護區

孟達保護區是國家級濕地自然保護區。位於青海省海東地區循化撒拉族自治縣境內。由孟達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管理。孟達省級自然保護區成立於1980年,2000年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對象為森林及濕地生態系統。

簡介

孟達保護區孟達保護區
孟達保護區國家級濕地自然保護區。位於青海省海東地區循化撒拉族自治縣境內。由孟達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管理。孟達省級自然保護區成立於1980年,2000年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對象為森林及濕地生態系統。保護區總面積172.90平方千米,其中核心區面積25平方千米。屬半乾旱大陸性氣候,具有暖溫性、溫性和寒性各種氣候特徵。年均氣溫為5.4℃。年均降水量622.7毫米,89%的降水量集中在5~9月。

濕地狀況

保護區濕地主要有湖泊濕地、河流濕地2種類型。孟達天池為濕地的核心水體,東西長700米,南北寬250米,面積約0.2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0米,蓄水200~300萬立方米。天池東南部有高約10米,寬7~8米的扇形瀑布。黃河呈東西向貫穿保護區,土壤類型主要有栗鈣土、森莎土、高山灌叢草甸土等。栗鈣土為區內地帶性土壤,分布於海拔1780~2100米的山麓丘陵及開闊谷地之間,土壤母質主要為第四紀黃土及砂礫層,土壤保水性差,侵蝕嚴重;森莎土分布於海拔2100~3900米,土壤肥力較高,腐殖質層厚;高山灌叢草甸土分布在海拔3100米以上,以花崗岩為基岩,成土母質為坡積-殘積物。

生物資源

保護區共有野生植物90科287屬509種,包括苔蘚類3種,蕨類10種,木本植物159種,草本植物337種。其中藥用植物有黨生、人參、三七、淫羊霍、羌活、貝母等77科326種。國家重點保護植物有3種,包括太白紅杉、桃兒七、羽葉丁香。青海特有種有溫性針葉松、華山松、巴山冷杉、遼東櫟、太白紅杉、釣樟、華秸竹、小葉朴等。區內動物資源以鳥類居多,獸類、魚類種類較少。

植物資源

保護區內植被呈明顯垂直分布,自下而上可分為溫性河穀草原灌叢帶,溫性針闊葉林帶,溫性、寒溫性針闊葉林帶,寒溫性針葉林帶,高寒灌叢帶。①溫性河穀草原灌叢帶。分布於黃河沿岸海拔1780~2000米的地帶,以文冠果群叢、唐古特蕕、胡枝子、白射干等為主要建群種。河灘砂石地土壤較濕潤的地方有匍匐栒子、地薔薇、蒙古百里香等植物生長,林緣坡地生長有羽葉丁香、薔薇和栒子等灌木。②溫性針闊葉林帶。主要分布於海拔2000~2700米,以山楊、白樺、油松和華山松為主要樹種。華山松多成小塊純林,在海拔2400米以上則混交於雲杉、紅樺林中。③溫性、寒溫性針闊葉林帶。為保護區內主要的森林分布帶。大部分位於海拔2400~2900米陰坡、半陰坡和山谷中上部,以青桿、紅樺混交林為代表。林內生長有扁刺玫瑰、峨嵋薔薇金花忍冬、長梗金花忍冬、剛毛忍冬、小葉忍冬等灌木。④寒溫性針葉林帶。分布於海拔2700~3200米的陰坡,主要有青海雲杉、紫果雲杉和巴山冷杉等樹種。林下生長有有黃花杜鵑、烈香杜鵑、西藏忍冬、紅脈忍冬、甘青茶藨子、太白花楸等。⑤高寒灌叢帶。分布於海拔3200米的森林上限附近,以達坂山杜鵑為優勢種,間有百里香杜鵑、頭花杜鵑、小葉金露梅、西藏忍冬。

動物資源

保護區內共有獸類共2目6科7種,其中以蘇門羚、原麝、岩羊、黃鼬較為常見。鳥類共有8目18科35種,包括石雞、岩鴿、白喉紅尾鴝、黃腰柳鶯、極北柳鶯、暗綠柳鶯繡胸藍姬鶲、褐頭山雀白眉朱雀、赤胸灰雀、麻雀等種類。魚類有鯉魚、鯽魚、鰱魚、湟魚等。國家Ⅰ級重點保護動物有1種,即斑尾榛雞;國家Ⅱ級重點保護動物有4種,包括髭羚、林麝、岩羊、藍馬雞。

保護工作

保護區管理機構和當地政府投資數十萬元為當地"靠山吃山"的民眾改造電網、購買太陽灶和電灶,在區內民眾居住點建立煤場,以杜絕當地居民濫砍濫伐的現象。保護區開展植被恢復工作,引種國槐、銀杏等20多種、近3萬株植物,並在植被恢復區建立珍稀植物園。每年在孟達自然保護區內開展孟達天池花兒會、撒拉族綠色家園"多彩孟達"攝影比賽及採風等活動,同時進行環保宣傳活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