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文帝虛宮

孝文帝虛宮

孝文帝虛宮 作為把北魏王朝帝業發展到頂點的孝文帝,對永固陵十分崇敬。 孝文帝虛宮

孝文帝虛宮

孝文帝虛宮孝文帝虛宮

永固陵和孝文帝壽陵虛
在大同城北25公里處的群山中,有一座西臨飲馬河(御河),東對長城,北控溝壑丘陵,南瞰大同盆地的高峻山樑——西寺兒梁山。山嶺南部聳立著一座高大的墳丘,俗稱祁皇墓。據《水經注》、《魏書》記載和考古資料證實,西寺兒梁山古稱方山,在北魏拓拔氏逐鹿中原的戰爭中,太祖道武帝拓拔圭曾於此建立營壘;而祁皇墓正是埋藏文成文明皇后馮氏的永固陵。

馮氏(公元439—490年)是北魏建都平城後第四代皇帝文成帝拓拔浚的皇后,獻文帝拓拔弘的母親(拓拔弘生母為李貴人),孝文帝拓拔宏的祖母,是我國封建社會前期的一位頗有作為的女政治家。

孝文帝虛宮
孝文帝虛宮孝文帝虛宮

永固陵始建於太和五年(公元481年),歷時八年而成。太和十四年(公元490年)馮氏死後葬於這裡。整座陵墓造于山頂玄武岩上,封土堆現高22.87米。呈圓形。墓底為方形,南北長117米,東西寬124米。墓室坐北向南,建於封土堆的中心,為磚砌多室墓,由墓道、前室、甬道、主室組成。甬道前後置有兩道大型石門。主室近似方形,南北長6.4米,東西寬6.83米。墓頂為四角攢尖式,高達7.8米。整個墓室建築,形制規整,規模宏大,是已發掘的南北朝時期最大墓葬之一。墓室造型和裝飾都比較簡樸,但也顯示了當時高超的建築和雕刻藝術。兩道石門門框、門拱上的石刻,雕工精細,線條流暢,技法純熟。尤其是門拱上高浮雕手捧蓮蕾童子像面部圓潤,微露笑容,一派童雅天真之氣,表情十分生動。另有四件虎頭門墩,姿態雄健,造型奇特,為墓葬中所少見。這些雕刻,風格與雲崗石窟中部窟群近似,但是漢化色彩更加明顯,為研究北魏中期世俗建築石雕藝術提供了實物資料。從發掘中發現,永固陵曾多次被盜,但仍出土有銅簪、骨簪、銅箭鏃、鐵矛頭、殘石俑、灰陶器、料環、絲織品等,反映了當時銅器製造、鐵器冶煉、料器燒造、紡織等手工業,都達到了相當高的工藝水平。《魏書》本傳稱:馮太后“性儉素,不好華飾,躬御縵繒而已“。她還曾對自己的喪事預作遺命,一切從儉,從發掘中看未發現金銀珠寶等飾物,這與本傳記載基本相符。

永固陵之北近一公里處,有一座封土堆高約13米,底邊各為60米的較小陵墓,這便是孝文帝拓拔宏的壽陵靈宮“萬年堂“。據《魏書?馮太后傳》載:“初,高祖孝於太后,乃於永固陵東北里余,豫營壽宮,有終焉瞻望之志。”《魏書?高祖紀》又載:“萬年堂”是馮太后葬後第二年——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七月開始建設的。後來由於遷都洛陽,孝文帝才沒有實現自己的初衷。

現存的萬年堂曾三次被盜掘破壞。原墓室建築由通道、前室、過道和主室組成。主室平面近方形,南北長5.68米,東西寬5.69米,高6.97米,形制與永固陵相同,但規模略小於永固陵。過道前後各有一道券門,現存較好的一件石門,正面浮雕一武士,身佩長劍,姿態威武,為我們提供了一件研究北魏武士裝束的生動資料。

孝文帝虛宮孝文帝虛宮

作為把北魏王朝帝業發展到頂點的孝文帝,對永固陵十分崇敬。遷都洛陽之前,每年都要幾次前往拜謁,在率領百萬步騎南伐的前兩天,還要親辭永固陵。遷都洛陽後,每當巡狩到平城時,也必親往拜謁。這說明他對撫養教育他、並長期代他理政的祖母馮太后十分尊崇,對馮太后的功業十分懷念。他實際上是把馮太后作為北魏王朝的一代女主來對待的。

孝文帝虛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