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文帝改易風俗

孝文帝遷都洛陽以後,即開始第二期改革,改革的重點是改變鮮卑族內遷者原有的生活習俗,促進鮮卑族積極接受漢文化。 四、改鮮卑貴族原有的姓氏為漢姓,並定門第等級。 所改之漢姓,以音近於原鮮卑姓者為準。

中文名稱: 孝文帝改易風俗
發生時間: 495年
所屬年代: 南北朝時代
發生地點: 洛陽
事件介紹
孝文帝改易風俗
孝文帝遷都洛陽以後,即開始第二期改革,改革的重點是改變鮮卑族內遷者原有的生活習俗,促進鮮卑族積極接受漢文化。改革的主要內容有以下幾方面:一、易鮮卑服裝為漢服。太和十九年(495年)十二月甲子,孝文帝在光極堂會見群臣時,“班賜冠服”,這是易鮮卑官服為漢官服的具體執行措施。二、規定官員在朝廷上使用漢語,禁用鮮卑語,並稱鮮卑語為“北語”,漢語為“正音”。孝文帝曰:“今欲斷諸北語,一從正音。”三十歲以上的鮮卑官吏,在朝廷上要逐步改說漢語,三十歲以下的鮮卑官吏在朝廷上則要立即改說漢語。如有故意說鮮卑語者,降爵罷官。三、遷往洛陽的鮮卑人,要以洛陽為籍貫,死後不得歸葬平城。四、改鮮卑貴族原有的姓氏為漢姓,並定門第等級。所改之漢姓,以音近於原鮮卑姓者為準。如拓跋氏為首姓,改姓元氏,是最高的門第等級;另丘穆陵氏改姓穆氏,步六孤氏改姓陸氏,賀賴氏改姓賀氏,獨孤氏改姓劉氏,賀樓氏改姓樓氏,勿忸於氏改為于氏,紇奚氏改姓嵇氏,尉遲氏改姓尉氏。這八姓貴族的社會地位,相等同於北方最高門第崔、盧、鄭、王四姓。其他等級稍低一些的鮮卑貴族姓氏亦改為漢姓,其等第與漢族一般士族相當。此外,孝文帝還積極鼓勵鮮卑的皇族和貴族與漢族士族通婚,藉以建立政治聯姻,由是加強漢族與鮮卑族的民族融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