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恭章皇后

孝恭章皇后

宣宗即位,冊封胡氏為皇后,孫氏為貴妃。 英宗即位後,孫氏被尊為皇太后。 英宗復辟後,為孫氏上徽號“聖烈慈壽皇太后”。

景陵內埋葬的皇后是孝恭章皇后孫氏,他是鄒平人,永城縣主簿孫忠女。年幼時,因容貌俊美,被誠孝皇后張氏的母親彭城伯夫人看中,常常入宮說孫忠有個好女兒,遂被選入宮內,當時年僅10餘歲,成祖命養在張氏宮中。後宣宗(當時為皇太孫)到了結婚年齡,濟寧人胡氏,被選為皇太孫妃,孫氏被選為嬪。宣宗即位,冊封胡氏為皇后,孫氏為貴妃。
按照舊時的宮廷禮制,皇后被冊封后賜金冊寶(印),貴妃以下有冊無寶。孫氏入宮後,極受宣宗寵愛,宣宗遂破格於宣德元年(1426年)五月,向太后請示,制金寶賜與孫氏。此後,明代諸帝貴妃被冊封,均冊、寶俱備。
胡皇后沒有生育,貴妃也無子,而是暗取宮人子,宣稱是自己的兒子,即明英宗朱祁鎮。宣宗愈發寵愛她,以胡皇后無子所以理應讓賢,逼胡皇后上表遜位。
宣德三年(1428年),宣宗廢胡皇后,冊立孫貴妃皇后
宣德十年(1435年),宣宗卒,張太后立皇太子朱祁鎮為皇帝,尊張太后為太皇太后,孫皇后為皇太后
正統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鎮被俘,朱祁鈺即位,為景泰皇帝(明景帝)。十二月加上尊號“上聖皇太后”。
天順元年(1457年)正月,英宗復闢為帝,廢景泰皇帝為郕王。給孫太后上徽號曰“聖烈慈壽皇太后”。明代後宮的徽號自此開始。
天順六年(1462年)九月,孫太后崩逝。全謚為孝恭懿憲慈仁莊烈齊天配聖章皇后,附太廟。
直到孫太后死後,英宗才知道自己並非太后親生,但生母是誰,已經查不出來了。
胡氏、孫氏,一皇后,一貴妃,雖受恩寵,卻都沒有生兒育女。孫貴妃暗地裡將其他宮女所生的孩子(即英宗)據為己有,偽稱是自己所生,從此恩寵更在胡後之上。胡後身體不好,常常有病,漸被宣宗冷落。宣宗為立孫氏為後,命胡後上表辭位,以早定國本(太子)。宣德三年三月,胡後辭位,退居長安宮,賜號“靜慈仙師”,貴妃孫氏被正式冊立為皇后。
英宗即位後,孫氏被尊為皇太后。英宗在“土木之變”中被蒙古瓦剌部所俘,太后命郕王監國。景泰帝(郕王)即位,尊孫氏為上聖皇太后。英宗被囚,孫太后多次派人送禦寒衣裘。英宗被放回,幽居南宮,太后常去看望。後來,大官僚石亨等人導演的“奪門之變”,也是先秘密徵得孫太后的同意才動手的。英宗復辟後,為孫氏上徽號“聖烈慈壽皇太后”。天順六年(1462年)九月四日,孫太后去世,謚“孝恭懿憲慈仁莊烈齊天配聖章皇后”。合葬景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