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長縣人民醫院

子長縣人民醫院

子長縣人民醫院創建於1949年的子長縣人民醫院,是“陝北領先、西部一流、全國知名的現代化縣級品牌醫院”,是陝西省、延安市確立的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單位,先後榮獲陝西省“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省衛生廳“白求恩精神獎”、“信息化建設先進單位”、“延安市先進集體”、“全市平安建設先進集體”、“全市醫療保險經辦工作先進單位”等20餘項殊榮。

基本信息


醫院簡介

 子長縣人民醫院成立於1949年11月,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為一體的綜合性二級甲等醫院,占地18.9畝
優秀單位優秀單位
,現有門診外科樓、內科樓和醫技樓,總建築面積40000平方米,是陝西省、延安市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單位,陝西省人民醫院、陝西省中醫醫院、陝西省腫瘤醫院協作醫院。
 醫院現有職工720人,其中在職職工633人。有專業技術人員542名,其中副主任醫師以上職稱39名,主治醫師135名。編制床位400張,實際可開放床位600張。開設臨床、醫技、行政、後勤等36個科室。擁有日立磁共振、德國西門子雙排螺鏇CT、日立DR、GE彩超、奧林巴斯電子胃鏡、腸鏡、美國貝克曼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等大、中型醫療設備120餘台(件)。門診外科樓十層設空氣淨化層流手術室六間,ICU(重症監護病區)床位6張,三樓婦產科病區產房按標準化產科設計。2008年6月,以“平價醫院”創建為主要內容的公立醫院改革在子長縣人民醫院啟動以來,取得了極大的成功,被國內外媒體譽為中國公立醫院改革的“探路者”。衛生部黨組書記張茅5次實地調研,李克強總理兩次做出重要批示,全國25個省市320個市縣到子長縣人民醫院考察學習。 2010年底,衛生部在子長縣召開全國縣醫院改革發展現場會。2003年,以“子長醫改”為範本的縣級公立醫院改革在全國範圍內啟動,更加確立了子長縣人民醫院在中國醫改史上的歷史地位。

技術特色

至2013年,醫院年門診量近20萬人次,健康體檢2萬餘人次,住院近2萬人,年手術近2千台,2013年,門診人次、住院人次、手術例
陝北領先、西部一流陝北領先、西部一流
數、醫療業務收入分別較醫改前同期淨增144%、260%、96%,144%。住院次均費用3610元、門診次均費用146元,藥占比22.3%,均低於全市二級醫院平均水平。業務量位列延大附院、延安市人民醫院之後,各縣區之首,居全市第三位。醫院先後招聘醫學類本科學歷畢業生90餘名、研究生3名,婦產科、急診科、神經內科、兒科被確定為市級重點學科,目前,正在與西安交大公共管理學院合作創建省級重點學科。各專業新技術、新業務相繼開展,特別是2012年9月份以來,成功自主開展了在全市縣醫院中較為領先的腦外傷去骨瓣減壓術、高血壓腦出血微創顱內血腫清除術、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前列腺增生膀胱鏡電切術、糖尿病胰島素泵治療技術等新技術,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手術自主成功完成已突破1000例。自籌資金300萬元,給耳鼻喉科、理療科、皮膚科、眼科等門診科室配備了小型醫療設備30餘台(件),開展了新技術、新業務30餘項,綜合服務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管理特色

 醫改以來,縣醫院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醫德醫風、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2013年,通過廣泛調研,科
獎
學論證,醫院確立了打造“陝北領先、西部一流、全國知名的現代化縣級品牌醫院”的總體目標,制定了制度建設、規範完善、鞏固提升“三步走”發展戰略縣醫院主打規劃、服務、管理和學科建設“四張王牌”,醫療業務收支首次實現了歷史性的扭虧為盈,中國衛生經濟學會第十六次年會對縣醫院醫改給予高度評價,認為,“通過五年醫改,子長縣醫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陝西省政府開始在全省推廣縣醫院4:3:3的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和精細化財務管理經驗。

榮譽稱號

 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縣醫改辦的正確領導和縣衛生局的精心指導下,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院黨支部、院委會團結
先進單位先進單位
和帶領全院職工,堅持“一切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宗旨,狠抓醫德醫風建設,全力加強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醫院先後榮獲陝西省“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省衛生廳“白求恩精神獎”、“信息化建設先進單位”、“延安市先進集體”、“全市平安建設先進集體”、“全市醫療保險經辦工作先進單位”等20餘項殊榮。

媒體報導

創建平價醫院

 為有效解決民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陝西子長縣強化政府責任和投入,改革舊的管理機制,以縣人民醫院為試點創建平價醫院,將政府陽光
領導視察領導視察
灑向民眾。從2008年6月1日開始,子長縣創建的平價醫院,按照“政府補助、醫院讓利、患者受益”的原則,開設平價門診、平價病房、平價藥品為主體的平價醫療服務體系,實行藥品零差價進入、零利潤銷售。
 除了藥品大幅降價,子長平價醫院的降價範圍還在向門診和病房收費延伸。縣政府投資500多萬元,為醫院購買了雙排螺鏇CT和彩超。兩台儀器投入使用後,檢查費被限定以成本價計收。以CT為例,物價局規定的收費標準為每部位170元,子長平價醫院則以每部按120元計收,門診費也由過去的200多元降到現在的66元。平價醫院還設立了26張病床開設扶貧病房,針對“三無”人員、孤寡幼殘,以及未參加醫療保險的人員等,在平價收費的基礎上再一次性減免醫療總費用的20%。
 如今,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在受到民眾熱烈擁護和交口稱讚的同時,按照縣上創建平價醫院的規劃,將來醫院藥品的價格還會降。
 ---------新華網

醫院回歸公益

 治療費之所以能大幅度地下降,關鍵是砍掉了醫生處方中的藥費提成,醫院內部大額處方、過度診療的不良現象應聲而止。
領導視察領導視察
廢除“以藥養醫”,對醫院所用的藥品統一招標採購,藥價總體下降了50%左右。原價用於患者,病人的開支自然大大降低。改革後,藥品收入占醫院業務收入的比例從2007年的61%降到了33%,藥價平均降幅達到40%。廢除了以藥養醫,那么,用什麼來養醫院、養醫生呢?說穿了,辦法也很簡單:增加政府對醫院的補貼。子長縣政府將縣人民醫院和中醫醫院由差額單位改為全額預算單位,把過去醫院只核70%的工資改為100%核發。鄉鎮衛生院運轉經費財政定額予以補貼,年增加370萬元。醫務人員津貼補助和人才培養等費用,全部納入財政預算。取消15%的藥品加成,全部由縣裡進行財政補貼。他們把公共財政的大量投入,最大化地轉化為老百姓的實惠。
公立醫院重新姓公,這是值得慶賀的。現在,有相當多的公立醫院都不姓公,而改姓“錢”,許多醫院不再以人為本,而是以多賺錢為本。醫院大門八字開,有病沒錢莫進來。先交錢、後看病成為天經地義。有一家醫院實行先看病、後付錢,居然成為新聞。如今,子長縣人民醫院廢除以藥養醫,辦成平民醫院,一躍而出,一枝獨秀,開風氣之先。這更是發人深省的。
 ------《新民晚報》

子長醫改價值

 子長的醫改為何能引來如此關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部部長葛延風今年6月對子長醫改調研之後的評價應該是有高度的表述:子長醫改抓住了公立醫院改革的核心問題,維護了公立醫院的公益性,解決了“以藥補醫”問題,降低了人民民眾就醫成本,老百姓確實得到了實惠,同時,對醫護人員實行以績效工資為核心的分配製度改革,使醫生也受到鼓舞。
但在記者眼裡,子長醫改尤其是其公立醫院改革具有極強的推廣價值,是政府高度關注“子長模式”的主要原因。在子長採訪期間,子長縣醫改辦主任靳曉宏曾經給記者算過一筆賬:全縣三級醫療機構年均用於推進醫改增加的經常性支出2011年為2500萬元。他認為這個數字不算大,全國很多地方的縣財政都能負擔得起。
成本不高能夠保證投入的可持續,操作性強才有可能被全國其他地方複製。前幾天記者採訪國務院醫改辦主任孫志剛時,孫志剛透露:今年在全國範圍內啟動的縣級公立醫院改革推行的就是“子長模式”。
 -----《中國經濟時報》

醫院地址

 子長縣瓦窯堡鎮秀延街29號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