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西

子西

1、子西 (鄭國),公孫夏,字子西,公子騑之子,鄭穆公孫。 2、鬬宜申,字子西,鬬班之子。 3、子西 (令尹),公子申,字子西,楚平王的庶長子,楚昭王的異母兄。《史記--楚世家第十》記載,子西是楚平王的庶弟,很仗義。

簡介

第一個子西,即公子夏、公孫夏(?-前544年):姬姓,名夏,字子西,謚襄,公子騑(字子駟)的兒子,鄭國的卿,子產的同宗兄弟。

第二個子西,宜申(?-前617年):羋姓,斗氏,名宜申,字子西,若敖氏後裔。春秋時楚國司馬。楚成王在位時期若敖氏家族人才輩出,出將入相。前634年,斗宜申與令尹子玉一起率楚軍滅夔。前632年,城濮之戰時,子玉與晉文公交戰,由斗宜申指揮楚軍左翼,被晉軍擊潰,欲引咎上吊,恰遇帶著楚成王赦令的使者趕到,阻止了自殺。戰後,楚成王任命他為商公。後改任他為工尹,掌管百工。楚穆王殺父即位後,斗宜申等欲為楚成王報仇,策劃殺死穆王,陰謀敗露後被處死。

第三個子西,公子申, 姓, 氏,名申,字子西,楚國令尹。太子建的弟弟,楚平王二年(公元前527年),太子建年十五歲,費無極(亦作費無忌),對楚平王說太子建可以成家。楚平王為太子建聘娶秦哀公的長妹孟嬴為夫人,命費無極到秦國去迎親。費無極發現孟嬴貌美,而費無極是一個小聰明層出不窮的野心政客,急於爬上宰相的位置。當孟嬴到郢都後,費無極勸楚平王自娶。楚平王好色,不管兒子作何感想,居然掉包,讓一名齊女冒充孟嬴,自娶孟嬴為夫人。由此,楚平王對費無極就格外寵信。一年之後,孟嬴生下一個兒子熊軫(楚昭王),醜聞也開始泄露,太子建與平王遂生隙。楚平王六年(前523年),由於費無極的挑唆,被迫離楚都,居城父。次年,費無極又向平王進讒言,誣陷他要聯晉叛楚為亂,平王擬將他處死,他懼而奔宋(今河南商丘一帶)。太子出奔後,平王又殺害支持太子建的大臣伍奢、伍尚父子,伍奢另一個兒子伍子胥投奔吳國,周敬王十四年(前506年),吳王闔閭率伍子胥等又大舉伐楚,占領了楚國的都城郢。那時平王已死,昭王逃亡隨國(今湖北隨州)。伍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屍三百。史稱柏舉之戰 。太子建後因避宋國華氏之亂,又入鄭(都城在今河南新鄭)。鄭人以禮相待。他利用鄭人對他的信任,與晉人策劃襲擊鄭國。鄭人察覺,並獲得證據,乃將他殺死。前516年,楚平王去世,令尹囊瓦(字子常)想捨棄太子建而立公子申,公子申怒斥了囊瓦。囊瓦於是立太子為楚昭王。前506年,柏舉之戰,楚國大敗,吳軍攻入郢都。次年,申包胥向秦國借兵,在楚國復國戰爭中,子西立下大功,幫助弟弟復都郢都。前494年,吳國攻打陳國,楚國上下都很擔心。子西說闔閭時代節儉愛民,夫差卻奢侈虐民,現在吳國已經不能擊敗楚國。前489年,楚昭王率兵討伐陳國,在城父去世。臨死讓位於子西(公子申)、子期(公子結)、子閭(公子啟),公子申和公子結二人都不同意,公子啟推辭了五次後同意了。公子啟與公子申、公子結立越國女子為楚昭王生的章即位,為楚惠王。前479年七月,白公勝以獻獲吳軍戰利品為名,帶兵入郢,殺令尹子西、司馬子期,是為白公之亂。

生平

1、子西(鄭國)

《左傳·襄公十年》:子西聞盜,不儆而出,屍而追盜,盜入於北宮,乃歸授甲。臣妾多逃,器用多喪。子產聞盜,為門者,庀群司,閉府庫,慎閉藏,完守備,成列而後出,兵車十七乘,屍而攻盜於北宮。子蟜帥國人助之,殺尉止,子師仆,盜眾盡死。侯晉奔晉。堵女父、司臣、尉翩、司齊奔宋。(註:盜,這裡指叛亂;時鄭簡公年幼,由子駟當國、子國為司馬、子耳為司空、子孔為司徒。儆,通 “警”,警戒、戒備。屍,名詞用作動詞,指收斂好父親的屍體。歸,回到家中。授,授予、發放。喪,喪失、丟失。為門者,安置守門的人,以嚴禁出入。庀群司,具備眾官、召集主管事務的人;庀,音pǐ,具備;司,主管、掌事的官吏。成列,指以私族之兵列成佇列。屍,指子產父親的屍體。)

《左傳·襄公十五年》:鄭尉氏、司氏之亂,其餘盜在宋。鄭人以子西、伯有、子產之故,納賄於宋,以馬四十乘與師伐、師慧。(註:鄭尉氏、司氏之亂,指襄公十年的尉止、司氏等人發動的叛亂。其餘盜在宋,當子產鎮壓叛亂時,堵女父、司臣、尉翩、司齊奔宋。鄭人以子西、伯有、子產之故,在這次叛亂中子西之父子駟、伯有之父子耳、子產之父子國皆在動亂中被殺。師,樂師。)

《左傳·襄公十九年》:鄭子孔之為政也專。國人患之,乃討西宮之難,與純門之師。子孔當罪,以其甲及子革、子良氏之甲守。甲辰,子展、子西率國人伐之,殺子孔而分其室……鄭人使子展當國,子西聽政,立子產為卿。(註:子孔之為政,指襄公十年的尉止等人發動叛亂後由子孔代子駟專國政;子孫,鄭穆公子。西宮之難,指襄公十年的尉止等人在西宮發動的叛亂,子孔知道他們卻不報告。純門之師,指子孔欲去諸大夫而於襄公十八年召來楚師攻打純門;純門,鄭都城名門。當罪,應當承擔罪責。以其甲,率領他家族的甲士。守,自守、守衛自己。子展,名舍之,子罕之子,鄭穆公之孫。)

《左傳·襄公二十五年》:冬十月,子展相鄭伯如晉,拜陳之功。子西復伐陳,陳及鄭平。(註:相鄭伯,擔任鄭伯的贊禮。拜陳之功,拜謝晉國接受了伐陳的戰功。陳及鄭平,前次雖入陳,僅服之,再伐以求與陳媾和。)

2、鬬宜申,字 子西

《左傳·僖公二十八年》:晉車七百乘,革顯、革引、鞅、革半。晉侯登有莘之虛以觀師,曰:“少長有禮,其可用也。”遂伐其木以益其兵。魯巳,晉師陳於莘北,胥臣以下軍之佐當陳、蔡。子玉以若敖六卒將中軍,曰:“今日必無晉矣。”子西將左,子上將右。胥臣蒙馬以虎皮,先犯陳、蔡。陳、蔡奔,楚右師潰。狐毛設二旆而退之。欒枝使輿曳柴而偽遁,楚師馳之。原軫、郤溱以中軍公族橫擊之。狐毛、狐偃以上軍夾攻子西,楚左師潰。楚師敗績。子玉收其卒而止,故不敗。

《左傳·文公十年》:初,楚范巫矞似謂成王與子玉、子西曰:“三君皆將強死。”城濮之役,王思之,故使止子玉曰:“毋死。”不及。止子西,子西縊而縣絕,王使適至,遂止之,使為商公。沿漢溯江,將入郢。王在渚宮,下,見之。懼而辭曰:“臣免於死,又有讒言,謂臣將逃,臣歸死於司敗也。”王使為工尹,又與子家謀弒穆王。穆王聞之。五月殺斗宜申及仲歸。

3、子西 (令尹),公子申,字 子西

前516年,楚平王卒後,令尹子常欲立他為楚王。子西堅不同意,而擁立年幼的太子珍為楚君(楚昭王)。

楚昭王四年(前512),吳國公子掩余、燭庸逃亡到楚國。楚昭王封給他們大量土地,安排他們住於養(今河南沈丘東南),並為之修城,使其與吳王闔閭為敵。子西認為經歷過楚靈王、楚平王兩代的揮霍,此時的楚國民生緊迫,不宜與吳國為敵,且認為這只會激怒吳國,昭王不聽。果然,吳王加強對楚國的攻勢,伍子胥、孫武採納曾經的晉國正卿荀罃之謀,頻繁的襲擊楚國,楚國疲於奔命。

楚昭王十年,吳軍破郢(今湖北江陵紀南城),楚昭王外逃。子西留在郢附近建立新都,仿製了昭王的車子和服飾,收集潰散的楚國軍政人員,以示楚國尚在。後得知楚昭王在隨(今湖北隨州市),即趕至隨國跟從昭王。

次年,秦哀公入援楚國。子西率楚軍配合秦軍戰於漢東,先後在軍祥(今隨州市西南)、公壻之溪(約在今湖北襄樊市東)擊敗吳軍。在楚國復國戰爭中,子西立下大功,幫助弟弟復都郢都。郢都收復後,被任為令尹,掌管楚國軍政大權。

前494年,吳國攻打陳國,楚國上下都很擔心。子西說闔閭時代節儉愛民,夫差卻奢侈虐民,吳國已經不能擊敗楚國。

楚昭王二十七年(前489),吳伐陳(今河南淮陽)。昭王救陳,占卜不吉,決心死戰,指定他為繼承人。他再次堅辭不受。昭王死後,他擁立昭王之子熊章為楚君,是為楚惠王。後處事不慎,誤召回流亡在吳的白公勝,並任之為巢大夫;

前479年,子西被白公勝所殺。

據《史記·楚世家》載:

惠王二年,子西召故平王太子建之子勝於吳,以為巢大夫,號曰白公。白公好兵而下士,欲報仇。六年,白公請兵令尹子西伐鄭。初,白公父建亡在鄭,鄭殺之,白公亡走吳,子西復召之,故以此怨鄭,欲伐之。子西許而未為發兵。八年,晉伐鄭,鄭告急楚,楚使子西救鄭,受賂而去。白公勝怒,乃遂與勇力死士石乞等襲殺令尹子西、子綦於朝,因劫惠王,置之高府,欲弒之。惠王從者屈固負王亡走昭王夫人宮。白公自立為王。月余,會葉公來救楚,楚惠王之徒與共攻白公,殺之。惠王乃復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