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金[四川美術學院雕塑系教師]

個人簡介:

婁金婁金

婁金,中國·貴州1984年出生於貴州遵義
2009年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雕塑系,獲學士學位,重慶,中國
2012年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雕塑系,獲碩士學位,重慶,中國
現任教於四川美術學院雕塑系
中國雕塑家學會會員
藝評網合作藝術家

收藏:

《關係》《關係》

《偶》昊美術館
上海《樹枝》何香凝美術館
深圳《筷子項目——十三億雙筷子》白盒子藝術館
北京《生》山東美術館,山東

參展記錄:

個展:

2014年材質敘事學:婁金作品展,四川美術學院,重慶,中國
2012年樹•木:婁金個展,白盒子藝術館,北京,中國

展覽:

《生》600cmX800cmX900cm《生》600cmX800cmX900cm
合 1合 1
牆

2016年
風口——第二屆青年雕塑邀請展武漢中國
多元參與——東湖2016全國青年雕塑邀請展武漢中國
2015年
第二屆“新繹之星”青年扶持計畫山東中國
中國好雕塑·為宅雕塑”大賽最佳創意獎北京中國
後黃桷坪時代——08年以來的視覺維度重慶中國
‘枯榮’中國當代木質媒介展季節畫廊北京
教學的力量——當代藝術教學的十一個個案喜馬拉雅美術館上海
2014年
第12屆全國美術雕塑作品展太原中國
第12屆全國美術設計展西安中國
第三屆中國姿態雕塑大展獲佳作展北京中國
“泉山唱集”——中國當代青年雕塑邀請展,中國藝庫,成都,中國
2013年
延伸•2013大同國際雕塑雙年展,大同,中國
新面孔、新藝術——中國青年藝術家推薦展,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美術館,美國
白盒子藝術與設計100,白盒子藝術館,北京,中國
第六屆成都雙年展,成都現代藝術館,成都,中國
明天當代雕塑藝術獎學金,四川美術學院,重慶,中國
2012年
曾竹韶獎學金獲提名獎大同美術館,大同,中國
羅中立獎學金重慶美術館,重慶,中國
二十天,六件待完成作品,501-序空間,重慶,中國
青年藝術100推薦展,北京,中國
《無多無少》——青年藝術家實驗藝術推廣計劃,501-序空間,重慶,中國
大荒西經—成渝當代雕塑展,文軒美術館,成都,中國
2011年
自助共盒體,器空間,重慶,中國
“陌默之聲”,楊畫廊,北京,中國
“如是—中國當代雕塑即景”宋莊藝術節戶外雕塑展,北京,中國
中國姿態,第二屆中國雕塑大展.佳作獎,中國雕塑學會,溫州等巡迴展,中國
第三屆韓﹒中現代雕塑交流展,首爾美術館,首爾,韓國
中國雕塑學會沙龍青年推薦計畫展,中國雕塑學會,北京等,全國巡迴展,中國

藝術評論:

《大米基金》項目簡述

大米基金大米基金

一,緣起:
1,對“生存”而言,審美的可能性界限到底有多大。
2,關於材料的營養價值與藝術價值的思考。
3,讓生活中的藝術成為生活
二,製作:
1:以玉石為材料,手工雕刻出普通大米的形狀,與其亂真。產品呈現為玉雕大米、大米雕件、大米玉墜、耳釘、項鍊、戒指等飾品。
2,尺寸為大米等大或大於大米尺寸。(由於全手工製作,每一個作品材質尺寸都是唯一。)
3,數量(無窮):不定。
4,每一顆進行編號,內容包括材質重量大小等的收藏證書。
三,展覽:網路空間:
以“大米”基金項目註冊網站,線上展覽,網上交易。
實體空間:以展示整個項目的最新進展實況為準。主展品為玉雕大米、大米雕件、大米玉墜、耳釘、項鍊、戒指等飾品
四,收藏:
每一個藏家收藏的每一個作品都只是一個“紀念品”,最重要的是對“大米基金”做的一份貢獻。藏家選取自己合適的方式收藏,可以等價交換,可以自己設計,可以和作者協商完成等。
五,基金:
把項目作品所銷售後的利潤作為公益組織“大米基金”的資本,進行慈善公益分配。
六,背景資料:
大米:大米營養豐富,是中國人民的主要糧食,中國也是稻米的起源地。早在7000年前,中國長江下游的原始居民已經完全掌握水稻的種植技術,並把大米作為主要食糧。
玉:玉是在世界(尤其是東亞)各地區受到廣泛歡迎的一個寶石的分類。中國有著幾千年的玉文化。而玉雕自古屬於雕刻藝術的一種,作為中國傳統的一門手工藝,其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從王侯將相到普通老百姓,無一不對其知曉。

筷子項目——13億雙筷子

緣起:
1,作為烏托邦想法的可能性實施。讓十三億中國人每個人都收藏一件自己手工創作的作品。
2,用手工的方式與材料打交道的過程中,能讓我保持一個平靜的心裡狀態,使自己的創作時間變得唯一
3,當每一雙筷子都成為藝術品後,筷子的功用變得浪漫其幽默。
4,讓一件藝術品注入日常生活中成其為生活。
製作:
1,強調每一雙筷子的心性、個性、唯一性。(第一期)選材於被丟棄的優質自然樹枝,大部分收集於農家的木柴,樹枝的大小和筷子相近,每雙筷子為純手工製作。讓每一根樹枝和我都有一個“自然”的對應。(以後會選擇其它材料)
2,每雙筷子都有編號,從0000000001,0000000002,0000000003,0000000004,0000000005,0000000006,0000000007,0000000008,0000000009……一直往下以“射線”方式記錄。
3,而每雙筷子有其材質、重量、尺寸、屬性、具體特徵性格和從原材料到加工,手工製作,成品,筷子收藏等的文字、照片、影像記錄。
展覽:
展覽的方式多樣,有美術館、藝術空間、畫廊、網際網路、藝博會、商店等。但要保持一個整一格調,而這次展覽是作品“筷子項目——13億雙筷子”的一個切面,但每下一個展覽要包含前面該作品展覽的相關文獻。
收藏:
收藏是整個項目最重要的環節,望藏家用合適自己的方式收藏,可以等價交換,可以自己設計,可以和作者協商完成等。收藏證書有相關筷子信息和藏家信息,一式兩份,藏家一份,作為收藏;藝術家一份,存檔整理為文獻。
關於筷子:
筷子古稱箸,一種由中國漢族發明的非常具有名族特色的進食工具。相傳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野外進餐折樹枝夾肉食之,筷箸因運而生。發展至今,其寓意頗豐。

藝術評論

他的作品中包含著某種穎異的質樸的荒誕,無機與有機的形體、隱藏和開放的空間、自然或人工的狀態莫名的混在一起,有一點戲謔,但認真;有一點調侃,但溫情。他喜歡使用嫁接和戲仿的方法,比如把不同樹木中結疤鑲嵌在同一塊木頭裡;把真是的樹枝嫁接在板凳上;或讓一根樹枝同時向兩頭生長。他的作品乍看上去精美而平易,因為置換實在同一個系統內進行的。他的異質感躲在材料的統一感中忽然給你一個棒喝,你才發現不對,這些仿佛正常普通的東西已經變異了!美麗的混搭著存在的荒誕與存在的詩性——它們已經被陌生化並要求我們更新自己的目光。
——唐堯
作品《生》看似簡單,實則用功極大,他對於事物末梢的敏感,是對身體感受十分尖銳的挑釁。
——王林
藝術越來越體制化和制度化,這不僅僅是中國當代藝術所面臨的問題和困局。打破藝術與生活界限的藝術宣言如今早已成了一個噱頭,但總是會有一些藝術家願意去嘗試。婁金的作品《筷子計畫》,選取自然生長的樹杈,根據形狀順勢打磨隨機雕刻,做成一雙雙永不重複的筷子——理論上十三億人每個人都可以擁有一雙獨一無二的筷子!藉助網路定製、銷售傳播,成為一件真正和日常相關並不斷生長的“活”的作品。另一個項目《大米基金》,用各種玉石的邊角余料雕刻成“米”的形狀及各種和“米”有關的物件,通過定製出售成為“大米基金”,並用於購買稻米進入公益渠道進行慈善分配。婁金的的作品總是在提示我們“藝術之用”的具體含義。觀念與情感、形式和材料,唯有全神貫注於此時此刻的即時反映,才可能在作品中真正生長成一體。“重建藝術與生活的連續性”不僅僅是一種態度,在婁金的作品中就是一種生活。
——焦興濤
婁金是一個熱衷於“玩材質”的藝術家。他最早讓人們熟知的作品是自己的畢業創作《之間》:將木材做切片式的處理,對每一塊“切片”進行細緻地打磨,留出中間的凸起,讓它看起來就像是自然生長而來。他巧妙地玩了一些智力遊戲,這些木切片被從大到小地橫向擺放,最終消失於細細的枝條。此作品基本上體現出他最近幾年藝術創作的大體傾向。他對木頭進行一種“神經質”般地打磨,在很多人看來具備著某種“禪”性。不過,“禪”在此僅僅呈現為一種視覺表象,而並非是真正意義上的宗教歸宿
——尹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