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龍峰

姬龍峰祖師將六合心意拳傳12歲少年曹繼武,習之“十有二年技勇方成”。 李政,字太和,山西永濟縣人,清乾隆時人,拜池州曹繼武為師,學練六合心意拳,十年有餘。 山西六合心意拳,簡稱“心意拳”,俗稱“意拳”。

姬龍峰即姬際可,為同源詞條,詳見姬際可
話說明末清初時,有一位傑出的人才,生得龍眉鳳眼威儀非凡,此人姓姬名際可、字龍峰,祖居山西省永濟縣尊村,生於1602年(明神宗萬曆三十年),卒於1683年(清康熙二十二年)。一日風和日麗,姬公訪高人游陝西終南山,但見高山流水,翠柏蒼松,遠看雄鷹搏擊,山中古剎鐘聲,好一座藏龍臥虎的雄偉山峰,當晚姬公就宿廟裡。翌日一早,姬公起身見雲霧山中一片空地,有一異人龍騰龍躍、忽隱忽現,剛想走近,異人一閃身便從後牆越進廟裡,一連數日每天如此。姬公求見心切,遠遠望見便一躬到地,忙說:“姬際可拜見師祖。”異人躲避不及來攙扶姬公,姬公抬頭心裡不覺驚讚:異人兩目炯炯有神,兩道白眉直通兩鬢,根根銀髯飄灑在胸前,面似重棗,聲如渾鍾,一派仙骨,恰似李太白下凡。俗話說:“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徒訪師,師訪徒”。形容人們遇到千古知音時的渴望、喜悅心情。倆人一見如故,互有相見恨晚的情感,敘談了通霄。異人鄭重地取出一部書授給姬公,姬公一再叩謝,再三請問師祖尊號。師祖曰:“不必問我的姓名,只要你回去深專書中的奧秘,流傳後世,吾平生願足矣。”姬公回到家中,打開書觀看,是南宋民族英雄武穆王——岳飛拳經。從此姬公朝夕研練,卓然成家,尤精於槍法,見的人都說是神槍。姬祖師因旅途攜此器械不便,根據拳經:“一陰一陽者為道”、“一闔一辟之謂變”、“陰陽不測之謂神”、“往來不絕之謂通”和“陰陽相合、剛柔相摩”、“五行生剋制化”的原理,把槍法演變為拳法,把陰陽五行做為拳法之總綱。此拳生生不已,變化無窮,神出鬼沒無敵於天下,古時又稱此拳為神拳。姬公將神拳(又名:守洞塵技)傳尊村,使尊村成為精武之鄉,其侄姬運亨得之,於1645年應“順治乙酉科”成武舉。姬公藝授南山鄭氏,鄭氏傳河南洛陽馬學禮,馬學禮傳馬三元、張志斌等,在河南回民諸地秘傳不已,成為姬氏六合心意拳之南支。姬龍峰祖師將六合心意拳傳12歲少年曹繼武,習之“十有二年技勇方成”。但當時不為人知,於1693年應“康熙癸酉科,聯捷三元,欽命陝西靖遠總鎮大都督。”曹繼武又傳李政。
李政,字太和,山西永濟縣人,清乾隆時人,拜池州曹繼武為師,學練六合心意拳,十年有餘。藝成後曹繼武先師命李政返回山西,途經河南洛陽遇見馬學禮,在馬學禮書屋為“六合心意拳譜”寫了序言,時年為1747年(清乾隆十二年)。李政傳山西祁縣戴龍邦,戴龍邦傳李洛能及戴文勛等,並傳流李政為序的曹繼武先師授於的“六合心意拳譜”,成為姬氏六合心意拳之北支。南北兩系繼承並發展,以十大形、四把、五行、十二形拳等精藝,將姬氏遺技盛傳至今。山西六合心意拳,簡稱“心意拳”,俗稱“意拳”。始祖,為山西永濟縣尊村姬龍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