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鯊

姥鯊

姥鯊(學名Cetorhinus maximus),又名象鮫,是姥鯊科及姥鯊屬中唯一的一個物種。它是繼鯨鯊以下世界上第二大的魚類。姥鯊分布在全世界的溫帶海洋。它們遊動緩慢,一般都沒有危害。

基本信息

簡介

姥鯊姥鯊

姥鯊(學名Cetorhinusmaximus),又名象鮫,是姥鯊科姥鯊屬中唯一的一個物種 。

姥鯊是姥鯊科中的唯一成員。它的學名是由JohannErnstGunnerus於1765年就一個在挪威發現的標本而起的。屬名是來自希臘文的“海怪”或“鯨魚”及“鼻子”的意思,種小名則是拉丁文“最大”的意思。它曾被分類在角鯊屬中,如Squalusisodus、Squaluselephas、Squalusrashleighanus及Squaluscetaceus。它們亦被命名為Cetorhinusblainvillei、Selachuspennantii、Cetorhinusmaximusinfanuncula及Cetorhinusmaximusnormani。

姥鯊分布在全世界的溫帶海洋。它們遊動緩慢,一般都沒有危害及依靠浮游生物為餌料的。

發現

最大的姥鯊標本是於1851年被纏在加拿大芬迪灣的鯡魚網中。它的總長度達12.27米,重19噸。在挪威亦指有發現超過12米長的姥鯊,不過其準確性則存疑。一般的姥鯊都有6米長,部份超過8米長。有些標本超過9至10米,但近年過度捕魚後,有這體型的標本則已很罕見。

分布

姥鯊全球分布圖姥鯊全球分布圖(藍色)

姥鯊是海岸至遠洋帶的鯊魚,分布在世界各地北面至溫帶近大陸棚的海域。它們適應水溫介乎8至14℃。它們很多時會游近岸邊或進入海灣之中。它們會跟隨浮游生物在水體中的濃度,所有很多是在水面可以見到它們。
它們經常的遷移,會季節性的出現在某些地區。

在西北太平洋,姥鯊每年春季游向美國中部沿岸,夏季北上,秋季和冬季轉向外海。每年3-4月從外海游向中國福建東北部沿岸,5-6月出現於浙江溫州、舟山一帶,7-8月北上黃海到山東威海沿岸,秋季南返,轉向外海。廈門和漳浦外海均捕獲過,廣東廣西未見到。

形體特徵

姥鯊體形龐大,仔魚剛生時體長約2米,幼魚體長4.5~6米,成魚最大可達15米,僅次於鯨鯊,重達15000千克。

呈紡錘形,頭寬扁,軀幹粗大,尾漸小。口大,弧形,下位;下唇褶短小,見於口隅處,無上唇褶。眼小,無瞬膜。噴水孔很小。鼻孔外側位,距口端比距吻端為近。牙細小而多,平扁盾狀,齒頭向後,多行使用。鰓孔5個,很寬大,自背側伸達喉下,最後一個位於胸鰭基底前方;鰓耙細長密列,基部側扁,端部鬃毛狀,形成鯨鬚狀過濾器。

頭部特寫頭部特寫

背鰭2個,無硬棘;第一背鰭中大,位於體中部上方;第二背鰭小,距尾基比距第一背鰭為近;尾鰭寬而叉形,尾椎軸上翹,尾柄兩側各具1側褶,尾基上、下方各具1凹窪;臀鰭小,起點與第二背鰭基底後部相對;腹鰭稍大,位於背鰭間隔中部下方;胸鰭中大,外角鈍尖,後緣稍凹入。

姥鯊的尾柄有很多龍骨,皮膚布滿盾鱗及一層黏液,鼻端很尖及尾鰭呈半月形。體型較大的姥鯊可以拍動背鰭。姥鯊身體呈很多不同的顏色,一般背部都是深褐色至深藍或黑色,腹部則呈暗白色。很多時在它們身上都會發現有傷痕,可能是受八目鰻或雪茄鮫的襲擊。

姥鯊的肝臟,占體重的25%及差不多整個腹腔的長度,相信在它們控制浮沉及長期儲存能量中有重要的作用。
雌性的姥鯊只有右邊的卵巢是仍有效用的,這是在鯊魚中特有的特徵。

與大白鯊

姥鯊有鼠鯊目一般的體形,曾被誤認為大白鯊。這兩種鯊魚其實很易分辨,姥鯊有一個像巨穴般的顎(達1米闊,在攝食時會保持張開)、較長及明顯的鰓裂(差不多環繞整個頭部,且有更完善的鰓耙)、眼睛較細及平均腰圍較幼。大白鯊則有像匕首的大牙齒,而姥鯊的牙齒則少很多及呈鉤狀,約只有5至6毫米。姥鯊只有上顎的首3至4列及下顎的6至7列牙齒是有功用的。它們在行為上亦有所差異。

生活習性

飲食

姥鯊是被動的濾食性動物,從每小時2,000噸或500立方米海水中濾食浮游生物、細少的魚類及無脊椎動物。不像巨口鯊及鯨鯊,姥鯊不會主動的追尋獵物,但它們有大的嗅球可以引導正確的方向。與其他大型的濾食性動物不同,姥鯊依賴在遊動時推入鰓中的海水,而巨口鯊及鯨鯊則可以吸或泵海水入鰓中。

行為

研究證實姥鯊不會冬眠,且是全年活動的。在冬天,姥鯊會潛入更深的地方(水深約900米),濾食深海浮游生物。衛星追蹤器確認姥鯊在冬天會游超過幾千公里來尋找浮游生物。姥鯊亦會不斷捨棄及更新它們的鰓耙,而非只在一短時間內進行。

姥鯊姥鯊
姥鯊會在或近水面張開口及豎起鰓耙來攝食。它們遊動得很緩慢,攝食時就只有2節,也不會像大白鯊般躲避船隻。它們對人類沒有害,也不會受魚餌所誘。姥鯊一般是雌雄分開成群活動,一群只有3-4條,但也有報導見到多達成100隻的群體。它們群體活動相信是根據視覺的,縱然它們的眼睛很小但卻是發展完好的,已知它們是透過視覺來觀察可能是誤認為同種的船隻。只有很少捕獵姥鯊的獵食者,已知的有殺人鯨及虎鯊會獵食姥鯊。八目鰻亦經常被姥鯊所吸引,縱然它們未必能割開姥鯊的厚皮。

雖然姥鯊很大及緩慢,但它們仍然可以躍出水面。它們這種動作可能是為了驅逐寄生動物或共生物。不過對姥鯊躍動仍有質疑,因為它們最高的速度每小時就只有4里,且在受到魚叉的攻擊亦未有這樣的行為。

生殖

姥鯊是卵胎生的,生長中胚胎會依賴卵黃,而由於沒有胎盤連線,它們後來會吃未受精的卵子。妊娠期相信超過1年,有可能是2-3年,每胎的數目不明但很少,出生的幼鯊只有1.5-2米長。過往只有一隻懷孕的姥鯊被捉,它就懷有6隻未出生的幼鯊。姥鯊一般在初夏交配,雌性姥鯊會游往淺水區在夏末分娩。姥鯊約在6-13歲及身長4.6-6米時會達至性成熟。繁殖期約2-4年。

繁殖習性不清,200年前曾在一雌鯊體內取出長300毫米的胎兒。據1982年報導,姥鯊單個卵巢內含有卵數600萬粒,卵徑0.5毫米,雄性儲囊精中有精液11-13.6公斤。可能屬於卵胎生魚類。姥鯊那些幾乎沒有作用的牙齒在交配時可以穩定雄性的身體。

利用價值

姥鯊標本姥鯊標本

由於姥鯊的速度很慢、不具攻擊性及過往數量的豐富,在歷史上是漁業的主要收穫。
姥鯊在商業上有廣泛的用途:身體可以作為食物及魚粉,魚皮作為皮革,有高角鯊烯成份的肝臟可作為魚肝油。它們現時被漁獵的主因是它的,亦即魚翅中的天九翅。其他部份,如軟骨亦會用作中藥及日本的春藥
船隻及潛水員接近姥鯊是可以接納的,故在一些姥鯊普遍出沒的地區,這些活動成為了吸引旅客的招徠。

物種保護

就像其他的大型鯊魚,姥鯊正面臨滅絕的危險,原因是其低繁殖及過份捕魚,以供應世界各地對魚翅、魚肉及器官的需求。

由於姥鯊的數目嚴重下降,在很多國家現正受保護及限制其貨物的貿易。姥鯊在英國馬爾他科羅拉多州美國的海灣與大西洋都受到完全的保護。在紐西蘭目標捕獵姥鯊是犯法的。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