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釣魚台

姜子牙釣魚台

釣魚台位於陝西省寶雞市陳倉區天王鎮釣魚台路南端蟠溪河上,是省級風景名勝區和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歷代在此建有文王廟、三清殿、王母宮、玉皇廟、呂祖洞、九天聖母廟、戲樓、鐘樓及寢室等,先後兩次維修,被列為陝西省、寶雞市旅遊點。

基本信息

歷史背景

姜子牙釣魚台姜子牙釣魚台
釣魚台,在天王鎮伐魚河上,系姜太公隱居垂釣之處。姜子牙佐周滅商之事。

史記》、《呂氏春秋》、《搜神記》、《水經注》著名典籍多有記載。著名歷史人物李白杜甫蘇東坡等都藉此賦詩抒懷。

唐貞觀年間,始於此建太公廟,植四柏;上元元年(760),唐肅宗李亨封姜為武成王。迄於清,歷代在此建有文王廟、三清殿、王母宮、玉皇廟、呂祖洞、九天聖母廟、戲樓、鐘樓及寢室等20餘座、60餘間,分布在岩壑翠柏之中,加上滋泉、丟石、望賢台、巨柏等自然風光輝映,釣魚台更具魅力。

現存建築有硬山脊三清殿、太公廟、玉皇廟及歇山頂九脊文王廟等。釣魚台被列為省、市旅遊點之後,先後兩次維修,釣魚台新姿展現在中外遊人的面前。

景區簡介

姜子牙釣魚台景區姜子牙釣魚台景區
姜子牙釣魚台位於寶雞市陳倉區天王鎮境內,南依秦嶺,北望渭水,總面積約200平方公里,距西安150公里,寶雞市30公里。二級旅遊專線與西寶高速公路、西寶南線相連,交通十分便利。
景區內人文古蹟聞名海內外,名貫古今的“姜子牙釣魚、周文王訪賢”的歷史典故就發生在這裡。漢代立祠,興盛唐時的殿堂祠廟隨山就勢,氣勢宏偉;巨大如丘的“釣磺靈磯”石,跪痕猶存、被稱為中國第一釣台的姜子牙“跪石”及粗需三人合抱的四棵“唐柏”,100多個景點,集人文古蹟、自然景色、水上遊樂、影視觀賞為一體,是理想的觀光遊覽、度假休閒的理想之地。

2014年7月9日,姜子牙釣魚台旅遊區被寶雞市政府列為文化旅遊重點項目建設。

主要景點

姜子牙釣魚台姜子牙釣魚台

滋泉:位於釣魚台東南山根,直徑約6米,水深齊胸,清澈見底,匯入山溪,北注入渭。傳雲此泉與“水府”通。樵人武吉,當年伐薪歸來,入泉洗浴,不慎掉進“水府”,見一馬碾谷,武吉掬起穀皮來看,竟然全系黃金,姜子牙料此泉非同尋常,故於此垂釣十年,終酬平生壯志。

釣台:在滋泉南。為一巨石,寬2米,長2.36米。從水面至石頂高0.80米。石面平廣。釣台北沿,有兩道膝痕,左長39厘米、寬19厘米、深13厘米;右長60厘米,寬深與左同。東北西南方向,有一白色石紋,粗如拇指,上纏繞盤曲繩紋,傳謂姜太公釣竿。

石室:子牙棲息之所,位於滋泉南約5里之山坡。此處溝狹山高,林木深秀,極為幽靜。有後人所修廟宇、棧道。今皆被水庫所淹沒。

望賢台:位於文王廟後山頂。台平坦,可容數十人。北望,滋泉釣台均收眼底。傳周文王即於此發現姜子牙。

武吉洞:位於釣台南約一里。傳謂武吉伐薪避雨處。

姜子牙釣魚台姜子牙釣魚台
釣魚台除上述歷史遺蹟外,尚有勝景八處:

仙山奇霧:釣台周匝山勢高峻,翠柏遍布。倘若雨天,奇山翠柏盡都籠罩於煙霧之中,渺渺茫茫,若隱若現,神秘莫測。

奇石疊翠:釣台四周盡系石山,然翠柏蔥蘢,分外幽雅、清麗、迷人。

浪聲莫測:釣魚台之前,為盆狀地形。進谷口數步,水聲喧譁,猶萬馬廝殺,電閃雷鳴。後退數步,聲息全無。

璜石玄立:太公廟前溪水中,一巨石,屹然挺立,此即璜石,高6.66米,頂平廣,上面直徑11.2米,根部僅4米,恰似蓮座。璜石上刻一米見方楷字“孕璜遺璞”,系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寶雞知縣徐文博所書。

生肖石趣:滋泉旁,有眾石塊,有的似牛,有的似狗、虎、鼠……狀極有趣,數恰十二,故人稱“生肖石”。

神雞之架:距滋泉十里。狀似一雞架,上棲兩雞,引頸長鳴。

山澗清波:釣魚台溪水,清澈透明,將那青色石板,色彩斑斕的石子,嫩綠的水草以及怡然自得的游魚,全然映出。

石壩飛瀑:釣魚台南端,1978年建成一座雙曲拱形石壩,亦即釣魚台水庫。倘庫水積滿時,水流便會自行通過溢洪道,輕輕地被撬沿托起,又決然地拋出壩外,形成一條人工瀑布。若晴日站於壩上,能看到瀑布水霧形成彩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