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內瑞拉擬黃鸝指名亞種

雙翼主要是黑色,有一道白色斑紋。 常單獨或成對活動,有時也見呈3~5隻的鬆散群。 每次產3~5枚卵,卵白色或淺粉色,底部有黑斑。

形態特徵

中型鳴禽。鑿子般的鳥喙結實,先端稍下曲,上喙端有缺刻;鼻孔裸露,蓋以薄膜;翅尖長;有很長的楔形尾,跗跖短而弱。體羽鮮麗,頭部及上胸呈黑色,頸前及上胸的羽毛向外伸展,上及下背的羽毛都是橙色的,肩膀的黑色羽毛分隔了與胸前的橙色羽毛。雙翼主要是黑色,有一道白色斑紋。眼睛是黃色的,眼睛周圍裸露的皮膚呈鮮藍色,腹部和尾巴底部是橙色。

生活習性

棲息在乾旱地區,如林地、森林、乾旱叢林及開放的稀樹草原。偶爾也會造訪水果種植園和花園。常單獨或成對活動,有時也見呈3~5隻的鬆散群。主要在高大喬木的樹冠層活動,很少下到地面。繁殖期間喜歡隱藏在樹冠層枝葉叢中鳴叫,鳴聲清脆婉轉,富有彈音,並且能變換腔調和模仿其他鳥的鳴叫,清晨鳴叫最為頻繁,有時邊飛邊鳴,飛行呈波浪式。鳴聲宏亮而多變。以昆蟲為主食,包括鞘翅目、半翅目、鱗翅目的成蟲及幼蟲、螳螂,亦嗜食漿果等。

繁殖方式

繁殖期是3~9月。自己不會築巢,而是偷用其他鳥巢。當占用了其他鳥巢後,它們會吃遺下的鳥蛋或幼鳥,並會激烈的保衛其領地。每次產3~5枚卵,卵白色或淺粉色,底部有黑斑。孵化期15~16天。父母雙方共同照顧雛鳥,幼鳥羽毛豐滿在22~23天。

分布範圍

分布於委內瑞拉北部和中部,從卡拉沃沃阿普雷西部到莫納加斯和玻利瓦爾北部。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等級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