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妖

妖妖

《妖妖》是由公務員作家胡慶和所著的小說集,本書以美人谷歷史上真實而鮮活的美女阿扣為主線,講述了一個由美麗、荒唐、人性、愛情、陰謀、戰爭合成的故事,作者寫作初衷就是讓讀者在輕鬆閱讀後,有所收穫。本書於2012年11月由中國文化出版社正式出版。

基本信息

出版信息

妖妖 妖妖

總 編 審:中國文化出版社國內編審處

責任編輯:雨 涵

裝幀設計:成都新韻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印 刷:成都四時教育印務有限公司

字 數:170 千字

印 張:7.00

版 次:2012年11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定 價:25.00元

作者簡介

胡慶和,男,重慶萬州人,上世紀七十代入伍到康巴高原。一個在藏區生活工作三十餘年的媒體人。高級編輯。系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四川省作協會員。曾被評為四川省優秀新聞工作者、四川省首屆報紙副刊十佳編輯。有一百餘萬字的散文、小說、報告文學發表或出版。甘孜州委宣傳部工作。

片段欣賞

第一章 戰事暴發 王秋獻計

在四川大渡河上游的金川河谷(美人谷),流傳著一個野性與雄性、美人與英雄、戰爭與和平、悲壯與浪漫的故事 。

這個故事說,在200多年前的清朝雍正、乾隆時代,美人谷土司沙蘿蔔唆使女兒妖妖奪取了梭坡土司澤旺之印,引發了邊地衝突,幾個土司你爭我奪,鬧得美人谷雞犬不寧。

這個情況被朝庭知道後,皇上異常震驚,便命令雲貴總督張廣泗率兵征討。張廣泗率兵數萬人,浩浩蕩蕩,直撲美人谷。車轔轔,馬瀟瀟,塵土飛揚,號角連天。誰知沙蘿蔔早有防範,而且因路途艱險,關隘重重,清軍婁攻不下,只好停止進攻,以觀其變。雙方形成對峙局面。朝庭得知,不解其因,立即派大學士納親趕到美人谷視師。

所謂視師,從字面意思來講,就是視察部隊,看望將士,而對於納親來講,就是到張廣泗的部隊進行督察、監察。

對於納親這個書生似的人物到部隊來視察,作為智全雙勇的張廣泗將軍來說,的確心裡有些不快,他感到這是朝庭那些手握大權的人物或者是皇上對自己產生了不信任之感,但是他只是在心裡這樣想,而不敢說出口。他非常清楚,對待從皇上身邊來的人還是應該以禮相待是上策。實際上這只是官場上的假現象,他的真實目的是,軍中大事絕不能讓這個書生來左右。開始,他對納親敬如上賓,吃住行安排得周到妥當,還每天向他請安問候,可時間一長,他覺得這太麻煩,同時由於身邊多了一雙眼睛看著,自己說話做事就感到很不方便,於是心裡就產生了厭煩情緒,漸漸地對這個頭戴花翎的書生大員不屑一顧。他雖然讓軍中人員以大酒大肉款待納親,但軍中大事卻不讓他知曉,更不用說那件朝庭關注的美人谷戰事會讓他知道一二。

納親對於張廣泗由熱到冷的做法雖然心知肚明,但為了從長計議,顧全大局,他對張廣泗的傲慢和無禮也只能敢怒不敢言。他心裡雖然悶悶不樂,但實際上他在盤算如何能抓住張廣泗的把柄,然後再給予狠狠一擊。於是納親整天在住地喝酒吃肉,完全像個糊塗蟲。

張廣泗對納親不恭敬,但作為一個封疆大吏和軍事統帥來講,仍然知道自己身在邊關的重任,那就是早日平定邊事,給皇上和朝庭一個滿意的交待。然而邊地的困難和沙蘿蔔的兇險是他始料不及的,他無時不在謀劃克敵制勝的方略。

軍中謀士王秋,是個奸侫之徒,很善於琢磨張廣泗的心思,尤其看到張廣泗與納親在暗中較勁後,就把自己命運的法碼壓在了張廣泗身上。欽差地位顯赫,他為何把自己的命運賭注不去押納親而是押在了張廣泗身上?因為王秋信奉顯官不如現管。他在一個深夜,來到張廣泗的帳中。張廣泗獨自一人正在飲酒。

張廣泗對王秋說,來得正好。我正苦悶著,陪我喝幾口。

王秋說,我來得巧,趕上了好時候,我就喝幾杯。但我可不是專門來喝酒的。我有事向大人稟報。

張廣泗說,你是不是想到了什麼良策可以克敵制勝?我可要提醒你,這次剿蠻不比在雲貴,不要一心只想到設計計謀,整天想打仗殺人。

王秋說,大人,我們來此剿滅蠻子,不打不殺怎么去剿滅?

張廣泗說,先不跟理論這些。我問你,你還記得我們從貴州趕赴美人谷時,途中路過一個叫龍場的地方嗎?

王秋說,怎么不記得?那是離貴陽不遠的一個小城,那天,大人率領我們一隊人馬行走在驛道上,我們騎著馬,你邊走邊看邊向奴才講龍場的來歷。大人指著那條彎曲的龍場驛道說是奢香夫人所修,否則我們還得走深山老林。你說那奢香夫人是個女流之輩,為了邊疆和中原的聯繫修通了幾百公里的山道,完成了一般男人也不能完成的事業,真是不簡單。大人還說奢香夫人是個蠻女,可以忍辱負重,為國家的安寧和統一做出了巨大貢獻。大人談古論今,奴才獲益匪淺。

張廣泗說,你別講好聽來糊弄我,我今天重提這事,就是想提醒你,別忘了我們在龍場看到的一切。你還記得我們去看的那個石洞嗎?

王秋說,記得記得。

張廣泗說,你講講,你看到了什麼?

王秋說,我記得那個石洞在離龍場不遠的一座小山上,山上古木參天,藤蘿蔓布,那個洞穴很寬闊,鐘乳石依洞而立,像一個個神秘的人影。洞頂上面是一個又一個如簸箕般大的石窩,石窩裡很光滑,它們像天上的星星,把石洞裝點得星光燦爛……

張廣泗打斷他的話說,你就看到這些?你就沒有看到洞裡的人?

王秋回答,沒有。

張廣泗說,你是個豬腦筋。洞裡有個人,他坐在哪兒,正在冥思苦想。他就是王守仁。王守仁,你知道嗎?他又叫王陽明。他本是朝庭大官,因受迫害,在明正德三年,他正是從龍場驛道走進那個洞穴的。他整天坐在洞裡,潛心研究心性本性,日益端坐沉默,創立了“知行合一”學問,使道德教化作用普照天下眾生。是呀,“無善無噁心之本,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我在雲貴剿蠻,雖然掃平一個個蠻寨,可是殺人太多呀。這到底是行善,還是作惡?那些蠻賊並不是天生的蠻賊,他們曾經也是心底善良之人呀。我們現在這裡剿蠻,困難比雲貴大得多,情況更為複雜。我們可不能只想到打仗殺人,益善則善,益和則和,斷不可大開殺戒。

王秋說,大人說的極好。“立德立言立功”乃人生“三不朽”。大人在雲貴剿蠻完成了立功,現在又將完成“立德立言”。大人,奴才向你道喜了。

張廣泗把眼光朝他掃去,說你這個雜種,你的嘴巴是不是長了刺,說話咋就這么刺人?老子天天愁眉苦臉,喜從何來?

王秋嘻嘻一笑,說,大人,喜事就在眼前,喜事就在身邊。

張廣泗說,你給老子明說,不要東拉西扯。

王秋說,大人,小人不才,願獻一計。只要依計而行,保證平定蠻地。

張廣泗問王秋,你葫蘆里到底賣的什麼藥,快給老子倒出來。

王秋見張廣泗有些心急,他倒不急了,也不分上下關係了,抓起桌上的酒杯喝了一口酒,抿了抿嘴唇,然後故作神秘的模樣,說,大人,你知道有句古語叫擒賊先擒王,只有把那些蠻子的頭兒殺了,剩下幾個跳蚤再它怎么跳也跳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

張廣泗見他喝完了那杯酒,於是親自給他倒滿,然後接著他的話說道:你說的全是屁話,你以為我是個酒囊飯袋,什麼謀略都不懂?老實告訴你,此計我早就想過多日,可是我哪兒有力量去擒住那個蠻子王啊。

……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