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國

女國

中國西南古代民族。6世紀中葉存在於青藏高原,保持著母權制(見母系氏族制)。有關記載見《隋書》、《北史》等。地處蔥嶺以南,有萬餘戶。世代以兩位女王共管國政,女王大抵出自一氏族。女王的丈夫名“金聚”,不預聞政事。俗貴女子、輕丈夫,“婦女為吏職,男子為軍士”。女子主持家務,一妻多夫(見一妻多夫制家庭),“生子皆從母姓”。

女國

正文

地產鹽、硃砂、麝香、氂牛等。人民以狩獵為業,常售鹽於天竺,曾將金酒器輸入吐谷渾,又曾數次同天竺、党項戰爭。隋開皇六年(586)遣使通隋。 7世紀,玄奘撰《大唐西域記》記此國梵名“蘇伐剌拏瞿呾羅”(Suvarnagotra),意為“金氏”,系以盛產上等黃金得名,又記其地氣候寒烈,東接土蕃國,北接于闐國(今新疆和田),西接三波訶多國(或即藏名Tsam Pa Ka之音譯,當今印度西北之昌巴)。近人考證其地望有:①西藏北部羌塘高原;②西藏阿里乃至拉達克東部;③克什米爾之罕薩-納加爾(Hunza-Nagar)等說。 8世紀慧超去天竺時記此國已受吐蕃統治。與此同時,在青藏高原東部邊緣,還有另一個“女國”。《舊唐書》、《新唐書》等別稱為“東女國”,但記敘頗有混淆。大致說其族原來源於西羌,國俗重女輕男,女王號“賓就”,女官號“高霸”,都是世襲。戶口4萬餘,大小80餘個部落,有湯、董等大姓,國人居層樓重屋,散在山谷間,有文字。大業中(605~618)蜀王楊秀曾遣使招撫。唐武德到天寶初(618~742)數次派使節來唐朝。其女王還受唐官職。天寶以後轉尊男子為王,受吐蕃役屬。唐貞元九年(793),又請求歸附唐朝,此後其王雖然受封為刺史,但又結好吐蕃。《舊唐書》記東女國在茂州(今四川茂汶)之西,雅州(今四川雅安)之西北。《新唐書》記南詔稱之為“西山女王”。故其地望應在今四川省阿壩藏族自治州境內。近人考證,推斷其中心在大金川上游,其早期王族為從今西藏西部遷來的吐蕃王室的姻戚。

配圖

女國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