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乘客

女乘客

女乘客Pasazerka (1963)本片是波蘭導演Andrzej Munk的遺作,他在拍攝期間的一場車禍中離世。影片講述在一艘返回歐洲的輪船上,一個德國女人注意到另一個女人的面孔,讓她回憶起往事。德國女人告訴她的丈夫她曾在戰爭期間在奧斯威辛從事監工,但她事實上卻挽救了一個女人的生命。她的幻想得以展現,而隨之而來的則是真實的事件。此片在1964年坎城電影節評審團特別獎,1964年威尼斯電影節義大利影評人獎。

基本信息

劇情簡介

女乘客女乘客
二戰後,納粹集中營的女管理員莉莎在郵輪上偶遇一女子,驚奇地發現她是往昔集中營里被自己控制的猶太女囚犯,她開始對身邊的丈夫回憶當年的往事,原來那個女子在集中營里與一男囚犯相愛,莉莎曾協助過她們幽會,並成為她的保護人使她免遭屠殺厄運。但隨著回憶的深入,真正的事實是莉莎嫉妒他們並採取各種酷刑來折磨這對情侶,最後直到把女子送進死囚室,而自己卻高升到柏林為黑衫黨成員。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演員
瑪爾塔 安娜·齊皮勒夫斯卡
莉莎 Aleksandra Slaska
旁白(配音)(客串) 塔德烏什·洛姆尼茨基
頭目 Janusz Bylczynski
女囚犯 Anna Golebiowska
護士 Barbara Horawianka
頭目 Anna Jaraczówna
韋尼格 Maria Koscialkowska
委員會成員 Andrzej Krasicki
沃爾特 Jan Kreczmar
Oberaufseherin Madel Irena Malkiewicz
Lagerkommandant Grabner Leon Pietraszkiewicz
委員會成員 Kazimierz Rudzki
SS的人 Zdzislaw Szymborski
塔德烏什 Marek Walczewski
頭目 Barbara Walkówna
女囚犯(客串) Elzbieta Czyzewska
囚犯(客串) Stanislaw Niwinski
囚犯(客串) Adam Perzyk
警衛(客串) Sylwester Przedwojewski
德國士兵(客串) Boguslaw Sochnacki
囚犯(客串) Maria Wachowiak
Tadeusz (voice) (客串) Stanislaw Zaczyk

職員表

導演 安傑伊·蒙克、Witold Lesiewicz
副導演(助理) Andrzej Brzozowski、Anna Dyrka
編劇 安傑伊·蒙克、Zofia Posmysz-Piasecka
攝影 Krzysztof Winiewicz
配樂 Tadeusz Baird
剪輯 Zofia Dwornik
藝術指導 Tadeusz Wybult
美術設計 Romuald Korczak
服裝設計 Wieslawa Chojkowska、Louise Stjernsward
布景師 Leonard Mokicz

角色介紹

莉莎

莉莎莉莎
演員AleksandraSlaska
二戰後數年偕美籍丈夫回國的德國女乘客,她在豪華郵輪停靠英格蘭碼頭時,無意中看見了戰時奧斯威辛集中營的猶太女囚瑪爾塔,從而痛苦地回憶起往事:她曾經是集中營佩槍督察,但是她救助過囚犯瑪爾塔,還為瑪爾塔與同在集中營的難友未婚夫提供約會的方便。當她看見一對情人擁有瞬間的甜蜜時,嫉妒心讓她再次成為迫害者。

瑪爾塔

演員 安娜·齊皮勒夫斯卡演員 安娜·齊皮勒夫斯卡
演員安娜·齊皮勒夫斯卡
二戰時奧斯威辛集中營的猶太女囚,當時集中營的佩槍督察莉莎救助過她,還為她與同在集中營的難友未婚夫提供約會的方便。但隨後她卻又遭到莉莎各種酷刑的折磨,最後更被送進死囚室。

獲獎記錄

時間 獎項名稱 提名/獲獎 提名/獲獎方
1964年 第17屆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 提名 《女乘客》
第17屆坎城國際電影節特別提及獎 獲獎 安傑·蒙克
第29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義大利影評人獎 獲獎 《女乘客

製作發行

國家/地區 上映/發行日期(細節)
波蘭 1963年9月20日
芬蘭 1964年5月15日
美國 1970年5月18日(紐約州,紐約市)

幕後花絮

影片拍攝過程中,導演安傑·蒙克因車禍去世,影片最終是由他的好朋友維托爾德·勒希維徹幫助完成的 。

影片評價

海報海報
影片拍攝於1961年,但是安傑·蒙克在形式上卻已經走得很遠,他的影像處理非常有創意。他將現實的畫面,用一些處理以後的粗糙照片展現,是靜止的,有一種紀錄片的質感;但是當人物開始回憶往事的時候,那些場面和故事,卻用非常講究的電影語言敘述。當女乘客莉莎進入回憶狀態時,畫面甚至處理成曝光不足的效果,讓觀眾有一種走入往事、在回憶中捕捉自己記憶的感覺,是那么不確定,模糊而強烈。這些感覺,正是集中營的殘酷體現。
影片中除了莉莎的畫外音敘述,對白非常有限。這更加強烈地營造出集中營的恐怖氣氛,囚犯瑪爾塔在全片中幾乎沒有台詞,但是她的表演,她被剃光的腦袋,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後來她的頭髮漸漸地長出來了,有點帶卷的頭髮,讓她顯得那么美麗。但是,當看管莉莎出現的時候,這份美麗為觀眾帶來了恐懼和不安。安傑·蒙克在把握這些細節的時候,都非常謹慎。
安傑·蒙克在敘述集中營的場面的時候,一直用一種舒緩的節奏,但是焚屍爐的煙囪上冒出一股一股濃煙的時候,那份舒緩讓人窒息。這時候,導演讓一個天真的女孩在走進焚屍間之前,看見一個德國軍人牽著一條大狼狗,她過去友好地撫摸著狼狗的腦袋,狼狗也友好地在那裡享受著,鏡頭慢慢地搖上去,軍人看著這情景露出了微笑,但是剎那間他拉下了臉,顯然他意識到自己出了什麼問題。然後女孩向狼狗揮了揮小手,高興地跑回父母身邊,一起走進了焚屍間。這是非常強烈的一筆,安傑·蒙克把握住女孩、狼狗和納粹軍人之間所有微妙的變化,觀眾會痛心地感受到,希特勒是在如何殘殺著猶太人。這裡沒有語言,甚至連軍人都沒有囂張的表演,殘酷卻已經滲透在每一個瞬間的細節里。
但是影片卻是從一個德國集中營的看管的回憶角度展現的,所以看見這些場面和情景時,很難分辨這是導演的視角還是女乘客的。在這含混不清的立場裡,觀眾始終很難進入女乘客的心裡,確定不了她的心路歷程。在那些回憶里,她做過一些好事,也做過壞事。她的反思是什麼呢?似乎,她還想為自己做一些辯白?如果真是如此,這份辯白也是不清楚的,這可能就是維托爾德·勒希維徹完成影片的時候,同樣會遇到的問題。或許這也是為什麼,他要在一開始就說,不打算尋找一些情節再加上去,更多的是要在那裡和蒙克一起體驗那份恐懼和希望。影片做到了,可總覺得還是缺了一口氣。(《南方人物周刊》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