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得

奪得

奪得,漢語詞語,讀作duó dé,解釋為獲取,得到。

基本解釋

1. 獲取,得到。

詞語分開解釋

基本解釋

(奪)

duó

搶,強取:搶奪。掠奪。巧取豪奪。強(qi僴g )詞奪理。

爭先取到:奪得最後勝利。奪魁。奪冠(gu刵 )。

沖開:奪門而出。

喪失,削除:剝奪。褫奪(剝奪)。奪志(改變志向或意願)。

晃動:光彩奪目。

決定如何處理:請予裁奪。

漏掉(文字):第八行奪一字。

筆畫數:6;

部首:大;

詳細解釋

duó

【動】

(會意。金文字形,上面象振翅欲飛的鳥,下面是手(又、寸),其意思是:這隻振翅欲飛的鳥,眼看著就要從手中失脫掉。本義:喪失)

同本義〖lose〗

奪,手持隹失之也。——《說文》

給奪慈仁。——《禮記·仲尼燕居》。注:“猶亂也。”

精氣奪則虛。——《素問·通評虛實論》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

勿奪農時。——《荀子·富國》

又如:奪宗(始封的國君被尊為諸侯以後,除去原來宗子的名分);奪氣(喪失了膽量和勇氣);奪魄(精神喪失而無生氣);奪膽(喪膽);奪彩(失出光彩)

強取〖seize;rob〗

奪,取也。——《玉篇》

人奪女妻而不怒。——《左傳·文公十八年》

奪其印符。——《史記·淮陰侯列傳》

奪攘矯虔。——《書·呂刑》

秦王度之,終不可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史記·項羽本紀》

又如:奪轉(奪得);奪勸(一邊勸一邊奪拿);奪情(皇帝特許某些有親喪的官僚不守孝,或者未滿守孝期者復取。意思是奪去了他的哀思之情);奪席(奪取他人的席位)

用力沖開,衝出〖forceone'sway〗。如:奪門(破門,奮力沖開門);眼淚奪眶而出

競先取得〖win〗

被澤徒深厚,慚無奪錦才。——高啟《謝賜衣》

又如:奪高產;奪魁(奪取第一);奪卻(奪去;占去);奪衣(奪袍。喻在詩文競賽中獲勝);奪錦(奪取錦標)

剝奪;削除〖deprive〗

脅服奪(罷免)其官。——明·高啟《書博雞者事》

又如:奪褫(剝奪);奪爵;奪休(舊指女方提出離婚);奪俸(官吏犯罪,被罰扣薪餉)

基本解釋

獲取,接受:得到。得失。得益。得空(k恘g )。得便。得力。得濟。心得。

適合:得勁。得當(d刵g )。得法。得體。

滿意:得意。揚揚自得。

完成,實現:飯得了。得逞。得志(多指滿足名利的欲望)。

可以,許可:不得隨地吐痰。

口語詞(a.表禁止,如“得了,別說了”;b.表同意,如“得,就這么辦”)。

děi

必須,須要:可得注意。

極舒服,極適意:這時要能洗上涼水澡,就得了。

用在動詞後表可能:要不得。拿得起來。

用在動詞或形容詞後的連線補語,表示效果或程度:跑得快。香得很。

筆畫數:11;

部首:彳;

詳細解釋

【動】

(會意。金文字形,右邊是“貝”(財貨)加“手”,左邊是“彳”,表示行有所得。手裡拿著財貨,自然是有所得。本義:得到,獲得)

同本義(本來沒有而爭取得來成為己有)〖get;obtain;gain〗

得,行有所得也。——《說文》

三人行必得我師焉。——《論語》。釋文:“本或作必有。”

緣木求魚,雖不得魚,無後災。——《孟子·梁惠王上》

佳婿難得。——《世說新語·假譎》

賣炭得錢何所營。——唐·白居易《賣炭翁》

工之僑得良桐焉。——明·劉基《郁離子·千里馬篇》

又如:得人心;各得其所;得肆(得志,肆意);得閒兒(有空閒時間;得空);得勝回頭(宋元說書人在開講正書前先說一段小故事作引子,叫得勝回頭);得職(獲得官職);得情報;得錢;得獎

找到〖discover;obtain;findout〗

知得而不知喪。——《易·文言》

慮而後後能得。——《禮記·大學》。注:“謂得事之宜也。”

至德不得。——《莊子·秋水》

既而得其屍於井。——《聊齋志異·促織》

得知〖hearof;learnabout〗

故無術者得於不用。——《韓非子》

禮得其報則樂。——《禮記·樂記》。注:“謂曉其義。”

武王得之矣。——《呂氏春秋·義賞》。注:“猶知也。”

捕獲〖catch〗

然得而臘之以為餌。——唐·柳宗元《捕蛇者說》

亦指被捕獲;被逮捕。又如:得俊(俘獲敵方的勇猛將士)

成功;完成〖succeed〗

已經傳人畫圖樣去了。明日就得。——《紅樓夢》

又如:得算(計謀成功);得策(謀略得當)

適,合〖fit;befit;suit〗

傲嘯東軒下,聊復得此生。——陶淵明《飲酒》

具備〖have;possess〗

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荀子·勸學》

同“德”,恩惠,感恩〖begrateful;feelgrateful〗

所識窮乏者得我歟。——《孟子·告子上》

地廣而不得者國危,兵強而凌敵者身亡。——《鹽鐵論·擊之》

助動詞。能,能夠〖can〗

孔子下,欲與之言,趨而避之,不得與之言。——《論語·微子》

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進退不得,為之奈何?——《吳子·應變》

沛公軍霸上,未得與項羽相見。——《史記·項羽本紀》

得意,滿足〖beproudof;revelin〗

意氣揚揚,甚自得也。——《史記·管晏列傳》

常使兩情皆得,彼此俱暢。——《世說新語·文學》

又如:洋洋得意

看到〖see〗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晉·陶淵明《桃花源記》

【名】

收穫,心得〖whatonehaslearned〗

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宋·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開鄭有得,便欣然忘食。——《南史·陶潛傳》

德,道德,有德之人〖virtue〗

尚得推賢不失序。——《荀子》

【副】

必須,應該〖must〗

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記·項羽本紀》

【形】

合適;正確〖suitable;right〗

於彼計則得。——馬中錫《中山狼傳》

歷古今之得失。——《漢書》

【嘆】

用在口語中表示同意或禁止〖allright〗。如:得,就這么辦;得了,別說了;得也么(算了吧;又作答應之詞)

用在口語中,瞧。在情況變壞時表示無可奈何〖look,look!〗。如:得,又搞錯了;得,全完了

另見de;děi

相關詞語

安閒自得 自得 罪有應得 走得起 鑽火得冰 作得
縱得 佐饔得嘗 佐雍得嘗 鑽木得火 追魂奪命 自得其樂
卓奪 自鳴得意 追魂奪魄 贅婿得牛 賺得 總得
椎奪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邀奪 追奪 朱紫相奪 自以為得計
種瓜得瓜﹐種李得李 種麥得麥 自業自得 致得 只得 志滿氣得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直得 酌奪 芝蘭當路,不得不鋤 知得 志滿意得
中得 爭分奪秒 爭得 爭奪 志得氣盈 爭名奪利
爭權奪利 詐奪 斬將奪旗 志得意滿 斬關奪隘 造因得果
怎見得 照得 詐取豪奪 怎當得 查德湖 怎得
在得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鷸蚌持爭,漁翁得利 欲得 值得 愚者千慮,或有一得
怨不得 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漁人得利 欲得而甘心 鷸蚌相持,漁人得利 鬱郁不得志
鷸蚌相持,漁翁得利 漁奪 有一得一 漁翁得利 漁奪侵牟 誘奪
與奪 愚者千慮,亦有一得 予奪 鑿井得銅奴得翁 優劣得所 遠水救不得近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