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爾特星雲

奧爾特星雲

奧爾特星雲 (Oort cloud) 是一個假設包圍著太陽系的球體雲團,布滿著不少不活躍的彗星,距離太陽約50,000至100,000個天文單位,差不多等於一光年,即太陽與比鄰星距離的四分一。

介紹

奧爾特星雲奧爾特星雲
奧爾特星雲 (Oort cloud) 是一個假設包圍著太陽系的球體雲團,布滿著不少不活躍的彗星,距離太陽約50,000至100,000個天文單位,差不多等於一光年,即太陽與比鄰星距離的四分一。

概況

雖然人們未曾對奧爾特星雲作直接的觀測,但從觀測得彗星的橢圓軌道,認為不少彗星皆是從奧爾特星雲進入內太陽系的,一些短周期的彗星可能來自柯依柏帶。
1932年,愛沙尼亞天文學家 Ernst Öpik 提出彗星是來自太陽的外層邊緣的雲團。但1950年,荷蘭天文學家奧爾特 (Jan Hendrick Oort) 便指出 Öpik 推論有矛盾的地方,一個彗星不停來回太陽系內部與外部,終會被多種因素所摧毀,其生命周期決不會如太陽系的年齡長。該雲團所受的太陽幅射較弱,非常穩定,存在數百萬顆以上的彗星核,可以不停產生新彗星,去取代被摧毀的。
奧爾特雲是50億前形成太陽系的星雲的殘餘物質,包圍著太陽系。
人們認為太陽外其他恆星也會有自己的奧爾特星雲存在,又如果兩顆距離近的恆星,其奧爾特雲會出現重疊,導玫彗星走進另一恆星的太陽系內部。
直至今日,只有小行星90377被認為可能是奧爾特星雲的天體,其軌道介乎76至850個天文單位之間,比預計的軌道接近太陽,有可能來自奧爾特星雲內層。如果其推測正確,那麽奧爾特星雲的距離一定比估計的接近太陽,密度也會較高。也有說法指太陽形成時,原是星團的一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