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下鄉

奢侈品下鄉

奢侈品下鄉是指隨著中國民眾消費能力的增加,奢侈品加大在二三線城市的開店速度的現象。但中國普通民眾的奢侈品文化及消費習慣還有待提高。

背景

回到銳詞報回到銳詞報

小到化妝品、手袋、電子產品,大到私人飛機、名畫、古堡豪宅,中國遊客強大的消費能力屢屢震驚世界,以至於英國剛剛統計出2010年聖誕打折促銷季中,中國遊客消費奢侈品金額高達10億英鎊(約105億元人民幣)。於是,酸溜溜的英國媒體基於“英鎊”的概念創造了一個新名詞——“北京鎊”,稱持有“北京鎊”的中國人愈來愈富有,中國富豪正在“買下大不列顛”。
2011年1月,高盛諮詢公司發給《中國經濟周刊》的《奢侈品市場調查報告》認為,中國市場將在5~7年內成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消費市場,到2025年將達到328億美元的消費能力。

原因

奢侈品(Luxury)源於拉丁文的“光”(Lux),奢侈品牌產品要求必須是“最高級”的,才能為主人帶來榮耀。很多奢侈品牌在開店時嚴格遵守自己的開店原則,比如Gucci公司1997年進入北京市場首先選擇了北京王府飯店,2001年在上海時代廣場又開了一家店。但是,奢侈品牌對中國市場越來越熟悉以後,它們發現,大都市已經不再是“富裕”的代名詞。
根據世界奢侈品協會《2010-2011年中國奢侈品消費城市調查報告》,中國奢侈品消費能力前三分別是杭州溫州青島。2010年,奢侈品牌紛紛告別“北上廣”,開始挺進內陸,瘋狂“下鄉”。
杭州大廈一層的品牌,幾乎60%以上都是全國的單店銷售冠軍,很多國際品牌把進入杭州大廈作為大幅開拓銷量的最佳途徑。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奢侈品牌開始加大力度挺進中國內陸和二三線城市。

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的門店成本之高也是奢侈品牌轉戰他鄉的重要原因之一。

開店策略

當奢侈品加大在中國的開店力度以滿足消費者需求時,最大的瓶頸之一就是優質零售空間稀缺。儘管很多新的購物賣場不斷地湧現,但是奢侈品的要求極高,對入駐賣場後的品牌組合都極為挑剔。另外,在二三線城市,很多本土的購物賣場缺乏與奢侈品牌合作的經驗,運營標準大相逕庭,比如對店面來講,賣場認為只要沒有灰塵就算是“乾淨”了,可是奢侈品品牌要求連一個指印都不能有。
事實上,為了解決這一矛盾,很多奢侈品牌也做了大量的調整工作。對於伊夫黎雪來講,在店面的設計上,專程從法國運來了18世紀的家具、燈具等,而在裝修風格上會更貼近中國特色。

儘管卡地亞在各二三線城市正加大開店力度,但不同的地區出售的卡地亞產品也不盡相同。法國和中國一樣,都有很悠久的文化。而卡地亞的珠寶背後,都蘊含著一個法國的浪漫故事,因此要讓更多喜愛卡地亞的中國人了解這些故事。
正是因為中國人對珠寶的喜愛,幾乎所有卡地亞專賣店,珠寶都是擺在非常顯眼的位置,相比而言腕錶就不那么明顯,而諸如一些小配飾等,有些店索性就沒有擺放。
對於奢侈品行業來講,無論如何本土化行銷,也依然要注重全球統一的風格與行銷方案。
事實上,很多中國的奢侈品消費者都曾有過國外的購物體驗,對於國內店面人員來講,他們需要能夠立即識別出誰是本品牌的VIP客戶,同時給予消費者國內、國外共同的消費體驗。而對於能夠購買奢侈品的消費者而言,折扣多少並不是他們第一關注的問題,最為重要的是他們需要得到VIP級的享受,諸如特別的酒會、奢侈品設計展、俱樂部等活動,以體現其與眾不同。

品牌分布

在奢侈品界,GUCCI與LV同為義大利奢侈品品牌,被譽為“奢侈品中的絕代雙驕”。

GUCCI在中國的直營專門店數量達到32家,遍布北京、上海、天津、石家莊、長春、瀋陽、大連、青島、西安、杭州、寧波、蘇州、南京、無錫、常州、成都、昆明、長沙、武漢、廈門、福州、深圳、鄭州共23個城市。

LV在中國的28個城市擁有35家門店,遍布呼和浩特、無錫、溫州等二三線城市。LV在中國的銷售額已占到全球銷售額的近4成,超過了奢侈品的發源地歐洲所占的19%份額和美國的23%份額。

2010年,國際奢侈品巨頭卡地亞就將鄭州作為其中國區巡展線路圖上的一個重要城市。一些箱包、珠寶品牌代理商,也有進軍重慶、武漢、西安、太原、大連等地市場的計畫。

缺乏的文化涵養

在歐美,購買奢侈品一般是夕陽西下時分,穿著體面的顧客在店裡瀏覽商品的同時也享受著平靜和屬於自己的高級定製服務,一件華美的、屬於自己的奢侈品應該帶來溫情脈脈的喜悅而不是狂熱的躁動。
毫無疑問,中國一定是世界上最大的奢侈品市場,但真的理解奢侈品文化、能讓時尚扭轉方向需要10~20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