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三

奔三

奔三原指計算機奔騰三的CPU,但是在這個科技辭彙大量被引入現實生活中的時代,奔三就指奔向三十歲的剛從學校走出來的有遠大抱負,而暫時無法實現的年輕人。

基本信息

性格

建議 2010鐘聲一響 80後集體“奔三”

自稱奔三的人,大都有遠大的抱負,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原則,自信,努力,有上進心。他們很早就對自己的人生做出了自己覺得是很完美,很切合實際的規劃。

但是現實終歸是現實,一切都不能一蹴而就。要想出頭還是需要有卓越魄力的伯樂

生活狀況

一般來說還是不錯,至少是有時間讓他們感慨自己“馮唐易老,李廣難封”,也有時間讓他們更充實自己的“CPU”(大腦)。但此類人一般對於婚姻等事情可能不怎么“來電“。他們會堅持認為“不成業,何以安家”。

建議

奔三人的建議:先忍耐一下,做好升級準備。等自己有實力了,儘量出去闖闖。總有一天會“風雲乍起“的。

80後

2010年的大門徐徐打開。而這條時光隧道的開啟,對於爭議中成長起來的80後來說,有著更為特殊的時代意義——80後整整一代人,2010起將集體“奔三”。
面對“三十而立”這個一度被80後覺得有些老氣和遙遠的字眼,不管他們是否願意,時光前進的步伐,就是這么乾淨利落、整齊劃一。

80後,這個曾經飽受爭議、成長曆程中被貼滿標籤的一代,對於他們的定調,似乎多是負面。但回顧其成長的歷史:出生在獨生子女的年代,寵愛且無需過慮物質;成長與改革開放30年同步,永遠有應接不暇的新事物;求學在擴招與教育普及的年代,不必擔心求學無門。他們是幸運的一代,但他們也要同樣面對自己的責任與激烈的競爭。
面對90後的異軍突起,80後是否還有理由說自己很年輕?如果說50後和60後是一個國家的基石,70後已成脊樑,那么不再青春的80後在人類歷史進程中將是怎樣一個角色?在2010,讓我們一起關注80後這個特殊群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