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人

契丹人

契丹人,中古出現在中國東北地區的一個民族。自北魏開始,契丹族就開始在遼河上游一帶活動,唐末建立了強大的地方政權,唐滅亡的907年建立契丹國,後改稱遼,統治中國北方,遼朝先與北宋交戰,“澶淵之盟”後,雙方長期維持了100多年的和平。遼末,女真族起事,遼帝國迅速走向滅亡,1125年為金所滅,其餘部建立了西遼王國,延續了93年。

基本信息

概述

契丹人:公元1125年,遼朝滅亡。此前一年,遼朝宗室耶律大石帶領部分契丹人北走。公元1134年,輾轉遷移到中亞的耶律大石帶領部分契丹人重建遼政權,史稱西遼,逐漸淡出中華各族,融合為中亞各族的一部分。遼滅後,一部分契丹人融入蒙古高麗等少數民族,其餘則進入河北和山西,本民族的特點漸漸褪盡。蒙古滅金時,他們和女真人一起被蒙古統治者視作漢人。契丹作為一個完整的民族在元代已不復存在。DNA測序證明達斡爾人雲南“本人”是契丹後裔
契丹人契丹人

現在

契丹族的消失讓許多學者困惑,難道他們沒有直系後裔繁衍至今嗎?一直將契丹人視為祖先的達斡爾人和雲南“本人”果真是他們的嫡系子孫嗎?帶者種種疑惑,記者專程採訪了社科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員劉鳳翥先生,在劉老師的娓娓敘述中,歷史迷霧逐漸散開……

契丹人的後裔

在我國波瀾壯闊的歷史長卷中,曾有一個搏擊長空的鷹之族扶搖而起,又神秘消失,這就是契丹。契丹的本意是“鑌鐵”,也就是堅固的意思。這個剽悍勇猛好戰兇狠的民族,在二百多年的時間裡確實曾經揮斥長城內外,輝煌一時。但令人驚異的是,這樣一個不可一世的民族,自明代以來就集體失蹤了,人們再也聽不到關於他們的訊息。
契丹人究竟去了那裡?他們還有沒有後裔?
尋找這個失蹤的民族,成為一個誘人的歷史之謎。
從神秘中來,在神秘中走
契丹是一個謎一樣的民族,從他們在歷史中現身開始,神秘的色彩就伴隨著他們。
關於契丹的起源,人們只知道這樣一個傳說:有一位男子騎著一匹白馬自湟河(今西拉木倫河)而來,一位女子則乘青牛自上河(今老哈河)而來。二者相遇,結為配偶,生了八個兒子。後來,他們的八個兒子分別繁衍為八個部落,逐漸發展成為後來的契丹。
唐朝末年,契丹首領耶律阿保機統一契丹八部,建立了遼國。1124年,契丹人在中京城下與女真人決戰失敗,貴族耶律大石率幾十萬部眾遷至漠北,延續了遼政權。遼國最終於1218年被蒙古所滅,此後的史書中再也見不到他們的蹤跡。
百萬契丹人去哪兒了?
據說,遼國滅亡的時候擁有數百萬之眾。那么,人們不免要追問:百萬契丹人哪裡去了?
契丹人用自己的文字留下了大量的史料,但是遼亡之後,能辨認這種文字的人或死或逃,這些典籍也就成為無法解讀的天書。因此,後人只能根據各種只鱗片爪的史料和傳說來推測這個民族的歸處。眾說紛紜,但幾乎每一種說法都缺乏可靠的依據。
史學界只能推測幾百萬契丹人的命運大致有三種:
第一,居住在契丹祖地的契丹人漸漸忘記了自己的族源,與其他民族融合在一起。
第二,西遼滅亡後,大部分漠北契丹人向西遷移到了伊朗克爾曼地區,被完全伊斯蘭化。
第三,金、蒙戰爭爆發後,部分“誓不食金粟”的契丹人投靠了蒙古,並在隨蒙古軍隊東征西討,擴散到了全國各地。
也就是說,契丹民族如同扔在大海中的冰一樣融化了。那么,這些已融化了的冰還能找回來嗎?
就在專家們尋找蛛絲馬跡的時候,一個叫達斡爾的少數民族引起了他們的注意。

達斡爾的傳說

茫茫大興安嶺,清澈的嫩江。遼闊的呼倫貝爾草原。達斡爾人就繁衍生息在這三道風景交匯的地方。
達斡爾的意思是“原來的地方”,也就是故鄉。幾百年來,達斡爾人就在這裡遊牧,但究竟哪裡才是他們的故鄉?達斡爾人自己不知道,因為他們自己沒有文字,只能靠口述來傳承歷史,清朝以前的事就沒有人知道了。
當地的一個傳說引起了民族史學家們的興趣:幾百年前,一支契丹軍隊來到這裡修邊堡(邊堡是達斡爾特有的辭彙,是指一種類似長城的建築。),從此便在此定居下來。這支軍隊的首領叫薩吉爾迪漢,就是達斡爾的祖先。
這個傳說把達斡爾與契丹聯繫在一起,但傳說中的故事會是歷史的真相嗎?
早在清代就有人提出達斡爾源於契丹,也有現代學者通過比較研究契丹族和達斡爾族的生產、生活、習俗、宗教、語言、歷史,找到了大量證據表明,達斡爾人是繼承契丹人傳統最多的民族。
但他們找到的都是間接證據,在沒有足夠的科學證據之前,是不能給出定論的。
雲南“本人”是契丹後裔嗎?
就在達斡爾人的尋根工作山窮水盡的時候,尋找契丹後裔的另一條戰線在雲南拉開。
施甸,一個原本默默無聞的山區小縣,卻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吸引了民族學家的注意。人們在這裡發現了一個仍在自己祖先的墳墓上使用契丹小字的特殊族群,統稱“本人”。
在施甸縣由旺鄉的一座“本人”宗祠里,人們發現了一塊牌匾,上面篆刻著“耶律”二字。“本人”說,這是為了紀念他們的先祖阿蘇魯,並表明他們的契丹後裔身份。
歷史上確有記載,阿蘇魯是投靠蒙古的契丹後裔,他的先祖曾參加西南平叛戰爭。但如何證明這些“本人”就是阿蘇魯的後代呢?畢竟漠北雲南相隔萬里,在沒有確切證據之前,學術界始終未能給這個自稱契丹後裔的族群“正名”。

DNA技術揭謎

一門新興的技術為解開這個千古懸案帶來了希望。縱然歷史已被遺忘,文字已經失傳,語言已經改變,在契丹後裔的血液中,總還會有一種記憶在流淌———基因。現在,考古學家們要用新興的DNA技術來喚醒這份最後的記憶。
專家們先在四川樂山取到了契丹女屍的腕骨;從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取到了有墓誌為證的契丹人牙齒、頭骨;在

雲南保山、施甸等地採集到“本人”的血樣;從內蒙古自治區莫力達瓦旗和其他幾個旗和縣提取到了達斡爾、鄂溫克、蒙古族和漢族等人群的血樣。在完成古標本的牙髓和骨髓中用矽法提取的線粒體DNA可變區比較後,他們終於得出了準確的結論:契丹與達斡爾族有最近的遺傳關係,為契丹人後裔;而雲南“本人”與達斡爾族有相似的父系起源,很可能是蒙古軍隊中契丹官兵的後裔。
根據這次測定結果,結合史料,歷史學家們終於找到了契丹族的下落:元代蒙古人建立橫跨歐亞大陸的蒙古大帝國時,連年征戰,頻繁徵兵,能征善戰的契丹族人被徵招殆盡,分散到各地,有的保持較大的族群,如達斡爾族,作為民族續存保留下來,有的則被當地人同化了,作為“分子意義上的後裔”零星分布在各地。
“契丹家住雲沙中,耆車如水馬若龍。春來草色一萬里,芍藥牡丹相映紅。”這首千年前的契丹風土歌,把蒙古草原的壯美,契丹民族的豪邁,描繪得有聲有色。千年之後,草原依舊,契丹人的後代也還在,他們仍在耕田、牧羊、放馬、高歌……

相關新聞

看過電視劇《天龍八部》的人對於蕭峰一定不會陌生。蕭峰是契丹人,他的傳奇人生讓人對古老的契丹族生出無
《天龍八部》《天龍八部》
限的好奇。在中國歷史上,這個民族曾轟轟烈烈地拓創了二百餘年的輝煌,直到今日,俄羅斯語還稱中國為契丹,可見它的影響是多么深遠。但令人不解的是,這個民族奇蹟般地留下一個個驚奇、一個個謎團後,突然消失得杳無蹤影。那么,這個曾經創造了眾多文明的優秀民族
蕭峰蕭峰
到哪裡去了呢?(據新華網)

契丹文字

契丹大字與契丹小字契丹族是一個歷史文化悠久的民族,據史書記載,契丹原先沒有文字。公元920年春正月,遼太祖耶律阿保機下令創製契丹大字,秋9月製成,詔令頒發。這種大字是採用漢字加以簡化或增添筆劃而成的。解放前遼慶陵出土的“哀冊”上所寫的文字,都是大字。後來在慶陵壁畫上和許多遼代陶器上,也發現這種契丹大字。
但除了契丹大字之外,還有一種契丹小字,據史載是皇子迭刺創製的。解放後,遼寧錦西縣狐山遼蕭孝忠墓所出土的墓誌和義縣、建平縣所出土的銅器、銀器上的契丹文字,就是這種契丹小字。
契丹文字使用了好幾百年,但因通讀不易,所以並沒有深入民間,可是,它極大地影響了西夏女真文字,是契丹族對文化的一大貢獻。

契丹歷史

916年,耶律阿保機稱帝,年號神冊,建國號契丹。947年,改國號為大遼
契丹宴飲圖契丹宴飲圖

1124年,中京決戰失敗,耶律大石率部西遷。1125年,遼國滅亡;
1132年,耶律大石稱帝,史稱“西遼”;1218年,西遼政權為蒙古所滅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