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穩定性問題

太陽系穩定性問題

正文

天體力學定性理論天體演化學的一個基本問題,主要研究由大行星和太陽組成的這個力學系統,在長時間內(至少幾十億年)是否仍然保持穩定。也就是說,每個大行星的軌道是否永遠大致保持為橢圓,而且其大小形狀變化不大,不致發生某些大行星逃逸、墮入太陽或互相碰撞等現象。儘管人們都很關心這個問題,但它至今尚未得到徹底解決。
早在十八世紀,拉普拉斯和拉格朗日就開始研究這個問題。他們從行星軌道要素受攝運動方程出發,討論行星軌道的半長徑a和偏心率e是否有長期攝動,結果證明在以行星質量為標準的一階攝動中,a沒有長期攝動。1809年,蒂塞朗和泊松先後又證明,在二階攝動中,a也沒有長期攝動。二十世紀以來,已證明a有三階長期攝動,而 e是肯定有長期攝動的。但a或e有長期攝動並不意味著a或e就會無限增大或無限縮小,導致太陽系的不穩定。因為按各階攝動不斷研究下去,a、e將表示為時間t的冪級數,而冪級數也可能表示周期函式。因此,沿這條途徑無法最終解決太陽系的穩定性問題。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卡姆(KAM)理論的創始人沿著另外一條途徑進行探討。他們用多體問題卡姆理論證明,只要各大行星的無攝軌道的平均角速度不在共振帶範圍內,則在行星相互引力攝動下,它們的軌道可用時間的所謂擬周期函式來表示。因為擬周期函式可以表示為一致收斂的三角級數,因而能說明太陽系是穩定的。但這並不是絕對肯定,而只是在機率論的意義下的肯定,即不穩定的機率等於零,或者說太陽系“差不多”是穩定的。即使這種穩定說能夠成立,太陽系的穩定性問題仍未徹底解決。因為行星軌道是否符合平均角速度不在共振帶內的條件,還很難嚴格說明。另外,行星運動除受到牛頓萬有引力作用外,還可能受其他攝動力的影響(如介質阻尼等)。儘管有些攝動力看起來可以忽略,但在長時期(幾十億年)內可能還是有很大作用的。
近年來有人用快速電子計算機直接計算大行星的軌道,在不考慮短周期攝動項條件下,已算出在4,500萬年的時間內的變化情況。結果表明,大行星軌道變化不大。但這樣的時間範圍還不足以說明太陽系是穩定的,還應該尋求更有效的研究方法。
參考書目
 A.E.Roy,Orbital Motion,Adam Hilger,Bristol,1978.
 Y.Kozai ed.,The Stability of Solar System and Small Stellar Systems,D.Reidel Publ.Co.,Dordrecht,Holland,1974.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