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上的冰

白天不懂夜的黑………………………………………………133. 路上灑滿張建華的鮮血………………………………………13624. 尾聲人啊,人啊人……………………………………………21634.

小說信息

長篇小說:《太陽上的冰》
小說作者:章勇
開場白:張建華何以讓女孩子一見傾心

小說簡介

《太陽上的冰》是著名作家、詩人、評論家章勇繼《落葉》、《天皇地黃》之後第三部長篇小說。這是一部飽含深情、極富哲理、充滿懸念、發人警醒、文采飛揚的歷史長卷。它通過一批青年男女待業下鄉、被捕入獄、高考返城、參軍作戰、禁毒緝毒、泣血商場的艱難足跡,反映了當代青年的迷惘與思考、困惑與追求,描述了一個時代的變遷,一代人跌宕起伏的心路歷程,以及我們這個星球上的某些奇異現象,並用全新的視角塑造了張建華、白琳娜、張建中、易莽娃、舒胖娃、殷笑英、趙曉嵐、蒲大俠、孫向東等一系列文學長廊中前所未有的人物群像。

小說結構

上集從張建華待業期間的艱難困苦和張建中在獄中受到的非人折磨分兩條線展開,揭示了“陰陽兩界”慘絕人寰的不幸遭遇。
中集由張建華上山下鄉、白琳娜支邊雲南的艱辛和張建中冒死撰寫“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客觀標準”三條線逐浪推進,將“迷你黑洞”描寫得驚心動魄。
下集邊關告急,張建華、白琳娜等毅然放棄上大學,參軍作戰,張建中《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炮打響載譽而歸,三條線合成一條線將“五維空間”險象環生的故事推向高潮,全景式地反映了1976年到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民面臨的困惑和挑戰。
全書將張建華和白琳娜纏綿悱惻、生離死別的愛情絕唱,張建中與趙曉嵐相濡與沫、至死不渝的情感之旅,以及主人翁張建華對親人、朋友乃至陌生人的人間大愛描寫得精彩紛呈。這是一部充滿人間氣息、人性溫度,聚親情、愛情、友情和鄉情於一體而催人淚下的絕唱,一部透析世道、探索人性、啟迪情商、倡導愛心的史詩性巨著。

開場白

張建華何以讓女孩子一見傾心?
才子出同鄉,先後兩人,文章千古;
生祠超勝境,水天一色,風月雙清。
這幅楹聯,是明朝狀元楊慎敬仰“景泰才子”晏鐸和“嘉靖才子”熊過,留在富庶“晏熊祠”大門兩側的墨寶。這楊狀元雖然官至宰相,但很多人對他並不一定熟悉,但如果讀過《三國演義》,知道“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成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這首《臨江仙·說秦漢》,是出自他的手筆,一定如雷貫耳,肅然起敬,並對富庶這個地方的人文故事刮目相看。
富庶縣古代屬江陽縣管轄。北周武帝天和二年(公元567年),朝廷劃出富世鹽井及周圍地區設雒原郡。隋文帝開皇二年改稱富世縣。唐太宗貞觀二十三年更名為富義縣。北宋太祖乾德四年因為鹽業興盛升縣為監。太宗太平興國元年(公元976年),富庶作為西川的人口大縣,擁有了世上最好的鹽井,掌握了最先進的採鹽技術,占有了國內最廣闊的市場,並最終摘取了中國“鹽都”的桂冠,堪稱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因此改名富庶鹽監。元世祖至元十二年改富庶鹽監為富庶安撫使司、二十年升為州,隸屬西川行中書省之敘州。富庶從567年建縣到今天,已經有1446年的歷史。
開初,富庶不過是一個小邑而已。由於遠離中原,僚漢雜居,鹽業雖然興盛,但文風未開,在泱泱中華並未引起太多注意。宋仁宗景佑三年(1036),朝廷選派太常博士周延俊到這個地方任知監。周知監是著名學者,走馬上任後第一把火便昌教興學,勉勵士子。在任第六年,即慶曆二年(1042),終於培養出了一個進士李冕。縣人受到鼓舞,集資在縣城中心建起一座足以和山東曲阜孔廟比肩的文廟,並在廟內立下“雁塔碑”,鐫刻全縣歷次中試者姓名。此後,歷任富庶知監均熱心教育事業,常在從政之餘來廟內為生員授課,於是文風大開,聲名遠播。自北宋慶曆四年到清朝末年廢除科舉考試制度,全縣共產生237位進士、863位貢生、807位舉人,從此享有“才子之鄉”的美譽。難怪才高八斗,把皇帝老兒都不放在眼裡的楊狀元,要對富庶學子刮目相看。
大凡文風鼎盛的地方,都離不開水的滋潤。富庶縣地處中國西部的淺丘腹地,沱江一路走來,猶如一個之字形將縣城環抱在懷裡,古稱雒水,縣城曰釜江。如果說今天的中國版圖像一條掛在美人脖子上的金項鍊,以富庶沱江為軸心,上銜燕京涼水河,下接滇西南汀河,再將大堰壩的安溪河、紅旗化工廠的崗底河、乾海子的寶象河等打通,匯入滾滾長江和滔滔黃河兩條大動脈,那它構成的不僅僅是中國密如蛛網的水系,而且將一覽華夏大地五千年奔流不息的人文奇觀。
都說夏季的沱江是一匹不易馴服的野馬,千里奔襲到富庶後更是狂傲不羈、性情暴烈。清朝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縣令沈芝琳不知是受秦蜀郡守李冰治理都江堰的啟發,還是深諳“治水宜疏不宜堵”的古訓,帶領縣人在江闊水深的迎江門外“掘深基,沉巨石,疏河道,造大堤”,築起一道高7米,長30米的防洪大堤。該堤宛若關雲長的青龍偃月刀,俗稱關刀堤。大家都知道,富庶沱江上游有一座孤島,名曰中壩,它將江水分為南北兩道。關刀堤修建的位置,恰好選擇在中壩前端稍靠後一點。沱江漲水時,關刀堤橫刀立馬與水的主力交鋒,逼使它乖乖地順著“刀刃”從刀尖滑向江心,流入奪錦洲末端與北水道相匯,讓南北水道互相制衡,減緩流速。既避免了洪水對南岸的影響,又不至於對北岸造成沖刷。還值得一提的是,這關刀堤不僅“刀刃”、“刀面”有其特殊性,而“刀背”的設計也別具匠心。“刀背”下大上小、呈梯形狀,每一個階梯約10厘米寬,這樣不僅有助於穩固基石,而且巧妙起到了沉沙的作用,避免了洪水被擋變緩以後,沙石沉積,淤塞南岸水道。關刀堤至今已近一個半世紀,它依然穩如磐石、恩澤這一方土地。
“黑厚學”鼻祖李宗吾是富庶縣人氏,年輕時常在富庶西湖流連忘返。“戊戌變法”六君子之一的劉光第更是對家鄉的西湖一往情深,贊道:“天下西湖三十六,富庶西湖甲西川。”
富庶西湖是一座人工修建的天然湖,南大北小,形似平放的葫蘆,素以荷花聞名。該湖原是鍾秀、神龜、五府、瑪瑙諸山雨水匯流的自然窪地。早在宋代即已疏鑿,砌石為堤,隧成湖泊,“湖闊六七里”。經歷代培修點綴,先後修建有西湖廳、湖光亭、凌波亭、吹香亭、春風亭、醒心亭、渙樂亭、景濂亭、浩然台、超然台。湖面逶迤,亭榭呼應,曲橋鉤連,荷花映日,蓮葉接天,垂柳列岸。湖中仿杭州西湖畫舫造就的舫船,可在其中擺設筵席,宴請佳賓。特別是扁舟遊艇,蕩漾湖中,曾留下許多趣聞軼事。
相傳,明朝建文皇帝被叔父朱棣篡位後,曾削髮為僧流落到這裡,見西湖魚翔淺底、碧荷飄香,十分喜歡,再也不想離去。但他又怕被人認出引來殺身之禍,不得不退避三舍,藏身於本縣金鈿寺修行。這金鈿寺周圍山巒起伏、蔚為壯觀,從遠到近,象群臣朝見皇帝,又有沱江河像玉帶從山麓蜿蜒而過,猶如虎踞龍蟠,頗有王者之氣。他突然異想天開,想在這裡重建“南京”,重溫春秋大夢。於是登上山頂,指點江山,以數齊百個山頭占卦,數來數去,總忘了腳下這個山頭,每次只數到九十九個,始終湊不齊整數。他只得泄下氣來,自認花落水流,天不佑他,長嘆一聲作罷。這金鈿寺上,至今還有他感嘆世事、贊詠富庶西湖的詩篇。
西湖之北,是鬱鬱蔥蔥的五府山,劉光第亦長眠在這裡;西湖南面,是全城眾山之宗的鐘秀山,山上林木蒼翠,景色清幽;西湖之西,有唐代修建、宋代擴建的著名古剎資國寺遺址,人稱羅漢洞,洞內有寬敞空闊、冬暖夏涼的水簾廳;中岩有新建的千手觀音殿,香火鼎盛,信徒不絕。湖東至湖西,是清代著名學者、富庶知縣段玉裁的讀書樓舊址和臨湖的鐘鼓樓;西湖之南,則為宋代易學大師李見功書的讀易硐。
難怪這個地方文風鼎盛、人才輩出,有這么深厚的文脈傳承,想不讀書都難!
哪知歷史的車輪駛入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讀書無用論”突然成為共和國的強音,讀書成為了一種罪過,莘莘學子淪為了犧牲品。許多人將書本付之一炬,以示革命。段玉裁的讀書樓被搗毀,“晏熊祠”被燒成了灰燼,李見功書的讀易硐也險些化成廢墟……
然而,這裡畢竟民風淳樸、學風濃郁,愛讀書的人依然愛讀書。尤其是生活在張家巷,與段玉裁的讀書樓和易學大師李見功書的讀易硐隔牆相望的張家三兄妹,他們學習的熱情並沒有因世態的炎涼而消退或削減。
當時,張建華家裡一貧如洗,窮得光屁股打響板,連偷油婆和耗子,也就是蟑螂與老鼠都懶得去光顧。就因為小伙子喜歡讀書,知書識禮,那些遠離浮躁的女孩子偏偏喜歡和他交往。如果對他多一些了解之後,羞答答的女子甚至會情竇初開,攔都攔不住地想和他暗結珠胎。因此,跟張建華穿開襠褲就在一起長大的幾個小伙子便羨慕得紅了眼。比如,易莽娃就經常搖著腦袋說暈不懂、暈不懂,甚至懷疑張建華是不是有啥子對付女人的利器或魔法。舒胖娃則嫉妒得牙齒咬得“咯咯”響,說如果是在舊社會或非洲那些多妻制的國家,這小子一定是妻妾成群,忙都忙不過來。孫向東甚至還隱藏著一個青葡萄一樣酸溜溜的秘密。據他那個一輩子打單身的姑奶奶講,張建華的爺爺在解放前就有幾房太太,而且每一個都是如花似玉的女子。如果不是春雷一聲震天響,家鄉來了共產黨,姑奶奶死活都成了張建華爺爺的女人。張建華爺爺不僅是當地屈指可數的鹽商,而且在風月場中更是風流倜儻、儒雅迷人,即使孔夫子在世,也只配給他提煙槍、拎鞋子。顯然,這個說法太過頭、太抬舉張老爺子了,只當是一個老處女對張老爺子一廂情願的內心獨白。但窺一斑而知其豹,透過孫向東姑奶奶一生的命運,誰也不能否定這樣一個事實:張老爺子當年在這裡還是很有一些斤兩的。因此,不僅張建華遺傳了爺爺強大的基因,他哥哥張建中也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小伙子鋃鐺入獄,生死未卜,女朋友趙曉嵐對他依然至死不渝、不離不棄,用生活的真實演繹了一部浪漫的愛情活劇。
俗話說富不過三代,到了張建華這一代果然好日子到了頭。父親被迫遠走他鄉賣苦力,母親身患絕症無錢醫治,哥哥張建中鋃鐺入獄,音訊杳無,一家人窮得經常吃了上頓沒下頓。那個苦,不是一個苦字能了得!然而奇怪的是,張建華的桃花運卻不減爺爺當年,甚至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趨勢。因此,易莽娃、舒胖娃和孫向東三個半大不小的孩子經常摳破頭皮也弄不明白:張建華哪來這么非同尋常的艷福?於是,他們懷疑張建華是不是得了啥子祖傳秘方。可經常和他在一起玩耍,又沒有發現什麼秘密,以致有一次乾脆鬧著玩,抱著他的手腳,扳開他兩腿之間那個小弟弟,查看他究竟有何奇特之處,可結果卻讓他們大跌眼鏡:那個灰不溜秋的東西與其他人並無二致,甚至還沒有易莽娃那個深藏不露的黑色政權強大,樂得牛高馬大的易莽娃終於不屑一顧起來:我還以為你的紅頭子將軍比馬大,可以獨行天下,實際上也不咋個樣嘛!
張建華對他們這些亂七八糟的風涼話不感興趣。他最大的嗜好是讀書,最大的心愿是踐行共產主義開山鼻祖馬克思那句名言:但願世界上所有的知識對我都不陌生。為此,他幾乎把除了吃飯睡覺的時間都用在了讀書上,腦子裡被詩書聖賢,乃至四書五經塞得滿滿當當。因此,小伙子身上便有了一種與眾不同的人文氣質。其實,人文氣質並不晦澀,也不是壞事。它應該是一種植根於內心的素養,一種無須他人提醒的自覺,一種對善與美的擔當和維護,一種能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的胸襟。然而,他身上有再多的人文氣質,似乎也拿喜歡惡作劇的夥伴們沒有辦法,誰叫他們是穿開襠褲就在一起長大的哥們呢!但舒胖娃並沒有讀出張建華身上的可貴氣質,他總覺得張建華是有啥子不為人知的地方。他到他家東瞅瞅、西瞧瞧,懷著不挖掘出一點秘密誓不罷休的念頭,終於認定是他家地勢高、屋基好,尤其是他家門口那一棵黃桷蘭,命主桃花運,讓他占盡了風光。於是,舒胖娃也在自家院子裡栽了兩棵黃桷蘭,可老天爺誠心跟他作對,那黃桷蘭好像是光棍出身,連花骨朵都不長一個,當然就不可能給舒胖娃帶來女人緣,氣得舒胖娃三下五除二將它砍了不說,還更加嫉妒張建華。
好在張建華為人處世豁達,又沒有主動去找女孩子搭訕的把柄被夥伴們抓住,否則,如果眼珠子能殺人,幾個夥伴早就將他碎屍萬段了。那么,這個讓男孩子們嫉妒得要死的張建華,他身上究竟具有什麼樣的人文氣息?又是用什麼手段俘虜了女孩子的心,讓白琳娜、殷笑英等一個又一個美貌如花的姑娘對他情有獨鐘的呢?

小說目錄索引

上集陰陽兩界
1. 結伴“打偏花兒”……………………………………………6
2. 白天不懂夜的黑………………………………………………13
3. 英雄“救美”…………………………………………………18
4. 拳打黑魔頭……………………………………………………22
5. 張建華曾想賣血救母…………………………………………26
6. 舔食傷口如飲樂泉……………………………………………36
7. 張建中住進“總統套房” …………………………………41
8. 捉姦,讓心兒樂成花瓣………………………………………47
9. 孫猴子“大擺慶功宴”………………………………………54
10. 家書一紙抵萬金………………………………………………61
11. 故鄉的西湖比杭州的美………………………………………65
12. 禍福難卜………………………………………………………69
13. 古井尋寶………………………………………………………72
14. 張獻忠開了一個恐怖玩笑……………………………………78
15. 張建中被逼出手………………………………………………84
16. 女孩心驚的滋味,男孩體會不到……………………………89
17. 易莽娃身陷囹圄………………………………………………94
18. 危難見真情……………………………………………………105
19. 第一次放風……………………………………………………111
20. 把心交給郊遊去放飛…………………………………………116
21. 鎖江塔驚魂……………………………………………………123
22. 陽光總在風雨後………………………………………………131
23. 鍾秀山情緣……………………………………………………135
24. 火車,你快點走啊快點走……………………………………142
25. 探監……………………………………………………………147
26. 兩隻蝌蚪,像一幅太極圖……………………………………150
中集 迷你黑洞
1. 一起去修補地球………………………………………………3
2. 支邊第一天……………………………………………………9
3. 今夜風雨如磐…………………………………………………15
4. 袁圓宛若一片飄零的落紅……………………………………24
5. 沒想到瓦斯和沼氣劃等號……………………………………29
6. 拿著證明討口要飯……………………………………………34
7. 張建中觸動了越獄“機關”…………………………………41
8. 秦隊長像個農民哲學家………………………………………47
9. 有雙眼睛在偷窺她們…………………………………………54
10. 張建華吃了熊心豹子膽………………………………………59
11. 兩個囚犯鬧翻放風場…………………………………………64
12. 螞蝗在她腿上掛了一個錦囊…………………………………70
13. 老九啊,鬼點子真多…………………………………………75
14. 血染的尷尬……………………………………………………81
15. 鄭副主任的荷爾蒙過剩了……………………………………84
16. 張建華仿佛掉進了黑洞………………………………………90
17. 兩個姑娘突遇搶匪……………………………………………97
18. 耗子在貓兒脖上掛鈴鐺………………………………………102
19. 寶劍鋒從磨礪出………………………………………………108
20. 晴空飄來一團黑色的雲………………………………………114
21. 秦隊長被黑暗吞噬了…………………………………………123
22. 太陽像一滴白色的眼淚………………………………………131
23. 路上灑滿張建華的鮮血………………………………………136
24. “砰”的一聲,易莽娃眼炸瞎了……………………………143
25. 黎明前的黑暗…………………………………………………150
26. 大堰壩人公開“趟雷區”……………………………………154
27. 走出黑黝黝的山洞……………………………………………162
28. 歷史,在這裡拐了一個彎……………………………………166
下集五維空間
1. 位卑未敢忘憂國………………………………………………3
2. 魔鬼訓練………………………………………………………11
3. 這片林子見證比永遠還久的愛………………………………17
4. 自古忠孝難兩全………………………………………………23
5. 為了笑英的心愿,建華失去了琳娜…………………………28
6. 軍車向南,向南………………………………………………33
7. 戰爭的陰影覆蓋了紅土地……………………………………39
8. 穿越死亡叢林…………………………………………………45
9. 給敵人眉心留一個血洞………………………………………52
10. 與死亡擦肩,並非都能過去…………………………………56
11. 硝煙散去之後…………………………………………………64
12. 相逢在今宵,卻不能言語……………………………………71
13. 幸福像春風一樣纏綿…………………………………………79
14. 禍不單行………………………………………………………85
15. 命運總是喜歡捉弄人…………………………………………91
16. 屋漏又遭連夜雨………………………………………………95
17. 探親途中………………………………………………………105
18. 張建華和三節棍闖了大禍……………………………………114
19. 突遇車匪………………………………………………………120
20. 最安全的地方最危險…………………………………………128
21. 白琳娜傷心欲絕的日子………………………………………133
22. 軍令如山倒……………………………………………………140
23. 思念像一隻斷線的風箏………………………………………146
24. 物是人非事事休………………………………………………153
25. 相思何止是苦…………………………………………………160
26. 南疆又劍拔弩張………………………………………………167
27. 易莽娃解甲還鄉………………………………………………172
28. 久別重逢………………………………………………………180
29. 反了,魔高一尺,道高一丈…………………………………188
30. 大牙暗藏玄機…………………………………………………194
31. 智擒大毒梟……………………………………………………201
32. 禍起蕭牆………………………………………………………210
33. 尾聲人啊,人啊人……………………………………………216
34. 作者後記………………………………………………………224

作者後記

寫完這部長篇小說最後一行字的時候,我再一次掩面而泣,墜入到感情巨大的漩渦之中。不是我的感情太脆弱,經受不住苦難和不幸的洗禮,而是通過《太陽上的冰》這塊切片,我透析了近半個世紀的滄海桑田,不得不為待業期間的失意、下鄉到農村噩夢般的處境,以及浴血奮戰後一些戰友的遭遇而扼腕嘆息。這種發自肺腑的悲愴不僅僅是對人性被踐踏的詛咒,而且就像奔騰不息的黃河,不管一路上遇到了多少挫折和坎坷,只要沒有乾枯,涓涓細流也會匯聚成滔天巨浪,發出驚天動地的怒吼。
我已經記不清為寫這部小說流過多少次淚,度過了多少個不眠之夜。我只知道它是我創作生涯中耗時最長、用心最多、動情最深的一部作品,是我生命之舟在人生的長河裡航行遇到的最為險峻、最為奇特、最為壯闊的風景。如果通過這些文字,能讓我們這一代人的經歷不被世界沉匿或隔絕在時間之外,那我則感到無比的欣慰。隨著漸行漸遠的時光,世間很多人和事都被奔騰不息的流水裹挾而去,成為失去生機的淤泥,可有些人和事,卻從孩提時代開始陪伴我們一路走來,如同伴隨我們生命之舟的浪花,隨時都能聽到它拍擊船舷的聲音。它或將那些風和日麗的記憶顯現在腦海,或將那些在急流險灘的沉浮重現在眼界。也就是說,無論是乘風揚帆,還是逆水行舟,都有一個聲音在冥冥中提醒我:所有的往事都是自己生命的流程,所有逝去的歲月都是靈魂行走的見證。換言之,隨著時間的推移,那些還經常留存在記憶中的碎片,經過思想的過濾或感光處理後,就會成為比黃金還珍貴的記憶。因此,不幸被病魔奪去生命的母親、英年落難的父親、我可愛而失之於交臂的初戀女友,以及身邊的親人和朋友們便呼之欲出,栩栩如生地演繹著各自獨一無二的人生境遇,成為這部宏大敘事與個體細節交融的小說中星漢般璀璨的人物。而在我生命的三個節點:孩提時代的不幸遭遇、上山下鄉的坎坷經歷、參軍作戰的浴血生涯,則不斷在我的筆墨間奔涌,構成了這部小說恢弘的景觀和架構。
在完成這部長達八十多萬字的書稿之前,我將部分章節在新浪部落格里進行了連載,一方面是想徵詢讀者的意見,另一方面也是主動交給圖書市場做“皮試”,結果得到了廣泛的肯定和期許,從而加快了我完成全書“三部曲”的步履。在此期間,一些讀者急於先睹為快,不斷打聽本書何時能出版,哪裡能買到,甚至還有讀者詢問主人翁張建華是不是作者本人?白琳娜是否健康在世?張建中、易莽娃、殷笑英如今在哪裡?因為很多讀者都深深地喜歡上了這些人物,並被他們的命運攫住了心。
在這裡,我想告訴大家的是,生活中的人和事並非作品中的人和事。作者的生命歷程不管如何艱難曲折,他也不可能原封不動地將自己複製到作品裡。文學作品必須虛構,必須想像,必須提煉,只有將生活的真實和藝術的真實在感情的熔爐里冶煉,並與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進行無縫對接,才能塑造出讀者喜歡的人物個性。因此,主人翁是不是作者本人,我不反駁,也不認同,但毋庸置疑的是,張建華這個人物與我的靈魂最貼近、最真實。不管世道如何艱險、社會如何脈動、經濟如何嬗變,心中的期待和對人性的堅守始終流淌在我的血液里,這是我創作這部長篇小說始終遵循的主題。
我贊成古希臘哲人赫拉克利特的觀點:“一個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運。”《太陽上的冰》全書描寫了一百多個人,我竭力讓他們的性格和命運不撞車,即使是親兄弟、親姐妹,也各不相同。比如張建華機智幽默、張建中睿智沉穩、趙曉嵐賢淑內斂、趙曉燕幹練敏捷、白琳娜聰穎優雅、殷笑英熱情開朗、易莽娃豪爽豁達、舒胖娃滑稽多疑……。一花一世界、一草一春秋。只有讓每一個人物獨自綻放出灼熱的火花,才能構成炫麗的光環,從而讓讀者第一眼見到他們,就有目光被灼的感覺。
如果說人物性格是決定小說成敗的關鍵,那社會環境和歷史氛圍則是形成人物性格、並限制其活動的特定場所。為了刻畫出張建華、張建中、白琳娜、趙曉嵐、易莽娃等主要人物堅韌不拔、鮮活有趣的心靈,我讓他們始終帶著濃郁的鄉土特色和時代氣息從歷史的畫框裡走出來,將他們生活的環境和周遭人物的命運融為一體,從而展示他們各自的生活層面,發掘他們的內心世界,讓讀者能較為全面地解讀他們在特定時代背景下的命運和遭遇。即使是景物描寫,也絕不游離於人物思想或言行之外。
哪怕是過場人物,也不讓他們成為分割的個體。比如食品經營站賣肉的師傅、淪落為艄公的余德水、大堰壩的朱大爺、洋芋的父親等,在賦予他們截然不同的人文色彩的同時,也注意將他們的命運連綴成時代的整體命運,讓那些看似平淡無奇卻又風流雲轉的命運打上不同時期的烙印,從而通過每一個人物,哪怕是一個著墨不多的小人物,都能洞悉各個時期世間的炎涼和社會態勢。
法國作家雨果說:“對於剛剛經歷過用血和淚寫出的人類歷史最奇特一頁的這一代人,必須給予更崇高的東西。”這就是說,沒有一定的高度,就難以領略壯美的風景。
小說的切入點是風雲驟變的1976年,也就不可避免地要介入共和國最為複雜的年代。宏大的、史詩性的、全方位的揭示歷史的真相就成了作品義不容辭的擔當。因此,小說一開始,我就將張建中放在了時代的風口浪尖,讓他不僅體驗了靈與肉極為嚴峻的考驗,而且讓他一出場就與權貴在思想領域、哲學領域激烈交鋒,將他的悲憫與關愛同共和國的命運綁在一起,通過他個人的不幸遭遇,反觀人間滄桑、世道炎涼。而主人翁張建華的生活軌跡,則詳盡梳理我們這一代人走過的風風雨雨。
其中有飢餓的辛酸、出人意料的惡作劇、對愛情朦朧的憧憬、與邪惡勢力劍拔弩張的鬥爭、更有被生活逼得無路可走的驚險、浴血疆場的拳拳赤子之心……,所有這些,都是失去的年代刻骨銘心的記憶,通過這些鮮活的記憶,意在揭示生活的核心和人生的真諦
精彩的故事需要情節和細節做支撐,生活給予我的饋贈這個時候便大顯身手,成了那些一會兒讓人捧腹大笑,一會兒讓人提心弔膽的故事的超大記憶體。比如“舒胖娃堵水”、“江湖郎中的一指禪”、“鎖江塔撞鬼”、“貼背聽歌”等等,無不讓人掩卷難忘、閉目沉思。如果說一個好的故事是啟迪心智的一把鑰匙,我則將親情、愛情、友情、鄉情融為一爐,堅持將文字的聚光燈定格於美好的人性,始終對真善美報以敬意,讓勵志的音符成為全書的主鏇律。
而對於那些假惡醜的靈魂,那些挖空心思侵吞和蠶食社會健康的嘴臉,則用追光燈鎖定。不管經過多少艱難和坎坷,不管歲月如何浸淫,人生與世界這個大舞台,最終還是要交給真善美來主宰。
為了讓本書篇章結構具有詩意的架構,每一個故事和細節都能抵達讀者的內心,我將全書分“陰陽兩界”、“迷你黑洞”、“五維空間”三集,並在每一集的開篇天馬行空、汪洋恣肆地展開一段扼要的議論。構想將哲學的、宗教的、科學的以及能撬動人類進步的各種槓桿集合在一起,讓知識的燦爛之光噴薄而出、輝映其里。而在故事中,則試圖將生活知識和社會知識的各種營養全面脈動,讓讀者的目光能在不知不覺中沐浴到人類文明的習習春風。在某些段落或章節里,隨著故事的潮漲潮落,間或發出或長或短的感慨,既有開拓小說新文本的意識,亦有伴隨讀者在閱讀的長途中舒展目光的構想。在上中下三集之間,既嚴格遵循人物和故事發展的邏輯,又不畫地為牢、亦步亦趨、刻板地因循於司空見慣的結構體系。這樣做,意在避免人為的雕琢與沿襲,增加書的美感、厚重和睿智,並誘導讀者展開遐想的翅膀,獲得飛臨歷史或知識天空的樂趣。
有人說,文學是一個民族的土壤和河流,如何讓土壤生長出豐碩的糧食和鮮艷的花朵,讓河流蕩起美麗的浪花,承載歷史滾滾向前,這是每一個作家為之奮鬥一生的目標。然而,如果作家自己缺乏思想的營養,沒有道德的底氣和方向,沒有社會的良知和憂患意識,面對浮躁而不能淡定,他又怎么能為讀者奉獻最美最健康的精神食糧?有鑒於此,當我走進人物命運的時候,我喜歡將自己的思想和為人進行嚴厲的考量,讓小說的脈搏即使被烏雲蔽日的時光擠壓,也不為黑暗和腐朽喘息。
說通俗一點,陽光總是新鮮的,只要帶著希望上路,遠方地平線上那一輪噴薄而出的太陽,就離我們不會太遙遠。因此,我堅持一個創作原則:不作粉飾太平的胭脂,更不充當抹殺社會進步的膩子;生動而精準地記錄社會發展的軌跡、營造積極健康的審美情趣、讓讀者的靈魂獲得昄依與升華,並從中悟出生活的真諦,做人的道理,這既是我創作這部長篇小說的初衷,亦是終極願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