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菊

太行菊

太行菊(拉丁學名:Opisthopappus taihangensis),又稱野菊花,為菊科太行菊屬下的一個種,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於山坡岩石上,為中國特有。太行菊為國家第二批珍稀瀕危保護植物,與太行花、獨根草並稱為三大絕壁奇花。太行菊產在南太行的山西陵川、晉城、河南濟源、新鄉、輝縣、林州市茶店鎮等太行山區。具有清肝明目,清熱潤喉的功效。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植株

多年生草本,高10-15厘米;根垂直直伸,在根頭頂端發出少數(1-2個)或稍多數的弧形彎曲斜升的莖。

莖淡紫紅色或褐色,被稠密或稀疏的貼伏的短柔毛。

太行菊 太行菊

基生葉卵形、寬卵形或橢圓形,長2.5-3.5厘米,規則二回羽狀分裂, 一、二回全部全裂。一回側裂片2-3對。莖葉與基生葉同形並等樣分裂,但最上部的葉常羽裂。全部葉末回裂片披針形、長橢圓形或斜三角形,寬1-2毫米。全部葉兩面被稀疏或稍多的短柔毛,基生葉的葉柄長1-3厘米。

頑強生命力 頑強生命力

頭狀花序單生枝端,或枝生2個頭狀花序。總苞淺盤狀,直徑約1.5厘米。總苞片約4層,中外層線形和披針形,長4-5.5毫米,內層長橢圓形,長6.7毫米,中外層外面被稍密的短柔毛,內層無毛或幾無毛。舌狀花粉紅色或白色,舌狀線形,長約2厘米,頂端3淺裂齒。管狀花黃色,花冠長2.8毫米,頂端5齒裂。

瘦果長1.2毫米,有3-5條翅狀加厚的縱肋。冠毛芒片狀,4-6個,分離或僅基部稍連合,不等大亦不等長,最長的達1毫米,最短的長僅0.1毫米;全部芒片集中在瘦果背面頂端,而瘦果腹面裸露,無芒片。花果期6-9月。

生長環境

太行菊多生長在懸崖峭壁、陡坡、裸露岩石的縫隙中,偶有在山路路邊生長.可能是修山路時導致其生長環境變化所致。太行菊大多在石灰岩陽坡上生長,少數在石灰岩陰坡上生長,坡度為80到90度,土壤貧瘠且耐旱、耐寒。太行菊分布地植物組成種類少,無喬木,灌木也較少,主要是草本植物,90%以上為裸露岩石。 太行菊分布區分別為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和溫帶大陸性半濕潤季風氣候。焦作、新鄉氣候特點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冬寒夏熱,秋涼春早,年均氣溫14℃;7月最熱,平均氣溫27℃;1月最冷,平均氣溫0.1℃;最高氣溫42.8℃,最低氣溫一21.5℃,年均降雨量650 mm,年均濕度68%,年均無霜期220 d,年均日照時間約2400h。山西陵川屬溫帶大陸性半濕潤季風氣候,年均無霜期160 d,年均降雨量600~700 mm。年均氣溫7.9℃左右。歷史上極端最低氣溫一26.2℃。年活動積溫3 763℃,年均日照時間2480h。季節變化明顯,冬季乾燥寒冷,春季多風乾旱,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溫涼少雨。

分布範圍

中國植物志原版墨線圖 中國植物志原版墨線圖

太行菊產在南太行的山西(陵川、晉城)、河南(濟源)、河南(新鄉輝縣、林州市茶店鎮)。生於山坡岩石上。

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

太行菊的花經水蒸、陰於具有清肝明目,清熱潤喉的功效。由於受經濟利益驅使,當地人大量採摘太行菊的花,據調查可賣到1 000元/kg,必然會導致太行菊種群數大量減少。

現代科學研究發現和臨床實踐證明,它對人體有諸多益處其中以清肝明目尤為重要。主要包括治療外眼病、治療眼底病、治療葡萄膜疾病、治療視疲勞和眼部美容等功效。

觀賞價值

太行菊的花初開時為淡紫色,完全綻放後為白色,花的直徑達4~5 cm,當秋季到來時,置身於群山峻岭中,便會看到懸崖峭壁上隨風搖曳、楚楚動人的白色太行菊,其花期長達3~4個月,每朵花可持續開放20 d左右.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

研究狀況

培植太行菊 培植太行菊

太行菊是我國特有種,由於其生長的環境十分惡劣,其種群不易繁殖,為了擴大其種群數量,應對太行菊進行科學研究。如建立太行菊細胞懸浮培養體系。使太行菊屬與菊科其他屬的二倍體野生種雜交親和性較好,並通過體細胞融合等現代生物學技術的研究,獲得屬問雜種的可能性大大提高,因此在遺傳育種和園林套用上太行菊都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還通過最佳化太行菊SRAP—PCR反應體系條件.為太行菊遺傳多樣性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生殖生物學

太行菊成熟花葯有4個小孢子囊,花葯壁發育為雙子葉型。花葯壁由表皮、藥室內壁、中層和絨氈層4層細胞構成,中層消失於四分孢子時期。絨氈層為腺質型,在小孢子母細胞減數分裂時期發育達到頂峰,後逐漸退化,至3核花粉時期完全消失。最終形成正四面體型小孢子,成熟花粉有3核,花粉表面具3個萌發孔。

太行菊單子房,單胚珠,雙珠被,薄珠心,胚珠倒生型,胚囊發育屬於待宵草型;大孢子母細胞由孢原細胞直接發育而成,經過兩次分裂形成大孢子四分體,呈線型排列,其中珠孔端大孢子為具功能大孢子,而合點端的3個大孢子在發育過程逐漸解體;胚胎髮育過程經歷球形胚,心形胚,魚雷形胚和子葉胚四個階段;花粉活力較高,自交時能在柱頭上大量附著,且都能正常萌發形成花粉管並進入胚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