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酒釀造技藝

太白酒釀造技藝

太白牌太白酒是中國白酒大花園中一朵美麗的奇葩,她以其醇香秀雅、甘潤挺爽的獨特風格成為鳳香型白酒的代表之一。卓越的品質來自於獨特的工藝和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她的工藝除傳承中國固態法大麯酒混蒸混燒、固態蒸餾、長期發酵的方法之 ,更在於用特殊的大曲作糖化發酵劑、土暗窖固態發酵和酒海長期貯存上獨樹一幟。

簡介

陝西非物質文化遺產第二批省級保護項目名錄

太白牌太白酒是中國白酒大花園中一朵美麗的奇葩,她以其醇香秀雅、甘潤挺爽的獨特風格成為鳳香型白酒的代表之一。卓越的品質來自於獨特的工藝和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她的工藝除傳承中國固態法大麯酒混蒸混燒、固態蒸餾、長期發酵的方法之,更在於用特殊的大曲作糖化發酵劑、土暗窖固態發酵和酒海長期貯存上獨樹一幟。

..

太白酒產於陝西省眉縣金渠鎮,這裡位於秦嶺主峰太白山腳下。太白山高寒水長年涓流不斷,滋潤著西府大地,這裡五穀豐登,物產豐富,更為太白酒的釀造提供了極其寶貴的水源,從而應驗了“佳釀之地必有名泉”的佳話。
眉縣釀酒歷史源遠流長,1983年在陝西省太白酒業有限責任公司三車間所在地楊家村,出土了一組距今六千多年仰韶文化時期的酒器,把中國釀酒歷史推前了一千多年,眉縣也被史學界公認為中國最古老的酒鄉。後經歷代傳承發展,到唐代眉縣已是聞名全國的酒鄉,太白酒更是名聲大噪,歷代文人墨客在其作品中多有反應。至民國時期眉縣釀酒作坊已有數十家,星羅棋布,幾乎遍及眉縣全境。解放後在六家作坊的基礎上,經公私合營組建了“公私合營眉縣太泉酒廠”,後經數次更名,始為今天的陝西省太白酒業有限責任公司。伴隨新中國的成立,太白酒也獲得了新生。古老的傳統技藝得以保留和發展。1963年,太白酒廠總結了歷代釀酒技法,結合當時煙臺操作法的成果,總結編寫了第一部太白酒技術標準,從而使太白酒的釀造工藝朝著科學化、規範化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
太白酒歷經數千年的發展,至今仍長盛不衰,這是與其優良的品質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分不開的。民間盛傳一句話“三碟小菜,一瓶普太(普通太白酒的簡稱)”,由此可見,太白酒已深入人心,成為普通百姓生活的一部分。太白酒承載著中國白酒六千多年的發展史,是太白山地域文化和詩仙李白文化的有機結合,更是“人誠酒醇,傳承真情”的企業經營理念的集中體現。進入二十一世紀,太白酒得到了飛躍式發展,年銷售收入達到了三億五千萬,實現利稅五千五百多萬元,太白酒品牌也逐步由一個區域品牌成長為一個全國知名品牌,從而創造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基本內容

太白酒的生產沿用傳統大曲固態續渣法,混蒸混燒,大麥、小麥、豌豆製成中溫大曲,土暗窖經14—16天發酵,新酒經酒海長期貯存,後經精心勾兌調味而成。
太白酒的釀造技藝大體經歷了幾個發展階段:

..

一、發酵酒階段
這個階段大體時間段在唐代以前,生產工藝多採用液態法或半固半液法,所產酒為發酵酒。這個時期最大的特點就是開始了人工制曲,且形成了較為成熟的制曲工藝。在發酵中人為加入小曲作為糖化發酵劑,結束了自然富集接種發酵的原始狀態。
二、蒸餾酒階段
由發酵酒過渡到蒸餾酒是中國白酒形成的重要標誌,把漢代煉丹道士所制蒸餾設備用於釀酒,大幅度提高了酒度。唐代時期眉縣就開始了蒸餾工藝,這對太白酒的工藝成熟和風格定型是決定性的一步。
三、明清時的成熟階段
至明清時期,太白酒的工藝日趨成熟,此時人們已經開始總結白酒生產的一般規律,得出了“水是酒之血”、“曲是酒之骨”、“糧是酒之肉”的觀點,對釀酒原料進行了形象的概括,並針對不同季節總結了一套較為完整的應對措施。此時,由於工藝成熟,關中原料充足,因此,釀酒作坊林立,釀酒業十分發達,充分利用地域資源優勢,形成個性突出的產品,逐步使太白酒成為一個名酒,是這一時期的重要特徵。
四、工藝總結提高階段
太白酒的生產傳承了大曲白酒的傳統技藝,在其發展的歷程中不斷隨著社會的進步而改變,並不斷追隨時代的科技進步而進步,創造性地走出了一條特色發展之路,據現有資料看,太白酒的生產技藝大致經歷了五個時期:
一是1956年2月以前。這個時期太白酒的生產主要延用傳統生產方法,憑經驗進行生產。生產設備相對比較落後,生產規模停留在作坊式生產階段。但是在太白酒風味形成的關鍵環節,已總結出一套較為固定的模式,主要表現在窖池
採用土暗;每年換一次窖泥;大麥、豌豆製成中低溫大曲;混蒸混燒固態發酵;固態蒸餾;發酵周期14—16天;用豬血、麻紙製成酒海作為貯酒容器等方面。
二是1956年2月公私合營至1963年8月。這個時期由酒廠取代了燒房,利用當時的分析手段對太白酒進行了檢測,並對結果與輕工部的標準進行了比照,還對生產條件和設備進行了改造,給傳統手工作坊式生產注入了機械化生產的元
素,結束了祖輩傳承的“澇池水、風箱火、驢拉磨”的時代,把白酒生產從笨重的體力勞動與惡劣的操作環境中解放了出來。最突出的表現在用鍋爐蒸汽甑桶替代了燒鍋;用鼓風涼床替代了木杴揚涼;用攪拌機替代了人工翻拌等方面,大大降低了勞動強度,提高了勞動效率,徹底改變了生產環境,有效防止了出現雜菌污染的可能性。原班人馬繼續組織生產,儘管大體作法類似,但各廠情況不一,多少存在一些差異。根據1956年各分廠生產情況統計看,全年全廠平均出酒率僅為31.147%。為了規範操作,各廠均採取了一些工藝實驗,並對好的成果進行了推廣,如袁歲娃的“熱乾皮操作釀造法”、史貞虎等的“木皮引漿釀造法”和唐有的“先進燒煤法”等。

..

三是1963年8月,公私合營眉縣太泉酒廠制定了《太白酒質量標準》。這個標準的內容涉及原料、半成品、成品的感觀和理化指標,驗收準則、設備等方面的內容。更為重要的是在這個標準中規範了太白酒商標的圖案,這個圖案的基本框架延用至今。這個階段對太白酒的發展有著里程碑的意義,從這個時期起太白酒的生產結束了完全依靠經驗進行的歷史,在總結前人生產經驗的基礎上,吸納了煙臺操作法、眉塢操作法的精髓,走上了標準化的道路,也標誌著太白酒朝著定型化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四是1984年隨著鳳型酒國家標準的頒布,使太白酒明確了自身的風格特徵,成為鳳型酒的代表之一。鳳型酒的獨立成型經歷了一個艱難而漫長的過程,這裡既包含了對傳統工藝的繼承和發展,又包含了現代科技發展在白酒生產、檢測中的運用。通過傳統工藝的生產,使太白酒具有了鮮明的個性化風格特徵,通過微生物學、分析化學等研究領域成果的運用,賦予了太白酒獨特的理化構架特徵,二者有機的結合使得古老的太白酒立足於中國的白酒之林,具有甘潤挺爽、醇香秀雅、醇厚豐滿的獨特風味以及以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為主體,富含高級醇類物質的理化特性。2005年4月15日,鳳香型太白牌太白酒取得地理標誌(即原產地域保護產品),這是對古老的太白酒獨特地理風格和濃郁民族特色的肯定和保護。2006年9月,太白酒商標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從而使古老的太白酒終於登上了中國馳名商標的殿堂。
五是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隨著全國白酒市場總體格局的巨大變化,白酒消費需求朝著複合型、馥郁化方向轉變,各個酒廠都在尋求變化方向,不斷湧現出跨香型的產品。如何使傳統鳳型白酒順應這種變化,是決定企業命運的大事。

..

經過廣泛調查和大量實驗,企業確定發展鳳兼型白酒的道路,在堅持以鳳型為主的前提下,大力發展鳳兼型白酒。根據自身工藝特點,吸納其他香型白酒的生產特點,使之與鳳型酒傳統工藝有機結合,創造性地走出了一條發酵型鳳兼白酒之路。不僅保持和發展自身原有的工藝和產品的特點,而且豐富了產品結構,順應了市場需求,為企業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六是近十年來對傳統工藝的創新工作。對傳統工藝的創新是順應市場需求的必然之舉,伴隨白酒馥郁化、綿柔化的發展趨勢,我們對生產工藝進行了大膽創新,這些創新主要集中在延長發酵周期、改變窖池使用方法、多糧制曲多糧發酵、提高傳統制曲溫度、改變貯存方法等五個方面。在繼承傳統技藝的時候採取揚棄的辦法,既能保留傳統技藝的精華,又能融入現代科技的最新成果,使其能夠時刻與時代的發展步伐相一致,這是傳統技藝永葆青春的訣竅。在鳳兼型白酒的基礎上創造出了“發酵法鳳兼複合型白酒”,使產品更具獨特的個性和豐富的內涵,並形成商品化。相繼開發了太白大手筆、太白陳藏等鳳兼複合型產品,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歷史淵源

眉縣位於關中西部平原腹地,這裡是華夏先民開發、居住、繁衍、勞作的最早地區之一,這裡土地肥沃、環境優越,古稱“綠海之國”。由於這裡農業發展較早,自然成為孕育原始酒文化的搖籃。早在西周成王至宣王時,設在今馬家鎮楊家村的眉邑城,就是王室舉行重要慶典和祭祀活動的城郭之一。《詩經·大雅,菘蒿》中有“申伯信邁,王餞於眉”的描述,記錄了以酒宴送行的事件。後經數百年的發展,至東漢初平元年董卓在眉縣修建“眉塢城”,整日花天酒地,從而帶動了眉縣酒業的發展,此時眉縣所產之酒被冠以“眉塢酒”的名號。據《續後漢書》記載,東漢靈帝時,扶風郡眉人孟陀以酒為禮送於當朝權貴張讓,換得個涼州刺史的官位,於是他把釀酒技藝帶到了涼州,大大促進了涼州酒業的發展。可見當時眉縣釀酒技藝已具有相當高的水平。《齊民要術》記載,當時盛行的“秦州春”等27種名酒,不少產於眉縣。又據《陝西縣情》記載,唐玄宗時大詩人李白游太白山,暢飲太白酒,吟成千古絕唱《蜀道難》,後來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軾於嘉佑年間(1056—1063)任鳳翔府合書判官時,至眉縣,飲太白酒後揮筆寫下“劉伶借問誰家好,李白還言此處香”,進一步證實了李白飲太白酒作《蜀道難》的史實。

..

清代是眉縣酒業的興盛期,此時眉縣境內大小釀酒作坊林立,最多時有三四十家,僅金渠鎮就有13家,真所謂“酒香十里,香溢四野”。清嘉慶八年(1803年)立於今金渠鎮八練村第四組關帝廟的古石碑上,就有廣發號等釀酒作坊的名字。
清末至民國初年,由於連年軍閥混戰,匪患猖獗,眉縣酒業受到沉重打擊,釀酒作坊僅餘6家,且規模較小,後經數十年的發展,至1935年,眉縣酒業再度興盛。據《隴海鐵路沿線經濟調查》一文載,至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隴海鐵路通車後,“眉縣酒業頗為發達,尤以金渠鎮一地,因系引用太白山流出之水制酒,較其他各地特佳。當時市面所售之太白酒即此鎮出產。計全縣酒業在齊家寨者8家,火車站附近者3家,金渠鎮3家,槐芽鎮1家,西河灘3家,總計18家”。此時金渠鎮有廣發號(南燒坊)、公信合(西燒坊)和北燒坊等幾家。稍後廣發號改成廣發永號,1936年又改成榮盛昌號,至民國三十年(1941年)更名為太泉號。1956年2月眉縣縣委“私改辦”派工作組,將分布於金渠鎮、齊鎮等處的六家釀酒作坊進行了公私合營,成立了公私合營眉縣太泉酒廠,厂部設在齊鎮溢成海,並稱這裡為第一分廠東廠,齊鎮福長號為第一分廠西廠,金渠鎮太泉號為第二分廠,張趙村義豐涌為第三分廠北廠,黨西村裕德海為第三分廠南廠,龍王廟德盛茂為第四分廠,1963年4月5日又將除太泉號以外的五家分廠撤併,厂部也遷至太泉號廠址至今。期間企業數次易名,2006年5月掛牌成立了太白酒業有限責任公司。根據現有的史料記載,自1803年廣發號出現至今,太白酒的生產已有200多年的歷史,期間雖經多次更名易主,但生產場地始終沒有變動,這是祖先留給我們的一筆寶貴財富。

基本特徵

太白酒的工藝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獨特的中溫大曲
採用優質大麥、小麥、豌豆製成的青茬、紅心、槐瓤三種大曲,並混合用於發酵生產,是太白酒生產中的一大特色。通過制曲過程中對入室曲胚溫度控制條件的不同,實現了成熟大曲不同形態的變化。由於各種特點的大曲在發酵過程中的側重點不同,從而影響到成品酒風味的獨特性。
2、獨特的發酵
“土暗窖”是鳳型酒發酵的場所,它充分體現了地域特點,利用當地資源,配以特殊方法,建成土暗窖。建窖土坯是最具特色的,它生產工序多,周期長,經過上百次的人力拍打,形成了獨特的韌性,不僅保證了窖池的正常發酵,而且為微生物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棲息之地,再加上每年換一次窖泥,為微生物的新陳代謝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3、獨特的酒海貯存
酒海是用秦嶺出產的藤條編織而成,裡邊用豬血、石灰、麻紙裱糊上百層,再打上蜂蠟、清油、雞蛋清,真可謂一個紙糊的容器。正是酒海貯存,賦予了太白酒獨特的“海子味”,作為鳳型酒的特徵風味成份,酒海的作用非同一般。酒海是弱鹼性環境,用它貯存基酒,酒質老熟快,並把酒海味浸入酒中。這是祖輩相傳的容器、一個酒海的壽命可長達上百年。

主要價值

太白酒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1、商品價值
太白酒作為一種商品,其自身具有很高的商品價值。它既滿足了廣大消費者的消費需求,又給社會、國家和企業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在陝西有一句話“三碟小菜,一瓶普太”,這句話充分證明了太白酒已經成為了廣大老百姓的一種生活必需品,足見其深刻的社會影響。自建廠50年來,太白酒已為國家創造了上億元的稅收,僅2006年就達到了4500萬元。隨著太白酒身譽的不斷提高,它的商品價值必將不斷得以提升。
2、文化價值
太白酒以其獨特的文化背景,承載著幾千年中國酒文化。伴隨時代的進步,這種文化又不斷擴充著新的內涵。太白酒文化可以從四個方面進行概括。一是悠久的歷史文化。6000多年生生不息的釀酒歷史,是中國目前最古老的酒鄉,這就是中國酒的歷史。二是優越的地域文化。依偎太白山,憑藉太白山優越的地理環境,創造出太白瓊漿,這不能不說是大自然的特別青睞,更是太白酒獨特個性的來源。三是厚重的人文文化。太白酒得名於太白山,成名於唐李白。幾千年來,有多少文人墨客被太白酒所傾倒,他們對太白酒情有獨鍾,太白酒因他們而留名百世。四是鮮明的企業文化。“人誠酒醇,傳承真情”的經營理念,詮釋了企業文化的精髓,體現了企業誠信經營、服務至上的經營宗旨,同時與時代的要求相吻合,符合現代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必要條件。

相關器具與製品

主要器具有:窖池、曲房、酒海、甑桶等;
主要產品有:50°普通太白酒、太白一壺藏、太白洞藏、太白家宴、太白大手筆、太白老窖、太白陳釀、太白一支筆、太白陳藏酒等

瀕危狀況

儘管太白酒的發展有目共睹,但瀕臨的危機也不可忽視,一是白酒釀造業屬重體力、經驗型生產,機械化程度較低,儘管在很多方面引入了機械設備替代人工生產,但在核心技術方面仍然需要人力完成。另外。實踐經驗的積累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這在某中程度上制約了後備人才的培養,真所謂“能幹容易會幹難”。因此具有高技能的技術工人匱乏是第一大隱患。二是傳統工藝面臨嚴重衝擊。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伴隨新工藝白酒的誕生,傳統工藝白酒成本高,生產周期長的問題愈來愈明顯,嚴重影響了產品的銷售,失去了市場競爭能力,尤其在中低檔消費檔次更為明顯。

所在區域及地理環境

眉縣屬陝西省寶雞市,寶雞古稱陳倉,位於關中平原西部,秦嶺北坡,眉縣南依秦嶺主峰太白山,北連扶風縣,東接周至縣,西鄰岐山縣。地處北緯33°59′—34°46′,東經107°11′—108°50′,東西寬35.7公里,南北長39.8公里,總面積852平方公里。金渠鎮在眉縣東南方向,距縣城13公里。這裡屬溫帶半濕潤氣候,雨量適中,素有“關中水龍頭”之稱。境內河流縱橫,尤其是渭河橫貫全境。太白山高3768米,山頂常年積雪,雪水越嶺跳澗,湍流不息,過岩石,濾砂礫,穿泥土,蜿蜒而下,融入了豐富的礦物質,經化驗尤以鋅、鍶含量為最,被地質礦產部認定為天然優質礦泉水。良好的自然環境為釀酒提供了優越的條件。

保護計畫

已採取的保護措施:
1、文獻保護
系統總結釀造技藝。自1963年太泉酒廠第一次總結釀造技藝至今,對技藝的總結工作就從來沒有間斷過。把所有操作過程用標準的形式規範下來,體現操作中穩、準、細、淨的基本思路,利用現代科技的最新研究成果,對傳統技藝進行科學分析,並從理論上進行總結和提高,是對傳統技藝保護和發展的另一個舉措。出版和發行了五本專著,從技藝、文化、歷史等方面全方位進行發掘和保護是近年來作的一項系統工作。

..

2、地域保護
太白酒具有鮮明的地域特點,2004年通過了國家地理標誌認定工作,從法律上對太白酒的生產區域進行了嚴格界定,充分體現了原產地域的重要意義突出了地域性特點。
3、品牌保護
2006年通過了“中國馳名商標”認定,不僅提升了太白酒的聲望,更重要的是從法律上更加增強了對太白酒商標的保護力度。另外積極申報“中華老字號”,使之成為受國家保護和扶持的千家老字號之一,更加體現了太白酒生產歷史的悠久
保護內容
1、傳統技能保護
通過提高和培養操作人員的操作技能,使傳統技藝得到最大程度的保護,提高操作人員專業素質,使其理論能聯繫實際,開展以建設一支技術精湛、經驗豐富、理論充實的技工隊伍為重點的人才培養行動,通過各種方式,注重發揮老師傅的傳幫帶作用,使釀酒工作後繼有人。
2、傳統設備保護
投資保護傳統釀酒設備和設施,重點是窖池和酒海。一方面要保護好原有發酵窖池,另一方面是改造擴大窖池。防止酒海的蟲害、鼠害和人為損壞,把酒海的使用規範化,另外要繼續通過製作新的酒海擴大容器,提高基酒貯存時間。
3、文化保護
收集整理有關太白酒文化方面的文物和素材,集中專門管理。大力宣傳太白酒文化,使太白酒文化成為太白酒價值最大的增值點。
十年保護目標:
經過不斷努力,使太白酒在2020年前後躋身全國白酒20強行列。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全國性品牌。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