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天王府

太平天國天王府

太平天國天王府(Taiping Tianguo Tianwang Fu),又稱南京漢王府和南京總統府。位於南京城東長江路292號,原為朱元璋先建的漢王府,清王朝把這裡闢為兩江總督署衙門,直至1853年太平軍定都南京,並在兩江總督府衙舊址的基礎上修建宮室,擴建為天王府。

(圖)太平天國天王府太平天國天王府

太平天國天王府(Taiping Tianguo Tianwang Fu),又稱南京漢王府和南京總統府。位於南京城東長江路292號,原為朱元璋先建的漢王府,清王朝把這裡闢為兩江總督署衙門,直至1853年太平軍定都南京,並在兩江總督府衙舊址的基礎上修建宮室,擴建為天王府。 天王府原建築宏偉、規模龐大,瓊樓玉宇,金碧輝煌,經過歷年來多次修葺,天王府仍有很高的旅遊價值。

歷史

(圖)天王府遺址西花園天王府遺址西花園

漢王府—
作為歷史遺蹟,這座規模宏大的建築物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明朝初年。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推翻元朝以後,1368年,在南京建立了統一的明王朝政權,為了籠絡人心,在此建造了這座規模宏大的漢王府,用來安置漢王陳友諒之子陳理。到了1404年,這裡又成了明成祖朱律的第二個兒子朱高煦的王府,因朱元津封朱高煦為漢王,故也稱漢王府。

兩江總督衙署—
清代,清王朝把漢王府改建成兩江總督行署。康熙時,又把原來的漢王府東側部分改為江寧織造署。《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就曾任江寧織造之職,掌管江南的織造業。正因為曹寅的母親是康熙的保姆,所以曹氏家族當時非常富庶,曹寅也深得康熙信任和賞識,康熙皇帝六次巡視江南,五次均住在江寧織造署。直到雍正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曹家被抄,江寧織造署才不復往日的繁華,開始敗落。到乾隆時,把織造署擴建為行宮,以西花園為基礎建成了一個富麗宏偉的宮殿。

天王府—
到了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領導的農民革命在廣西桂平縣金田村舉行起義,建號“太平天國”。用了3年時間,席捲廣西、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蘇六省,1864年7月,曾國荃率湘軍攻陷天京,大肆搶掠,並燒毀了天王府,現在只存有位於長江路292號的原天王府西花園及大殿、暖閣、穿堂等遺蹟。 1853年3月19日,太平軍攻破南京,洪秀全於這年的3月28日人城。此後,將南京改為天京,並定都於此,在此大興土木,把兩江總督行署擴建為天王府。於是,這裡成了洪秀全領導太平天國革命運動的中心。今天的總統府大廳就是當年天王府正殿金龍殿的遺址。當年的金龍殿,重檐圓頂,棟樑塗以赤金,繪有龍鳳圖案,四壁還畫有龍、虎、獅、象等圖案,可謂金碧輝煌,所以又稱“龍鳳殿”。1866年,太平天國失敗後,天京陷落,天王府被搶劫一空。當時攻打南京的曾國藩兄弟,為掩蓋掠奪的罪行,竟然放火焚燒了天王府,使這座華麗的宮殿化為灰燼。能看到的是僅存的天王府內城部分和西花園。

(圖)太平天國天王府太平天國天王府

總統府—
1912年,天王府成了孫中山臨時大總統府,中山先生掌權僅三個月就因北洋軍閥的破壞,被迫解除臨時大總統職務。同年4月,黃興在此做過留守。後來的張勛、馮國灣、孫傳芳都在此建立過自己的都督府。1927年4月18日,蔣介石背叛了孫中山的“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公開破壞國共合作,清洗北伐鬥爭中的共產黨人,蔣介石公然導演的南京國民政府正式成立。南京被定為新政府的都城,天王府又成了國民政府的所在地。抗日戰爭爆發後,蔣介石遷都重慶,汪精衛在此成立了伯國民政府。1945年8月,抗戰勝利後,蔣介石的國民黨政府又還都南京,將原來的“國民政府”改為“中華民國政府”,改國民政府主席為總統,因此又稱為總統府。

南京市政協會議中心
1949年4月23日,解放軍攻克南京,蔣家王朝覆滅,“總統府”才回到了人民的手中。解放後的總統府改為南京市政治協商會議中心,一直謝絕參觀,只有西花園和孫中山臨時大總統辦公原址對外開放。就讓我們踏著歷史的遺蹟前來參觀這座“總統府”。1951年,在太平天國金田起義一百周年之際,由郭沫若題寫碑文的“太平天國起義一百周年紀念碑”,立於天王府的照壁前,供遊人緬懷憑弔。 198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布局

(圖)太平天國天王府太平天國天王府

天王府東起黃家塘,西至長江西街(碑亭巷),南起利濟巷和科巷,北至浮橋、 太平橋。 宮城有內外二重。外城名太陽城,周長十餘里,內城名金龍城,城外有壕。太陽城正門為天朝門,門前為御溝,溝上建橋,橋前設照壁,其他建築有牌樓、鐘鼓樓、下馬坊、朝房等。金龍城正門為聖天門。建築有東西朝房、正殿和穿堂、二殿、三殿、內宮等。正殿榮光殿,俗稱金龍殿,重檐彩繪,高大雄偉。宮後部為後林苑。正殿東西兩側為花園。清軍占領天京時,天王府建築被焚毀,現存大殿、暖閣、穿堂、西花園及大殿前東西兩廡均為清末和國民政府時重建。

西花園水池中的石舫建於清乾隆年間,太平天國時重新修建。相傳天王洪秀全經常來此,並曾召開過重要軍事會議。石舫長12米,寬4.5米。1954年在西花園水池內,打澇出天王洪秀全的“綸音碑”碑額、碑座以及石鼓,1976年在西水榭(即夕佳樓)附近發現了“侍衛府胡衙”石碑等文物。1951年郭沫若題寫的“太平天國起義百年紀念碑”立於天王府照壁前。天王府現在為江蘇省政協等機關使用,設有專人負責文物保護工作。

規模

(圖)天王府遺址西花園天王府遺址西花園

原建築宏偉,規模頗大,後焚毀,現只存一些主要建築,為國務院1982年2月公布的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天王府分內城和外城兩個部分。內城稱“金龍城”,外城名“太陽城”。後宮有後林苑,大殿東西兩側各有一花園,現僅存西花園(煦園),是金陵名勝之一。

西花園有桐音館,為聽桐音而建。館前後有南北假山,南假山上建有六角亭。“方勝亭”兩個屋頂巧連在一起,被稱為“鴛鴦亭”。園中有人工開鑿的水池,形似花瓶,甚為別致。池中有石舫,形體逼真。舫上匾額名“不繫舟”乃乾隆南巡時手書。游龍狀圍牆和西涼亭上的龍紋,五彩雕磚,造型精巧。

建築

(圖)太平天國天王府太平天國天王府

太平天國天王府是太平天國的宏偉建築,規模極大,周圍十餘里,重牆兩道,每道圍牆都高達二丈多高。建築分外城、內城兩部分,兩城分別名為“太陽城”和“金龍城”。太陽城的正門是天朝門,門前邊有御溝,溝寬、深各兩丈,溝上有橋,橋前面有一塊鐫刻著“天朝”的石坊。金龍城的正門是聖天門,門內東西兩側有三層高的“朝房”,正面為金龍殿,金龍殿後有二殿、三殿、後宮林苑。金龍殿十分宏偉高大,瓦頂重檐、雕樑畫棟,殿內四壁有彩繪的龍虎獅像,十分富麗堂皇。金龍大殿的東西兩側有東西花園。

天王府的西花園在清朝以後幾經增修,還部分保留著當年的景物,如六角亭、方勝亭、望亭和人工開鑿的水池中的石坊等。在西花園水池中、假山上曾打撈、發現過洪秀全“綸音”碑碑額和碑座、石鼓等太平天國的文物。

景點

(圖)南京煦園南京煦園

門樓—照壁—“金龍殿”大堂

“總統府”的大門前,門樓上方高大的旗桿直插雲霄。門樓橫帽上有“總統府”3個大字,據稱是由書法家、原監察院副院長周鍾岳題寫後用水泥燒制上去的。門樓對面的照壁前,豎著一塊由郭沫若先生書寫的紀念太平天國起義100周年的紀念碑。

進了大門,東西兩側各有一排廂房,原是當年的“朝房”,後改為士兵的宿舍,現已闢為旅遊紀念品商店。正前方那座寬敞的大黨,就建造在太平天國的金龍殿遺址上,現在正中懸掛著的是孫中山手書“天下為公”四字匾額。

大堂之後為今江蘇省政協辦公所在地。位於西側的煦園,也叫西花園,是洪秀全、孫中山曾經工作、居住過的地方。

煦園:十二生肖石—壽寧石—鴛鴦亭—桐音館—俞槍所書詩碑—不繫舟—忘飛亭

“總統府”景區最精華的部分煦園。粉牆,牆的圓潤門上方鑲嵌著“煦園”兩字。是太平天國天王洪秀全、辛亥革命領袖孫中山曾經生活過的地方。

(圖)南京煦園南京煦園

煦園建於清代道光年間,距今已有150多年的歷史。全園面積僅20餘畝。園內花木扶疏,亭台樓閣錯落有致,湖山疊石點綴其間,顯得小巧玲球、秀麗雅靜,是一座富有江南特色的園林。

進入園內,看到的是一座大假山群,由十二生肖石疊合而成。假山是中國古代園林建築中的文要要素之一,中國北方皇家園林體現的是真山真水,而南方私家園林往往以假山假水來體現園林的自然神韻。這座大假山,在園林構景中起到了欲露先藏、欲揚先抑的抑景作用,給遊人創造了一種漸入佳境的情趣。

嶙峋崢嶸的太湖石,嚴然具有皺、瘦、漏、透、醜等特點。園中的水景,煦園的園林構築以水為主體。水體呈南北走向,在建國手法上,為了突破單一狹長的水體,還巧用面防、樓閣將水面自然分割成各自獨立又相互聯繫的三個部分。平面如長形花瓶,使中部形成較開闊的水面,南航北閣遙相呼應,東像西樓隔岸相望,有分有聚,雖分實聚,景致自然和諧。

煦園的亭台樓閣也布置得十分巧妙。“瓶口”有漪瀾閣屹立水中,左右有小橋可渡,南面有石訪相對。山上這座金字亭,稱為六角亭。這座飛檐翹角的亭子為雙頂,遠看好似雙亭並立,近看卻是混然一體,亭下有山石相襯,造型別致,形影相依,因而稱之為“鴛鴦亭”。

右邊平台上的那座建築,叫桐音館,是煦園內最大的建築物,其建築材料都用桐木。桐音館是當年洪秀全與部下商議國事的地方,取上下同心,異口同聲的意思。在桐音館北面的一組假山群中,有一塊石碑,上有道光皇帝御筆“印心石室”4個大字。據說當年的兩江總督秦樹少時家貧,卻整天坐在溪流中的大石塊上專心研讀,後來終於功成名就。道光皇帝有感於他潛心鑽研的精神,賜“印心石室”4宇,用來勉勵後人。

(圖)南京煦園南京煦園

酉花園東廊上還有一塊非常著名的碑,這就是俞樾所書的《楓橋夜泊》詩碑,據說是從蘇州寒山寺中移來的。俞樾,字曲園,是清末著名學者。在詩碑中俞樾告訴我們,唐代詩人張繼《楓橋夜泊》詩中“江楓漁火對愁眠”句中的“江楓”實為“江春”,是後人誤傳為“江楓”。當然,俞撒在這裡無非只是要告訴人們這一事實,並非強調要把“江楓”改為“江春”。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俞秘的嚴謹治學態度。

瓶形的水池是人工開鑿的,整個水池周長約1866米,面積約占全國面積的一半多。池水清澈,水池四周全部用明代城磚駁岸,顯得非常古雅。水池的南端,有一座長14.5米的仿木船式石肪。據說這座石舫是兩江總督尹繼善為了自己享樂,在清代乾隆十一年建造的。石舫上的“不繫舟”匾額是當年乾隆皇帝南巡時所題。中國有句古語:“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個形似橫臥花瓶的水池,所暗喻的是天下的老百姓,乾隆皇帝題寫“不繫舟”3個字,是希望人民安居樂業,天下太平安康,大清江山猶如不繫舟,任憑風吹浪打永不動搖。請大家仔細看,石舫分為前後兩艙,卷棚屋頂,造型精巧,形象逼真。有石制跳板可以登舟。石航的尾部有舵,船身用青石做成,船頭鋪以青磚,船艙頂部是黃色琉璃瓦,兩側嵌有青磚雕花欄板,上面雕刻著牡丹、萬年青、卷草、猴、鹿、編福等彩色圖案,雕飾極其粗礦、優美,富有濃郁的傳統民族特色。石舫門柱上端是形象逼真的兩隻木雕獅子,這是太平天國時期的作品。請大家仔細辨認一下獅子額上的字。對了,它的形狀與“王”字非常相似。其實它是天王兩字的合寫,因為在太平天國時期,所宣傳的就是“王乃天也”,所以在這一時期的工藝品中,凡獅、虎、龍的額上都刻有“天王”合寫字樣。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人們對農民領袖洪秀全的敬仰。

(圖)煦園(西花園)煦園(西花園)

飛檐翹角、玲瓏剔透的亭子,名叫“忘飛亭”。檐角有一枝梅花,梅花上停著一隻神態歡悅的喜鵲,喜鵲看著自己水中美麗的倒影竟然忘了飛翔。

孫中山臨時光總統辦公原址

沿著這座曲橋往西走。來到的這座小院,就是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時的辦公地點。原來是兩江總督張人駿建造的花廳。這幢坐北朝南的西式平房,共有7個房間,中間是穿堂,西邊3間是大總統會議室,重要的會議都在這裡舉行。1912年元旦,孫中山在這裡宣誓就任大總統,所以也稱宣誓廳。東邊第一間為小會議室和客廳,第二間為大總統辦公室,第三間為大總統休息室。休息室隔成前後兩間,辦公室內壁上掛著的是孫中山手書“奮鬥” 橫匾,室內擺有大辦公桌、書架、電話、呼役鈴和文房四寶等用品。小會議室牆上掛著孫先生就職誓詞和辛亥革命紀念照片。休息室內有孫先生當年用過的沙發、茶几、鐵床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