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會戰

太原會戰

太原會戰包括有:天鎮戰役、平型關戰役、忻口戰役、娘子關戰役、太原保衛戰。1937年(民國二十六年)10月至11月,在抗日戰爭中,中國第2戰區部隊同日軍華北方面軍在山西省北部、東部和中部地區進行的大規模的戰略性防禦戰役。南口張家口戰役後,日本關東軍察哈爾派遣兵團獨立混成第1旅團一部共1500餘人於1937年9月13日占領山西大同,立即以一部向豐鎮(今屬內蒙古)進攻,主力向雁北地區進攻。日軍第5師團從河北宣化、新保全西下,連陷廣靈、靈丘、渾源等晉東北城鎮。9月下旬,日軍統帥部命板垣征四郎率第5師團及察哈爾派遣兵團主力共5萬餘人進攻山西內長城防線,企圖向太原城發展進攻。中國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指揮所部退守內長城的平型關、雁門關、神池一線。以第6集團軍總司令楊愛源為右地區總司令,指揮3個軍防守平型關東西一線;以第7集團軍總司令傅作義為左地區總司令,指揮4個軍防守雁門關東西一線;以第71、第72師為預備軍,位於繁峙;令第18集團軍(八路軍)朱德總司令以第115、第120、第129師分別馳援平型關、雁門關、五台山配合作戰。

基本信息

事件概況

太原會戰
1太原會戰
包括有:天鎮戰役、平型關戰役、忻口戰役、娘子關戰役、太原保衛戰。
1937年(民國二十六年)10月至11月,在抗日戰爭中,中國第2戰區部隊同日軍華北方面軍在山西省北部、東部和中部地區進行的大規模的戰略性防禦戰役。
南口張家口戰役後,日本關東軍察哈爾派遣兵團獨立混成第1旅團一部共1500餘人於1937年9月13日占領山西大同,立即以一部向豐鎮(今屬內蒙古)進攻,主力向雁北地區進攻。日軍第5師團從河北宣化、新保全西下,連陷廣靈、靈丘、渾源等晉東北城鎮。9月下旬,日軍統帥部命板垣征四郎率第5師團及察哈爾派遣兵團主力共5萬餘人進攻山西內長城防線,企圖向太原城發展進攻。中國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指揮所部退守內長城的平型關、雁門關、神池一線。以第6集團軍總司令楊愛源為右地區總司令,指揮3個軍防守平型關東西一線;以第7集團軍總司令傅作義為左地區總司令,指揮4個軍防守雁門關東西一線;以第71、第72師為預備軍,位於繁峙;令第18集團軍(八路軍)朱德總司令以第115、第120、第129師分別馳援平型關、雁門關、五台山配合作戰

主要戰役

天鎮戰役

戰鬥從9月3日打響
1太原會戰
,日軍1500多人開始進攻國民黨第61軍第425團駐守的外圍前沿陣地。“從城外傳來的槍炮聲一直不斷。大人孩子都不敢出門,躲在家裡。但房子被震得一直在抖,不斷往下掉土。”侯存祥回憶道。
9月4日,日軍集結重兵,對李家寨、羅家山等外圍主陣地展開全面圍攻,守軍遭到敵機低空轟炸和掃射,並遭重炮轟擊,陣地幾乎被夷為平地。儘管如此,守軍仍殊死抵抗,頑強守住了陣地,敵我雙方都死傷慘重,其中426團和401團分別在大橋和紅石牙山陣地各殲敵200多人。侯存祥說,他看見晉綏軍傷兵被不斷地運回城內,他姑姑家就有傷兵安置。“大概是缺醫少藥的緣故,傷兵們都疼得大喊大叫。”
9月5日、6日,日軍動用飛機、坦克、大炮、裝甲車和步騎兵3000多人開始進攻天鎮主陣地。進攻中,除了飛機輪番轟炸外,殘忍的日軍竟然使用了毒氣彈。駐守盤山的400團奮起抵抗,終因寡不敵眾,彈盡糧絕,全團傷亡800多人,後被日軍突破陣地。7日夜,第61軍軍長李服膺下令全線後撤,天鎮城只留399團死守。9月8日,日軍開始進攻天鎮城。日軍為探明虛實,先派了10人的小隊人馬在東城門外襲擾,被399團派到城外的偵察小組全部殲滅。於是,敵軍改變戰術,先派飛機進行轟炸,然後在重炮和毒氣彈的掩護下,派坦克和裝甲車輪番衝擊。幾番衝擊,均被守軍擊退。當時,緊靠北城門居住的侯存祥和老鄉們都藏在“隱蔽部(防空設施)”內,探出頭就能看見“貼著膏藥”的日本飛機在扔炸彈。雖然只剩一團孤守,但守軍仍然士氣高昂。在戰鬥間隙,城內百姓能清晰地聽到有激勵士氣的歌聲從城牆上的駐軍陣地傳來。
日軍連攻三天三夜,每日從晨至晚,不斷進攻,陣前遺屍無數。十裡邊城,煙火遮天蔽日,喊殺聲、槍炮聲、飛機轟鳴聲日夜不絕。眼看進攻不能奏效,日軍開始繞過天鎮進攻陽高。
9月9日,陽高失守。日軍復折回圍攻天鎮。後路被截,軍長李服膺下令退出天鎮。命令一到,已殺紅眼的399團將士無不跺足捶胸,不願棄城後撤。當時8歲的侯存祥清楚地記得,駐在他家院內的士兵曾為此失聲痛哭。無奈軍令如山,11日夜,守軍從西門含恨撤出,並將平綏路各橋樑全部炸毀。12日,天鎮陷落,晉北屏障頓失。

平型關戰

平型關伏擊戰
1太原會戰

9月21日,日軍第5師團第21旅團先以兩個步兵大隊從渾源翻越高山南下,襲擊守軍第17軍側背,23日占領團城口;再以第21旅由靈丘南進,從正面進攻平型關,遭國民黨軍第33軍第73師抗擊,24日又增兵猛攻。第35軍軍長傅作義率預備軍2個師增援,日軍攻擊受挫。八路軍第115師在師長林彪、副師長聶榮臻率領下,奉命以一部襲擊靈丘、淶源敵後,以主力第685、第686、第687團三個團於靈丘縣東河南鎮平型關東北公路兩側山地有利地形伏擊日軍。9月25日,第5師團第21旅團第42聯隊一部和大批輜重車輛由靈丘向平型關前進,在預伏地區被殲千餘人,汽車被毀百餘輛(見平型關戰鬥)。察哈爾派遣兵團以混成第15、第2旅團東進策應,27日進擊茹越口,守軍第34軍第203旅堅決抵抗,旅長梁鑒堂陣亡,次日茹越口陷落。察哈爾派遣兵團進占繁峙,威脅平型關側背。30日夜,平型關守軍奉命撤向五台山。日軍遂陷平型關,西進至代縣。

忻口會戰

閻錫山下
1太原會戰

令將所部撤向忻口組織防禦。忻口右托五台山,左倚雲中山,地勢險要,是晉北通向太原的門戶。10月1日,日軍統帥部命令板垣征四郎率第5師團和察哈爾派遣兵團進攻太原。同一天,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下令調第14集團軍(衛立煌部)至忻口與日軍會戰。閻錫山部署第14集團軍及配屬部隊共8個軍為中央集團軍,由衛立煌指揮,在忻口正面組織防禦;第18集團軍(欠第120師)及第101、第73師、新編第2師為右集團軍,由朱德指揮,在滹沱河南岸羅圈溝、峨口占領陣地,並以一部挺進敵後,威脅日軍左翼;第6集團軍2個師1個旅及第120師為左集團軍,由楊愛源指揮,在黑峪、陽方口占領陣地,並以一部挺進敵後,威脅日軍右翼;第34、第35軍為預備集團軍,由傅作義指揮,控制於定襄、忻縣地區。10月2日,日軍察哈爾派遣兵團混成第2旅團從代縣向崞縣(今崞陽鎮)進攻,第19軍堅守一周,9日崞縣陷落;混成第15旅4日繞過崞縣進攻原平,第34軍第196旅旅長姜玉貞率官兵與敵肉搏,傷亡殆盡。日軍12日攻占原平,進逼忻口。12日,衛立煌調整部署:以郝夢齡指揮第9、第19、第61、第35軍組成中央兵團,守備忻口山嶺及其左側川道;以李默庵指揮第14軍和第71、第66師等組成左翼兵團,控制雲中山;以劉茂恩指揮第33、第17、第15軍組成右翼兵團,控制五台山。部隊展開於忻口以北龍王堂、南懷化、大白水、南峪一線。10月13日,板垣指揮5萬日軍向忻口進攻,以第5師團為左翼,主攻南懷化;以混成第15旅團、堤支隊(相當於大隊)為右翼,進攻大白水;以混成第2旅團、大泉支隊(相當於大隊)擔任內長城二線守備。第5師團集中飛機30餘架、重炮40餘門、戰車50餘輛掩護步兵猛攻;中央兵團據險扼守,士氣旺盛,炮火猛烈,忻口嶺連日鏖戰,南懷化陣地幾失幾得,戰況慘烈。10月16日,中央兵團實施反擊,爭奪南懷化高地,第9軍軍長郝夢齡、第54師師長劉家騏、獨立第5旅旅長鄭廷珍奮勇督戰,以身殉國,相繼由第61軍軍長陳長捷、第19軍軍長王靖國接任中央兵團總指揮,始終堅守忻口陣地。
其間,八路軍相繼在靈丘、廣靈、蔚縣、平型關、寧武雁門關襲擊日軍後方,配合忻口正面作戰。19日夜,第129師第769團夜襲陽明堡機場,毀日機24架。日軍在忻口傷亡2萬餘人,作戰不利,日華北方面軍於22、27和29日先後增調3個聯隊馳援,始終攻不下南懷化,乃轉攻大白水。忻口會戰正酣,晉東娘子關失守,日軍西進威逼太原。11月2日,忻口守軍奉命退守太原。

娘子關戰

娘子關防禦戰
1太原會戰
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令第一戰區部隊一部轉入晉東娘子關地區組織防禦,正面為第17、第30師,左翼為第14軍團,右翼為第3軍,由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黃紹竑負責指揮。10月11日,日軍第20師團占領井陘,以一部攻娘子關正面,主力繞道於13日攻陷舊關。閻錫山急令增援晉北之孫連仲率第26路軍回援娘子關,組織多次反攻,殲日軍一部,但未奪回舊關。21日,日軍第20師團師團長川岸文三郎得第109師團一部增援,繼續在航空兵支援下正面進攻娘子關,掩護第20師團左右兩個突擊隊向南運動。第20師團輜重部隊行經七亘村,先後兩次遭八路軍第129師伏擊。26日,日軍左突擊隊約4個大隊經測魚鎮南側突破第3軍防線,繞到娘子關和新關側後。娘子關守軍是日全線撤退,日軍沿正太鐵路(石家莊-太原)向西追擊,並擊退川軍第41軍的阻擊,11月2日占壽陽。日軍迅速逼近榆次,危及太原。4日和7日,日軍第20師團直屬隊在廣陽山地又遭八路軍第115、第129師各一部的伏擊。

太原保衛戰

11月4日,閻錫山任命傅作義為太原城防司令,衛立煌為第二戰區前敵總司令,決心以忻口撤退的部隊占領太原北郊陣地,以娘子關退下的部隊防守太原東郊,以剛增援的第13軍推進榆次待機夾擊日軍,以第35軍等殘損的7個旅擔負城防。然而兩線撤退的部隊尚立足未穩,日軍即跟蹤而至,部隊秩序混亂。5日東路日軍占榆次,6日北路日軍進抵太原城垣,7日兩面日軍協力攻城。戰至當晚,守城官兵僅存2000餘人。8日夜日軍突破城垣,傅作義率第35軍突圍,9日太原淪陷。
是役,日軍參戰總兵力約合4個半師團共14萬人,傷亡近3萬人;中國軍隊參戰總兵力6個集團軍計52個師(旅)共28萬餘人,傷亡10萬人以上。八路軍在會戰中有力地配合友軍作戰,平型關伏擊戰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忻口會戰大量消耗日軍有生力量,牽制了日軍沿平漢鐵路(今北京-漢口)南下的作戰行動。惟娘子關方面防範疏漏,被日軍乘虛而入,致會戰失敗。

事件經過

歷史背景

1937年夏末;在日本關東軍參謀長東條英機指揮下的關東軍察哈爾兵團(後稱蒙疆兵團)在多倫設立指揮部,以四個旅團附有偽蒙軍九個騎兵師由察哈爾(分內蒙古東南部)沿平綏路進犯蒙疆。平漢路之日本侵略軍第五師團在師團長板垣征四郎指揮下,由懷來經蔚縣、淶源向保定策應作戰。
中國方面,國民政府第二戰區以各一部在蔚縣、平型關間及天鎮、陽高進行抵抗,以主力在大同附近集結,準備在聚樂堡與日本侵略軍決戰。日軍自9月5日向西進攻至24日,僅二十天,便占領了天鎮、陽高、大同、集寧各城市和大片地區。天鎮作戰失利,追查責任,第六十一軍軍長李服膺伏法。

大同失守

1937年9月13日,日軍獨立混成第1旅團未經戰鬥占領大同後,國民政府第二戰區接著組織平型關戰役,其主力撤至恆山內長城一帶防守,國民革命軍第六十一軍防守茹越口,國民革命軍第三十五軍撤至雁門關陣地,國民革命軍第十七軍、第七十三師及第十五軍退守平型關、團城口既設陣地,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第—一五師進出平型關外,遮斷日軍後方供應連絡線。
日軍蒙疆兵團之一部於9月21日陷商都、豐鎮,續向集寧進攻,其主力攻陷應縣、山陰、左雲、右玉、平魯、涼城等地,再向內長城線進攻,以策應第五師團作戰。28日突破茹越口,中國守軍第二零三旅旅長梁鑒堂殉國。日軍進陷繁峙,威脅平型關守軍後方,第二戰區各部遂於30日夜撤向五台山、代縣之線,平型關戰役結束。
應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請求,國民革命軍第十四集團軍總司令衛立煌率蔣介石嫡系部隊第十四軍、第九軍、第八十五師、獨立第五旅等部,由石家莊趕來太原以北增援。10月十10日衛部集中於忻口附近,會合原第二戰區各部,區分為三個兵團。劉茂恩所指揮的國民革命軍第十五軍、第十七軍、第九十四師為右翼兵團。以王靖國為總指揮、郝夢齡為前敵總指揮、陳長捷為前敵副總指揮所指揮的國民革命軍第九軍、第十九軍、第三十五軍、第六十一軍為中央兵團。李默庵所指揮的第十四軍所屬第十師、第八十三師、第八十五師及晉綏軍第六十八師、第七十一師為左翼兵團,歸第二戰區前敵總指揮衛立煌統一指揮。於10月12日在忻口以北龍王堂、界河鋪、大白水、南峪之線占領陣地,進行忻口戰役。

攻陷原平

日軍主力於10月8日後相繼攻陷崞縣、原平,13日開始向忻口陣地攻擊。中國軍隊堅守陣地,進行反擊,激戰至14日,第二十一師師長李仙洲負傷,獨立第五旅旅長鄭廷珍及繼任李繼程接連陣亡,至16日,前總指揮兼第九軍軍長郝夢齡、第五十四師師長劉家麒壯烈殉國,官兵傷亡極重,戰勢呈膠著狀態。
10月上旬,日軍第二、第二軍主力向正定鉗擊,形勢嚴重。第一戰區抽出第一軍團、第十四軍團、第三軍、第三十八軍等部,轉用於娘子關占領既沒陣地,歸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黃紹竑統一指揮。
日軍陷石家莊後,長驅南進。僅以其第二十師團之一部向娘子關進攻,策應其第五師團之攻勢。11日後進攻井陘、砭驢嶺,中國守軍第三十八軍第十七師迎擊。14日突進葦澤關、舊關,被第一軍團、第三軍包圍,消滅甚多,困守數據點,賴空投補給。惜中國軍隊火力不足,未能將其全殲,圍攻至22日,日軍仍負隅頑抗。
10月21日,日軍被迫抽調第二十師團全部及第一零九師團一部由冀南回援,第二十師團對娘子關再興攻擊,第一零九師團由橫口車站向測魚鎮、南漳城前進。中國軍隊第三軍及增援之第四十一軍調集未畢,迎擊失利。娘子關側背暴露,退守平定。第二十師團於26日陷娘子關,30日進平定,第一零九師團進至昔陽,平定、陽泉相繼失守,日軍進逼太原。
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命傅作義守衛太原。忻口各部隊為免於被圍,於11月2日夜開始撤退,轉移太原北郊,終以東山失陷,乃渡汾河西撤。娘子關方面撤下部隊到達太原,日軍已對太原形成包圍,只好分路南移或西渡汾河。
11月6日,日軍第五師團和蒙疆兵團向太原陣地進攻,8日由北城突入,守軍向西山突圍,太原陷落。日軍9日陷交城,接連陷祁縣、平遙後停止。中國軍隊退守子洪鎮、韓侯鎮、兌九峪。太原會戰結束。
參加太原會戰的中國軍隊,於會戰結束後,其國民革命軍第十五軍、第十七軍等部轉進於晉東南高平、陽城等地;其第十四軍、第十四軍團等部轉進於翼城、沁水一帶。晉綏軍各部轉進於晉西山嶽地帶,與日軍繼續進行不間斷的戰鬥,直至1945年日本投降為止。
這是一場由國共兩黨軍隊在站上協同作戰的戰役。

歷史事記

八月二十日
閻錫山被任命為國民政府第二戰區司令長官。
八月二十二日
南京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將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
八月二十五日
中共中央軍委發布《關於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的命令》。
八月二十八日
閻錫山進駐雁門關內的嶺口村指揮對日作戰。
八月三十日
第八路軍先頭部隊第—一五師一部在陝西省韓城縣芝川鎮渡過黃河,開赴抗日前線。九月一日
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為迎擊沿平綏路西進之敵,擬在大同以東的聚樂堡地區組織大同會戰;命令國民革命軍第六十一軍在天鎮、陽高布防,拒止西進之敵;國民革命軍第十九軍集結於大同城東北的聚樂堡地區;國民革命軍第三十五軍集結大同以北德勝堡地區;國民革命軍第三十四軍集結於渾源、東井集間;國民革命軍第三十三軍布防於廣靈、平型關、雁門關一帶。
九月三日
日軍獨立混成第十五旅團侵入山西省天鎮縣永嘉堡。
九月四日
日軍混成第二旅團集結於天鎮以東邊界的枳兒嶺。
九月五日
日軍向天鎮中國軍隊開始大規模攻擊。
九月六日
國民革命軍第六十一軍第二零零旅第四零零團失守盤山陣地。
九月七日
國民革命軍第六十一軍第三九九團堅守天鎮縣城。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周恩來和彭德懷、徐向前等到代縣太和嶺口與閻錫山會晤。日軍越過天鎮縣城西進。
九月九日
日軍占領陽高縣城。
九月十一日
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改稱為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
日軍占領天鎮縣城。
九月十二日
日軍第五師團第二十一旅團向廣靈縣火燒嶺進犯。
九月十三日
日軍獨立混成第一旅團占領大同。中國軍隊各部均向內長城城轉移。
日軍突擊廣靈洗馬店中國軍隊第七十三師防線。
九月十四日
日軍第五師團第二十一旅團突破中國軍隊第七十三師洗馬莊防線,師長劉奉濱受傷,廣靈縣城當日淪陷。第七十三師向平型關轉進。
由大同西進之日軍獨立第十五旅團占領懷仁。
九月十五日
晉綏軍獨立第三旅章拯宇在廣靈、靈邱交界處的白曠、苟莊子一帶阻敵前進。
九月十九日
國民革命軍第六集團軍總司令楊愛源進駐繁峙縣大營鎮,在平型關附近部署中國軍隊,獨立第八旅搶占平型關附近陣地。
八路軍第—一五師挺進平型關東南地區。日軍混成第一旅團侵占左雲。
九月二十日
日軍第五師團第二十一旅團第四十二聯隊占領靈丘縣。
九月二十一日
平型關中國軍隊在平型關部署完畢;獨立第八旅扼守平型關,高桂滋第十七軍自東泡池經團城口至西河口占領陣地,第十五軍自渾源西河口至應縣北樓口占領陣地,第七十三師自平型關至馬跑泉占領陣地。
九月二十二日
日軍第五師團第二十一旅團向平型關、團城口發起猛烈攻擊,遭到中國守軍的頑強抵抗。日軍第二十一聯隊從渾源到達羊投崖,受到中國軍隊阻擊。
九月二十三日
日軍第二十一聯隊由羊投崖轉至棚子溝,企圖抄襲平型關側後。
日軍十川支隊向渾源方向進犯,以策應平型關作戰。
中國軍隊第七十一師馳援平型關。
九月二十四日
第七集團軍總司令傅作義到達東山底村,協助楊愛源指揮平型關作戰。楊愛源、傅作義與第八路軍第—一五師高參商定,由第七十一師配合第—一五師攻擊平型關之敵。
九月二十五日
日軍第二十一旅團在平型關前陷入中國軍隊包圍圈
第八路軍第—一五師集中3個步兵團在平型關前取得殲滅日軍千餘人的勝利。
預備第二軍郭宗汾部奉命從團城口出擊。高桂滋第十七軍撤離團城口,日軍乘虛而入,郭軍未能完成出擊任務。
日軍混成第二旅團侵占渾源。混成第十五旅團侵占應縣。
九月二十六日
日軍第二十一聯隊脫離棚子溝戰場,向平型關轉進,以支援在平型關正面未能取得進展的第二十一旅團。在蔚縣的第四十二聯隊主力亦於當日到達平型關正面投入戰鬥。
預備第二軍郭宗汾部受到團城口、鷂子澗、東西泡池日軍的壓迫,退回速回、澗頭北山。
傅作義受命指揮平型關中國軍隊作戰。
九月二十七日
日軍十川支隊(第一聯隊及大泉支隊)抵渾源東南洪水村,以策應平型關戰鬥。
中國軍隊第六十一軍進抵平型關內齊城村。
九月二十八日
閻錫山行營由太和嶺口移駐繁峙縣童子崖村。
日軍第二十一聯隊加入平型關正面攻擊部隊。
日軍混成第十五旅團攻占茹越口,第二零三旅旅長梁鑒堂力戰殉國。獨立第二旅馳援不及,日軍進占鐵角嶺。
日軍混成第一旅團占領朔縣(今朔州)。
中國軍隊程繼賢第四三四團在攻占鷂子澗的戰鬥中,全團自團長以下千餘人壯烈殉國。
九月二十九日
日軍占領繁峙縣城。
閻錫山行營轉移至五台山。
九月三十日
日軍混成第十五旅團占領代縣。
閻錫山令平型關及內長城線中國軍隊全線撤退,並命令王靖國第十九軍守崞縣,姜玉貞第一九六旅守原平,以掩護中國軍隊在忻口布防。
閻錫山行營轉移至五台縣。
十月一日
閻錫山回到太原。
日本統帥部以臨參命第一百二十號,命令華北方面軍“應以一部兵力在山西省北部作戰占領太原”:命令關東軍“以一部入列華北方面軍指揮下”並應“為以上作戰提供方便”。
中國軍隊第十四集團軍衛立煌部奉命馳援晉北。
十月二日
日本關東軍察哈爾派遣兵團混成第一旅團占領寧武,混成第二旅團與混成第十五旅團向原平進犯。
中國軍隊獨立第八旅奉命撤離平型關陣地轉移五台山。
團城口方面之第六十一軍和第七十一師相互掩護撤往砂河,南入五台山。
十月五日
日軍對崞縣和原平發起大規模攻擊。
中國軍隊第九軍郝夢齡部(欠第四十七師)到達忻口。
十月八日
日軍攻占崞縣,第十九軍守城部隊傷亡慘重,團長劉良相、石成文陣亡,餘部轉移至崞縣東南山區。
十月十日
日軍侵占石家莊。
日軍攻占原平,守軍第一九六旅大部壯烈犧牲。
第二十七路軍(第十四軍團)總指揮馮欽哉率第二十七路軍、第三軍和第十七師教導團向娘子關預定陣地推進。
十月十一日
日軍侵占井陘。
第一九六旅旅長姜玉貞率殘部五百餘人由原平突圍出城後,中彈殉國。
日軍在忻口防線下王莊前進陣地與中國守軍接觸。
娘子關戰役總指揮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黃紹竑到達娘子關前線
十月十二日
日軍板垣征四郎以混成第十五旅團和堤支隊等右翼隊,第五師團為左翼隊,部署對忻口的全面攻擊。
日軍第二十六師團長黑田重德指揮獨立混成第一、第二和第十一旅團,決定攻占歸綏。
原定增援晉北作戰之第二十六路軍(第一軍團)孫連仲部回援娘子關。
日軍川岸文三郎第二十師團向娘子關發起全面進攻
十月十三日
日軍對忻口守軍展開全線攻擊,在中央地區強渡雲中河,占領南懷化,與第九軍展開激戰,左翼占領閻莊,與左翼第十四軍在大白水村展開激戰,右翼強渡滹沱河,與右翼第十五軍在東西榮華展開爭奪戰。中國援軍第三十五軍、第六十一軍相繼到達忻口前線。
日軍占領綏遠武川縣。
娘子關前線日軍攻陷舊關,續攻雪花山
十月十四日
日軍混成第一旅團攻占歸綏
中國軍隊反擊占領南懷化東北高地之敵,第二十一師師長李仙洲、新編獨立第四旅旅長於鎮河相繼負傷。
第三十五軍第二一八旅克服雲中河北之弓家莊,旅長董其武負傷。第六十一軍第二一七旅進抵下王莊。
獨立第五旅旅長鄭廷珍、第六一四團團長代理獨立第五旅旅長李繼程接連殉國。
十月十五日
中國軍隊第二一七旅與第二一八旅攻擊中泥河、東泥河
日軍集中坦克三十餘輛、炮百餘門,在空軍掩護下向忻口左翼大白水陣地猛攻,守軍李默庵、劉毅兩師奮勇迎擊,戰況激烈。忻口以西之南懷化陷落。
十月十六日
忻口中國守軍中央兵團對盤踞南懷化之敵發起總攻,中央兵團前敵總指揮第九軍軍長郝夢齡,第五十四師師長劉家麒壯烈殉國。第六十一軍軍長陳長捷接替郝夢齡指揮中央兵團各部隊。郭寄嶠任第九軍軍長,孔繁瀛任第五十四師師長。
第二一八旅攻克舊河北村,殲敵炮兵一部。
抵達龍泉關第九十四師及第三十八軍第五二九旅奉命馳援忻口。第九十四師部署於龍王堂,第五二九旅部署於忻口中央地區。
十月十六日
日本華北方面軍命令第一軍以一部突破正太線中國守軍陣地進入榆次,以便於第五師團攻占太原;命令第一零九師團一部列入第一軍指揮,協助攻占太原。
日軍攻占包頭。
十月十八日
日軍在強大飛機、大炮掩護下爭奪204高地,一晝夜陣地易手達十三次,經猛烈格鬥,日軍未能占領陣地。
十月十九日
日軍第二十師團川岸文三郎除以右縱隊攻擊娘子關外,以左縱隊沿測魚鎮、石門口大道抄襲娘子關側背。
第八路軍第一二九師第七六九團夜襲日軍陽明堡機場,炸毀敵機二十四架。
十月二十日
日軍第五師團第九旅團第四十一聯隊為主力,組成國崎支隊調往上海。
十月二十二日
日軍萱島支隊到達忻口戰場,增援第五師團。
連日來敵機輪番濫炸紅溝、南懷化間中國守軍陣地,並集中炮火轟擊。
十月二十四日
中國軍隊以第四十一軍孫震部第一二二師經陽泉開赴馬山、東四村一帶。
十月二十五日
日軍第二十師團左縱隊攻占平定縣東四村,第四十一軍在東四、馬山一帶受創。
十月二十六日
日軍攻占娘子關。
十月二十七日
日軍第一零九師團第一三六聯隊一個大隊增援忻口。
中國守軍第四十一軍第一二二師撤至牡羊墅,第一二四師在平定西郊與敵遭遇。
十月二十九日
日軍侵占平定縣城,由第一零九師團組成之昔陽支隊進占九龍關。
日軍獨立混成第一旅團和機械化步兵聯隊與第一零九師團第一三六聯隊另一個大隊增援忻口。
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黃紹竑移駐馬首,第一軍團長孫連仲撤至壽陽。
日軍昔陽支隊(第一零九師團第三十一旅一部組成)侵入昔陽九龍關。
忻口紅溝血戰兩旬,迫敵退南懷化東麓,敵我橫屍遍野,無法清埋。
十一月二日
中國軍隊奉命自忻口全線撤退。歷時二十三天忻口戰役,殲滅日軍達三個聯隊。
十一月三日
日軍華北方面軍命令第五師團指揮攻取太原。
日軍越過忻口向南侵犯。
黃紹竑命令娘子關前線中國軍隊向太原方向轉移。
十一月四日
北路日軍突破石嶺關。
閻錫山率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部、山西省政府撤離太原。
十一月五日
北路日軍包圍太原,東路日軍侵占榆次北上。
閻錫山行營轉移至交城。
十一月六日
日軍開始圍攻太原。
十一月七日
閻錫山行營轉移至隰縣大麥郊。
十一月八日
日軍侵占太原,傅作義率第三十五軍及其他守軍突圍向西山轉移。
十一月九日
日軍進占交城。
十一月十日
日軍進占平遙。
十一月二十三日
閻錫山行營轉移至臨汾
太原會戰結束。

事件意義

太原會戰歷時2個月,是抗戰初期華北戰場上規模最大、戰鬥最激烈、持續時間最長、戰績最顯著的一次會戰。日軍參戰總兵力約合4個半師團共14萬人,傷亡近3萬人。中國軍隊參戰總兵力6個集團軍計52個師(旅)共28萬餘人,傷亡10萬人以上。八路軍在會戰中有力地配合友軍作戰,平型關伏擊戰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忻口會戰大量消耗日軍有生力量,牽制了日軍沿平漢鐵路(北平-漢口)南下的作戰行動。惟娘子關方面防範疏漏,被日軍乘虛而入山西省會太原,雖然最後會戰以失利告終,但太原會戰是八年抗戰中,華北規模最大的一次對日會戰。太原會戰中光忻口戰役就傷亡日軍約兩萬人,創造了華北殲滅日軍人數的最高紀錄,從此國民革命軍在華北的正規戰爭宣告結束

抗日戰爭戰爭列表

七七事變| 平津作戰| 南口戰役| 淞滬會戰|杭州空戰| 南京空戰| 平型關戰鬥| 太原會戰|娘子關戰役| 忻口戰役|陽明堡機場之戰| 七亘村之戰| 黃崖底之戰| 廣陽之戰| 南京戰役| 徐州會戰| 武漢空戰| 南昌空戰| 晉西北反圍攻戰役| 老嶺隧道之戰| 神頭嶺之戰| 歸德空戰| 台兒莊戰役| 響堂鋪之戰| 大清溝之戰| 長樂村之戰| 韋崗之戰| 武漢會戰| 廣州戰役| 香城固之戰| 蘭州空戰| 南昌會戰| 反攻南昌之戰| 隨棗會戰| 虹橋機場之戰| 第一次長沙會戰| 陳莊之戰| 漢口機場之戰| 雁宿崖之戰| 成都空戰| 黃土嶺之戰| 桂南會戰| 崑崙關戰役| 柳州空戰| 磁武涉林戰役| 棗宜會戰| 重慶空戰| 百團大戰| 狼牙山之戰| 黃橋戰役| 皖南事變| 豫南會戰| 上高會戰| 膠東戰役| 晉南戰役| 第二次長沙會戰| 沂蒙山反掃蕩戰役| 初侏儒山戰役| 黃崖洞之戰| 第三次長沙會戰| 滇緬路戰役| 沁源戰役| 鄂西會戰| 梁山空戰| 緬北滇西戰役| 孟關傑布山隘間戰役| 常德會戰| 常德空戰| 車橋戰役| 豫湘桂戰役| 中原空戰| 豫中會戰| 孟拱河谷戰役| 密支那戰役| 長衡會戰| 長衡空戰| 強渡怒江戰役| 洞庭湖空戰| 桂柳會戰| 湘潭空戰| 359旅南征| 南坎戰役| 新維臘戍戰役| 道清戰役| 豫西鄂北會戰| 湘西會戰| 桂柳反攻戰役| 空降作戰|晉冀魯豫軍區反攻戰役| 晉察冀反攻作戰| 晉綏軍區反攻戰役| 山東反攻戰役| 新四軍反攻戰役| 蘭封會戰| 綏遠抗戰| 南口戰役| 隨棗會戰| 熱河抗戰| 江橋抗戰| 晉南戰役| 南昌會戰

抗日戰爭中的歷次會戰

介紹1937年至1945年中日戰爭中的歷次大型會戰

抗日戰爭時期的22場大會戰

整個八年抗戰,國軍正面戰場先後進行大戰役22次,重要戰鬥1117次,小型戰役3.89萬餘次,斃傷日軍85.9萬餘人,國軍總共死傷322萬多人。
會戰名
時間
簡介
淞滬會戰 1937年8月13日——11月11日 雙方投入幾十萬的兵力。由於國民革命軍戰略不當,武器裝備落後,在付出了330000多人的損失後,最終被迫匆忙撤兵,並直接導致了南京會戰的失利。此戰日軍傷亡50000餘人。
南京保衛戰 1937年12月1日——12月13日 淞滬會戰後,日軍迅速進攻國民政府首都南京。此時國民革命軍兵力凋零,被迫在12月12日匆忙突圍撤退。日軍進入南京開始了長達數月,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殘酷殺害中國軍民300000多人。
太原會戰 1937年9月13日——11月 1937年9月13日,日軍占領大同後向太原進攻,國民革命軍由於指揮混亂,布置不當,被迫從太原突圍。此戰國民革命軍英勇抵抗,付出了重大犧牲,消滅敵軍20000餘人。但從此國民革命軍在華北戰場的正規戰爭宣告結束。
徐州會戰 1938年1月——5月21日 日軍打通了津溥線,擴大了占領區,但未能消滅中國軍隊主力。國民革命軍的防禦作戰和主動轉移為此後的武漢保衛戰贏得了4~5個月的時間。其中台兒莊大捷消滅鬼子10000多人,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戰意志。
蘭封會戰 1938年5月21日——6月 日軍試圖在徐州會戰後繼續擴大戰果,板垣征四郎師團孤軍深入,被以薛岳為指揮的國民革命軍包圍。最後由於蔣軍嫡系將領的無能,國民革命軍最終功虧一簣。
武漢會戰 1938年6月——10月 歷時四個半月的武漢會戰雖然最終以武漢失守而結束,但國民革命軍的正面抵抗取得了斃傷敵軍40000人、近100000名日軍因戰鬥、氣候、疾病等原因暫時喪失了作戰能力的巨大戰果,極大地消耗了日軍的有生力量,抗日戰爭從此進入相持階段。
隨棗會戰 1939年5月1日——20日 武漢會戰後,日軍為消除鄂北、豫南方面國民革命軍對武漢的威脅,向湖北省棗陽地區發動進攻。國民革命軍消滅斃傷敵軍13000人,第五戰區也付出了較大的犧牲。日軍未能達到預定的戰略目標。
第一次長沙會戰 1939年9月14日————10月 日軍動用100000兵力,卻在第九戰區第十五集團軍的抵抗下損失慘重。日軍承認“在部分戰場上,部分戰況之激烈超過了諾門坎”。在國民革命軍反擊下,日軍傷亡達20000人,被迫撤軍,國民革命軍傷亡30000餘人。
桂南會戰 1939年11月13日——1940年10月30日 日軍占領南寧崑崙關後,國民政府從數百公里處急調10個精銳師,對日軍發動立體化進攻,取得崑崙關大捷,迫使日軍改變對廣東的作戰計畫,造成日軍在戰略上的部分被動。
棗宜會戰 1940年5月1日——6月18日 張自忠上將殉國於南瓜店宜昌失陷。棗宜會戰是武漢會戰以來,日軍對正面戰場最大規模的一次進攻。
豫南會戰 1941年1月25日——2月7日 豫南會戰是武漢周圍地區防禦作戰中的一次戰役。日軍一度攻占安徽省國民革命軍界首和太和,但在傷亡了9000人後,日軍最終撤軍。
上高會戰 1941年3月15日——4月9日 為保證南昌附近占領區的安全,日軍發動試圖消滅贛北國民革命軍主力的上高會戰。日軍在三路圍攻、其中兩路受阻的情況下,形成一路孤軍深入,被國民革命軍包圍而倉皇撤軍,傷亡高達15000人。
晉南會戰 1941年5月 此次戰役日軍的目的是:在華北要殲滅山西南部的國民革命軍。國民革命軍傷亡42000餘人,被俘35000餘人,日軍傷亡僅為國民革命軍的1/12,成為“抗戰史上最大的恥辱”。
第二次長沙會戰 1941年9月————10月1日 國民革命軍第六戰區在正面戰場上主動發起1941年以來惟一一次主動進攻作戰,殲滅日軍7000人。最終由於第九戰區指揮失誤,日軍一度攻占長沙,國民革命軍傷亡失蹤70000人,日軍僅傷亡20000人。
第三次長沙會戰 1941年12月23日——1942年1月6日 國民革命軍第九戰區制定了堅壁清野、誘敵深入的戰略,取得了長沙會戰的大捷,共斃傷日軍50000多人。成為“12月7日(日軍偷襲珍珠港)以來,同盟軍惟一決定性之勝利”。
浙贛會戰 1942年4月——7月28日 日軍大本營決定摧毀浙贛兩省國民革命軍機場,打通浙贛鐵路,最後基本實現預定目標,曾經占領衢州機場,但遭到嚴重損失,第十五師團師團長陣亡,日軍戰史記載傷亡17148人。
鄂西會戰 1943年5月——6月 日軍沿長江向上游進攻,國民革命軍第十八軍堅守石牌要塞,第六戰區及友鄰部隊夾擊日軍,殲滅敵軍4000人。
常德會戰 1943年11月2日——12月 在日軍30000優勢兵力進攻下,國民革命軍第57師官兵9000餘人孤軍誓死抵抗長達一十六天。最終國民革命軍收復常德等陣地,斃傷日軍20000人。
豫中會戰 1944年4月——5月25日 日軍試圖通過豫中會戰圍殲國民革命軍第一戰區主力,並打通平漢線。由於國民革命軍指揮失當,洛陽淪陷。日軍實現最初的作戰計畫。
長衡會戰 1944年5月——8月 豫中會戰同時,日軍開始進攻湖南,打通粵漢鐵路。國民革命軍在衡陽進行了長達四十八天的抵抗,最終因沒有拒不後援而遭到失敗。
桂柳會戰 1944年8月——12月10日 日軍為摧毀大西南的空軍基地發動桂柳會戰。國民革命軍在明顯掌握制空權的情況下,未能取得空地配合,導致桂林柳州僅數日即遭到淪陷。
湘西會戰 1945年4月——6月 國民革命軍在戰役中對日軍進行了包圍,取得了雪峰山大捷,斃傷日軍10000多人。最終在國民革命軍的反攻下,日軍傷亡20000餘人,被迫撤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