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公

太公

太公,即爺爺的爸爸。(爸爸的奶奶即太婆) 太公(tài gōng):名詞,古代對長輩的一種尊稱,也用作複姓、人名、地名。太公島位於日照山海天旅遊度假區苗家村太公文化度假村東面海域,與第三海水浴場隔海想望。太公因此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未曾為人君後來成為太上皇者,也是第一位在世就被尊為太上皇的人。岩石上,那黑黑的,三角狀的,是海虹,這是最常見的,用手撕下來就可以~還是在岩石上,那不規則的,貝殼白白的,是海蠣子,這個要用工具了,漁家的“蠣抓子”是專門打海蠣子的,所謂一物降一物:)在岩石間,細心發現,就會看到一個個屁股尖尖的,身體圓圓的小玩意,這個就是海螺了~海螺有很多種,在岩石石縫間的是辣海螺,顧名思義,吃起來感覺有點辣味(日照人稱“辣格魯”,在日照我們管海螺叫“格魯”),這個用小鉤子鉤出來就可以了;還有在石頭下面的,流水的地方,是圓海螺,(日照人稱“團格魯”,日照方言中“團”就是圓的意思),這個就是力氣活了,翻勢頭;再一種比較常見的是大海螺,個頭比較大,有拳頭般大小,因其貝殼裡面呈紅色,我們日照人稱其“紅里子”,呵呵,我們就是這么形象、生動,聽其名,則知其色,嘗其味。

詞語

基本信息

【詞目】 太公

【拼音】 tài gōng

【釋義】

1. 〈方〉:曾祖父

2. 祖父

例:候太公太母起居。--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父親,也用來尊稱別人的父親

4. 對老者尊稱

5.古時指姜太公(姜子牙)

6.複姓,蓋太公望(即呂望)之後也。古有太公潁叔。

《莊子》有太公任、太公調。

或作"大公"。現在仍有太公這個複姓。

7.太公,爺爺的爸爸

詳細解釋

1. 古代稱父或尊稱他人之父。

《史記·高祖本紀》:" 高祖 五日一朝 太公(劉煓) ,如家人父子禮。"

《後漢書·袁譚傳》:"然孤與太公,志同願等。" 李賢 注:"言太公者尊之,謂 紹 也。"

《儒林外史》第十六回:"他父親 匡太公 在房裡已聽見兒子回來了。"

2. 稱祖父。

清 以來亦稱曾祖為太公。

《後漢書·李燮傳》:" 李氏 滅矣!自太公已來,積德累仁,何以遇此。" 李賢 注:"太公謂祖父 郃 也。"

3. 對老者的尊稱。

清 趙翼 《陔餘叢考·太公》:"今人既呼祖曰公,則呼曾祖為太公。"

4. 即 太公望 呂尚 。

明 高明 《琵琶記·蔡公逼試》:"來的卻是 張太公 呵!"

《水滸傳》第三七回:"你且在這裡少待,等我入去報知莊主太公。"

5. 複姓。

春秋 有 太公任 。見《莊子·山木》。

《國語·魯語上》:"夫 齊 棄 太公 之法而觀民於社。" 韋昭 注:" 太公 , 齊 始祖 太公望 也。"

《韓非子·喻老》:" 文王 舉 太公 於 渭 濱者,貴之也。"

漢 東方朔《答客難》:" 太公 體行仁義。"

清 孔尚任《桃花扇·迎駕》:"金鰲上鉤,金鰲上鉤,好似 太公 一釣,享國千秋。"

6.太公,爺爺的爸爸。

四代同堂的部分輩份稱呼:一、哥哥、我、弟弟。

二、伯父(伯爺)、爸爸、叔叔。*"伯爺"一詞,常見於南方地區使用,如廣東、廣西、香港等

三、伯祖(伯公)、爺爺(公公或阿公)。叔祖(叔公)。伯公、阿公、叔公,南方常見用詞。

四、太伯公、太公、太叔公。(太公配偶:太婆)

人名

姜太公

姜太公姜太公

1.簡介

姜尚(前1128~前1015),字子牙,呂氏,一名望,尊稱太公望,道家前身。武王尊之號為"師尚父",世稱"姜太公"。漢族(華夏族),"海曲城有東呂鄉東呂里,太公望所出也。"(今山東省日照人)據說祖先在舜時為"四岳"之一,曾幫助大禹治水立過功,被封在呂,姜為其族姓。姜子牙出世時,家境已經敗落了,所以姜子牙年輕的時候乾過宰牛賣肉的屠夫,也開過酒店賣過酒,聊補無米之炊。但姜子牙人窮志不短,無論宰牛也好,還是做生意也好,始終勤奮刻苦地學習天文地理、軍事謀略,研究治國安邦之道,期望能有一天為國家施展才華。雖然他滿腹經綸、才華出眾,但在商朝卻懷才不遇。他已年過六十,滿頭白髮,閱歷過人,仍在尋機施展才能與抱負。

姜太公是齊國的締造者,周文王傾商武王克殷的首席謀主、最高軍事統帥與西周的開國元勛,齊文化的創始人,亦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影響久遠的傑出的韜略家、軍事家與政治家。歷代典籍都公認他的歷史地位,儒、道、法、兵、縱橫諸家皆追他為本家人物,被尊為"百家宗師"。

2.記載

"昭烈武成王"姜子牙

姜太公為炎帝神農氏54世孫,伯夷36世孫。為周文王、武王、成王、康王四代太師,齊王,妻名申姜,共有13子(丁、壬、年、奇、枋、紹、駱、銘、青、易、尚、其、佐),女邑姜封周武王妃、皇后。公元前1211年,殷朝庚丁八年己酉年出生於東海上【史記.齊太公世家】;公元前1072年戊辰年,周康王六年,卒於周首都鎬京,歲壽139歲。

3.事跡

姜太公半生寒微,擇主不遇,飄遊不定,但他能動心忍性,觀察風雲,等待時機,終遇明主,輔佐姬昌,修德振武,以求興周。周武王伐紂,太公為軍師,牧野大戰,滅商盛周,立了首功。周初分封,姜太公被封為齊國君主,他治國有方,創建了泱泱大國,遺風猶存,累世相續,為後來的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為五霸之首而奠定了基礎。

在唐宋以前,姜太公被歷代皇帝封為武聖,唐肅宗封姜太公為武成王,宋真宗時,又封姜太公為昭烈武成王。到了元朝時期,民間對姜太公增加了一些神話傳說。到明代萬曆年間,許仲琳創作了《封神演義》小說,從此,姜太公由人變成了神,並且為民間廣為信奉。

4.相關成語

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劉太公

1.簡介

劉太公(?-前197年):又名劉煓、劉執嘉,沛郡豐邑(今江蘇豐縣)人,漢朝建立者劉邦的父親。劉邦稱帝以後,封其為太上皇帝。

2.事跡

劉太公於劉邦被項羽封為漢王前,一直居於豐縣。公元前206年,楚漢相爭起,沛縣為西楚控制,劉邦派人迎接太公,但為項羽派兵所阻。前205年,漢軍先是攻陷西楚都城彭城(今中國江蘇省銅山縣),之後楚軍反攻,漢軍大敗,太公遂與劉邦之妻呂雉一同被楚軍所擒,被西楚當做人質。前203年,楚漢持續對峙,項羽把太公放到一個很高的砧板上面,威脅劉邦若不投降就煮了太公,劉邦故作鎮靜回答:"我和你一起接受楚懷王的命令,結拜為兄弟,我父親就是你父親;你真的要煮你父親,也分我一碗湯吧!"(原文:吾與羽俱北面受命懷王,約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杯羹!注:劉邦這樣做是無奈之舉,在那種情況下是最好的回答但卻招來了後人的非議),梟雄項羽(真實如此)大怒,本來就要把太公殺掉,因項伯的勸阻,太公始能倖免。同年後不久,形勢於楚軍漸漸不利,項羽就把太公與呂雉送還劉邦,以換取楚漢以鴻溝為界。

劉邦滅楚稱帝後,本來五天朝見太公一次,好像平常人家父子間的禮節一般。但後來管家告訴太公:天無二日,太公雖貴為皇帝之父,實為人臣,不能讓皇帝對他拜見。後來劉邦再來看拜見,太公拿著掃帚在門口恭敬相迎,劉邦大驚,知道原因後就尊太公為太上皇帝。太公因此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未曾為人君後來成為太上皇者,也是第一位在世就被尊為太上皇的人。

公元前197年,太上皇帝劉太公崩於櫟陽宮,後來葬於萬年(今陝西省臨潼區北)。

3.家族狀況

(1)嫡妻:昭靈皇后(太上皇后)王含始,生於秦朝時,崩於秦朝,崩年56歲;生前三子(劉伯、劉仲、劉邦)、一女(宣夫人)。

(2)庶妻:太上皇后李氏,崩於公元前197年;生第四子楚元王劉交。

(3)兒子

劉伯:長子。漢太祖高皇帝劉邦滅掉西楚霸王項羽的次月,即漢五年春正月,追尊其為武哀侯。高后呂雉八年五月追尊為武哀王。

劉仲:次子。又名劉喜。被劉邦封為代王,統轄今河北、山西一帶,後因抵抗匈奴戰敗被革為合陽侯,死後追謚為代頃王。

劉季:第三子。即漢高祖劉邦(公元前256年-公元前195年6月1日),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偉大開拓者。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參與秦末的推翻暴秦行動。公元前206年劉邦首先進入關中要地,秦朝滅亡。楚漢之爭後,統一中國,於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即皇帝位,建立漢朝,建都長安。劉邦登基後,一面平定諸侯王的叛亂,一面建章立制並採用休養生息之寬鬆政策治理天下,迅速恢復生產發展經濟,不僅安撫了人民,也促成了漢代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礎。他對漢民族的統一、中國的統一強大,以及漢文化的保護髮揚有決定性的貢獻。

劉交:第四子。被劉邦封為楚王,死後謚元,史稱楚元王。

(4)女兒

宣夫人:劉太公嫡妻昭靈皇后王含始所生。劉邦稱帝時,追尊她為宣夫人,高后八年五月追尊她為昭哀後。

地名

太公島

太公島位於日照山海天旅遊度假區苗家村太公文化度假村東面海域,與第三海水浴場隔海想望。在平時是一座半隱於海下的海島,只有島頂和一個逃生塔露於海上。退潮後,整座島就浮現了出來。可以在上面拾貝、海釣。可以悠閒的在此像姜太公一樣海釣。

到太公島,抓最新鮮的海鮮,體驗一下親手抓住螃蟹,魚蝦的感覺,感受一下從沙里、岩石縫隙間找到蛤蜊、海螺的驚喜,在島上吹吹海風,看看海天一色,無邊無際的遠方,這個時候你才真正體味到大海的無私,大海的博大~來日照,玩什麼呢?太公島趕海才是您最愜意,最能體驗自然的好方式!

岩石上,那黑黑的,三角狀的,是海虹,這是最常見的,用手撕下來就可以~還是在岩石上,那不規則的,貝殼白白的,是海蠣子,這個要用工具了,漁家的“蠣抓子”是專門打海蠣子的,所謂一物降一物:)在岩石間,細心發現,就會看到一個個屁股尖尖的,身體圓圓的小玩意,這個就是海螺了~海螺有很多種,在岩石石縫間的是辣海螺,顧名思義,吃起來感覺有點辣味(日照人稱“辣格魯”,在日照我們管海螺叫“格魯”),這個用小鉤子鉤出來就可以了;還有在石頭下面的,流水的地方,是圓海螺,(日照人稱“團格魯”,日照方言中“團”就是圓的意思),這個就是力氣活了,翻勢頭;再一種比較常見的是大海螺,個頭比較大,有拳頭般大小,因其貝殼裡面呈紅色,我們日照人稱其“紅里子”,呵呵,我們就是這么形象、生動,聽其名,則知其色,嘗其味。碰到岩石間的小沙地,用帶的小鐵鍬、小抓子扒一下,仔細看看翻出來的砂,裡面就很可能有蛤蜊喔~蛤蜊也有很多種,貝殼滑滑的,有花紋,呈扇形的,是花蛤蜊,這種最多;貝殼粗糙些,顏色類似海沙,呈圓形的,是沙蛤蜊,學名文蛤,俺們日照人稱“和尚頭”,因為有點類似和尚光光的腦袋~還有蟹、海星,多數藏在石縫間有水的地方,隨手可捉,就是不要讓蟹夾住手喔。

親手抓的海鮮可以帶回住宿的漁家加工,六個字:超新鮮,原生態!

至於趕海的工具,比如鉤子、小鐵鍬、小桶等,都可以跟住宿的漁家索要,漁家會很熱情的口授趕海秘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