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皇后

太上皇后

太上皇后,是指尚健在的太上皇帝的正妻;如在太上皇帝駕崩後仍健在,則改稱皇太后。

名詞釋義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被授予稱號的,是秦始皇之母趙姬公元前221年秦王政始皇帝,追尊其父嬴子楚為太上皇(當時已),尊其母為“太上皇后”。第二位是劉邦生母王含始,第三位是劉邦庶母李氏。劉邦建立漢朝時,追尊亡母王含始為昭靈夫人,尊庶母李氏為太上皇后(當時健在);高帝七年改尊亡母為“昭靈皇后(太上皇后)”。
再後來,北齊武成帝禪位於北齊後主後,被尊為太上皇帝,武成帝皇后胡氏則被尊為太上皇后。往後形成慣例,若君王之位交替是經由禪位而產生,則前任君王正配將被尊為太上皇后而非皇太后,如後世南宋宋高宗禪位於宋孝宗,高宗的皇后吳氏也是尊為上皇后。

中國太上皇后

中國歷史上的太上皇后,有多位,見於史載的有:
1.趙姬秦始皇嬴政生母,原為呂不韋姬妾,後嫁子楚嬴政,嬴政稱帝時,她尚健在,被尊為太上皇后
2.劉邦生母王含始,史稱劉媼,為劉太公正妻(元配),生於秦朝時,於秦朝。迨劉邦稱帝,追尊她為昭靈夫人,漢高帝七年,改其尊號為昭靈皇后(太上皇后)。
3.劉邦庶母李氏,在劉邦稱帝時尚且健在,被劉邦封為太上皇后,她與太上皇帝劉太公於同一年(公元前197年)。
4.宋徽宗鄭皇后開封人也。父鄭紳,始為直省官,以後貴,累封太師、樂平郡王。後本欽聖殿押班,徽宗為端王,每日朝慈德宮,欽聖命鄭、王二押班供侍。及即位,遂以二人賜之。後自入宮,好觀書,章奏能自制,帝愛其才。崇寧初,封賢妃,迂貴妃有異寵。徽宗多賚以詞章,天下歌之。王皇后崩,政和元年,立為皇后。將受冊,有司創製冠服,後言國用未足,冠珠費多,請命工改制妃時舊冠。又乞罷黃麾仗、小駕鹵簿等儀,從之。恩澤皆弗陳請。時族子居中在樞府,後奏:“外戚不當預國政,必欲用之,且令充妃職。”帝為罷居中。居中復用,後歸寧還言:“居中與父紳相往還,人皆言其招權市賄,乞禁絕,許御史奏劾。”後性端謹,善順承帝意。劉貴妃薨,帝思之不已,將追冊為後。後即奏妃乃其養子,乞別議褒崇之禮,帝大喜。欽宗受禪,尊為太上皇后,遷居寧德宮,稱寧德太后。從上皇幸南京,金師退,先歸。時用事者言,上皇將復辟於鎮江,人情危駭。或謂後將由端門直入禁中,內侍輩頗勸欽宗嚴備。帝不從,出郊迎後,於是兩宮歡甚洽。上皇聞之,即罷如洛之議。汴京破,從上皇幸青城。北遷,留五年,崩於五國城,年五十二。
5.宋高宗吳皇后:即憲聖慈烈吳皇后,開封人。父吳近,以後貴,累官武翼郎,贈太師,追封吳王,謚宣靖。近嘗夢至一亭,扁曰“侍康”;傍植芍藥,獨放一花,殊妍麗可愛,花下牡羊一,近寤而異之。後以乙未歲生,方產時,紅光徹戶外。年十四,高宗為康王,被選入宮,人謂“侍康”之徵。王即帝位,後常以戎服侍左右。後頗知書,從幸四明,衛士謀為變,入問帝所在,後紿之以免。未幾,帝航海,有魚躍入御舟,後曰:“此周人白魚之祥也。”帝大悅,封和義郡夫人。還越,進封才人。後益博習書史,又善翰墨,由是寵遇日至,與張氏並為婉儀,尋進貴妃。顯仁太后迴鑾,亦愛後。憲節皇后崩聞至,秦檜等累表請立中宮,太后亦為言。紹興十三年,詔立貴妃為皇后。帝御文德殿授冊,後即穆清殿廷受之。追王三代,親屬由後官者三十五人。顯仁太后性嚴肅,後身承起居,順適其意。嘗繪《古列女圖》,置坐中為鑑;又取《詩序》之義,扁其堂曰“賢志”。初,伯琮以宗子召入宮,命張氏育之。後時為才人,亦請得育一子,於是得伯玖,更名璩。中外議頗籍籍。張氏卒,並育於後,後視之無間。伯琮性恭儉,喜讀書,帝與後皆愛之,封普安郡王。後嘗語帝曰:“普安,其天日之表也。”帝意決,立為皇子,封建王。出璩居紹興。高宗內禪,手詔後稱太上皇后,遷居德壽宮。孝宗即位,上尊號曰壽聖太上皇后。月朔,朝上皇畢,入見後如宮中儀。乾道七年,加號壽聖明慈。淳熙二年,以上皇行慶壽禮,復加壽聖齊明廣慈之號。十年,以後年七十,親屬推恩有差。十二年,加尊號曰備德。上皇崩,遺詔改稱皇太后。帝欲迎還大內,太后以上皇几筵在德壽宮,不忍捨去,因名所御殿曰慈福,居焉。光宗即位,更號壽聖皇太后,以壽皇故,不稱太皇太后也。帝嘗言及用人,後“宜崇尚舊臣。”紹熙四年,後壽八十,帝乃覲後,奉冊禮,加尊號曰隆慈備福。五年正月,帝率群臣行慶壽禮,嘉王侍側,後勉以讀書辨邪正、立綱常為先。夏,孝宗崩,始正太皇太后之號。時光宗疾未平,不能執喪,宰臣請垂簾主喪事,後不可。已而宰執請如唐肅宗故事,群臣發喪太極殿,成服禁中,許之。後代行祭尊禮。尋用樞密趙汝愚請,於梓宮前垂簾,宣光宗手詔,立皇子嘉王為皇帝。翌日,冊夫人韓氏為皇后,撤簾。慶元元年,加號光祐,遷居重華宮。汝愚後以謫死,中書舍人汪義端目汝愚為李林甫,欲並逐其黨,太后聞而非之。三年十月,後寢疾,詔禱天地、宗廟、社稷,大赦天下,逾月而崩,年八十三。遺誥:“太上皇帝疾未痊癒,宜於宮中承重;皇帝服齊衰五月,以日易月。”詔服期年喪。謚曰憲聖慈烈,攢祔於永思陵。
6.光宗李皇后:即光宗慈懿李皇后,安陽人,慶遠軍節度使、贈太尉李道之中女。初,後生,有黑鳳集道營前石上,道心異之,遂字後曰鳳娘。道帥湖北,聞道士皇甫坦善相人,乃出諸女拜坦。坦見後,驚不敢受拜,曰:“此女當母天下。”坦言於高宗,遂聘為恭王妃,封榮國夫人,進定國夫人。乾道四年,生嘉王。七年,立為皇太子妃。性妒悍,嘗訴太子左右於高、孝二宮,高宗不懌,謂吳後曰:“是婦將種,吾為皇甫坦所誤。”孝宗亦屢訓後:“宜以皇太后為法,不然,行當廢汝。”後疑其說出於太后。及太子即位,冊為皇后。光宗欲誅宦者,近習皆懼,遂謀離間三宮。會帝得習疾,孝宗購得良藥,欲因帝至宮授之。宦者遂訴於後曰:“太上合藥一大丸,俟宮車過即投藥。萬一有不虞,其奈宗社何?”後覘藥實有。心銜之。頃之,內宴,後請立嘉王為太子,孝宗不許。後曰:“妾六禮所聘,嘉王,妾親生也,何為不可?”孝宗大怒。後退,持嘉王泣訴於帝,謂壽皇有廢立意。帝惑之,遂不朝太上。帝嘗宮中浣手,睹宮人手白,悅之。他日,後遣人送食合於帝,啟之,則宮人兩手也。又黃妃有寵,因帝親郊,宿齋宮,後殺之,以暴卒聞。是夕風雨大作,黃壇燭盡滅,不能成禮。帝疾由是益增劇,不視朝,政事多決於後矣。後益驕奢,封三代為王,家廟逾制,衛兵多於太廟。後歸謁家廟,推恩親屬二十六人、使臣一百七十二人,下至李氏門客,亦奏補官。中興以來未有也。是,帝久不朝太上,中外疑駭。紹熙四年九月重明節,宰執、侍從,台諫章請帝過宮。給事中謝深甫言:“父子至親,天理昭然。太上之愛陛下,亦猶之愛嘉王。太上春秋高,千秋萬歲後,陛下何以見天下?”帝感悟,趣命駕朝重華宮。是日,百官班列俟帝出,至御屏,後挽留帝入,曰:“天寒,官家且飲酒。”百僚、侍衛相顧莫敢言。中書舍人陳傅良引帝裾請毋入,因至屏後,後叱曰:“此何地,爾秀才欲所頭邪?”傅良下殿慟哭,後復使人問曰:“此何理也。”傅良曰:“子諫父不聽,則號泣而隨之。”後益怒,遂傳旨罷還宮。其後孝宗崩,帝不能親執喪。宰相趙汝愚謀內禪,立寧宗,尊后曰太上皇后,上尊號曰壽仁。慶元六年崩,年五十六,謚慈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