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開水庫

天開水庫位於北京房山區城西南13公里,天開村西北。

基本情況:

天開水庫位於北京房山區城西南13公里,天開村西北。1959年11月動工,1960年4月落成。完成土石方40萬立方米。水庫面積1.6平方公里,庫容1475萬立方米。水庫工程有主壩l座、副壩l座、溢洪道l座(未建)、壩下輸水管道1條。主壩高24.5米,壩頂長250米。

工程地質條件

庫區地層為震旦亞代薊縣系迷山組厚層白雲岩、厚塵矽質條帶石灰岩、條帶狀斑點狀白雲岩夾絹雲母片岩,洪水莊組白雲岩、板岩、頁岩等。庫區地層為單斜岩層,傾向NE70-80°,傾角25-40°。
主壩處為牤牛河現代河道,其基岩走向垂直於主壩方向,構成縱谷。
副壩壩基下為古河道,鬆散沉積層厚20m以上,其中砂礫石層厚8m、未做防滲處理。
牤牛河在孤山口村以上常年有地表水流,孤山口村至龍泉為間歇河段,水流潛入地下,僅在洪水期有地表水,龍泉一下,又有常年水流。

水庫漏水情況

水庫建成後,從1960年至1981年期間,除1960年蓄水時間為149天外,其餘各年均不滿100天,最少的1968年,僅蓄水16天。近30年,僅主壩前在夏季有小面積水面。
據觀測,當水庫蓄水後,庫內便出現大量氣泡,最嚴重的是牛耳灣至主壩前,庫水滲乾後便留有大量滲坑和滲溝,其方向與岩層裂隙方向一致。在水庫開始蓄水的第二天,天開村的井水位開始上升,如1963年庫水為85.3米時,最大漏水量大10萬立方米每天以上,天開村的井水位上漲了7.5-7.8米,壩下遊河道階地冒水,天開村的街道、居民院落、室內地面也冒水,房屋建築安全受到威脅。另外,庫水位在超過78米時,副壩下的古河道也開始漏水。副壩下游井水位增長幅度明顯,如(1963年)30#井一天內水位上漲5.67米,水位最大上漲達18.85米。
庫水位下降時,天開村及副壩下游井水位也隨之下降,說明庫水和井水之間有水力聯繫。所以,水庫多年不敢蓄水,即使是洪水期,也要儘快把水放走。

水庫滲漏機制

滲漏的方式主要有三方面:縱谷、岩溶、副壩古河道。
縱谷:霧迷山組碳酸鹽岩地層在主壩附近為縱谷,且發育溶隙溶洞。
副壩下古河道:沉積層中有8米砂礫石層,其滲透係數為51米/天,透水性強。

北京市轄區內水庫

水庫,是起到防洪、蓄水灌溉、供水、發電、養魚等重要作用的水利工程,北京市屬於水資源匱乏地區,轄區內水庫對解決北京城鄉供水問題具有重要意義,另一方面,北京市轄區內各大水庫也日漸演化為自然景觀資源,成為北京市民釣魚、郊遊、休假的目的地。一起來認識下北京市轄區內的各大水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