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本底

在海平面上,宇宙射線對人體的年平均照射當量劑量約為0.3mSv。 (三)人體受天然本底照射的劑量 天然輻射源所致人體的輻射劑量

天然本底一般是指天然本底輻射,包括宇宙射線和自然界中天然放射性核素髮出的射線。
(一)宇宙射線
宇宙射線又分為初級宇宙射線和次級宇宙射線。初級宇宙射線是從宇宙空間進入地球的高能粒子流,主要由質子、α粒子和電子構成。初級宇宙射線與大氣中的原子核(氮、氧等)相互碰撞而釋放出次級質子、中子、介子、重子等形成次級宇宙射線。
宇宙射線的強度隨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大。因此,高原地區的人群受到的宇宙射線照射劑量比平原地區的人群高。在海平面上,宇宙射線對人體的年平均照射當量劑量約為0.3mSv。然而,居住在海拔相當高的地方,例如中國拉薩,居民接受的年劑量是居住在海平面高度的人的數倍。在飛機飛行的高度,宇宙射線的強度比地面高得多。在洲際航線的巡航高度上,劑量率可以達到地面值的100倍。
(二)天然放射性核素天然放射性核素可分為三類:
① 鈾系、錒系和釷系三個天然放射系中的核素;
②地殼中存在的除以上三個放射系以外的天然放射性核素,如40K(鉀)、87Rb(銣)等;
③宇宙射線與大氣原子核相互作用而產生的3H(氚)、14C(碳)等放射性核素。
存在於自然界中的放射性核素一方面可對人員造成外照射,另外還可以隨空氣、水和食物進入人體造成內照射。
(三)人體受天然本底照射的劑量
正常本底地區由天然輻射源對人類造成的照射水平的估計值見下表。天然輻射源對成年人造成的平均有效劑量約為2.4 mSv,其中內照射所致的有效劑量比外照射高。
輻射源 世界平均年有效劑量(mSv)
外照射
宇宙射線 0.4
地表γ 0.5
內照射
吸入(主要是氡) 1.2
食入 0.3
總計 2.4

天然輻射源所致人體的輻射劑量
世界上有些地區,由於地表層含有高濃度的鈾、釷,從而使地表γ射線劑量高於一般地區,稱為高本底地區。例如,印度的克拉拉邦、巴西的大西洋沿岸以及我國廣東省陽江縣的部分地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