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社會主義學院

天津社會主義學院

社會主義學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統一戰線性質的政治學院,是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的聯合黨校,是開展黨的統一戰線工作的重要部門。天津市社會主義學院始建於1956年,前身為天津市政治學校,“文化大革命”期間被迫停辦,1983年恢復籌建,1987年7月13日復建並定名為天津市社會主義學院。1995年7月,天津社院的規格由副局級升為正局級,並於1996年4月成立了院黨組。

天津社會主義學院天津社會主義學院

天津社院的主要任務是組織培訓民主黨派、無黨派代表人士和統戰幹部。學習研究和宣傳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統一戰線的理論、方針和政策,學習統一戰線和民主黨派的歷史。根據這一性質和任務,天津社院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堅持社會主義的辦學方向,以教學為中心,以科研為基礎,以黨建為保證,以行政後勤為保障,加快教育培訓工作的步伐,全面推進學院工作。
天津社院復院以來,採取“聯辦”、“協辦”與“獨辦”並舉的方式,舉辦了各類培訓班,包括民主黨派骨幹理論研討班,黨外局處級幹部班,黨外專家和中青年知識分子培訓班,全國、市非公有制經濟企業發展研討班,統戰系統處級幹部理論培訓班、理論研討班和機關幹部培訓班等共100多期,培訓學員5000餘人。在教育培訓中,學院堅持高層次、有特色、正規化的辦學方針,著眼於引導學員通過政治理論學習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增強參政議政和加強自身建設的能力,增長從事統戰工作的才幹,為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鞏固和發展愛國統一戰線做出了積極貢獻。在加強培訓工作的同時,學院高度重視和開展了統戰理論研究,到目前為止共編輯論文集1部,參編市重點項目書籍1冊、統戰著作10部,撰寫論文和調研報告103篇,在各類刊物上發表73篇,參加會議交流28篇,在中央統戰部和市委統戰部科研成果評比中46次獲得一、二、三等獎。從而把統戰理論研究引向深入,對推動統戰工作的開展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天津社院復建後,在天津市委的關懷和支持下,基礎建設有了初步進展,但仍然是底子薄、基礎差,面積狹小,硬體缺乏。為此,必須解放思想,謀求進取,推進校舍建設,完善硬體設施,為社院拓展發展的空間。2000年開始,院領導班子積極落實市領導將理工學院南開院區劃撥給市社院的指示,精心組織制定了校舍改造方案,在市委、市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經過兩年多的校舍改造工程建設,2002年11月,校舍改造工程勝利竣工,天津社院喬遷新址——天津市南開區鞍山西道340號。新校舍占地面積11.8畝,擁有辦公樓、綜合教學樓、住宿樓、餐廳樓4棟,總建築面積為1.2萬平方米。學院內有教室、閱覽室、圖書室、多媒體機房、語音室、會議廳、報告廳、禮堂、活動廳、健身房、學員宿舍和餐廳等。新校舍的落成,標誌著天津社院的面貌發生了根本變化,環境良好、優雅舒適的培訓基地初步建成,掀開了天津社院發展史上新的一頁。
天津社院由中共天津市委領導,市委統戰部負責指導和管理。全院人員編制50人,現有教職工47人。2003年8月,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劉振華兼任社院黨組書記。院長陳衛和副院長於文、李景林為黨組成員。全院設有辦公室、人事處、教務處、教研室、科研處、圖書資料室、培訓部、總務處、機關黨委等部門。
2004年2月,中央統戰部召開全國社會主義學院工作會議。隨後,市委統戰部召開了天津市社會主義學院工作會議。2005年4月,經中共天津市委、市政府批准,天津市社會主義學院加掛天津市中華文化學院牌子。天津市社會主義學院與天津市中華文化學院為一套機構、兩塊牌子。目前,全院教職工積極落實中央統戰部下發的《社會主義學院工作暫行條例》,不斷推進正規化建設。

地圖

天津社會主義學院天津社會主義學院

相關資料

天津社會主義學院網:http://tj.zysy.cn/xygk/xygk.asp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