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藝術博物館

天津市藝術博物館

位於天津市和平區解放北路。1957年開放。建築面積4278平方米,文物庫房4000平方米。館藏文物、資料近4萬件,包括繪畫、書法、銅器、陶器、玉器、璽印、硯、墨、漆器、天津民間藝術品以及有學術價值和保存價值的現代藝術品。一級藏品389件,其中宋代范寬《雪景寒林圖》軸,元代錢選《花鳥》卷、邊魯《起居平安圖》軸,明仇英《桃源仙境圖》軸,清八大山人《河上花圖》卷。唐摹王羲之《寒切帖》,銅器中的克鎛、克鼎,玉器中的商代甲子表玉版,瓷器中的雍正粉彩八桃過枝盤、乾隆琺瑯彩牡丹雛雞玉壺春瓶等,都是比較珍貴的文物。

基本信息

簡介

天津市藝術博物館天津市藝術博物館

天津藝術博物館坐落在天津市解放北路上的天津藝術博物館是一幢具有巴羅可風格的建築物。這座3層樓房始建於1908年,原是法商的東方匯理銀行。樓房方形壁柱由樓底直抵檐頂,突出了立面的垂直劃分,表現出強烈的凹凸和光影變化。三角形山花和拱形、方形門窗交替運用,使節奏不規則地跳躍著。牆面上雕飾繁多,大門的鑄鐵刻花門欄也為建築增色。整幢建築端莊秀麗,標新立異,追求新奇變幻,表現出靈活自由的巴羅可設計手法。

1957年,這幢巴羅可風格的建築改建為天津藝術博物館,收藏文物近4萬件,數量之多,質量之精,在國內博物館中僅次於北京和上海。

天津藝術博物館主要收藏曆代書法、繪畫、陶瓷、銅器、璽印、磚瓦、石刻、碑貼、硯台、漆器、琺瑯和竹、木、

天津市藝術博物館天津市藝術博物館

牙、石雕等各種珍品,其中不少藏品在全國都名列前茅。例如書畫類,《雪景寒林圖》是大陸僅存的一件北宋范寬的作品,這幅畫經歷了英法聯軍和十年動亂兩次浩劫,仍完整地保留著,成為天津藝術博物館之寶。唐代臨摹本王羲之草書《寒切貼》 、來代李唐《濠梁秋水圖》 、蘇漢臣的《嬰戲圖》、元人邊魯的《起居平安圖》、趙盂頌的行書《洛神賦》、明朗仇英的《桃園仙境圖》也都是館藏珍品。

在天津藝術博物館的藏品中,以硯為最精,不但有石硯,還有玉硯、瓦硯、瓷硯、鐵硯、澄泥硯、瑪瑙硯水晶硯等等,其中清代的《赤壁硯》、《黑雨硯》、明代的《石鼓文硯》《荷魚硃砂澄泥硯》堪稱大自然和人工神奇的創造。瓷器也是該館的重要收藏,歷史上各大名窯的瓷器在這裡爭奇鬥豔,巧奪天工。在鈞窯、汝窯、定窯等名窯佳瓷中,清乾隆琺瑯彩牡丹雉雞玉壺春瓶最引人注目,它標誌著當時我國制瓷業的最高工藝水平。

天津藝術博物館還集中了大量具有津門特色的民間工藝品,如"泥人張"彩塑、揚柳青年畫、魏元泰的風箏、伊德元的剪紙,都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

特色

天津市藝術博物館天津市藝術博物館

該館一樓展廳以陳列歷代書畫為主(見圖);二樓展出天津地方民間藝術;三樓展出古代文物。舉辦的主要展覽有《硯史陳列》、《陶瓷陳列》、《古代玉雕陳列》、《揚州畫派》、《明遺民畫家作品展》。該館編輯有《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藏畫集》、《藝苑集錦》、《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藏硯選》、 《天津市藝術博物館》 、《揚州八家畫選》、《趙孟堅水仙卷》、《歷代璽印選》、《周叔弢捐獻璽印選》等書畫冊。該館藏品曾在南斯拉夫澳大利亞日本芬蘭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等國家展出。

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藏品的一大特色是傳世品居多,這與天津的城市經濟、歷史文化背景密不可分。自元以來持續發展的漕運業使其城市經濟在明清時期得到空前繁榮,文化也隨之欣欣向榮,文物集藏蔚然成風。尤其是近百年來,天津更是商賈雲集的北方貿易中心和名流集結的拱衛之城。鹽商富賈、軍閥政要、皇族貴胄在津頻繁活動使天津本就濃厚的收藏風氣更為加劇,在近代逐步發展成為文物收藏的一方沃土。清中期的著名鑑藏家安岐開天津一代文物鑑藏大家的先河,近代以來更是名家輩出,諸如徐世昌徐世章周叔韜張叔誠王襄陳邦懷朱啟鈐吳頌平等等,其中絕大部分收藏家同時又是精於鑑賞的研究者。他們殫精竭慮集藏文物古籍,並積極研究,為保護璀璨的物質文化遺產做出了傑出貢獻,也為天津的文物事業譜寫了輝煌的篇章。由於這種特殊的經濟、人文背景,天津得以集聚了大量傳世文物,其中有許多是國寶級的文物珍品。

繪畫收藏

天津市藝術博物館繪畫收藏極為豐富,在近萬件的繪畫藏品中,除了部分宋元時期堪稱國寶的繪畫精品外,以明清時期繪畫作品為收藏大宗。宋元精品如北宋范寬的《雪景寒林圖》軸、張擇端《金明池爭標圖》頁;南宋李唐的《濠梁秋水圖》卷、蕭照《中興瑞應圖》卷、趙孟堅的《水仙圖》卷、馬遠的《月下把杯圖》頁;元代錢選《花鳥圖》卷、邊魯《起居平安圖》軸等等均是中國繪畫史上赫赫有名的佳作。

書法作品

天津市藝術博物館天津市藝術博物館

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藏有大量書法作品,既有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名碑拓本,又不乏後期書法大家的傳世佳作,尤其是明清時期的藏品更為豐富,不僅體系完備,而且涉及到幾乎所有名家。此外,天津市藝術博物館還收藏有大量近現代著名畫家的作品,如“海派”、“湖社”、“嶺南”等等重要畫派畫家的作品。一些在近代中國畫壇上頗為知名的畫家,如吳昌碩、張大千、溥心、傅抱石、徐悲鴻、黃賓虹、齊白石、陳師曾等均有收藏。

敦煌文獻

天津市藝術博物館還是國內重要的敦煌文獻的收藏單位,現藏有包括寫經、社會文書、變文在內的敦煌文獻300多件,在國內各收藏機構中名列前茅。其中,有部分首尾齊全、帶年款的敦煌文獻具有極高的歷史文獻價值,為研究者所稱道。

瓷器收藏

天津市藝術博物館天津市藝術博物館

天津市藝術博物館擁有豐富的瓷器收藏,早期的青瓷、白瓷以及各種單色釉瓷器、宋代著名的五大名窯,即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定窯,是國內為數不多的匯齊五大名窯瓷器的博物館之一。還藏有大量青花瓷器,其中更有一批出類拔萃的明永樂、宣德時期的上乘佳作。更有眾多明清官窯彩瓷精品,除青花瓷外,有釉里紅、五彩、鬥彩、琺瑯彩、素三彩、墨彩金彩等各種釉上、釉下彩瓷,可謂五彩繽紛,爭奇鬥豔。無不是瓷器發展史上的經典佳作。另外還藏有一批元代瓷器精品,造型多古樸雄渾,紋飾層次協調,主題突出,充分代表了元代制瓷工藝的卓越成就。

玉器

天津市藝術博物館天津市藝術博物館

天津市藝術博物館收藏的中國古代玉器自成系統。在兩千多件玉器藏品中,時代跨度久,從新石器時代到民國均有收藏,尤其是商代、戰國、兩漢的玉器頗豐。而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玉器收藏則是除遼寧、內蒙古等原出土地外藏品數量較多的博物館。其中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黃玉豬龍形佩”、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黃玉鳳形佩”等為研究紅山文化的歷史提供了重要的實物依據。商代早、中、晚期作品均有集藏,其中“玉笄”、 商“甲子表殘版”世所罕見,是研究商代祭祀制度與曆法的珍貴實物資料。西周“‘事’燕形玉佩”, 春秋“黃玉谷紋龍首璜”、 戰國“黃玉雙龍雙螭紋佩”, 漢“白玉雲紋龍首帶鉤”等,具有極高的歷史研究價值,玉質純正,雕琢精絕,是難得的藝術珍品。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藏南北朝至明清時期的玉器,以較大型的圓雕作品為主,各種陳設器、動物人物形雕刻、佩飾、宮廷日用器等琳琅滿目,異彩紛呈。

文房用具

天津市藝術博物館天津市藝術博物館

天津市藝術博物館收藏的文房用具也極為豐富,其中又以硯台收藏為精。所藏古硯種類齊全,材質多樣,不但有石硯,還有玉硯、瓷硯、瓦硯、鐵硯、銅硯、澄泥硯、瑪瑙硯、水晶硯、料硯、竹硯、木硯、漆硯、砂硯、磚硯等,而且四大名硯(端石、歙石、洮河石、澄泥)應有盡有,這些硯台大多質料名貴,造型典雅,雕刻精美,是極為完備的研究中國古代硯台發展演變的實物資料,其中更有許多是中國硯台發展史上著名的珍品。

此外,館藏曆代璽印也以品類齊全、數量眾多在國內璽印研究界享有盛譽,尤以漢代官、私印最為可觀,對於研究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官職沿革提供了大量珍貴的實物資料。

在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豐富的藏品中,更有五件鎮館之寶,它們是西周“太保”鼎、西周“克”唐鉤填本東晉王羲之《寒切帖》卷、北宋范寬的《雪景寒林圖》軸、清乾隆琺瑯彩芍藥雉雞玉壺春瓶。

泥人張

(一)簡介

天津泥人張彩塑是一種深得百姓喜愛的民間美術品,它創始於清代道光年間,流傳、發展至今已有180年的歷史。期間,經過創始、發展、繁榮、瀕危、再發展等幾個時期,幾經波折,泥人張彩塑藝術逐步走向成熟,被民間、宮廷、乃至世界認可。

“泥人張”的彩塑,把傳統的捏泥人提高到圓塑藝術的水平,又裝飾以色彩、道具、形成了獨特的風格。它是繼元代劉元之後,我國又一個泥塑藝術的高峰,其作品藝術精美,影響遠及世界各地,在我國民間美術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溯源

天津市藝術博物館天津市藝術博物館

張明山是泥人張的創始人,張明山(1826-1906)自幼隨父親從事泥塑製作,練就一手絕技。18歲即得藝名“泥人張”,以家族形式經營泥塑作坊塑古齋。他只須和人對面坐談,搏土於手,不動聲色,瞬息而成。面目徑寸,不僅形神畢肖,且栩栩如生鬚眉俗動。

1915年,張明山創作的《編織女工》彩塑作品獲得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一等獎,張玉亭的作品獲得巴拿馬萬國博覽會榮譽獎,後經張玉亭、張景福張景禧張景祜張銘等四代人的傳承,“泥人張”成為中國北方泥塑藝術的代表。

1949年後,人民政府對泥人張彩塑採取了保護、扶持、發展的政策,安排張家幾代藝人到文藝創作、教學等部門工作,第二代傳人張玉亭被聘為天津市文史館館長,同時民間彩塑藝術步入大學殿堂,第三代傳人張景祜先後受聘於中央美院中央工藝美院任教,在天津建立泥人張彩塑工作室,先後招收五批學員,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彩塑藝術專門人才。第四代傳人張銘在主持工作室和教學工作的二十多年中,嘔心瀝血,傳授技藝。從此,泥人張彩塑藝術從家庭作坊走向社會。郭沫若曾題詞“昨日造人只一家,而今桃李滿天下。”天津“泥人張”彩塑藝術是近代民間發展起來的著名工藝美術流派,這支數代相傳的藝術之花,紮根於古代泥塑藝術的傳統土壤中,再經大膽創新,遂成為今日津門藝林一絕。

(三)藝術特色

“泥人張”彩塑創作題材廣泛,或反映民間習俗,或取材於民間故事、舞台戲劇,或直接取材於《水滸》《紅樓夢》《三國演義》等古典文學名著。所塑作品不僅形似,而且以形寫神,達到神形兼具的境地。“泥人張”彩塑用色簡雅明快,用料講究,所捏的泥人歷經久遠,不燥不裂,栩栩如生,在國際上享有盛譽。泥人張彩塑屬於室內陳列性雕塑,一般尺寸不大,高約40公分左右,可放在案頭或架上,故又稱為架上雕塑、彩塑藝術,是一個涉及面極廣,運用於各種環境裝飾的藝術形式,有著服務社會、美化環境的重要作用。

(四)製作

天津市藝術博物館天津市藝術博物館

“泥人”所用材料是含沙量低、無雜質的純淨膠泥,經風化、打漿、過濾、脫水,加以棉絮反覆砸柔而成為“熟泥”,其特點是粘合性強。輔助材料還有木材、竹藤鉛絲紙張絹花等。塑造好的作品應避免陽光直射或置於爐火周圍,正確的晾乾方法應是自然風乾。 “泥人”徹底乾燥後要入窯烘燒,溫度要達700攝氏度左右,出窯後經打磨、整理即可著色。彩塑的用色,現在比過去有了很大的進步。過去的顏料為水粉色,覆蓋力差,容易爆裂、脫落褪色,不能長久保存。隨著科技的發展,現在使用丙烯色,儘管價格較貴,但優點很多,覆蓋力強、不爆裂、不脫落、不易褪色,乾後不溶於水,因此可以用水沖洗,一件完整的作品一般需要30天左右。

(五)傳承意義

天津泥人在清代乾隆嘉慶年間已享有很大聲譽。使天津泥人大放異彩、成為民族藝術奇葩的,是"泥人張"的彩塑,它把傳統的捏泥人提高到圓塑藝術的水平,又裝飾以色彩、道具、形成了獨特的風格。

泥人張彩塑在藝術上繼承了我國古代泥塑的優秀傳統,並有所發展和創新,使其從佛殿神堂步入了尋常百姓家。同時它伴隨著對民間藝術的雅化和對古典文學藝術的俗化過程,發展了民間藝術,使其創作兼具雅俗合一的藝術特徵。郭沫若徐悲鴻趙朴初等曾分別題詩題詞著文,予以頌揚。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遺產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古醫董印選

天津市藝術博物館天津市藝術博物館

天津市藝術博物館文物收藏非常豐富,其間璽印一項,尤以精美珍奇著稱於世,一九八四年曾編有《周叔弢先生捐獻璽印選》,一九九六年有《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藏箴言吉語印選》,出版後深受學者和藝術家歡迎,現在又特選出藏品五百鈕,由李東琬先生主編,匯成《天津市藝術博物錧藏古璽印選》一書,內容更為美備,這對璽印的研究鑑賞,無疑是很重要的貢獻。

評價

天津市藝術博物館是一所藝術類的專門性博物館,創建於1957年,是中國最早命名的藝術博物館,經過近半個世紀幾代博物館工作人員的努力,到今天已發展成為一座擁有中國古代、近現代藝術品和天津民間工藝等各類藝術品的專業性博物館。在五萬餘件藏品中,涉及到中國古代陶器瓷器玉器銅器、書法、繪畫、敦煌文獻、文房用具、璽印、歷代工藝品等各類文物及近現代書畫作品、楊柳青年畫、“泥人張”彩塑、“風箏魏”風箏、“伊德元”剪紙等天津地方民間藝術品,其中館藏書畫、瓷器、玉器、硯台、敦煌文獻等更以數量多、品質精成為中國眾多博物館的佼佼者。

天津市藝術博物館天津市藝術博物館

新中國成立以後,流散在天津的社會收藏者手中的文物以種種途徑被博物館收藏,政府及文物、博物館部門的多方徵集是主要收藏方式,其中包括購買、調撥、考古發掘、接收查沒走私等,這是博物館文物的最主要的來源。另一種收藏途徑來源於社會各界人士的捐贈。天津因其良好的收藏傳統,社會收藏在文物數量與質量方面都極為可觀。近半個世紀以來,一些著名收藏家如周叔韜、張叔誠等紛紛將平生所藏無私捐贈;而另一些收藏家如徐世章王襄吳頌平等則在生前就立下遺囑,囑其家屬或後人將所藏文物珍品捐獻給國家,以期使這些燦爛的文化遺產得到更好的保護和利用。據不完全統計,天津市藝術博物館先後接收各界人士捐贈文物多達萬餘件,其中有許多是歷史、藝術價值都極高的文物珍品。

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致力於蒐集、保管、鑑定、研究、陳列中國歷代藝術品和天津地方民間工藝品,它不僅是中國歷代藝術品和天津民間藝術品的收藏、研究、陳列的中心,更是傳播古老華夏文明的視窗和中外文化交流的前沿。擁有如此數量眾多、粲若星辰的文物藝術珍品,作為國內著名的專業性博物館,她承擔著傳承華夏文明,播

種藝術真諦的重任。四十多年來,天津市藝術博物館本著竭力集藏中華文明見證的宗旨,在有效保護、充分利用的基礎上以最理性、嚴謹的陳列形式在中國傳統藝術與中外觀眾之間架起了一座藝術的橋樑,促進了中外文化交流。近半個多世紀以來,經過對館藏文物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天津市藝術博物館的專業研究取得了豐碩成果,編輯出版了各種館藏文物圖錄和選集,如《天津市藝術博物館建館三十周年紀念文集》《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藏瓷》《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藏玉》《中國博物館叢書之六——天津市藝術博物館》《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藏硯選》 、《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藏畫選》、《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藏敦煌文獻》、《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藏“揚州八家”畫選》、《楊柳青年畫》、 《“泥人張”彩塑》 、《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藏古璽印》、《世紀回眸——二十世紀中國畫回顧》、《古道西風——劉奎嶺、高劍父、陶冷月繪畫選》等,為國內外的研究人員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地理位置

(圖)天津市藝術博物館天津市藝術博物館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