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崇化學會

天津崇化學會

崇化學會是在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嚴修於天津創辦的教授國學的學會團體。崇化學會的出名,首先賴於其創辦人嚴修的鼎鼎大名。

簡歷

崇化學會是在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嚴修於天津創辦的教授國學的學會團體。崇化學會的出名,首先賴於其創辦人嚴修的鼎鼎大名。時間退回到1921年。時代的背景是,五四運動提出“打倒孔家店”後,傳統教育被中國新教育者忽略。這一年天津士紳們在嚴修的積極組織下成立了“城南詩社”,大家唱詠的同時,詩社創辦人之一
崇化學會師生合影崇化學會師生合影
林墨青又開辦了一個國學組織——存社,存社的出資人即為嚴修。存社開辦的初期只有徵詩一種作用,後來又增設了經義史論課程。存社每月徵文兩次,後改為春夏秋冬各徵文一次,而其課題刊登在由林墨青主辦的《廣智星期報》上,被選取的優異文章,存社給予現金獎勵。
學術界對於嚴修晚年創辦崇化學會持不同觀點,有人認為,相對於他一生的教育實踐和創新,晚年回歸“國學”是一種倒退。作為新舊文化過渡人物,嚴修對“五四”激進思潮並非完全贊同,但對於白話與文言之爭卻持平和態度,不走偏鋒。他善於接受新鮮事物,對拼音字母持讚許態度,曾經熱心支持王蘊山在津城各國小推行拼音字母教學。1927年,已經晚年的嚴修開始重新思考他一生的教育實踐,對於倡導新學方面,他做了很多,也收穫了很多;然而在新式學校教育中,過於偏重西洋文化,教師與學生相互隔膜,追求功利而無心於學問,學校功能雷同而缺乏多種發展機遇,此類深層問題“十餘年來蓄之於心”,暮年嚴修對此已感到無能為力。他認為向西方學習為當務之急,但又說:“西學雖明備,孔孟程朱之道不可畔。”晚年的嚴修,雖多年提倡新學,師法歐美,但在重新思考教育現實時,又不得不重新看待國學精粹。
在這種內心的矛盾中,“鑒於國學日微,將有道喪之敝懼”,嚴修倡議成立一個明確的教授國學的團體。嚴修的建議立刻得到社會名流的支持,書法家華世奎、趙元禮,文化名人林墨青、劉嘉琛、高凌雯、徐世光、王守恂、金鉞李琴湘,實業家杜克臣、趙聘卿等人聯袂協助籌設,並且取漢詔“崇鄉黨之化,以厲人才”之意,冠以“崇化學會”,希望通過教育“純淨地方風俗,激勵人才輩出。”從這份籌辦人名單當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在“國學研究社”也曾出現的名字。可見,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反思中國教育機制,重新認識國學,是社會文化階層普遍的反應。

三顧茅廬禮聘主講

1928年春,崇化學會以嚴修西北角四棵樹家宅為講堂,成立後隨即著手禮聘主講教師,敦請主講人。經大家商議,決定請章式之。有文章回憶,聘請章式之,頗有“三顧茅廬”之趣。第一次,嚴修、華世奎、林墨青、趙幼梅四位親自邀請,章先生堅持不能任職;第二次則由王守恂出面再請章先生,依舊婉言謝絕。四位創辦人為謀劃如何才能請章先生“出山”絞盡了腦汁,大家一籌莫展之時,華世奎忽然笑起來,他詭秘地說自己有辦法,卻對究竟是什麼辦法秘而不宣。這天,他邀請大家再去中山路上的章府,雖百般勸說,章先生仍不肯出山。華世奎不假思索,鄭重走到章先生面前說:“我等今日來此,也可謂‘三顧茅廬’矣!如果三請諸葛,先生再不出山,我可要行大禮了。”說罷,撥開長袍就要下跪,章先生見如此情真意切,再不好推託,連忙答應擔任主講。

國學講堂開辦24年

1929年春,嚴修病逝。這年夏天,崇化學會遷到特三區(今河東區)二經路天津行商公所,仍由章式之主講。1935年學會遷至東門內文廟府學明倫堂。1936年又籌備繼續招生,並決定分設初級講習班(全日制)及學術講演會(晚班)。1937年5月9日章式之先生病逝。1937年7月30日天津淪陷,崇化學會因之停辦。後來學會董事恐日寇侵占文廟,破壞文物古蹟,乃由華世奎先生邀請胡祖堯主持學會工作,又集學員在崇化堂後大廳講課。
1945年籌備招收三年制學員,日班整日講課,晚班為講演會,學員不收費,各界所籌之款即為學會基金,以利息充作學員獎金及辦公費。這時講課老師和所設課程如下:郭靄春先後講《左傳》《史記》《漢書》,龔作家(即書法家龔望)先後講《孟子》《爾雅》《易經》兼授書法課,鄭菊如先後講《論語》《詩經》,杜箴予講《尚書》,張德孫講《禮記》,郭澤之講《孝經》,俞品三講《說文解字》,裴學海講《音韻學》,王斗瞻講寫作課,卓星槎講駢體文,寇泰逢講唐詩,宋向元講《國學概論》,李晴川講地理。從這一期開始招生時名為“崇化學會國學講習科”,畢業時更名為“崇化學會國文專修科”。1948年學會日班第一期學員畢業,同年暑假後又招二期,學習期限仍為三年。二期學員於1951年春季畢業,天津崇化學會隨之停辦。

創辦者嚴修

嚴修嚴修
嚴修(1860-1929)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學者,也是革新封建教育、推進教育現代化的先驅。字范孫,號夢扶。原籍浙江慈谿。世業鹽商。
嚴修大力推進民間辦學,熱心於鄉里興學。開始以學館為基地,改革舊式教育,推進“西學”傳播。先約張伯苓來教家塾(時稱“嚴館”),習英文、數學和自然科學,開津門西學之先。又聯合士紳創辦民立第一、第二國小堂,提倡女子教育,是中國最早的女學倡辦者之一。
1904年春出任直隸學校司督辦,將嚴館和王(益孫)館合併,籌設私立敬業中學堂。1907年改名南開中學堂。嚴修作為校董,不僅以個人財力、物力資助學校發展,而且在教育思想和辦學方向上對南開也有很大影響。1918年與張伯苓同赴美考察大學教育。1919年二人又共同創辦南開大學,此後又成立南開女中、南開國小。到1928年,獨具特色的南開系列學校(國小、中學、女中、大學)終於全部建成。
嚴修晚年還在天津倡組了城南詩社、崇化學會,著述存稿有詩、文、日記、函札等多種著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