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鄉

天堂鄉

天堂鄉位於甘肅省武威市天祝縣城西部,東接炭山嶺鎮,西北鄰青海省門源縣朱固鄉,南達大通河與青海省互助縣加定鎮相望,是一個旅遊聖地。

基本信息

鄉鎮簡介

天堂鄉天堂鄉

天堂鄉以境內天堂寺得名。位於天祝藏族自治縣西部。東連炭山嶺鎮,西靠青海省門源縣,南隔大通河與青海省互助縣相望。面積301.1平方千米,鄉人民政府駐天堂村,距縣城94千米。鄉轄天堂、那威、本康、科拉、查乾、雪龍、業土、菊花、保乾、朱岔、大科什旦、大灣、麻科13個村民委員會和天堂寺寺管會,54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564戶、11025人,其中土、藏等少數民族5954人,占總人口的54%。

地理環境

境內地勢北高南低,海拔在2200~3891米之間,大山有拉爾加根、尕曉達坂、拉果、瑪爾托、壽蘭等。年均氣溫4.2℃,年均降水量約500毫米,相對無霜期為170天左右。

天堂寺簡介

天堂寺,藏語稱"卻典堂扎西達吉琅"(漢意為寶塔灘吉祥興旺洲),是天祝藏區第一大寺院。其前身是唐憲宗年間所建的笨教寺院,當時稱陽莊(雍仲)寺。五百年後,到元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西藏藏傳佛教噶舉派噶瑪噶舉第四代黑帽系活佛噶瑪若貝多吉進京路過此地,接受當地民眾的請求,降伏大通河中的"毒龍",在扎西灘建鎮龍塔108座,遂得名"卻典堂",意為寶塔灘。明清時音譯為"朝天堂"(藏語卻典堂之轉音)寺,後直稱"天堂寺"沿用至今。自噶瑪大師建塔後,藏傳佛教噶瑪噶舉黑帽系便在此興盛起來,古老的笨教寺院遂變為噶舉派佛教寺院。此後,噶舉派噶瑪噶舉紅帽系也在大通河南岸建瓊擦寺,與黑帽系競相弘法。
明朝中期,宗喀巴創立的格魯派興起,逐漸替代了寧瑪、薩迦、噶舉諸教派。明萬曆年間,青海互助甘禪寺大師丹瑪慈誠嘉措,改天堂寺為格魯派寺院。清順治四年(公元1652年),在丹瑪慈誠嘉措和當地莫科、朵倉、嘉豆等部落的請求下,青海湟源東科寺第四世活佛多居嘉措呼圖克圖擴建了天堂寺並任寺主。清順治九年(公元1652年),五世達賴羅桑嘉措進京路過鎮羌川時,給天堂寺賜名"扎西達吉琅",漢族稱廣善寺。
天堂寺極盛時,有僧人1000多人。建築布局合理,宏偉莊嚴,具有濃郁的藏族風格。占地1500畝,建有僧人莊院200多廊、4000多間。經堂十三座,囊謙十七處。在修學體系上建立了顯密兼修制度,側重顯宗,培養了一批高僧大德,為藏族文化的繼承、傳播和發展做出了貢獻。各佛殿內有泥塑、銅鑄佛像,其中珍藏有佛家視為至寶的舍利佛骨為內臟的釋迦牟尼報身大佛像,裝有迦葉尊者手指的菩提古塔,銀汁書寫的4部大藏經及各種木版印刷、手抄經卷數十萬部和用金、銀、銅、木製作的各種法器。"文化大革命"中寺院被毀,1980年3月1日重新開放,修建久康(釋迦牟尼佛殿)1座。2001年,天堂寺引資1500多萬元,建成了時輪經堂、龍尊殿、曬佛台、空行宮、朵什囊和嘉義囊;投資130餘萬元,新修了寺院山門、圍牆;2002年,投資680萬元的宗喀巴大殿落成並向遊人開放,2003年,總投資135萬元的文殊殿主體工程完工,進入內部佛像壁畫雕塑彩繪階段。

自然資源

天堂鄉天堂鄉

耕地面積1.14萬畝,主要農作物有小麥、洋芋、蠶豆、油菜籽等。2005年糧食總產量327.3萬千克,油籽總產量43.8萬千克。草原面積19.98萬畝,各類牲畜3.86萬頭(只),主要飼養氂牛山羊等。森林面積15萬畝,生長雲杉、松、柏、樺、楊等樹種。並種植蘋果、花椒、李等經濟樹種。境內建有科拉、大宗2座水庫。礦藏主要有砂金、銅、葉臘石、孔雀石等。野生中藥材有羌活、秦艽、赤芍、五靈脂、冬蟲夏草、黃芪、雪蓮等。野生動物有麝、猞猁、馬鹿、雪豹、黑熊、藍馬雞、雪雞、野雉等。
2005年國民生產總值3001萬元,人均純收入1675元。

機關單位

鄉有學校12所,其中初級中學2所,在校學生1803名,教師146名。有縣屬藏醫院、鄉屬衛生院3處村衛生所15所,醫務人員29人。並設有護林站、派出所、獸醫站等縣有關部門下屬單位。

旅遊資源

天堂鄉氣候溫和,景色秀美,是著名的旅遊風景區。主要景點有天堂寺、朱岔峽、本康丹霞地貌、“引大”渠首和那威小島。

歷史沿革

天堂鄉位於天祝縣城西部,東接炭山嶺鎮,西北鄰青海省門源縣朱固鄉,南達大通河與青海省互助縣加定鎮相望,總面積301.1平方公里。鄉人民政府駐天堂寺,距離縣城98公里。

天堂鄉天堂鄉

天堂鄉原由朱岔公社管轄,1983年撤銷朱岔公社建制後,設立莫科區,於1983年12月15日成立天堂鄉。2004年9月根據國家撤鄉並鎮的有關精神,撤銷原朱岔鄉建制,併入天堂鄉。

天堂,以天堂寺得名。境內大科什旦河和小科什旦河在峽口匯合後稱為朱岔河,經過朱岔川注入大通河。地勢北高南低,屬高山峽谷地帶,氣候溫和,風景優美。境內海拔2246-3436m之間,有拉爾加根和尕爾曉達坂大山。年均氣溫3.6℃,年均降水量480㎜,相對無霜期135天;耕地面積1.31萬畝,其中水澆地1980畝,主要農作物有小麥、洋芋、蠶豆、油籽等。2004年糧食總產量344萬公斤,油籽總產量39萬公斤。草原面積19.98萬畝,其中灌叢草場12.75萬畝。大小牲畜37193頭(只)。森林面積18.83萬畝,主要有雲杉、松、柏、楊、樺等樹木。礦藏資源有煤、砂金;中藥材有羌活、秦艽、赤勺、五靈脂、冬蟲夏草等;野生動物有鹿、猞猁、馬鹿、雪豹、藍馬雞、雪雞、野雉等。
境內天堂寺是一座歷史悠久、規模宏大的藏傳佛教寺院,為天祝14寺院之首,在藏區負有盛名。聞名遐邇的引大入秦工程引水渠首樞紐,被印上了中國郵票,成為新的人文景觀。本康丹霞地貌正在申報省級地質公園。

工作簡況

近幾年來,天堂鄉黨委、政府認真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貫徹落實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和省委十屆四次全會精神,理清了經濟發展思路,按照市委"先乾、快乾、大幹"的要求,在縣委和縣政府的領導下,團結和帶領全鄉各族人民,充分發揮本鄉優勢,使全鄉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

天堂鄉天堂鄉

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推進農業結構調整。鄉黨委、政府認真分析全鄉各村基本情況,大力探索發展特色農業的路子。充分利用那威、天堂兩村水產地多、氣候濕潤的有利條件,組織引導民眾進行雜交油菜制種試驗400畝,年底達畝收入650元,與種植小麥相比,畝均增收250元,民眾充分認識到雜交油籽制種產業的發展優勢,截止2004年,全鄉油菜雜交制種面積達到2000畝,優質油菜種植1400畝,油葵制種182畝。

切實減輕農民負擔,是保證農民增收的關鍵。鄉黨委、政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於農村稅費改革的有關政策,通過稅費改革和糧食直補及"兩免一補"資金的落實,全鄉農民負擔由過去的31.6萬元下降到14.7萬元,人均減負28.83元,減負額達53.33%。

認真落實"百組千戶" 暖棚育肥任務,引導農牧民走牧區繁育、農區育肥的路子。提高畜牧業對農業貢獻率。針對全鄉旅遊旺季肉類供應量嚴重不足,而牛羊又集中在秋季出欄的狀況,積極聯繫市、縣扶貧單位,爭取項目資金,完成暖棚搭建70座,引導民眾走畜牧業反季節生產的路子。至2004年,育肥達到1800頭(只),收入達到8萬餘元,人均增收73元。

加快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旅遊業。根據天堂經濟發展的要求,鄉黨委、政府適時提出了發展新型旅遊小城鎮的構想,聘請專家對天堂小城鎮進行了勘察論證,編制了規劃。2002年天堂小城鎮建設啟動。經多方協調開通了移動、聯通通訊網路;架設了高壓線路12公里,徹底解決了電力供應問題;並將寺院規劃範圍內居住的民眾全部遷出寺院,解決了僧俗混居的局面。經過幾年的建設,小城鎮道路拓寬、中心衛生院、中心國小供排水、電網改造、寺院建設、客運站、廣場拓寬等一大批項目正在大規模建設。

天堂鄉天堂鄉

悠久的藏傳佛教文化、優美的自然景觀,吸引著大量的遊客、佛教信徒前來天堂旅遊觀光、拜佛求經。近5年來,旅遊遊客達到15萬人(次),收入達到150萬元。

隨著旅遊業的發展,服務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爭取外地客商投資100萬元的天堂寺賓館建成並投入使用,可同時容納100多人開會、住宿、就餐;投資360萬元的天堂鳥藏土風情度假村成為集旅遊、觀光、休閒娛樂為一體的景點;充分發揮天堂村的地理優勢,積極引導和幫助,天堂村14戶民眾按統一規劃及標準建成"前庭後院"式小康住宅,自辦"農家樂園",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累計收入60萬元,年戶均收入達萬餘元。2003年,"農家樂園"延長服務鏈,開辦了蝴蝶灘度假村,進一步提升了服務檔次和水平,擴大了接待能力,使經濟收入達到30萬元。同時,與旅遊業相關的第三產業和非公有制經濟被帶動起來,新增個體戶30戶,全鄉餐飲業收入達到40萬元。

加快項目工作,加快農村基礎設施改善。鄉政府重點抓好項目工作,項目工作是加快發展的載體,是各項工作取得突破的著力點,從2000年起,先後爭取實施了一批項目,重點有科拉、業土溝麻科溝、華龍組人飲解困工程。全鄉通自來水的戶數達到1641戶,占總戶數的64%,受益人口7269人,占總人口的66%。修建了業土至菊花村道路8公里。天堂村大宗溝大宗台組農網改造項目已全面完工。整修了科拉至雪龍通村道路5公里,修便橋7座,硬化了天堂街道600米。麻科村整村推進項目正在建設中。積極支持投資2.2億元的青崗峽水電站項目工程,配合徵用耕地10.4畝,草原林地31.2畝,拆遷安置民眾4戶,協調解決了企業與民眾的關係,確保了工程的順利進行。

工作思路

1、加大天堂小城鎮建設力度,協助做好天堂國小、衛生院的修建搬遷工作;

天堂鄉天堂鄉

2、積極爭取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爭取實施大宗台、大宗溝安全飲水項目;抓好麻科村整村推進修建項目和天堂客運站的修建工作;加大農、林、水、牧、交通、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力爭全面完成其餘各村的農網改造;

3、建成千畝油菜雜交制種基地、千畝優質油菜生產基地

4、實施好"百組千戶"舍飼養殖扶貧工程,引進細毛羊種羊50隻,進行畜群改良,在朱岔建成以馬、豬為主的配種站;

5、在原有"農家樂園"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規模,提升標準,改善旅遊接待條件;

6、著力營造發展環境,樹立科學發展觀,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放手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繼續協調做好青崗峽水電站修建工作;

7、鞏固"兩基"成果,全力推進素質教育;繼續鞏固計畫生育"創優"成果。

天堂鄉領導班子人員名單

史育芳鄉黨委書記
梁勇鄉人大主席
石桑沛鄉黨委副書記、政府鄉長
田占傑鄉黨委副書記
顏少魯鄉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哈生岩鄉黨委副書記
張尚梅鄉政府副鄉長
王天玉鄉政府副鄉長
雷延祿鄉武裝部部長
閆旭榮鄉經委主任
劉天俊鄉政府鄉長助理

天祝藏族自治縣行政區劃

天祝藏族自治縣位於甘肅省西北部,河西走廊東端,境內蘭新鐵路、312國道縱貫南北。轄8個鎮、11個鄉,縣人民政府駐華藏寺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