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烏藥

天台烏藥

烏藥的道地簡稱,是烏藥中的上品。歷代本草典籍中記載:“烏藥,以產天台者為勝,故稱天台烏藥或台烏藥”。 天台烏藥色白、質嫩、氣芳香,品質居全國之最,而天台烏藥的歷史文化更是源遠流長,從周至今,跨越了二千多年的歷史時空,是中藥史上的一顆璀璨明珠。2005年,天台烏藥被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批准實施國家原產地域產品保護(現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2006年天台縣被國家林業局命名為“中國烏藥之鄉”稱號。

概念

烏藥,又名天台烏白葉柴矮樟,系樟科常綠灌木植物。它的藥用,曾有一個美麗的傳說。

來歷

相傳在漢朝浙江某縣,有姓劉、姓阮兩位青年,為醫治村上流行的心痛病,遠離家門上天台山採藥,隨身帶的乾糧吃完了,而藥仍未採到。後來,他們打聽到這種藥產在桃源洞一帶,就向該洞奔去,但沒走多遠便餓昏在地,良久,兩人被突然飛來的一片紅雲催醒,轉眼之間紅雲又變成許多豐碩的桃子,兩人正餓得發慌,隨即摘來桃子就吃,吃後渾身是勁,又繼續上路。走過一道山嶺,只見前面水潭邊有兩個少女,一著紅衣一穿綠襖,朝著他倆微笑,還叫著他倆的名字,兩人非常驚奇,忙問:“彼此素不相識,姑娘怎知我倆名字?莫非是仙女?”兩位姑娘點點頭。穿著綠襖的姑娘說:“我叫碧桃,她名紅桃,家住桃源洞,今日特來請你們前去作客。”
劉、阮兩青年男子隨兩仙女進入桃源洞後,才知這姐妹倆是天上司藥的仙女,奉命在此看守仙藥—烏藥。他們彼此一見鍾情,相親相愛,不知不覺半年過去了。一天,劉對阮說:“我倆人山已久,藥還未採到,如何是好?”兩人正在發愁,只見兩仙女捧著仙藥走來,說:“兩位專來採藥,歷盡艱辛,現特以此烏藥相贈,可治心口痛。”第二天一早,兩仙女送他倆上路,難分難捨,依依惜別。
劉、阮兩人回到家鄉,村里已景物全非,全村父老均不相識。後找到一位百歲老人,他說在兒時聽祖輩說過村裡有兩位祖公人天台山採藥,後來音訊全無。劉、阮兩人聽後,大吃一驚,想不到入山才半年,人間已七世。他們兩人將烏藥種到園中,一夜之間已是滿園翠綠,稍後將烏藥分贈眾鄉親治病,療效非凡。三個月後,劉、阮又返天台,桃源洞已是岸壁生苔、霧鎖洞口,仙女不見了,而洞邊卻多了兩座山峰,形似仙女,這就是現在的“雙女峰”。由此,天台烏藥美名大振,享譽海內外。

簡介

烏藥入藥首載於《開寶本草》。它性溫味辛,人肝、脾、腎經。具有順氣、開郁、散寒、止痛等功效,能治氣逆,胸腹脹痛,宿食不消,反胃吐食,寒疝腳氣,小便頻數等症。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烏藥內含生物鹼及揮髮油,在揮髮油中含有烏藥烷、烏藥烯、烏藥酸、烏藥醇酯、龍腦等多種化學成分。據藥理分析,烏藥有增加腸蠕動,興奮大腦皮質,促進呼吸,興奮心肌,加速血液循環,升高血壓等作用。
烏藥除配方外,尚能配製成多種成藥,如烏金散、開胸順氣丸烏藥散香附散、木香順氣丸、十香止痛丸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