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頭瘟

大頭瘟

大頭瘟是因感受天行邪毒侵犯三陽經絡而引起的以頭面焮紅腫痛、發熱為主要特徵的溫疫病。又稱大頭病、大頭風、蝦蟆瘟、大頭天行等。多發於冬春兩季。由於人體正氣不足,感受時行風熱邪毒而形成。初起邪毒在於衛分,可見發熱微惡寒等表證,鏇即熱毒燔灼肺胃膽經,上攻顏面咽喉。大頭瘟主要涉及肺、胃、膽三經。該病具有較強的傳染性,屬於瘟疫範圍。

病因

風熱時毒是大頭瘟的致病因素。在溫暖多風的春季及應寒反溫的冬季,容易形成風熱時毒,並傳播流行。當人體正氣不足時,容易導致風熱時毒內襲,衛氣分同病。衛分受邪遏郁,故始有憎寒、發熱,繼而肺胃熱毒迫蒸,出現壯熱煩躁,口渴引飲,咽喉疼痛等氣分里熱熾盛證候表現,邪毒循少陽膽經上攻頭面,搏結脈絡,而致頭面耳前部紅腫疼痛、甚至潰爛。

臨床表現

大頭瘟多發於冬春兩季。大頭瘟有特殊的臨床表現,除起病較急,全身憎寒、發熱外,還有頭面部焮赤腫痛。但較少見到內陷營血證候。發病開始憎寒發熱,頭面紅腫,或伴咽喉疼痛,繼則惡寒漸罷而熱勢益增,口渴引飲,煩躁不安,頭面焮腫,咽喉、耳前腫痛加劇,連及頜下頸部。舌赤苔黃,脈滑數。

鑑別診斷

根據其臨床表現,與西醫的顏面丹毒、流行性腮腺炎頗為相似,臨床上可參照辨證治療。

流行性腮腺炎簡稱流腮,是兒童和青少年常見的病毒性傳染病。它是由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引起的急性呼吸傳染病,並可侵犯各種腺組織或神經系統及肝、腎、心臟、關節等器官。

治療

大頭瘟大頭瘟

(1)雙黃連粉針,用3克加入5%葡萄糖液500毫升,或0.9%生理鹽水500毫升中,靜脈點滴,每日1次。

(2)板藍根注射液,每次2~4毫升,肌肉注射,每日2―3次。

(3)新癀片,每次3-4片口服,每次3―4次。

證候:憎寒發熱,頭面紅腫,或伴咽喉疼痛,口渴引飲,煩躁不安,頭面焮腫,咽喉、耳前腫痛加劇,連及頜下頸部。舌赤苔黃,脈滑數。

治則:透衛清熱,解毒消腫。

1.內治法

(1)主方 初起服用加味甘桔湯。

方藥:甘草、桔梗、荊芥、薄荷、牛蒡子、浙貝母、柴胡、丹皮。

(2)主方 後期服用普濟消毒飲。

方藥:黃芩、黃連、玄參、連翹、板藍根、馬勃、牛蒡子、薄荷、僵蠶、桔梗、升麻、柴胡、陳皮、甘草、羚羊角粉。

2.外敷藥治療

(1)三黃二香散 黃連、黃柏、生大黃、乳香、沒藥研極細末,用細茶汁或香油調敷。

(2)水仙膏(水仙花根搗如膏) 敷患處,中留一空,出熱氣,乾則易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