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隱靜脈

大隱靜脈

大隱靜脈( great saphenous vein )起於足背靜脈弓內側端,經內踝前方,沿小腿內側緣伴隱神經上行,經股骨內側髁後方約2cm處,進入大腿內側部,與股內側皮神經伴行,逐漸向前上,在恥骨結節外下方穿隱靜脈裂孔,匯入股靜脈,其匯入點稱為隱股點。

基本信息

簡介

大隱靜脈起於足背靜脈弓內側端,經內踝前方,沿小腿內側緣伴隱神經上行,經股骨內側髁後方約2cm處,進入大腿內側部,與股內側皮神經伴行,逐漸向前上,在恥骨結節外下方穿隱靜脈裂孔,匯入股靜脈,其匯入點稱為隱股點。有5條屬支:鏇淺靜脈、壁淺靜脈、陰部外靜脈、股內側淺靜脈和股外側淺靜脈,它們匯入大隱靜脈的形式多樣,相互間吻合豐富。大隱靜脈曲張行高位結紮時,須分別結紮、切斷各屬支,以防復發。 大隱靜脈全長的官腔內,有9~10對靜脈瓣。通常兩瓣相對,呈袋狀,可保證血液向心回流。

高位結紮/剝脫術

適應證

1、下肢淺靜脈曲張明顯,伴有小腿脹痛和腫脹,色素沉著,慢性復發性潰瘍
2、大隱靜脈及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者。
3、既往無深靜脈血栓形成病史,且深靜脈瓣膜功能良好者。

禁忌證

1、年老體弱,有心、等重要器官的疾病,手術耐受力較差者。
2、深靜脈有阻塞者。
3、合併有急性靜脈炎或全身化膿性感染。

術前準備

1、下肢有潰瘍者,經處理後創面較清潔,炎症已控制。
2、因手術和創傷範圍較廣泛,術前24小時套用抗生素
3、剃除陰毛,並準備患肢皮膚
4、用龍膽紫液標出曲張靜脈的部位和走行,以利手術。

麻醉

腰麻或硬膜外麻醉

手術步驟

1、切口:在股動脈內側,自腹股溝韌帶向下作彎向內側的縱行或斜行切口。長約6cm。
2、分離大隱靜脈:切開皮膚,皮下組織,在股動脈內側切開淺筋膜,顯露卵圓窩,即可發現大隱靜脈與股靜脈的匯合處。用彎止血鉗分離出大隱靜脈主幹。
3、切斷大隱靜脈分支:沿靜脈乾分離,找出鏇髂淺、腹壁淺、陰部外淺、腹外側和股內側靜脈等分支,並一一結紮、切斷。這些分支的位置和數目有較大變異,所以手術時應儘量顯露該部,仔細尋找各個分支,直至大隱靜脈進入股靜脈處。
4、結紮大隱靜脈:從大隱靜脈後方引起一根粗絲線,在距離股靜脈0.5 ~1.0cm處結紮大隱靜脈。在結紮線的遠端鉗夾兩把止血鉗,在鉗間切斷靜脈,在近端鉗的近端加作縫扎。
5、插入、推進大隱靜脈剝離器:自切斷的靜脈遠端向下插入硬式或軟式靜脈剝離器,沿靜脈向下推進。如遇到阻力,表示可能已達靜脈曲折部位或已達深靜脈交通支的平面,在皮膚外觸膜到剝離器圓柱狀金屬頭後,在相應處的皮膚另作一小切口,顯露該處靜脈,在剝離器頭部的上、下兩端結紮血管,並於兩結紮線間切斷靜脈。
6。抽出靜脈:將剝離器自卵圓窩切口處均勻用力拉出,邊抽邊壓迫止血,整條大隱靜脈可隨之而出。亦可將大隱靜脈用相同方式自下部切口拉出。
7。繼續分段切除:繼續從下段切口以同樣方法向下分段抽出曲張的靜脈,直至踝部。曲張靜脈的主幹剝脫後,對仍然顯現的粗大分支,亦要仔細分離、剝脫。
8。切除瓣膜功能不全的交通支:在抽剝主幹或分支過程中,如遇到阻力並見該處皮膚凹隱,常常提示該處有較粗的交通支,應另作小切口,將血管分離後,予以結紮、切斷。
9。縫合:縫合各切口,整個下肢用彈力繃帶或彈力襪均勻用力包紮,以防剝脫部位出血。

術中注意事項

1、大隱靜脈根部的解剖要清楚,一切分支靜脈均須切斷、結紮,以防復發。
2、如局麻解剖不清或對過於肥胖的病人,可在內踝部或膝下小腿內側切口,分離出大隱靜脈,切斷後將剝離器插入近心斷端,向上推進至腹股溝部,這樣就可以找到大隱靜脈主幹。
3、在大隱靜脈和股靜脈的匯合處,二者之間有一層篩筋膜,不能輕易切開,以免誤傷股靜脈。術中一旦損傷股靜脈,應立即擴大切口,充分顯露股靜脈損傷部位,用5-0尼龍線進行靜脈修補術。若股靜脈完全切斷,應取一段自體大隱靜脈做間置股靜脈移植術。
4、若曲張靜脈迂曲明顯,不能順利插入剝離器時,不必勉強一次抽出,可多作小切口,在皮下分段分離、結紮、切除曲張靜脈團。而後抽出剩餘的大隱靜脈乾。
5、如在內踝上有色素沉著、濕疹或潰瘍,表明內踝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應在內踝處剝脫大隱靜脈、結紮交通支。

術後處理

1、從足部開始,整個下肢用彈力繃帶包紮。
2、患肢抬高,並主動做足部跖屈、背伸活動,促進小腿靜脈回流,減少深靜脈血栓形成。
3、術後當日可下床作短時間走動。
4、術後10~14日拆線,4~6周后可考慮停用彈力繃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