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市兒童文學學會

大連市兒童文學學會成立於1990年1月15日。

基本信息

簡介

大連市兒童文學學會成立於1990年1月15日。多年來,學會在市文聯、市作協的直接領導下,本著“團結會員、推舉新人、關注兒童,創作精品”的辦會主旨,腳踏實地開展工作,使大連市的兒童文學創作形成氣候,精品不斷出現。

獲獎

學會現已有兩人獲得國內兒童文學的最高獎項(即與魯迅文學獎和茅盾文學獎齊名的“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兩人獲得中宣部“全國‘五個一’工程獎”,一人獲得“中國圖書獎”,一人獲得“團中央‘五個一’工程獎”,七人(次)獲得“冰心兒童文學獎”,兩人受到我市文藝創作委員會的通報表彰,並有一人獲得市政府頒發的“金蘋果獎”。會員們創作的詩歌、小說被翻譯介紹到國外的一共有29篇(首);作品選入全國師範院校和國小教材里的一共有16篇,前任會長滕毓旭一人就占了15篇,前幾天又有佳訊傳來,滕毓旭的兒童詩《“異想天開”的讚歌》被選進香港國小語文課本。迄今為止,會員們出版的文學類、科普知識類少兒讀物百餘部,這些少兒讀物有25%獲得過國家級、省級、市級獎。
大連市兒童文學作家隊伍齊整,獲獎層次高,創作勢頭持續旺盛,這種狀況在全國各省市中屬罕見(如:除了北京、上海,到目前為止,其他城市還沒有兩個人獲得過全國兒童文學最高獎)。為此,我們可以自豪地說:大連市兒童文學學會沒有辜負領導的期望和廣大少兒讀者的期待,會員們用辛勤的筆耕為繁榮大連的文學事業作出了一份貢獻,為大連贏得了一份榮譽!

宗旨

一、發現作者,培養新人,熱情服務
榮兒童文學發展重在創作隊伍的建設。一個城市哪怕只有幾個人能把兒童文學當作終身的事業,那么這個城市的兒童文學就有希望,就會出成果。基於這種認識,我市的兒童文學學會從成立之日起,便把培養作者作為首要任務。
學會成立時,會員有50多人。當時大多數會員還缺少寫作經驗,很少或者根
本就沒有發表過作品。為了給會員提供發表作品的園地,調動會員的創作積極性,90年代,學會經常與《大連日報》、《大連晚報》、《大連婦女報》、《大連工人報》聯繫,為會員開設兒童文學專版,先後共發表會員創作的兒童文學作品一百多篇,有力推動了我市的兒童文學發展,增強了學會的凝聚力。
為了鼓勵會員創作,學會成立不久便與企業聯手舉辦了大連市首屆兒童文學評獎活動,參評的作品有100多篇,28篇分獲一二三等獎。車培晶、於立極就是通過這次評獎中湧現出來的兩名新秀,車培晶在這次評獎中獲一等獎,於立極獲二等獎。起先他們都是無名小卒,車培晶是一名中學教師,於立極還是一名高中生,正是由於這次評獎活動,使他們的創作熱情一發不可收拾。如今,於立極已經成長為創作勁頭極強的青年兒童文學作家,出版了中短篇兒童小說集和散文集,他潛心創作的“兒童心理小說系列”連連在國內權威刊物《兒童文學》刊登,並被評論界關注,他連續三屆獲得“冰心兒童文學圖書新作獎”。如今車培晶也因創作成績突出,獲得大連市第六屆金蘋果獎。
發現新人,培養新人,需要有熱心的人來做。學會前任會長滕毓旭老師,以及副會長尤異老師等人,在培養兒童文學新人方面都傾注了滿腔的熱忱,他們為新人的作品號脈、寫評論、推薦到刊物上發表,介紹新人參加筆會,引導文學青年走兒童文學創作的道路,甚至會員在工作和生活上遇到困難,他們都千方百計予以無私的幫助。
大連青少年社刊副總編滿濤,最早是搞成人文學的,在學會的影響下,在老會長的熱心引導下,90年代中期他開始涉足兒童文學創作,如今他已深深愛上了這一文學門類,發表兒童文學作品50萬字,出版了三部兒童長篇小說和童話,並兩次獲得冰心兒童文學圖書新作獎。
今年36歲的劉東的創作起始於成人文學,90年代時偶有作品在少兒雜誌上發表,前任會長滕毓旭發現這棵苗子視如珍寶,吸納他入會,鼓勵他全身心投入兒童文學創作。劉東當時還沒有工作,經滕毓旭老師的推薦,學會副會長、大連青少年刊社社長王凱聘請劉東到雜誌社做編輯,使這個文學新人的生活穩定下來。時至今日,劉東以他的新文本兒童文學創作——少年紀實小說《轟然作響的記憶》一舉成名,獲得第六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成為我市問鼎全國大獎最年輕的一名作家。他的長篇小說《情感的操場》獲得了團中央“‘五個一’工程獎”,並被聘為遼寧文學院第五屆契約製作家。劉東現為《青少年科苑》編輯部主任,他的成長與學會以及大連青少年刊社的培養不無關係,他自己也深有感觸地說:從前對學會的作用沒有太多的認識,現在看來學會對於一個兒童文學作者的成長太重要了。
正因為學會裡有許許多多的熱心人,其凝聚力才得以形成,且長久不衰,一個個新人在這裡破土而出,使我市的兒童文學創作力量日益壯大。
二、團結合作,營造和諧的創作氛圍
大連市兒童文學學會是一個團結友愛、互幫互學、共同進步的集體,和諧的
人際關係在這裡蔚然成風。這一點在全省文學界裡都是有名的。我們的學會裡有一條不成文但被大家一致恪守的準則:所謂文人相輕不屬於兒童文學這個行當。
同行之間不可能沒有競爭,但在我們的學會裡,大家的競爭持有積極健康的心態,只有羨慕,沒有嫉妒;只有把別人的成績視為創作的動力,沒有詆毀、拆台。學會裡,老作家誠心誠意輔佐中青年作家,中青年作家真誠地尊重老作家,他們對每一位成功者都發自內心的高興,真正做到互相提攜,互相勉勵。這一點主要是前任會長滕毓旭、以及副會長尤異以身作則做得好,他們以自己純真的童心、博愛的胸懷,影響著全體會員,使得學會15年來一直有著和諧的氛圍,會員與會員之間親如兄弟,大家都有一份“滴水之恩當泉涌相報”的感恩心理。有了榮譽和好處大家相互推讓,不論哪一位會員,取得了再大的成績也依舊平常謙和,不驕不躁。
會員聯手創作,出版叢書,是會員團結的一個最好的實例。1994年,由滕毓旭、車培晶牽頭,滿濤、張黎辰、賀俏、隋日忠、戴鴻傑等6名會員加盟編著了一套兒童讀物《糖葫蘆書架》總計12本,由遼寧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近10萬冊。1997年大家再度合作,推出一套《金房子科普天地》叢書8本。2004年又有3位會員聯手創作了《月亮寶盒科普童話》叢書7本,由廣東教育出版社出版,並獲得了當年的冰心圖書獎。另有4名會員合作創作的《大嘴鴉長篇科普童話》也即將由福建省教育出版社出版。
說到合作,不能不提到大連市青少年刊社。
大連市青少年刊社原名少年大世界雜誌社,創建於1993年。10多年來,大連
市的兒童文學發展是與青少年刊社的鼎立支持、積極推動分不開的。刊社所屬的《少年大世界》、《青少年科苑》是本地區僅有的少兒期刊,它為我市會員發表作品提供了園地,在發現和培養文學新人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青少年刊社還是學會開展活動、繁榮我市少兒文化事業的大本營。刊社上到總編下到編輯近20人都是學會的會員,他們熱愛兒童文學,傾心於兒童事業。尤其是社長兼總編王凱同志,他熱衷於兒童文化事業,加入我市兒童文學學會10年當中,他默默無聞地為學會做了大量工作。我市兒童文學的繁榮也對刊社事業的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知名兒童文學作家擔任雜誌編輯,或在雜誌上開設欄目、連載小說,為雜誌提升了品位,擴大了影響。雜誌與學會相輔相成,相映成輝。
可以說,大連市兒童文學學會之所以能有欣欣向榮、成果纍纍的今天,學會與青少年刊社緊密合作是一個不可缺少的因素。
三、抓創作,創精品,建設創作梯隊
學會的另一項重要任務就是抓創作,創精品。
學會成立伊始,便提出一個目標:老兵帶新兵,攜帶年輕人向全國一流刊物進軍,用五、六年時間使我市兒童文學邁向一個更高的層次。滕毓旭、尤異、於穎新三位兒童文學作家原本在省內外就有影響,他們正處於壯年,精力旺盛,創作勤奮,連年出版兒童詩集、長篇兒童小說,並不斷有作品獲獎。他們的成績影響和促進了兒童文學新人的創作積極性,1996年車培晶的短篇兒童小說集獲得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也正是由於受到了他們的激勵。滿濤、劉東、於立極在創作上取得的成績也都與學會當年提出的發展目標分不開的。
1998年,學會召開了創作規劃會,擬定了兩年內的創作30本兒童圖書的規劃。會後學會狠抓落實,兩年內順利完成任務。從學會成立至今會員們共出版兒童讀物150部,平均每年10部。在抓創作量的同時,我們更注重精品創作,在我市第二屆兒童文學學會換屆會上,學會提出:“不斷提高創作質量,拿出無愧於時代的精品力作,是擺在我市兒童文學作家面前的重要和緊迫任務”,“要把目光盯在全國一流兒童文學刊物上,力爭每年有3篇作品在《兒童文學》、《少年文藝》上發表,平均每年有1—2篇作品在《兒童文學選刊》或《中國作協年度評選叢書》上亮相。實踐證明,我們已完成了既定任務,下面的兩則數字足以說明問題。
98-04年會員在《兒童文學》、《少年文藝》上發表的作品總計38篇(首):
劉東小說10篇車培晶小說、童話6篇
於立極小說12篇滕毓旭詩歌3首
滿濤小說6篇於穎新小說1篇
98-04年會員作品被《兒童文學選刊》、《中國作協年度評選叢書》選登的作品總計13篇(首):
劉東小說5篇於立極報告文學1篇
車培晶童話7篇

優秀會員

近些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文學與從前相比進入了蕭條狀態,這種現狀同樣反映在兒童文學界裡,全國各地的兒童文學隊伍極度萎縮、萎靡,後繼乏人,品種單一。而我市的兒童文學創作卻與此相反,以滕毓旭、尤異、於穎新為龍頭,中年作家車培晶、滿濤為骨幹,青年作家劉東、於立極為主力,少年作家邊金陽為後備力量的老中青少四代人相結合的創作隊伍,呈現出梯形發展的強勁勢頭,不僅如此,創作品種也呈現出多元化的優勢,會員中有擅長詩歌創作的,有專攻小說創作的,有專事科幻小說創作、童話創作的,還有專事寓言創作的,而且各個品種都具一定優勢,在全國都能叫得響。
滕毓旭從事兒童文學創作40多年,他不僅是我市兒童文學學會的發起人、我市第一本少兒雜誌《少年大世界》的創辦者,還是一名多產作家,迄今為止,他出版的兒童讀物一共有40多部,可謂著作等身。他的兒童詩在全國享有極高聲譽,特別是在童話詩創作方面,被評論家譽為“我國童話詩一枝獨秀”。他出版的兒童詩集就有26本,有15首兒童詩被翻譯到國外,38首收進國小語文課本、音樂教材、幼兒教材,以及國小課堂讀本。他的《窗前,一株紫丁香》被選入全國五個版本的《語文》書上,他兩次獲得冰心兒童文學獎,並獲得陳伯吹兒童文學獎。
大連大學教授尤異是學理科出身的作家,他以科幻小說創作而著名於全國,他從事兒童文學創作近40年,著作頗豐,成就斐然,出版長篇科幻兒童小說18部,其他著作20多部。獲得過全國第二屆少兒文化獎、全國優秀圖書獎、陳伯吹兒童文學獎、海峽兩岸首屆中華文學獎。
兒童小說創作是我市的強項,劉東、車培晶兩人均以兒童小說獲得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足以說明這一點。老作家於穎新、宋一平,以及中青年作家滿濤、於立極的兒童小說創作不論選題和手法上都有鮮明個性,其作品在省內外知名度都很高。車培晶的童話創作也漸進佳境,2002年出版的《我的同桌是女妖》發行量達到15萬冊。寓言創作在我國兒童文學界一直屬於弱項,而我市的寓言作家劉成德、林錫勝雙雙奪得全國“金駱駝”寓言大獎,這預示著日後我市的寓言創作有望獲得全國最高兒童文學獎。後生可畏,小會員傅天豪、龐博在中學時就出版了長篇小說和散文集,大連第40中學初一學生邊金陽同學已經出版了3部長篇童話,他們是我市兒童文學創作的後備軍,是潛在的希望。

前景

大連市兒童文學學會經歷了15個不平凡的歲月,它取得的成績與市文聯、市作協對兒童文學的關懷和重視密切相關,尤其是市文聯第六次代表大會召開後,文聯對兒童文學的重視程度可謂前所未有,文聯將兒童文學作為繁榮我市文學創作的一個大項目來抓,人才培養向兒童文學傾斜,出台的各項舉措讓兒童文學學會的全體會員深受鼓舞,大家的創作勁頭更足。劉東的的中短篇小說集《轟然作響的記憶》就是在“六代會”召開後的大背景下結集出版,並一舉奪得全國大獎。
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自己存在的不足:我市兒童文學作家隊伍的創作底蘊還不夠雄厚,到目前為止我們還缺少在國內首屈一指的腕級作家,我們的作品遠沒能贏得更為廣泛的讀者市場,在如今商業性很強的圖書市場面前我們還有些惶恐。這些都迫使我們驕傲不得,飄然不得。
我市的兒童文學創作的環境從來也沒有像今天這般陽光,這般令人歡欣鼓舞,在市文聯、市作協的關懷和領導下,學會有信心繼續紮實開展工作,團結全體會員,不驕不躁,潛心創作,多出精品,豐富未成年人的精神世界,為大連市的文化建設增磚添瓦。

文學學會

學會是由研究某一學科或某個學術領域的人組成的學術團體。現在就讓我們來盤點專門研究文學的學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