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河

大通河

大通河是一個地理辭彙,屬於河流名稱,地處青海省東北部。

基本介紹

大通河湟水支流。一稱浩門河,宋代在河畔築大通城後出現今名。位於青海省東北部。以長度與流量論,大通河實為湟水正源。發源於青海疏勒南山東端,向東穿流於走廊南山─冷龍嶺和大通山─達坂山兩大山嶺之間,長達561公里的縱谷內。 上中下游各有一段構造沉降帶而形成寬谷。上游寬谷海拔高,有大面積高位沼澤。中游浩門川(門源縣城附近)與下游八寶川(連城、窯街間)兩寬谷為重要農耕區。在享堂附近入湟水,流域面積1.5126萬平方公里,年均流量88.7立方米/秒。流域內植被良好,故享堂站所記錄的最大洪峰量(1160立方米/秒)不及湟水民和站(1300立方米/秒),年均含沙量與最大含沙量(分別為1.12千克/立方米與322千克/立方米)也遠小於湟水民和站(分別為10.9千克/立方米與775千克/立方米)。

地理特徵

大通河又稱浩門河,宋代在河畔建大通城得名,為湟水支流。該河源於疏勒南山東部,奔流與走廊南山與冷龍嶺和大通山與達坂山之間的走廊之間,在享堂附近流入湟水,呈西北—東南走向。河流上游海拔較高,有大面積的沼澤,下游門源縣附近為農耕區。流域面積15216平方千米,年均徑流量為88.7立方米/秒。

被稱為“人間天河”的大通河系黃河二級支流,發源於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從青海省民和縣享堂注入湟水,總長554公里。大通河在門源境內落差大,水力資源豐富,具有投資省、易開發的特點,大通河因此成為建設“水電走廊”的黃金水道。

發源位置

大通河是惶水河的主要支流,屬黃河二級支流,發源於托萊南山,於青海省民和縣享堂鎮匯人惶水河,全長574*公里,年總流量約25.5億立方米。它的中、卜游均在青海省境內,僅下游約80公里為青海、甘肅兩省界河和局部流經甘肅省境內。大通河流域是我國西北地區水土流失最輕的流域,也是污染程度最輕的河流。水質潔淨甜美,河谷地帶山青水秀,土質肥沃,氣候濕潤,是繁衍生息的好環境。然而,自50年代以來,青、甘兩省都對大通河有限的水利資源,爭相開發利用,各自規劃若干項跨流域調水的“引大”工程和梯級水電站。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