湟水

湟水

湟水是黃河上游重要支流,位於中國青海省東部,發源於青海省海晏縣境內的包呼圖山,流經青海省大通—達坂山與拉脊山之間的縱谷,為羽狀水系。全長374公里,流域面積3200多平方公里。流域峽谷有巴燕峽、扎馬隆峽等。峽谷一般長5~6千米,其中老鴉峽最長,達17千米,兩壁陡峭,谷窄而深。盆地有西寧盆地、大通盆地、樂都盆地和民和盆地,其中以西寧盆地為最大。湟水穿流於峽谷與盆地間,形成串珠狀河谷。下遊河谷寬闊,富水力資源。湟水流域孕育出了燦爛的馬家窯、齊家、卡約文化,養育了青海省約60%的人口,被稱為是“青海的母親河”。

基本信息

簡介

湟水幹流發源於青海省大通山南麓,在蘭州市紅古區進入我省,流經蘭州市的紅古區至達川匯入黃河。河源高程4200米,河口高程1565米,全長374公里,省內幹流長73公里,流域面積32863平方公里,平均比降0.44%,省內集水面積1302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年徑流量16.20億立方米(民和水文站),自產水資源總量0.166億立方米。

大通河又稱浩門河,系黃河流域湟水水系的一級支流。發源於祁連山脈東段托來南山和大通山之間的沙果林那穆吉木嶺,從西北向東南流經青海剛察、祁連、海晏等縣,至甘肅天祝縣天堂寺進入甘肅境內,經永登、蘭州紅古等區縣再轉入青海民和縣享堂鎮匯入湟水。幹流長574.12km,流域面積15133km2。其中甘肅境內長109.7km,流域面積2190km2,大通河連城站多年平均徑流量28.2億立方米,多年平均流流徑流量29.3億立方米(享堂水文站),自產水資源總量2.8億立方米。

湟水是黃河上游較大的一般支流,位於大通山、大坂山與拉脊山之間。發源於海晏縣包忽圖山。南東流轉南東東流,在民和縣沙河灣村流出省境,在甘肅達川匯入黃河。幹流在青海境內先後經海晏、湟源、湟中、西寧、互助、平安、樂都、民和7縣1市。湟水幹流河道長373. 9公里,其中在青海境內長335. 4公里。流域面積16 120平方公里(不包括大通河)。湟水民和(二)水文站多年平均流量56. 8立方米/秒。

河道

湟水源頭叫包忽圖河,也叫麻皮寺河,源於包忽圖山西端。沿包忽圖山西麓南南東流,過海晏縣城轉南東流,哈利澗河匯入後注入東大灘水庫。該段河流河道較寬,河床一般幾十米,河水清澈,幹流及各級支流構成樹枝狀水系。出東大灘水庫後經巴燕峽入湟源盆地,在湟源縣城附近轉南東流過扎瑪隆峽入西寧盆地,再經小峽至樂都縣柳村灣以下3. 6公里進入大峽。此段河道寬谷與峽谷相同,以寬谷為主。寬谷處河床一般寬100-200米,西寧市附近最寬達300米左右,峽谷帶僅30-50米。湟水較大支流(河長大於50公里)有:藥水河、西納河、北川河、黑林河、沙塘川均在此間匯入,其中北川河是湟水最長的支流,黑林河是徨水的二級

支流

湟水乾、支流之間呈樹枝狀水系。徨水流出大峽,經樂都縣城,穿老鴉峽,過民和縣城,至民和下川口與大通河相匯,以下沿甘青省界又南東東流至民和沙河灣村出省境。此段流經青石嶺與拉脊山之間較狹長的谷地,河道較為曲折,河床一般100-200米,老鴉峽段僅30米左右。該段除大通河外支流較短,最長的支流引勝溝僅51. 9公里,幹流、支流間呈羽狀水系。

湟水幹流及其主要支流的流域面積、河道長度、河道比降
河名
注入何處
水位水文站名或地名
基本斷面或河口地點
集水面積(平方公里)
河道長度(公里)
河道平均比降(千分之)
發源地
附註
湟水 黃河 海晏 海晏紅山莊 715 78.2 7.18 包忽圖 山
石崖莊 湟源縣 東峽鄉 灰條溝口 3083 126.8 8.15
扎馬隆(二) 湟源縣扎馬隆 3338 139.8 8.76
西寧 西寧市北門外 9020 174.1 7.67
大峽(三) 樂都縣 大峽 12573 227.7 6.02
民和(二) 民和縣 山城村 15342 299.6 5.30
藥水河 湟水 董家莊(三) 湟源縣 城郊董家莊 363 50.6 19.5 湟源縣 青陽山
藥水河口 湟源縣 城郊董家莊 639 52.2 18.9
西納川 湟水 西納川(二) 湟源縣 攔隆口 809 67.9 17 海晏縣 烏蘭哈達山 又叫水峽河
西納川河口 西寧市大陵乾 957 82.1 14.4
北川河 湟水 橋頭(五) 大通縣 橋頭鎮 下游190米 2774 117.6 10.5 海晏縣 克市特山 源頭水流叫寶庫河
北川河口 西寧市下朝陽 3371 154.2 8.41
黑林河 北川河 黑林(二) 大通縣青林鄉臥馬村 281 37.0 26.1 大通縣烏已騎里山 為湟水 二級支流
黑林河口 大通縣小葉壩 673 57.5 17.6
沙塘川 湟水 傅家寨 西寧市傅家寨高莊子 1112 70.1 12.9 互助縣 大窩倉山 源頭叫南門峽河
沙塘川河口 西寧市傅家寨 1115 71.8 12.8
引勝溝 湟水 八里橋 樂都縣碾伯鄉八里橋 464 45.8 33.5 樂都縣列尖山 源頭叫 西溝
引勝溝河口 樂都縣水磨營 481 51.9 30.1
大通河 湟水 尕日德 祁連縣勒默鄉尕日德 4576 188.4 3.55 天峻 托來掌 又叫浩門河


白戶寺 祁連縣勒默鄉弓把灣子 5435 218.8 2.36



尕大灘 門源縣青石嘴鄉尕 大灘村 7893 297.1 3.98



享堂(三) 民和縣 享堂 15126 558.8 4.42



大通河口 15130 560.7 4.56

永安河 大通河 大梁 門源縣 永安鄉 大梁 254 32.6 24.6 冷龍嶺 崗丹卡面 源頭叫硫磺溝
永安河口 門源縣 永安城 附近 475 542 16.6

水文

湟水最高水位一般出現在7至10月,8, 9月最多。西寧水文站1951-1979年年平均水位海拔2 208. 17米,歷年最高水位海拔2209. 99米(1967年8月2日),歷年最低水位海拔2 206. 74米(1979年5月22日)。

湟水幹流流量從源頭向下逐漸增加(見表17)湟水民和(二)水文站1940-1979年的年平均流量56. 8立方米/秒,歷年最大年平均流量98. 7立方米/秒,(1961年)歷年最小年平均流量33. 8立方米/秒(1966年),極端最小流量0. 042立方米/秒(1979年5月25日),幾乎斷流。幹流流量年際變化較大,各水文站的歷年最大年平流量與歷年最小年閏均流量的比值:海晏2. 55、石崖莊3. 55、西寧4. 59、大峽2. 99、民和2. 91,以西寧附近流量年際變化為最大。季節變化也比較大,汛期流量一般是枯水期流量的5倍。有春夏兩汛,春汛小,夏汛大春汛一般在2至5月,夏汛多在7至10月,尤以8, 9月最多。湟水民和(二)水文站1940-1979年的年最大徑流量31. 1億立方米(1961年),歷年最小年徑流量10. 7億立方米(1966年)。

湟水民和(二)水文站1940-1979年的年平均含沙量11. 4公斤/立方米,歷年最大年平均含沙量26. 6公斤/立方米,歷年最小年平均含沙量3. 19公斤/米‘,極端最大含沙量843公斤/立方米,(1974年7月22日)極端最小含沙量為零(1950年12月2日)。含沙量年際變化也很大1940-1979年的年平均含沙量有增加趨勢。含沙量季節變化也大,一般7、8月最高。從上游的石崖莊至下游的民和(二),多年平均含沙量由2. 07公斤/立方米不斷增至11. 4公斤/立方米。

湟水民和(二)水文站1954-1979年的平均水溫為8.4℃,最高年平均水溫8. 8℃(1975年),最低年平均水溫7. 5℃ (1957年)。多年平均水溫1至12月份分別是:0.1, 0.1, 3.3, 9.0,12. 8, 16. 2, 17. 9, 17. 4, 13. 8, 8. 7. 2. 4, 0. 1。湟水幹流年平均水溫從西寧的6. 7℃至民和增至8. 4℃。

湟水民和(二)水文站1950-1979年平均初冰日期11月14日,平均終冰日期為3月16日,一般不封凍,僅1972年3月3日至3月7日封凍5天,湟水幹流初冰日期上游較早,下游較晚。終冰日期上游較晚,下游較早。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