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江口舍舟而塗抵繁昌紀實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大通江口舍舟而塗抵繁昌紀實
作品年代:元代
作者:魏觀
文學體裁:詩歌

作品原文

扁舟畏風濤,上馬遵大路⑴。
馬喜天路平,騫然欲馳騖⑵。
手疲兩足痛,縱逸恐顛仆⑶。
呼奴執其轡,控馭使徐步。
前村望煙火,稍遠得農扈⑷。
蔬筍兼可求,午膳爰不誤。
少頃聞病翁,叫出蓬首婦⑸。
婦出拜旦言,窮苦日難度⑹。
夫遠充民兵,兒小當遞哺⑺。
翁病經半年,寒餒缺調護。
軍需未離門,活計不成作⑻。
荒山要收絲,荒田要輸賦⑼。
誅求里長急,責罰官府怒⑽。
近來點弓兵,拘貧放權富⑾。
迫並多逃亡,蒼黃亘號訴⑿。
左右三五家,春深失耕務。
紛紜下牌帖,勾捉猶未杜⒀。
所言盡真悉,俾我心駭怖。
茲行事諮詢,拯恤懼遲暮⒁。
州縣嗟匪才,瑣屑誠可惡⒂。
喪亂民療深,君王重憂顧⒃。
所以諭旨勤,赤心相託付⒄。
民為邦之本,綏托在完固⒅。
胡為重刻剝,上德阻宣布⒆。
明當抗封章,為爾除巨蠹⒇。

作品注釋

(1)遵:循著,沿著。
(2)天路:高遠的路,指大路。又本作“大路”。騫(qiān):高舉,飛起。
(3)縱逸:恣縱放蕩,謂縱馬行駛。顛仆:跌倒,跌落。
(4)扈:止步。
(5)蓬首:形容頭髮散亂如飛蓬。
(6)旦:當為“且”之誤。或通“怛”,憂傷悲苦
(7)遞哺(bū):疑為“遞鋪”之誤。遞鋪,即驛站,為送達四方往來的文書。《元史·兵志四》:“急設遞鋪,以達四方文書之往來。”
(8)活計:生計。
(9)輸賦:繳納賦稅。
(10)誅求:需索,強制徵收。
(11)權富:指有錢有勢的人。
(12)蒼黃:神色匆促,慌張。亘:當為“互”之誤。號訴:哭訴
(13)勾捉:逮捕,追捕。杜:杜絕,制止。
(14)拯恤:援助,救濟。遲暮:指時間晚。
(15)瑣屑:指搜刮苛繁細碎密。
(16)療(shuò):同“{疒樂}”,病。
(17)諭旨:指皇帝詔令
(18)綏托:當為“綏撫”,安定撫慰。完固:完好穩固。
(19)刻剝:侵奪剝削。上德:至德,指帝德。宣布:宣揚,廣為宣傳
(20)抗:呈上。封章:言機密事之章奏皆用皂囊重封以進,故名封章,亦稱封事。巨蠹(dù):大蛀蟲,喻大奸或大害。

作品賞析

該詩為敘事詩,寄寓了詩人對下層百姓的深切同情。全詩通過描寫明朝初年銅陵至繁昌一帶一個普通家庭的痛苦生活,借一個農婦之口,道出了社會動亂時期民不聊生的慘象,痛斥了地方官府“重刻剝”的無情,從一個側面揭示了民生疾苦與當政者惡政之間的因果關係
詩的大意是這樣的:詩人與僕人一起順江而下,途經銅陵時因害怕船小風浪大,舍舟馭馬,從大通循大路往繁昌而去。行途不遠,來到一農戶家,誰知這家老人臥病在床,媳婦蓬頭垢面,生活只有野菜聊且可以充飢。婦人告訴詩人說,因為戰亂,丈夫到遠處服勞役,年幼的孩子也被派去為官府傳送文書。婦人接著說,家翁已經病了半年,仍然擔心被抓,不敢出門,但生計困難,於是整個家庭便處於饑寒交迫之中了。另外,荒山荒田都依舊要交納絲稅和田賦,而交不了這些賦稅,就要遭受官府嚴厲的責罰。於是村里百姓大都被迫逃亡了,他們形色慌張,哭訴連成一片。詩人相信婦人所說皆為實情,於是感慨萬端,希望朝廷革除弊政,多多體恤民瘼,給予人民切實的關懷。

作者簡介

魏觀,字杞山,元末明初蒲圻(今湖北蒲圻)人。朱元璋下武昌,聘授他為平江學正。公元1368年(洪武初)建大本堂,命魏觀教授太子,授諸王經歷。官於祭酒(明朝國子監主管官)。後任蘇州知府。明史言其治蘇州“以明教化、正風俗為治”,“政化大行,課績為天下最”。因受讒言遭誅。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