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衛的傷疤

《大衛的傷疤》是2011年8月鳳凰出版傳媒集團鳳凰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Susan Abulhawa。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從1948年開始,艾因霍德村的災難接踵而至。在西方國家支持下,以色列猶太復國分子入侵,吞併了巴勒斯坦人的土地,世代生活在那裡的人們失去了他們賴以生存的橄欖樹林、房子和清真寺,流離失所,淪為難民。在艾因霍德村人被趕出家園的那一天,一個名叫伊斯梅爾的嬰兒被一名以色列士兵擄走,成為猶太人的孩子,取名大衛。

作者簡介

蘇珊·阿布哈瓦

1967年出生於巴勒斯坦。自幼顛沛流離於過科威特、約旦和被占領的東耶路撒冷,最後到達美國,在南卡羅來納大學醫學院取得營養學碩士學位,目前定居於美國。阿布哈瓦對西方媒體看待以巴衝突的報導感到失望,她經常向各大報紙投稿,作品常見《紐約日報》、《芝加哥論壇報》、《基督教科學箴言報》。阿布哈瓦是非政府組織“巴勒斯坦遊樂場”(PlaygroundsforPalestine,Inc.www.playgroundsforpalestine.org)的創辦者,在被占領的巴勒斯坦領土與各個難民營為兒童修建遊樂場,捍衛占領區內巴勒斯坦兒童的遊戲權。

目錄

序曲

第一卷浩劫

1.豐收

2.阿里?佩爾斯坦

3.一無是處的貝都因女孩

4.他們離開之時

5.伊卜尼!伊卜尼!

6.葉海亞返回家園

7.阿梅爾出生

第二卷災難

8.多得像大海和海中所有的魚

9.廚房中的六月

10.四十天后

第三卷大衛的傷疤

11.一樁秘密,猶如一隻蝴蝶

顯示全部信息

媒體評論

不論我們巴勒斯坦人身處何方,都不是在我們的巴勒斯坦,因為巴勒斯坦已經不復存在。

——薩義德(當代著名文學理論家與批評家)

一部細膩、優美而發人深省的小說,阿布哈瓦筆下的故事,無論在文學上或歷史上,其成就均不可等閒視之。

——美國《出版人周刊》

又一部改變人們想法的歷史著作。

——黎巴嫩《解放日報》

以絕對的真實與無盡的愛心,《大衛的傷疤》濃縮了整個巴勒斯坦的命運。

——哈南?阿什拉維(《和平的另一面》作者)

一本好書,震撼人心卻又令人心碎。

——埃舍爾?弗雷德(《北非情人》作者)

線上試讀部分章節

1.豐收

1941

那是遼遠的過去。那時,歷史還沒有翻山越嶺毀掉過去和未來,勁風還沒有攫住一角土地抹去它的名和實。那時阿梅爾還沒有出生。在海法①以東的一個小村莊,人們靠著無花果和橄欖樹平靜地生活,拓土開疆,迎接陽光。

天色仍然黝黑,只有嬰孩還在睡夢之中,艾因霍德的村民開始準備晨禱,這是一天五次禱告中最早的一次。月亮低低地掛在空中,如同連線天與地的扣環,只差一道銀邊就是滿月。人們剛醒過來,抻胳膊撂腿,用清水沖走睡意,他們把充滿希望的眼睛睜得更大。晨禱之前的清洗儀式把虔誠的低語聲送入晨霧,周圍有上百個低沉的聲音在共同歌頌唯一的真主安拉和尊貴的先知穆罕默德。這一天,人們格外虔敬地在戶外祈禱,因為這是開始收穫橄欖的日子。在這樣的重要時刻,最好是能清醒地爬到岩石嶙峋的山上。

就這樣,弱小的生命,蟋蟀和擾攘的鳥兒開始黎明前的合唱,雄雞也很快加入進來。這時,月光的影子已經從村民們的跪墊上移開。大多數人只是祈求寬恕他們的罪孽,也有人會多念一段經文。不論以何種方式,每個人都會說:“真主安拉,讓你的意旨在這一天實現吧,我的服從和感恩屬於你。”然後人們出發,向著樹叢往西走去,一路上都把腳抬得高高的,免得被仙人掌的刺扎到。

每年十一月,收穫時的這一個星期都會給艾因霍德村帶來新的活力。阿布①?哈桑?葉海亞從骨頭裡都能感覺到這點。像往年一樣,他希望能比鄰居更早出發,並用這種希望哄著兒子,早早就帶著他們離開了家。不過鄰居們的想法和他差不多,因此收穫橄欖的工作總是在清晨五點左右就開始了。

葉海亞不好意思地看了看妻子芭西瑪,她正挪動著頭上那裝著帆布和毯子的籮筐,好讓它放得又平又穩。他低聲說道:“烏姆②?哈桑,明年,我們要起得比他們早一點兒。只要能比那個沒了牙齒的老傢伙薩萊姆早一小時!只早一小時就行。”

芭西瑪轉了轉眼睛。她丈夫每年都會重提他那卓爾不群的想法。

黑夜已經讓位於光明,太陽給巴勒斯坦的群山塗上了一層淡色,山上傳來了收穫這種上好水果的聲音。農人們用木棒咚咚地敲打著樹枝,樹葉嘩嘩作響,橄欖噗啦噗啦地掉下來,落到樹下早已鋪好的舊帆布和毯子上。人們勞作時,婦女吟唱著從多少個世紀以前流傳下來的民謠。小孩子在玩耍,如果妨礙了大人,就會聽到母親的責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