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葉白紙扇

大葉白紙扇

大葉白紙扇,中藥名。為茜草科植物大葉白紙扇Mussaenda esquirolli Lévl.的莖葉或根。分布於長江以南各地。具有清熱解毒,解暑利濕之功效。常用於感冒,中暑高熱,咽喉腫痛,痢疾,泄瀉,小便不利,無名腫毒,毒蛇咬傷。

基本信息

別名

黐花、大葉靛青、山膏藥、驚風草、雞母樵、鐵尺樹、白紙扇、臭葉樹、合葉通草

入藥部位

莖葉或根。

性味

味苦、微甘,性涼。

歸經

歸肺、胃、大腸經。

功效

清熱解毒,解暑利濕。

主治

用於感冒,中暑高熱,咽喉腫痛,痢疾,泄瀉,小便不利,無名腫毒,毒蛇咬傷。

相關配伍

1、防治中暑:預防用(大葉白紙扇)藤60-90g。水煎服或代茶飲。治療用(大葉白紙扇)藤、葉15-30g,水煎服;或(大葉白紙扇)藤60g,大葉桉18g,水煎服。

2、治咽喉腫痛:(大葉白紙扇)鮮葉加食鹽少許搗爛絞汁,頻頻咽服。

3、治小便不利:(大葉白紙扇)藤、忍冬藤、車前草各30g。水煎服。(1-3方出自《浙江藥用植物志》)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30g。外用:適量,搗敷。

採集加工

莖葉夏季採集,根全年可采,切碎,曬乾或鮮用。

形態特徵

大葉白紙扇:又名白扇寶心。直立或藤狀灌木,高1.3-2m。小枝圓形,被柔毛。葉對生;葉柄長1-3.5cm,有毛;托葉卵狀披針形,長8-10mm,先端常2裂;葉片寬卵形或寬橢圓形,長10-25cm,寬5-12cm,先端近突漸尖,基部楔形,兩面脈上被疏柔毛,側脈約9對,葉膜質或薄紙質。聚傘花序頂生;苞片托葉狀,長約8mm;花5數,具梗;萼筒陀螺狀,長約4mm,裂片披針形,長達1cm,寬2-2.5mm,外被短柔毛,其中一片擴大成葉狀,倒卵形,長3-4cm,寬1.5-2cm,白色;花冠黃色,長約1.4cm,裂片卵形,長約2mm,裡面有污黃色粉末狀絨毛;雄蕊著生於花冠筒中部;子房下位,2室,柱頭壓扁狀,2裂。漿果近球形,直徑約1cm。花期6月,果期9月。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水溝邊或竹林下陰濕處。分布於長江以南各地。

相關論述

1、《浙江藥用植物志》:“清熱,解暑,利濕,解毒。主治中暑,咽喉腫痛,腹瀉,小便不利。”

2、《福建藥物志》:“清熱解毒,消腫排膿。主治腳底膿腫,無名腫毒,高熱抽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